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824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docx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十章20世纪文学

第10章20世纪文学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是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

自传体小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他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第-部小说。

(芬尼根们的苏醒》是乔伊斯最后一部小说。

《尤利西斯1是他的

皮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的书名源自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在结构写法上也多处模拟《奥德修纪)。

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平庸、报琐、渺小、精神陷于矛盾分裂的凡夫俗子。

通过对他们内心心世界、精神生活以及潜意识活动的描绘,小说揭示了现代精神、人类

文明的危机和没落,不愧为“

优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史诗”、

有福克钠是美国意识流小说创作的主退代表,主要作品有<取啡与驱动)、《我弥留之际》、《押

沙龙,押沙龙!

1等,

《明哗与骚动》是州克纳的代表作,首先,这部作品运用“神话模式”构建故事。

其次小说成功采用了多角度叙述故事的方法,最后,小说在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上也极其成功,具有经典

意义。

英国作家沃尔夫1919年出版的短简小说《墙上的斑点),是她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的一次成功实践,此后,她先后出版的重要意识流小说有《雅各布的房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等,(海浪》是她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6)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期产生于法国,后流行欧美的文学流派,它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文学形式宣传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宜扬世界荒谬、人生痛苦。

代表作家是萨特、加缪和波伏娃。

加缪的成名作是中篇小说<局外人),小说揭示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与冷漠。

长篇小说《鼠疫)的寓意性极强:

“鼠疫”作为灾难的象征,对人的威胁是水远存在的。

但在厄运面前,人们不应消极、悲观,而应像里厄医生那样,做出一个英雄的“自由选择”,去实现人的尊严与价值。

(7)荒诞派戏剧。

这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内容上表现世界不可理喻,人生荒诞不经,艺术手法上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形象、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枯燥乏味的语言表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尤金.尤奈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奈,英国的品特和美国的阿尔比。

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最重要的作家之,其剧作有(《秃头歌女》、《椅子》、《犀牛》等,

(8)新小说派。

这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祛国,60年代蜚声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

其出现以罗伯-格里耶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新小说派摒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这个以反对传统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新小说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克洛德.西蒙和阿兰.罗布一格里耶,前者有“新小说派之父”之称,代表作是《佛兰德公路》,后者是新小说派的旗手,其代表作是《窥视者》,他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9)“黑色幽默”。

这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小说流派中成就卓然、最有影响的一支,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

“黑色幽默”小说善于使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其主要特征是揭示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却由于人物本身的边缘或局外人的姿态面丝毫没有悲剧感,使人哭笑不得。

(10)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黑色幽歌”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

《出事了》、《像高尔德一样好》、《上帝知道》、《画画这个》、《最后一幕》等多部小说。

《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

(10)魔幻现实主义。

这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到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代表作家有危地马拉的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卡彭铁尔、墨西哥的鲁尔弗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大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在创作中表现拉美人民苦难的历史.揭露黑暗现实,抨击本国独裁政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探索民族的出路和未来。

鲁尔弗的《佩德罗.帕莫拉》是魔幻主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它通过描写主人公劣迹昭著的一生,揭露了地主庄园制的罪恶和黑暗。

应用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知识解读]思想特点:

(1)现代派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它的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诞感。

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

这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

(2)现代派文学对垄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

(3)现代派文学是西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

艺术特点:

(1)象征性。

借助意象用暗喻、烘托、谊染等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外化。

(2)荒诞性。

通过非理性的极度今张的形式,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起.寓严肃于荒诞。

(3)意识流。

现代派作家热衷于挖掘人的潜意识,多采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手法。

第二节艾略特

分银气单桥

识记艾略特的主要作品

知识解读]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和对西方诗坛产生重大影响

的文学评论家。

艾略特的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创作从1909年诗人开始发表作品到1922年发表《荒原》为止,这一时期的创作被称为“通往《荒原》的道路”。

其诗作大都收集在《诗歌》、《诗集》中,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一位女士的画像》和《小老头》。

