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5715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docx

定陶徐敏模拟试题一

山东省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

语文模拟试卷

(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袅绕(rào)忖度(dù)漫溯(sù)肩负重荷(hé)

B.瑕疵(cī)竭力(jié)辍学(chuò)矫揉造作(jiǎo)

C.缜密(shèn)糟粕(bò)遒劲(jìn)诲人不倦(huì)

D.粗糙(zào)譬如(pì)广袤(mào)瞠目结舌(tá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必然单调枯躁。

B.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嘻笑。

C.在近年的世界大赛中,一枝独秀的张怡宁成为中流砥柱,而年轻的选手则不能得到重用。

D.包装袋上有操作方式,你只需按步就班一步一步做就行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

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B.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C.他们帮助农民打井、收麦、积肥、修建礼堂……。

D.畅销海外的名贵药材三七、天麻、红花、雪莲等,已被抢购一空。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抚养了。

②这幅字很深。

③国家要由人民来共同。

④在校学生不能,这是学校的规定。

A.独立工夫整治化装B.独力功夫治理化妆

C.独立功夫整治化装D.独力工夫治理化妆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B.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C.刘老师讲课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

D.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南辕北辙。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祖国大陆将进一步采取惠及15项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

B.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C.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D.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7.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②他像冬眠的蛹,沉睡在自己的天地里。

③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④剥削阶级是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A.①借喻②明喻③明喻④暗喻

B.①借喻②拟人③借喻④借代

C.①借代②拟人③夸张④借代

D.①借喻②明喻③夸张④暗喻

8.下列各句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王军被自行车撞伤了,你打电话给他妈妈通报情况说:

“阿姨,不好啦,王军出车祸了!

B.当你排队买车票有人插队时,你说:

“喂,别插队,自觉点。

C.李香对上门推销产品的人说:

“谢谢,我们暂时不需要。

D.同学邀请王平去家里玩,王平说:

“好,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9.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那些不肯开动脑筋的思想懒汉,是谈不上有创造性劳动

②更谈不上做出什么发明创造的

③也就是在从事体力劳动或科学实验等劳动的同时,进行艰苦的脑力劳动

④所谓创造性劳动,就是劳动加上思考

A.②①④③B.③①④②C.④③①②D.①③②④

10.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新闻在内容上讲究真实性、时效性、社会性。

B.总结的“三要素”是目标、步骤、措施。

C.简报是一种内部文件,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构成。

D.通知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上款、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

B.我国古代四大美女除西施外,还有婵娟、王昭君和杨玉环。

C.“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D.“闲来垂钓碧溪上”化用了姜尚的典故。

12.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

(一)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

轰然雷动。

13.作者在此写攀登泰山,对此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爬泰山比喻演唱也需要峰谷跌宕才动听。

B.登泰山是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王小玉的演唱如攀登泰山,节节高起,反复出奇的艺术韵味。

C.作者听到优美的旋律,联想起攀登泰山的情景。

D.就像登山愈高愈奇一样,唱腔越高才有韵味。

14.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说书从高潮到低潮、又到高潮、最后结束的过程。

B.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说书从发展到高潮、结束的过程。

C.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说书从高潮到结束的过程。

D.这段文字描绘了王小玉说书从起始到发展、高潮、直至结束的全过程。

15.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段属于正面描写,写出了王小玉说书的精湛技艺,里面没涉及到侧面描写。

B.这两段为写出王小玉说书的精湛技艺,使用了通感、夸张等手法,把听觉描绘得酣畅淋漓。

C.这两段文字对声音进行了绘形、绘声、绘色的描写,写出了歌声的美妙。

D.“花坞春晓”在这里是形容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和相合的声音。

(二)

近日一些媒体接连刊登这样一条新闻:

鸟类的始祖重新确定,在中国辽宁北票发现的中华龙鸟被世界认可为鸟的祖先,世界教科书将被改写。

中科院的有关专家学者对此纷纷表示,始祖鸟的科学地位不能动摇。

恐龙专家董枝明教授指出,中科院对发现中华龙鸟的辽西脊椎动物群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其时代应为白垩纪,肯定晚于始祖鸟;此外,在辽西发掘时发现晚于始祖鸟的孔子鸟的最低层位要低于中华龙鸟两米,也就是说,孔子鸟与龙鸟同代,甚至早于龙鸟。

他认为,龙鸟是龙不是鸟,世界已公认它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从形态上看,龙鸟的前肢已退化得很短,已没有可能演变成翼。

耶鲁大学的巴克教授推断小型兽脚类恐龙是温血动物,身上应覆盖有“毛”。

辽西发现的第一只身上披“毛状物”的中华龙鸟证实了这一推论。

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

世界上的学者专家普遍认为恐龙和鸟是一家.中华龙鸟既是龙又是鸟。

“龙鸟是从恐龙过渡到鸟的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

中华龙鸟的‘毛’经美国专家研究确认是羽毛.它同恐龙身上的毛是有区别的。

”说到始祖鸟和中华龙鸟哪个更早,季博士认为,同位素测试是会有误差的。

他说,据南京中科院古生物所陈培基教授的测试,龙鸟生活在1.47亿年前(侏罗纪),这就比始祖鸟要早。

16.对“中华龙鸟”的表述符合董教授观点的一项是()

A.中华龙鸟属于脊椎动物,生活于白垩纪

B.始祖鸟属脊椎动物,生活于侏罗纪

C.中华龙鸟属于爬行动物,生活于侏罗纪

D.始祖鸟属鸟类动物,生活于白垩纪

17.综观全文,对“始祖鸟的科学地位不能动摇”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始祖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鸟类这一结论不能改变。

