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098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docx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中我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可是,方法却不太妥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丈夫。

家长抱怨老师、老师抱怨家长,甚至抱怨孩子。

    心理学中有个归因理论,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

事情办的漂亮,归因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他人不好或环境有问题。

    那么,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

大家都知道,孩子丢到狼群中八年后变成狼孩。

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但是,我们做为家长,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背景,同一个教育体制,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同样的任课老师,而只有家庭背景不同的情况下,成绩却是有排第一的有排50名的?

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我们家长的责任呢?

    无数实例证明:

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

当我们能抱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

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

"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

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

如果你认为问题出在老师或孩子身上,你会感到生气和无可奈何。

因此,有人说,问题留给愚蠢的人去抱怨,而由聪明的人找方法去解决。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的最多的字是"不"字。

比如:

不能,不行,不许、不可以、不应该等命令语言。

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象许多条条框框在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一个人字,外边加一个框子是什么字?

是囚徒的囚字,别以为孩子愿意做皇帝,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想离家出走。

两个初一男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

当父母找到他们时,以为他们一定很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

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象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我替孩子说句公道话,我们大人有时真的很不讲道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锻炼、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

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大人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

仔细想想看,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

因为没有锻炼机会。

    因此,我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对孩子要宽容,给孩子尝试犯错误的机会,也给孩子尝试成功的体验。

给孩子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成长。

而不要过分的限制他们。

3、产生逆反心理的三个因素:

说教、唠叨、比较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

让他向东他偏向西?

因为他已经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母亲,一件小事唠叨每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

还有的母亲把以前的错误都翻腾出来,然后给孩子贴上负标签,你怎么那么笨?

你这辈子算是没出息了……这样做是在强化错误、强化负面信息。

   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以身示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

比如看电视,不让孩子看,首先大人要作出表率。

   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

你看人家……

一个孩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说,不要再拿我与别人比,我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4、四过分:

过分的爱、过分的关照、过分的干涉、过分的严厉

  过分的爱,已经使这一代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

过分的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

郑板桥临死的时候,让儿子给他做馒头。

并给儿子留下一句话: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值得我们借鉴。

过分的干涉,使得孩子无所适从。

    过分的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

不知道我们是否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你再踢球就打断你的腿!

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

人家考试能考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

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断你的腿。

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

    这话是被自己亲生儿子打死的母亲,在临死前对儿子说的话。

正是这些话才使得徐力,一个17岁的好学生,拿起榔头砸向了母亲。

4、亲子关系错位

    有些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主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警察和犯人的关系、经济合伙人的关系……甚至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

而比较适宜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我以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

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器。

5、缺少童心

    孩子为什么不与你说心理话?

因为许多朋友用量大人的尺子量孩子,认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你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和你说心理话。

想一想如果我们10岁或17岁,我们会怎么做?

    当我给中学生讲完课,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反馈表上写到:

"屈老师,我以为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理解我们。

"这样的话是不是该让我们大人反省一下我们的所作所为了?

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对待孩子?

家长的思维新区是什么?

我以为,应该是孩子的心灵世界。

6、只问分数

    家长最关心的是学习,是打多少分,我能理解。

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探讨一下: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学习?

答案很简单:

因为学习有痛苦,所以不爱学习。

如果学习有快乐,就爱学习。

所以我们要探讨的是:

如何使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

    我一个朋友的小孩跟我说:

我妈说上句我马上知道她要说的下句,整天就那么几句话:

"你看人家孩子得了多少多少分,你看你,还不赶快去学习,别看电视了,快去写作业。

打那么点分还好意思要踢足球?

不行,告诉你,这个暑假那都不能去,在家给我乖乖的补课。

"我都烦死了,她越说我越不爱学。

    经常有家长朋友跟我说,我儿子太懒,不爱学习。

问我怎么办?

我们看"懒"怎么写:

心束负。

心被束缚住了。

我们要探讨的是如何把他的心调动起来。

也就是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来自于:

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等。

    所以希望家长当好充电器的角色。

让孩子有学习动力,学习热情。

有些家长就问:

充电器怎么当?

怎么能调动学习积极性?

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赏。

我想问一问?

大家是不是经常用肯定和赞赏的口气对待孩子呢?

7、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

清华有一名高考状元,高三时,中午从来没有睡过午觉,他利用午睡时间作数学作业,为的是在下午自习时,同学问他问题时,不必让同学等待。

他不但节省了同学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锻炼了口才,扩展了解题思路。

其实帮人等于帮自己。

不但要培养孩子学习好,品德更要好。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关心别人,自我中心,耐挫力差。

这就是一点小事就会发生自杀或他杀的主要原因。

    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培养和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内容。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大量增加,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情况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

有些人甚至把一些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独生子女的独特性

国内外对独生子女及其教育的研究结果,几乎一致肯定独生子女的智能是优秀的,而在身体情况、学业成绩、性格特征、社会生活等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明显的差异。

一般来说,独生子女相对非独生子女,智力发展较快,知识面较宽,身高体重达标率较高,但行为习惯缺点较多。

至于差别的原因,主要在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教育态度的明显不同。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对独生子女成长的有利条件有:

