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459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docx

中小学资料中考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

如何快速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根本任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说明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

因此,阅读此类文章,自然也应该抓住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看看它是如何来“说”的。

在考场上,快速阅读说明文,需要做到以下“三读”。

一、快速浏览——整体把握说明对象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诉读者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识。

因此,快速把握说明对象是说明文阅读的核心。

因此,在我们在考场上进行第一遍阅读时,只需快速浏览,把握说明对象即可。

那么如何快速把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呢?

(一)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标题明确说明对象。

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往往揭示了说明的中心。

通常情况下,文章的题目即包含着说明对象,如《3D生物打印》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3D生物打印。

(二)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结构归纳说明对象。

一般说明文往往都会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内容进行说明,而有的说明文则需要我们把小说明点归纳起来,构成全文的说明对象。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类型有:

1.总分结构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类型。

事物说明文常用此结构形式。

2.递进式结构

文章各部分内容形成一层更进一层的形式。

事理说明文常用此结构形式。

3.连贯式结构

说明的各层次之间是按照事物发张过程来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4.并列式结构

各部分内容之间无主次和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形式。

例:

春色正中分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

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

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

“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

春分有三候:

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

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

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

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

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

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

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

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

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

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

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

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

《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

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

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

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

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

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

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

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

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

俗话说:

“春分到,蛋儿俏。

”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

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

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比如这一篇《春色正中分》,从题目中不好辨别出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当我们快速浏览这篇文章后,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为总——分——总结构。

中间部分对春分的农事活动、祭祀活动、饮食习俗、游戏活动进行介绍。

由此可以判断,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

二、带着问题阅读——仔细审读文章

在我们对文章进行第一遍通读之后,开始第二遍仔细阅读。

在阅读前,需要先看一遍问题,之后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才能做到把握全局、有所侧重。

三、定位考点——重点阅读某几个片段

在我们仔细审读文章后,想必对文章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与认识,此时我们再次回归问题,定位考点,重点阅读和考点相关的几个片段。

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关题目。

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

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

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

不过,除此以外,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

②也许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稀罕事,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行星的定义:

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行星的确不能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

但科学家研究发现,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倍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

③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与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

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

前苏联科学家齐巴罗夫和苏齐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

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问题:

未来,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吗?

⑤正如之前所说,木星是由液态氢构成的,本身并无坚硬的外壳。

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

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

⑥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取代太阳的地位。

虽然时间还很远,但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是,太阳已经是一颗垂暮的恒星了,它的光辉总有一天会熄灭,而木星的自带光源,点燃了生命顽强延续下去的希望。

(选自《探索与发现》2016年第5期,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星的主要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①段是如何说明木星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中“很可能”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体积和质量大;能犮光,有自己的能源;由液态氢构成,无坚硬外壳;主要通过对流形式释放能量。

(2)木星十分与太阳的构成方式十分相似;木星释放能量的方式与太阳一样;木星的能量越来越大,热度越来越高

(3)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而准确地说明了木星的体积和质量是行星中的“巨无霸”这个特点。

(4)“很可能”说明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木星取代太阳的概率很大,但并不是绝对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以致用】

1.(2016年杭州中考)阅读《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完成①—⑤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

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

“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

”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

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

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

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

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

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

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

这如同玩拼图:

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

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

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

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①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答:

②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

这句话中,“风险”具体指什么?

