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23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docx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

实验小学课题报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

发布者:

蔡新生 来源:

  时间:

2006-11-19:

23:

25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研究〉〉”主体报告

 

  2004年,我校确定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体现发展性辅导的“尊重、信任”理念为核心,构建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科研项目。

以期推动学校走向学习型组织的整体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几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学校的发展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以“尊重.信任”理念为核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是有效、高效推动教师成长的平台;第二,“以‘尊重.信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系统模式是:

以体现尊重信任态度和行为的“心育课”为核心,以心育的学科渗透为主阵地,以个别心理辅导为辅助,以家长心理辅导为家校协同支持的力量,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的心理教育。

本报告将从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理论基础、研究的过程回顾、研究的结果等三方面对本课题作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多得到满足,而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公布的警示表明:

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心理疾病。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在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紧张,环境的刺激,竞争的压力等,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这无疑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从而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据我国教育部调查统计,中小学生中有73.3%的学生有健康问题,其中90%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

就我校情况来看,独生子女的优越感,富家子女的消费欲,破碎家庭子女的失落感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带来负面的影响。

特别是有些教师、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方法简单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得不到尊重和信任,因而造成自卑、失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我校决定以“尊重.信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尊重.信任”的补救性教育和发展性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尊重”,就是接纳、认同、重视每个人的独特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人的个性、情感、意识和人格。

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尊重,尊重人性能助人向善、尊重差异能培养人的创造性、尊重能鼓舞人尊重自己和他人。

总之,尊重能带来巨大的心理推动力,使学生在内心触动、感受、体验过程中,将道德品行内化为个人成长的需要,外化为正确的言论、行为,并由此形成现代健康的人格。

而“信任”,是毫无怀疑,认为可靠的意思,它与“尊重”相辅相成,是“尊重”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如果得到信任,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会迸发出无比的热情和更大的积极性,并自觉树立起“自尊自爱”的意识,从而达到人格的进一步完善。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以这种思想来看,过去的教育多年不把学生当“人”看待,而是当作工具来塑造,不尊重儿童的人格,导致不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抑制人的主体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得到尊重和信任、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这本身是精神文明的一种高层次追求。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现代社会,转变育人观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相处,民主和谐,使每个人的动机、情感、个性以至人格都受到重视,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2、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研究个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把尊重作为人的一种重要需要,把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提高作为其研究的主要方面。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是“自我实现论”。

该理论认为自我实现是个体在成长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与结果。

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人类同其他任何生命有机体一样都具有求生、发展和增强自身的天赋需要,有一种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各种潜能的倾向,就是“实现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人类唯一的天生的动机,使人不仅能克服重重困难,求得生存,并不断成熟发展。

人无论生活道路多么艰难,生命的这种内在的倾向决不会改变。

只有我们认识到学生身上的这种潜能,尊重和信任他们发展的主动性,他们这种发展的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素质教育的理论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得到尊重和信任,以及懂得尊重、信任别人,他们就会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能独立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见解以及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操作程序。

开展以“尊重.信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增强自立,自主、自强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并在发展中萌生创新意念,进而形成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因此,实施以“尊重.信任”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辅相成,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实施

课题主要围绕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渗透心育”“个别心理辅导”三方面开展工作。

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的实施,构建一个适合本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具体来说包括:

低年级:

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帮助学生发展校园的学习和生活适应力。

克服常见的不合群、依赖、恐惧等心理障碍。

中年级:

增强主体意识,培养主动好学精神。

克服“厌学”、“自卑”等心理行为。

高年级: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成功喜悦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克服学习焦虑、过度逆反、交往过密等心理问题。

  1、学习专业知识

2004年3月,我们的心育课题组成立了。

我们课题组成员没有一个是心理专业教师,大家对心理理论知识掌握不多,只是在读书的时候接触过心理学,参加工作后再没有作更深入的学习。

要开展好这个课题的研究,必然会遇到困难重重。

如:

心理健康教育课究竟是怎么上的?

学科如何渗透心理健康?

如何从学生的行为表现去分析他们的心理,又如何对这些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等等?

因此,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为了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重点在于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理论,工作方法。

如每月的第一个星期的周五召开一次例会,学习外地经验。

又如大家边学边做、在做中学。

课题组成员经常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工作进展情况。

平时,我们只要在报刊杂志上发现有介绍别人的经验好的文章,就互相传阅或印发给大家供学习、参考。

课题组的老师为了尽快掌握健康教育的本领,大家积极到郑州购书中心选购相关的书籍,订阅相关的杂志等,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

  因为这项实验还牵扯到各个学科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故我校还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请心理教育专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观看优质课教学录像《做情绪的主人》、《健康人有新标准》、《自我意识要正常》,还派刘艳华老师、赵绘红老师、高春玲老师等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听课。

2、优化心理教育的显性课程

在开发心育课方面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通过学习找感觉

   上“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们开展“尊重信任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才听到的新鲜事,当时,课题组成员都充满了好奇,“心育课”的教材是怎样的?