B.世界教科书中关于始祖鸟的所有表述不会被删去。

C.始祖鸟仍然是目前公认的—种小型兽脚类恐龙。

D.生物进化史上曾有始祖鸟存在这一科学结论不容置疑。

18.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鸟类的真正始祖应该是中华龙鸟;大多数专家和学者却不认同这种看法。

B.由于中华龙鸟在辽西被发现,从而引起了一场关于始祖鸟究竟是不是鸟类始祖的争论。

C.季博士认为.中华龙鸟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它早于始祖鸟出现。

D.巴克教授认为,中华龙鸟身上应有“毛”披覆,因为它属小型兽脚类恐龙,是温血动物。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8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日: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日: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日: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B.沛公军霸上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亦以明死生之大

21.与“客何为者”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欲呼张良与俱去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古之人不余欺也

2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樊哙勇猛豪爽而又机智。

B.樊哙的一番慷慨陈闹,似乎义正辞严,实际上是隐瞒真相,巧言善辩。

C.樊哙表面上声色俱厉,暗中却把项羽抬举到了至尊的高位,迎合了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

D.樊哙闯帐以后,加剧了原来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

第Ⅱ卷

四、语言知识及运用(8分)

23.翻译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2分)。

24.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名言名句。

(任选三句)(3分)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

(2)《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最能体现蔺相如品质的一句话是“吾所以为此者,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是苏轼笔下雄奇壮美的长江;“,百舸争流”是毛泽东眼中生机盎然的湘江。

25.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3分)

(1)

(2)

(3)

五、阅读理解(12分)

①在艺术创作中,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所以同时也具有时间的持续性,成为时间、空间的综合的持续。

……

②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

③历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例子是北京的明清故宫。

从已被拆除了的中华门(大明门、大清门)开始就以一间接着一间,重复了又重复的千步廊一口气排列到天安门。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又是一间间重复着的“千篇一律”的朝房。

再进去,太和门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成为一组“前三殿”与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成为一组的“后三殿”的大同小异的重复,就更像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每一座的本身也是许多构件和构成部分(乐句、乐段)的重复;而东西两侧的廊、庑、楼、门,又是比较低微的,以重复为主但亦有相当变化的“伴奏”。

然而整个故宫,它的每一个组群,每一个殿、阁、廊、门却全部都是按照明清两朝工部的“工程做法”的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尽如此,都是无尽的重复。

我们完全可以说它们“千篇一律”。

④但是,谁能不感到,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去,就如同置身于一幅大“手卷”里漫步;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

那些殿堂、楼门、廊庑虽然制作方法千篇一律,然而每走几步,前瞻后顾、左睇右盼,那整个景色的轮廓、光影,却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一个接着一个新的画面出现在周围,千变万化。

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⑤颐和园里的谐趣园,绕池环览整整360度周圈,也可以看到这点。

⑥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

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

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

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

⑦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

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统一在城市面貌上起着重要作用。

⑧12年来,在全国各城市的建筑中,我们规划设计人员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能尽如人意。

为了多快好省,我们做了大量标准设计,但是“好”中自应包括艺术的一面,也就是“百花齐放”。

我们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即使它们本身各自都很美观,放在一起就都“损人”且不“利己”,“千变万化”到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律,单调枯燥。

这恼人的矛盾是建筑师们应该认真琢磨的问题。

26.第①段文字包括哪3层意思?

(3分)

(1)

(2)

(3)

27.第⑥段,作者“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其目的是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

28.文中提到的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廊、庑、楼、门,颐和园里的谐趣园、长廊这些建筑具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2分)

29.理解第⑧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1分)

30.指出第⑧段结尾加点的“这恼人的矛盾”指代的内容。

(2分)

31.根据最后一段的内容,指出现代建筑中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2分)

六、作文(30分)

3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流浪陌路饥饿难耐者,获赐一捧粗食,无疑是一种幸福;在沙漠里跋涉渴极几近气绝者,蓦然发现一泓清泉,则又是一种无比之幸福;平生景仰膜拜的人物,得以见上一面,握一次手,照一次相,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幸福;常受老师的批评,这次得到老师的点名表扬,幸福之情会油然而生;度过三灾六难,七挫八折是一种极大的幸福。

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或叙述经历,或编拟故事,或阐说见解,或客观介绍,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D4B5C6D7D8C9C10B11B12D

二、阅读理解

13B14B15A16A17A18D(巴克教授推断的是小型兽脚类恐龙而不是就中华龙鸟来说的。

三、文言文阅读

19A20C21D22D

四、语言知识及运用

23.翻译:

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24.填名言名句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卷起千堆雪;漫江碧透。

25.

(1)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

(2)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

(3)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

五、阅读理解

26.

(1)艺术创作既要有重复,又要有变化;

(2)作品的“持续性”包括三种:

一种是时间的持续,一种是空间的持续,一种是时间、空间综合的持续;

(3)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重复和变化特别重要。

27.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限于散漫零乱。

28.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而取胜。

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29.指一些街道上的房子互不和谐,相互减色。

30.既要百花齐放,丰富多彩,又要避免杂乱无章,相互减色;既要和谐统一,全局完整,又要避免千篇一律,单调枯燥。

31.

(1)有些住宅区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

(2)有些街道又一幢房子一个样式、一个风格,互不和谐。

六、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