答:

③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④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

⑤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答:

(3)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4)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僅,更具吸引力。

(5)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

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2.(2016年枣庄中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①-⑤题。

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李二友杨艳梅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

“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体现出马蹄铁上丢失的一枚小小的铁钉最终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

在我国,古人也普遍认为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

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过: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在儒家经典《礼记·经解》中也有记载: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这些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全局的输赢,因此我们要处处谨小慎微,要从小处消除隐患。

  这些现象与蝴蝶效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时提出的“非线性”理论。

由于描述气象系统的吸引子的“形状”往往都呈现出类似蝴蝶的图案,这就有了“蝴蝶效应”的称谓。

这种效应更为诗意和普遍的阐述是: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每件事情有形或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一次改变会引起后面很多事情的改变。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说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道路上都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便不能糊涂。

蝴蝶效应其实是一种混沌效应。

具体说来,是缘于它的最终“吸引子”(一个系统在经过时间无限长后的最终归属)。

在未发现混沌现象之前,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系统的“吸引子”只有两种:

或是一个固定点(例如:

一个皮球被踢出去之后,最终会停止到一个点);或是椭圆(例如:

两个天体运行在椭圆轨道上,始终保持一种互相吸引)。

但是,洛伦兹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的结果对参数的初始值非常敏感,即使两个初始值只是相差到小数点后的第6位数,计算结果也相差巨大,因此说气象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①“蝴蝶效应”一词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②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③它不仅应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经济学和数学,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电影业中也有涉猎④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⑤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界人士对蝴蝶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有些作者将蝴蝶效应表述为一种人生的幻象,也就是一些人展现出对初始值格外敏感的人生。

假如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到过去,如果改变了过去的一个(初始值)点,则会改变这些人的人生历程,甚至会改变现有的世界。

一些导演在创作上都试图从时间长河中改变一点,并对此进行情节上的大肆渲染,再将这些回归到历史的激流中,这种手法让观者大呼过瘾。

像《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只是进行机械运算的机器发展成为无所不能、甚至可以穿戴的技术产品,未来还会逐渐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计算机运行的逻辑基础就是二进制的0和1,经过无数次的分形迭代后,可以组合成人们现在已经看到的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世界。

既然计算机的基础是0和1,那么计算机程序对于初始值的敏感程度更甚(不是0就是1)。

人们在尝试寻找出一条分形迭代N次之后的路径的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人们又开始借助计算技术重操“旧业”——定制未来的思想。

这次要启用“人工智能”或者用机器替代人,或人工和机器相结合,以实现机器在规定的程序动作外可以自我学习,自我复制,甚至自我进化,从而可以达到某些高级动物的智能。

  不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横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

另外,人们要想创造人工智能,必须保证初始值的正确。

如果初始值的设置有问题,以后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南辕北辙。

如果能找对方向,未来通过计算机的超高计算能力,会使发展的路径更加顺利一些。

当前,我们的时代似乎就处在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的节点。

  当然,最令人们感到有诱惑力的是:

人类是否可以采用改变过去的方式来改变未来呢?

不同时期的科幻电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里,尽管主人公不断做出努力,还是逃不出“宿命”的安排。

而在2014年的大片《明日边缘》里,人类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最终改变了人类的未来。

在电影《源代码》中,主人公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在一次次地“穿越”中最终寻找到元凶,阻止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

在现实中,人类要变被动为主动,找到正确的初始值,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设计未来,我们期待着人类即将进入的又一个新的进化分支。

(1)用一个成语来形象地概括一下“蝴蝶效应”的含义。

答:

(2)说说第1段列举中外名言的好处。

答:

(3)根据上下文,文章第5段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④①③C.①③②⑤④D.②③①⑤④

(4)文章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答:

(5)从文中看,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有何意义?

答:

(3)B.

(4)举例子,列兴了一些涉猎蝴蝶效应的影视作品,具体说明了蝴蝶效应在电影业中的应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创造人工智能。

3.(2016年青岛中考)

大数据云气象

①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计算”得到的大数据产品。

②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

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

仅在贵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③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④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

要不要进行晨练?

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游?

旅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参考。

⑤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公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暴雨、森林火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⑥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这些日益丰富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⑦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①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②阅读第④⑤⑥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合适?

为什么?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

答:

③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答:

(3)“随时随地”表示范围广,“1公里、1小时”表示精度高。

这些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具体生动的表明了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