用什么方法去上呢?

我们没有教材怎样上“心育课”呢?

经过我们收集和研读了各地的优秀教材,以及观摩了示范课,我们打开了视野。

开始了“心育课”的尝试。

起初大家都找不到感觉,产生许多问题:

“心育课和思品课有什么区别?

”“怎么心育课与学科活动课有点相似?

”“怎样从课中去体现我们尊重、信任” 等等。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渐渐找到感觉了。

第二阶段:

根据问题定内容

心育课目的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惑,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因此从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注意根据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确定内容。

如刘老师针对学生普遍地夸大个人的作用,而忽视集体的力量的心理,设计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心育课,先通过“心心相印”的游戏进行比赛,再引导同学谈谈胜败的原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配合默契、互帮互助,才能合作成功,把事情做得更好。

然后联系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事情时需要团结一致才能获得成功的实例,从而增强了要合作心理。

由于心育课形成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尽情倾诉,充分体验,从中感受,领悟及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以下是三年级学生张楠同学的“一节心育课的收获”:

今天,下午第二节又上我们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了,这一节课是“多称赞别人”上课时,老师问:

“同学们,你们被人称赞过吗?

有的请举手。

”我们纷纷地举起手来。

老师又问:

“谁能把别人称赞你的那件事告诉大家。

”同学们又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取发言机会。

老师请了很多位同学讲自己被人称赞的开心事。

有的说“我考试得了一百分,老师称赞我”、有的说:

“我帮助家里打扫除,奶奶称赞我”……,老师笑着说:

“啊,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同学曾经被人称赞过。

”老师又问:

“那你称赞过别人吗?

有的请举手。

”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没有人举手回答,老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才只有八九个同学举起了手。

老师叫了一位同学回答,他说:

“那次我去滑冰,看见五年三班的一位大哥哥,他当时不会滑冰,我教了他,他一下子就学会了。

我就称赞他:

大哥哥你真棒,一下子就学会了。

大哥哥听了我的称赞开心地笑了。

”老师说:

“刚才我看见有三位同学认为自己没有被人称赞过的,现在我请他们站到前面来。

”三位同学走上了讲台后,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会称赞他们吗?

”同学们有的说:

“张鑫浩,你是大力士!

”有的说:

“高天庥,你的字写得真美!

”有的说:

“秦路,你写的文章真好!

”我发现被别人称赞的和称赞别人的同学都很开心。

后来老师请我们写一句称赞别人的话送给自己要称赞的朋友。

我看到全班同学都开心地笑了。

在这节课里,我知道了原来被别人称赞是很开心的,称赞别人也是很开心的,今后,我要学会多称赞别人。

第三阶段:

实际出发建队伍

课题研究初期,只是课题组的几个成员上心育课,后来大家认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人人参与,班主任就更是义不容辞了,于是学校就决定由班主任兼任心育课。

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不容置疑,但实施起来又碰到了问题:

学校没有心理专业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课是由每位班主任担任,涉及面广;由于专业陌生、忙、学习和观摩不足、指导没有照顾到每位老师等原因,出现有一部分老师上心育课找不到感觉、上不出质量、达不到目的的现象。

所以一些老师要求由专职老师来任教的建议。

针对这一问题,在05年3月底,课题组成员、范校长、王校长和齐主任在校长办公室进行一次研讨活动。

老师建议;每个班主任除了上语文课外,其他的课可以分工负责。

如一个年级由一位心育老师负责全年级的《心育》课,由另一位老师上全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

以此类推。

这办法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把一门课备好,而且备好的课可以重复上,有机会调整和改进,有利于积累经验和出精品课。

我们现在只上本班的心育课,上完后评课完了又没机会及时重复开课,不利于提高。

而且有一支支分学科的小分队可以在集体备课、说课、观摩、试讲中有更高的效率,还可以满足有兴趣上心育课的老师的需要。

我们在行动中遇到问题,就尝试调整我们的行动。

在这种行动研究中建立和发展我们的师资队伍。

3、加强心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在学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措施。

心育在学科教学的渗透主要从三点考虑:

一是营造好氛围。

课堂上良好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影响源。

心育的渗透首先是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建立合作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例如教师以自身的言行示范着对同事、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在这种身教中学会尊重和信任他人;教师学会用眼睛、微笑组织教学;以真诚理解的态度营造一个和谐、温暖、安全的课堂氛围。

