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383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

《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案 114.docx

小学数学教案114

第一周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

5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一………………………1课时

第一课时:

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③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④学生展示,指名评价。

3.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作业:

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第二课时: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P2例2及练习一第3、第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第3题:

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2.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P4练习一第5、6第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加深巩固。

二、练习提升1、独立完成P4练习一第5、6第7题2、分组交流3、代表汇报

(1)第5题:

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组织评价。

(2)第6题:

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3)第7题:

先动手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四、作业(补充练习题)

 

第四课时单元测试

测试内容;

《同步学习》第1单元热身自测

 

第五课时自测分析

 

第二周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单元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知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又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生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运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但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明确规定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限制在不包括0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由此带来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因数和倍数

2、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授课时数:

约8课时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页,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

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

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

学生写算式。

5、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

因数倍数)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

汇报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

你是怎么找的?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6、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如18的因数

5、小结:

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

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3、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随堂检测:

完成练习二1~2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第二课时因数和倍数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练习二第3、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看课本主题图,找出12的其他因数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2、汇报交流。

3、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5小结。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二3~4题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至8页,练习二第5至第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更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更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地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更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叫做因数和倍数?

二、出示练习内容。

1、认真看课本第7页第5题,找出答案。

2、汇报交流。

3、完成第8页第6、8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评价。

4、小结。

三、学生自学,完成第8页第7题。

四、效果检测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二的第5、6、8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5题:

第6题:

124

第7题:

(1)18

(2)1(3)7142142

第8题:

362142

 

第四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2、5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说出20的全部因数。

②说出5个8的倍数。

③26的最小因数是几?

最大因数是几?

最小的倍数是几?

二、学习新课: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

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2、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3、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

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认识奇数、偶数:

①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②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③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

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

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

3、汇报

4、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6、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7、随堂检测:

①、在1~5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

②、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③、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④、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第五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练习三第3、4、5、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3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教学难点:

如何判断一个数是3的倍数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特征。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特征。

1、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学生的活动后、交流。

3、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4、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5、组织全班交流。

三、随堂检测:

完成p19做一做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第三周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至13页,练习三第7至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更熟练地用指定的数组成规定的数。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叫做奇数和偶数?

说一说2、5、3的倍数的特征。

二、出示练习内容。

1、认真看课本第12至13页,练习三第7至第12题,并找出答案。

2、汇报交流。

3、评价。

4、小结。

三、效果检测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三的第7、8、9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6题:

(1)560

(2)270或30

第7题:

不对,找回的13元应是5的倍数。

第8题:

(1)不对。

13、16、29都不是3的倍数。

(2)正确。

个位上1、3、5、7、9都不是2的倍数。

(3)正确。

在整数中个位的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2的倍数。

第9题:

至少再来2人。

第10题:

403340340405504450

第11题:

30102996

第12题:

(1)是

(2)不能

 

第七课时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练习四第1至第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3、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就(),你觉得会吗?

5、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并举例说明。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出示:

73。

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4、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四第3题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

有三个或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八课时奇数和偶数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练习四第4至第7题。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了解奇数和偶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奇数和偶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什么样的数叫奇数?

什么样的数叫偶数?

二、出示自学内容探究奇数和偶数的关系。

1、学生看书,自学。

2、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3、汇报,评价。

三、回头看书,加深理解。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习四第4至7题。

板书设计:

奇数和偶数的关系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第九、第十课时单元测试

测试内容;

《同步学习》第2单元热身自测

 

第十一课时自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