中期创作从1922年《荒原》向世至1927年加入英国国教为止,被称为“荒原”时期。

这一时期,艾略特创作的主要成就除了他的代表作《荒原》外,还有《空心人》和一那未能写完的诗剧《力上斯威尼》。

《空心人》被认为是揭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杰作。

从1927年开始到1945年发表《四个四重奏》为止是艾略特的后期创作,被称为荒原后时期。

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作品是《灰星期三》和(《四个四重奏》等。

一般认为《灰星期三》的发表是诗人转向宗教的标志。

这一时期,艾略特除了创作诗歌以外,戏剧和文艺批评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的主要剧作有诗剧《大教堂谋杀案》、《合家团聚》《鸡尾酒会》以及《机要秘书》等。

这些剧作大都以宣扬宗教教义为基本主题。

艾略特的主要文艺论著有《传统与个人才能》、《哈姆莱特和他的问题》、《批评的功能》、《诗歌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等。

理解《荒原》的象征意义

知识解读]诗作的题目鞭辟入里,直喻西方社会缺乏生机、荒芜衰败的“荒原”状态,紧接着作者又通过题词中所写的那个几乎萎缩憔悴为空壳,生不如死、求死不得的西比尔,对“荒原”中人们的生存状况加以概括揭示。

作品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的“荒原”现实和处于“荒原”之中的人们空虚颓废、苦闷绝望的情绪;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企图从宗教中寻求出路、以皈依宗教拯救西方社会的感望。

应用《荒原》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知识解读]主要内容: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是诗人把他对西方文化困境的感受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经过意识融合所展示出的既有戏剧色彩又富于启示录式的内心独白。

(1)它以深刻的危机与超越意识去深思西方文化的困境与出路,展示出一个失去了神性的世界的本真状态。

在没有神性的世界中,西方文明已全面堕落为干涸碎片,世界之夜已进人夜半,世界之夜弥漫着黑暗。

(2)作者把他对现实的思索扩展为对历史的透视,因此他的荒原便具有普遍性与永恒性。

诗人要以他的恐怖之诗来震撼荒原这个上帝缺席的现实,诗人之诗为我们传来了上帝回返的信息,因此《荒原》不是那种虽生犹死的绝望,荒原意识也就是危机意识,荒原之死是再生之死,即用皈依宗教来拯救荒原。

艺术特色:

20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艾略特创作的《荒原》作为现代派诗歌的登峰造极之作,其艺术形式与表现特征有其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

(1)象征手法的运用。

(2)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3)独特的意象系列。

(4)通过感人的形象去暗示那些无法或者无需表达的思想。

(5)大量采用悖论的修辞手法。

(6)大量运用典故。

《荒原》中的题词和各章标题,或者取自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仪式,或者指向文学作品的故事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第三节卡夫卡

识记卡夫卡的主要作品

弗兰茨.卡夫卡是表现主义代表作家,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

他的创作对许多不同的现代文学流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因面波特为”现代文学之父”。

卡夫卡的小说创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种是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变形记》、《司炉》(后改为《美国》第一章小说)、《在流放营》、《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骑桶者》等;二是生前未曾发表的短篇小说如《一场斗争的描述》、《乡村教师》、《地洞》等约34篇作品;三是未曾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等。

此外,他的《给父亲的信》也十分著名。

卡夫卡一生创作中成就最大的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和短篇小说《变形记》。

1922年创作、1929年出版的《城堡》是卡夫卡的最后是最具“卡夫卡式”特色的一部小说。

理解卡夫卡式

[知识解读]卡夫卡式:

20世纪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创造的艺术世界,人们称为“卡夫卡式”。

“卡天卡式”如同“莎士比亚化”、“席勒式”,涵盖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1)在思想上,卡夫卡接受了存在主义学说,反映了世纪情绪,表现了人的孤独与恐惧,表现了荒诞世界和异化主题。

(2)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表现为,荒诞框架下的细节真实、怪诞、象征、自传色彩。

理解《城堡》的寓意

知识解读] (城堡 )的寓意:

《城堡》是20世纪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创作的。

(1)《城堡》从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主人公K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小人物的象征.也是现代人的命运的象征,同时也是卡夫卡的精神写照。