二是寻找结合点。

结合点包括从内容上的和活动上寻找。

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之前从没接触过的新做法,由于经验不足,有的老师不知如何开展,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课容易渗透,但数学、美、音、体要渗透就比较困难,还有的教师为了履行渗透心育要求,贴膏药式地设计渗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分科组、分年级地学习教材,结合各科教材,先找准学科教材与心育的结合点。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诚实的孩子》的诚实守信,《爱迪生》的爱科学、耐挫折、坚持信念。

在具体教材中找出体现心育的切入点。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图形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并通过灵活多样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

如利用活动法有意识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等内容渗透到学科活动中,使其有机结合起来。

如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训练胆量;对自卑、抑郁的学生多提供成功表现的机会以助其树立信心。

还可利用游戏法寓教于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我们还多次进行学科渗透的研讨课,新郑市教科室的老师来我校听了美术老师的渗透课,认为该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带给学生轻松愉快和美好的享受。

三是开辟沟通道。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的沟通过程,有效的沟通又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

从课堂语言方面,老师注意使用鼓励、尊重、商讨的话语方式,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

从课后方面,通过指导学生以作文、写日记等方式,反映自己的看法,发泄心理困惑,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五年级学生牛童曾经为妈妈不尊重自己的隐私翻看自己的日记而感到苦恼,后来她通过日记的形式给妈妈提意见:

“我的妈妈有时会很疼我,有时候却令我很讨厌。

今年的暑假,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为期两天的夏令营活动,当我回家后,我已经发现我的抽屉、柜子、连日记也给人翻查过。

我实在很生气,我知道一定是妈妈干的‘好事’,这些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我知道妈妈关心我,害怕我会学坏,但这也不应该翻我的东西呀。

妈妈,我想对您说:

‘我需要空间,我要有私隐。

我不想您这样偷偷摸摸看我的东西。

有事可以心诚布公地对我说。

’妈妈,希望您听听我的意见,做一个我心中的好妈妈。

我们的老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好机会,就在日记下面回应道:

“你真聪明,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向你的妈妈表白自己的心,我相信你妈妈看后一定会尊重你的。

请记住,要懂得应用学过的心理知识来调节情绪,让自己的心情每天每时都是阳光灿烂的,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

4、拓宽心理教育的时空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方位的工作,因此我们还注重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心理教育空间,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创造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校园心理环境是学校群体认同的心理趋向,是群体意识的反映。

我们以优化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为基础,努力形成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营造出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

其次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内经常开展的小型体育比赛、歌咏比赛、劳动竞赛,国旗下的诗歌朗诵、黑板报、小板报、小美展比赛等趣味活动,既能调节学生紧张的心理,又能在活动中激发热情,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长学生的才干。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

我校注重营造浓厚的心理教育氛围,注意给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调适自己心情。

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心健教师赠言栏、校红领巾广播站心健教育专题广播和“心语”信箱。

这些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我们还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时间,由课题组成员选择一个带普遍性的教育话题进行十分钟的辅导讲座,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如教育话题有“家长不同意看课外书怎么办”、“受到家长不明真相的批评怎么办”、“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怎么办”、“考试前很紧张,总怕考不好,怎么办”、“被老师误解了,怎么办?

”、“我特别不喜欢某一个老师怎么办?

”、“该如何摆脱厌烦感”、“怎样才能摆脱孤独,把悲观的感觉从心里赶走,学会保持最佳心境?

”等,心理辅导员通过故事给学生带出一个心理健康的信息,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

这些话题针对性强,再加上辅导员的亲切话语,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滋润学生的心灵,很受学生欢迎。

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性器官与性机能迅速发育、性心理剧烈动荡阶段,而他们又缺乏必要的性知识来认识自身的变化,性生理成熟的前提与性心理成熟的滞后,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了惊奇和困惑。

课题组成员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进行性心理辅导。

进行了“迎接青春期——你准备好了吗?

”专题教育,上了青春期的卫生教育课,还播放了青春期健康教育的VCD,还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面对异性,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交往,增强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心理品质。

(2)开展家长心理辅导。

让心理辅导走进家长之中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找心理辅导员倾诉的和我们跟踪辅导的个案不难看出:

不少有问题的孩子多与他的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孩子遇到问题时首先会向父母求解,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帮助。

因此,指导家长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掌握辅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也是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课题组成员也义不容辞的挑起了这个责任。

每次开家长会,课题组成员总会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向级长推进相关的文章,让老师们在家长会上作辅导材料。

如:

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家长会上,赵绘红老师就向全体一年级新生家长做了《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生活》建议,对孩子抓好入学心理辅导,要使孩子认识到:

自己已经长大了,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不再是幼儿园里不懂事的小朋友。

要向孩子介绍学校的简史、现状、纪律、课程安排,特别是小学生的学习任务。

使他们明白到学校来不是为了玩,而是要担负一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的纪律。

同时,在将来的学习中会遇上困难,作为小学生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

让孩子尽量缩短心理适应过程,使学校的教育在孩子身上尽早产生良好的效应。

同时我们还注意家校的沟通。

组织关于心健话题“孩子应该有隐私”、“孩子不应该有隐私”的辩论赛,开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

出一份家长心理问卷调查,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促进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孩子在家的表现,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指引孩子获得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由一个校长和一个课题组的老师为家长解答教育孩子的困惑,这种做法深受家长的欢迎。

另外,课题组成员在辅导学生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家长的辅导。

如:

许宁曾经是个非常棒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全园56名老师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因为他聪明、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

可是一进入小学,不知怎么回事,他变得不乖了,课堂上小动作多,成绩不理想,到三年级的时候居然发展到连课堂做都敢经常不交。

为什么昔日的好孩子如今不乖了?

父母十分担忧和不解,找刘老师咨询。

经过接触,陈老师终于打开了这个“谜”,原来逆反心理在作怪。

许宁随着学习环境的转变和小学与幼儿园要求的改变,他过去的那些优点被过多的缺点所掩盖,过去的一片赞扬现在变成了满耳的批评和说教,在加上对故事书的迷恋,他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而家长对他则是一味地批评和打骂。

老师和家长的所作所为换来的却是他更多的敌对心理,这使许宁产生行为与心理发生脱节的现象,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久而久之转移到学习、生活上来。

表现出孤独和抵触等心理状态。

刘老师认为造成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与家庭教育有关,她首先耐心地作好家长的心理辅导,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

孩子也有自尊,当他处于学习的转段期时,家长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要耐心地对待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错误,如果只是一味地斥责和打骂,那么孩子就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倾向,甚至小小年纪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许宁的父母明白了,并迅速转变了教育方法,许宁也“药到病除”,与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通过开展对家长的心理辅导,家长的家庭教育观点和教育方式有了明显提高。

请听家长是这样说的:

李卓宇家长说:

“听了《要做个合格的家长》的讲座,使我懂得:

爱孩子,但并不是盲目溺爱;做孩子的榜样,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及工作态度影响孩子,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与孩子平等相处,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做到民主、开明、宽容,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

谢谢老师,我会努力,做个好家长”

石硕家长说:

“参加了的家长会,我懂得了要尊重孩子,不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多抽点时间陪孩子聊天,耐心听他的倾诉。

现在,每当他兴高采烈叙述事情时,我会放下手中的活儿,与他分享,表示对他的重视。

在家讲民主,以理服人。

如果我做错了,敢于向孩子认错,做孩子的榜样。

同时我也积极支持孩子工作,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了,谢谢老师。

陈啸家长说:

“这次的来访使我懂得:

对孩子娇而不纵。

做孩子良师益友。

尊重孩子的选择并正确引导,多启发,少责难。

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影响孩子。

今后我会努力去尝试。

”                                                           

三、课题研究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在探索中建构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即以心育课为核心、以学科渗透心育为主阵地、以心理辅导为辅助、以家长心理辅导为家校协同支持的力量,全方位开展心理教育。

此外,研究还发现,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和行为的形成为核心理念的校本科研探索,既体现了心理教育的最根本最精髓的实质、又是为老师们乐意接受和易于把握切入口,所以本研究的另一显著成效是成长了一批体现先进教育辅导观念的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老师。

具体汇报如下:

1、形成了高素质的心育师资队伍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各课题组的集中学习和讨论,以及教师个人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认识到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和信任,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态度与学生相处,善于听取学生的心声,多和他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建立起心理教育的良好感情基础。

五年级的刘老师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一个学生没有交作业,她知道了很生气,硬要见家长,那个学生死活不肯,哀求老师给他一次机会。

当时老师哪里听得进去,结果家长见到了,回家后,他妈妈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顿,这一打,是打去了他的懒惰,他再也没有不交作业,但也打去了老师和他近一年来建立的感情。

刘老师后悔极了,她想如果当时自己能冷静下来,信任该学生,给他一个机会,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从此,刘红让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特别喜欢她,也喜欢她教的学科。

在学习与实践中,课题组成员学会读懂学生这本书,在接受个案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要了解当事人的有关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急于做出判断,避免先入为主,克服思维定势。

辅导教师学会尊重、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相信每个孩子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孩子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

也初步掌握了小学阶段学生可能出现什么的心理问题,如何透过学生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针对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技巧。

2、探索多样化的心育课辅导方法

(1)活动、体验辅导法。

活动、体验辅导法是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