(2)“城堡”是权力的象征,是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是神秘的异己力量的象征。

老百姓与国家之间,关系疏远面对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与大小官吏的阻挠下,小人物的起码要求也无法满足。

主人公K千方百计想进入城堡,获得在村中合法居住的权利,终而不得,喻示人们寻求精神家园、想安居乐业而不得的痛苦和迷們。

应用《变形记》的异化主题和艺术特色

[知识解读]异化主题:

小说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作出深刻揭示。

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存的普遍现象。

《变形记》中的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即外在的物的世界和异已的环境对人的挤压,从而使人失去自我,沦为“非人”。

艺术特色:

《变形记》具有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融的特色。

这主要体现在小说创作中现实与虚幻的有机结合总体荒诞与细节真实的有机结合。

这既是这部小说色。

创作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又是“卡夫卡式”小说风格的典型体现。

作者把荒诞的故事和真实的细节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荒诞的手法构建故事,表现人的异化主题。

真实的细节描写增强故事的“可信性”和艺术吸引力。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融还体现在小说一方面采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体悟,另一方面也不不拒斥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人物塑造、编织故事的艺术传统。

除了主人公“变形”的情节之外,其他一切几乎都可以说是十分入情入理,令人可信的,而且故事有头有尾,前后照应,针线紧密,小说的故事也由此呈现出一种严密的封闭式结构。

与传统观实主义的人物刻画故事编织艺术不同的是,作者并不以此为旨归,而是以其为手段,为表现作品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性的思想内涵服务。

第4节萨特

识记萨特的主要作品

知识解读]萨特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作家兼思想家。

1936年,他写作了哲学论文《论想象》和《自我的超越》。

同时也写作了短篇小说《厄罗斯忒拉特》,发表了小说《墙》、《卧室》、《床第秘事》以及《恶心》,1939年还把《墙》、《卧室》、《厄罗斯忒拉特》、《床第秘事》及《一个企业主的童年》结集《墙》出版。

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是促使萨特成熟的第一个重要事件。

短篇小说《墙》,就是叙述西班牙内成的作品。

但真正让萨特得到普遍认可的还是《恶心》,《恶心》采取的叙述形式是日记体,透过叙述者罗冈丹的日记展现了他苦闷的内心世界。

萨特由于这部作品而被誉为“法国的卡夫卡”,罗风丹也成了第一个萨特式人物。

1943-1949年,是萨特思想上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多产的创作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他发表了《存在与虚无》,创作了剧本《苍蝇》、《禁闭》、《死无葬身之地》、《恭顺的妓女》和《脏手》等,小说《自由之路》三部曲即《不惑之年》、《缓期执行》和《痛心疾首》。

理解《墙》的主题

[知识解读]萨特的《墙》所要关注的是主人公们透过自己的死亡所看到的荒谬性质。

由于参与革命,“我”(帕勃洛.伊比埃塔),小伙子儒昂.米巴尔,以及来自爱尔兰的国际纵队成员汤姆.斯坦卜克一起被关押在临时的牢房里,并被宣判死刑。

当黎明第一丝曙光露出的时候,他们把汤姆.斯坦卜克和儒昂.米巴尔拖出去枪毙了。

独独对于“我”,只要“我”说出拉蒙.格里斯的下落,就可以获释。

“我”决定要嘲弄他们,便告诉他们格里斯藏在公墓里,目的是为了享受想象他们徒劳地在嘉穴里寻找格里斯所带来的快乐。

最能体现“自由选择”主题的是,“我”却没有料到,格里斯当真就藏在基地里,因为不想连累任何人被法西斯残忍地杀害了。

这真出乎“我”的意料,原来自己到头来也竟然被嘲弄了。

于是,“我”疯狂地笑了起来。

“我”进行了“自由选择”,却仍然遭遇了逆转或颠覆。

应用《禁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知识解读]思想内容

《禁闭》是“境遇剧”的代表作,其思想意义在于通过发生在地狱里的故事,指明自由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和以行动改变生存状况的重要性,仍然延续了“墙”与“自由选择”的主题,如果不行动,不找到自己的自由所在,同时也不想方设法改变与人对立的环境,那么“他人就是地狱”,自己也犹如自愿下地狱一样。

艺术特色:

首先,构思奇特。

故事发生的场录被限定在所谓的“地狱”中,“一间第三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剧中人是三个死后相聚在一起的鬼魂。

其次,成功地宣染了地狱境遇的极端特点。

室内没有一样刑具,“只看见一有尊铜像,不灭的灯,没有床,这里无所谓睡眠”,这为剧中人永无休止地互相监视预设了条件,其实这是人最无法忍受的惩罚。

最后,戏剧的象征性。

舞台设计、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甚至人物台词都具有某种象征性寓意。

尤其是全剧的关键性台词“他人就是地狱”,以其深则的象征性和广泛的哲理性而成为名言。

第五节贝克特

识记贝克特的主要作品

[知识解读]贝克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他在小说和戏剧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堪称后现代文学的先驱。

他的第一篇文章是《但丁一布鲁诺;维科一乔伊斯》

当定居巴黎并开始使用法语创作诗歌的时候,他用母语即英语创作的小说《墨菲》在伦敦出版了。

1942年,贝克特开始创作小说《瓦特》。

1946-1950这4年是他最多产的时期,他用法语写作了小说《梅西埃和卡米耶》,小说“三部曲”《莫洛伊》、《马龙之死》、《不可命名的》,剧本《自由》、《等待戈多》。

在小说创作方面,贝克特十分推崇乔伊斯,却也有心要突破乔伊斯的写作典范,摆脱“主体化“写作。

小说“三部曲”就是他在这方面比较明晰的尝试,

贝克特在剧本方面的代表作有《终局》、《克拉普的最后一盘磁带》等,均获好评。

同时,他还开始执导戏剧,尤其是1975年在柏林席勒剧院执导《等待戈多》,并亲自把剧本译作德文。

贝克特是一位锐意革新的作家,他的小说尤其是“三部曲”享有“反小说”之称,他的剧本尤其是《等待戈多》享有“反戏剧”之称。

应用《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知识解读]

(1)《等待戈多》在艺术上对传统有不少突破。

作者虽然找到了“荒诞”这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深刻思想,但是这部戏剧也有着很强的喜剧潜能。

(2)贝克特选择“悲喜剧”作为《等待戈多》的副标题,就是由于这里既有闹剧的成分,却也含有那透露着人类生存处境信息的深深痛苦。

(3)除了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喜剧的潜能以外,本剧还成功地运用了荒诞离奇、没有逻辑的语言。

如对白的莫名其妙,就是要表示人与人之间的难以沟通。

(4)整部戏剧具有极强的象征意味,两个流浪汉在徒劳地等待戈多,心情的焦虑不安,“生话”的无聊沉闷,期望等待的总是延宕其到来,这切都准确地概括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即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这象征广现代西方人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的心理。

第六节加西亚.马尔克斯

识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

他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之,是拉丁美洲“魔幻现代主义小说”最杰出的代表。

1955年,他的中篇小说《枯枝败叶》颇得好评,从此他开始了不平凡的写作生涯。

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虽然并非发生在马孔多,却与之有着内在的联系。

1961年的长篇小说《恶时辰》仍然仍然维续着“革命结束以后”的主题。

真正让马尔克斯声名鹊起的还是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1975年,他出版了了长篇小说《族长的设落》,它以多人称独白的方式塑造了尼卡诺尔这样一位“孤独的”老独裁者。

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场的凶杀案》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因其成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此后,他他的创作热情仍然高涨,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官中的将军》、《爱情和其他魔鬼》。

理解《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

20世纪魔幻现实主文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主要表现的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1、作家力图通过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经历以及马孔多由开拓、发展到毁灭的历史,表现了哥伦比亚及整改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与世隔绝和和被殖民者人侵的屈辱历史,从而启发们思考:

造成马孔多百年孤独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狐独?

2、作品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蒂亚家族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丁美洲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与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