1、独生子女生理条件比较优越。

从遗传因素方面保证独生子女在脑力、体力、智力方面的相比非独生子女总体更为优越。

2、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

因而能够尽管满足独生子女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充足的营养和智力开发条件,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独生子女能获得较多的智力激励。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总是能够挤出更多时间陪孩子一起做游戏、教孩子学习、供给智力开发的各种玩具,因此独生子女一般都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广。

4、独生子女享有父母充分的爱抚。

由于充分享有父母的爱,独生子女幼儿容易形成健全的个性,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有利于幼儿智力和才能的发展。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独生子女家庭往往都存在着家庭教育不当的问题。

根据上海市、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

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在教育情感、教育期望、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导致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人际关系聚焦化

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亲子互动来进行的。

在传统的多子女的家庭中,子辈除了与由双亲或更多的长辈组成的亲辈之间进行互动,还可以与兄弟姐妹组成的同辈之间互动,孩子在家庭范围内的社会性行为也不仅仅指向家长。

但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缺少了多子女组成的同辈群体,原来传统家庭模式中与同辈之间的天然的社会交往行为不再出现,亲辈个体或群体成了独生子女互动行为的唯一指向对象。

于是,孩子便成为家庭人际网络的中心,整个家庭的家政规划都围饶孩子进行,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发生了根本性的倾斜。

父母一切都围着孩子转,过分听任孩子的影响,于是,各种各样的“小皇帝”诞生了,与此相关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

2、过多的宠爱影响独生子女良好个性的发展

对于独生子女,父母都尽量给予一切方面的满足,但是过多的宠爱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和个性发展。

过多的食品、过多的营养,容易让孩子养成挑食、偏食、不爱惜食物等不良习惯。

过多的照顾,事事都包办代替,结果养成孩子四肢不勤、不爱劳动、懒惰、意志薄弱、缺乏独立性的不良习惯。

过分的纵容,使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支配者”,什么事情都依顺孩子,甚至孩子提出无理要求,也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任性、专横、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习惯。

过分的保护,把孩子封闭在家中加以严格控制和保护,使得很多孩子形成孤僻、胆孝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社会适应能力差。

3、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成材期望过高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别的可选机会,必须教育好,还有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寄托,因此对独生子女寄予过高的期望,甚至采取拔苗助长的过急方法。

使父母与子女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给子女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妨碍了独生子女的个性全面发展。

家长不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一味地过高要求,结果造成父母身心疲惫,子女心生怨恨,家长和孩子之间产生种种心理隔膜甚至冲撞,孩子由此产生了许多不良性格。

在父母的压力之下,独生子女容易出现常见的三种结果:

一是顺从型。

父母说什么就做什么,唯唯喏喏,变成毫无主见的人;二是小滑头。

当着父母的面,装做老老实实地按照父母说的去做,背着父母另做一套,察言观色,四面逢迎;三是逆反型。

家长说家长的,自己做自己的,家长要他干的偏不干,长大了就离开家门流浪于社会。

三、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建议

要避免出现以上问题,就必须对独生子女采用科学教育的方式,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以下提供一些建议,供给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参考。

1、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关注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

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成材期望,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长,让孩子自由健康地成长。

家长的关注重点应该是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对自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能够有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爱,正确的爱,应该是爱而不宠,而不是溺爱。

家长对子女的爱,不仅是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的应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使孩子在身心各方面健全发展。

2、摆正独生子女与成人的关系

前面讲到,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人际关系的聚焦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正是由此引起的。

许多独生子女感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理应是家中的“特权者”,便形成了我行我素、任性的不良性格特点。

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将孩子置于家庭的特殊地位。

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

要使孩子感到他虽然是家中的独子,但并没有独特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利,和家庭的其他成员一样处于平等地位。

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从日常小事抓起。

例如:

家里吃饭,要使孩子懂得让大人先坐,吃东西时,要让孩子养成分份的习惯;看电视时,不要让孩子一人独占座位;家里来了小朋友,应教育孩子把玩具给大家一起玩……,长期坚持,就会使孩子养成与别人平等相处的习惯,不会感到自己在家中的特殊地位了。

3、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和环境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与同辈进行天然社会性交往的机会和环境,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到多参与到儿童社会中去。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必须在他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发生的。

儿童的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光靠成人的说教替代不了的。

成人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发展社会交往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多数的儿童是喜欢群体生活的,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游戏,对于儿童社会心理和交往技能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集体活动来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学会与别人协商共处。

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心切,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会“爱之愈切,害之愈深”。

4、对独生子女应该严格要求

独生子女大多身上存在着娇气,而娇气十足的孩子将来是难有所作为的。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从小对子女严格要求。

这就意味着,家长不要迁就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要随便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应该遵守的规则必须严格要求执行,决不能姑息。

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也要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

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和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学习走路、吃饭、穿衣......,家长还应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又能锻炼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应严格要求孩子的言谈举止,从小训练孩子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家长还应从小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好,也要教育孩子不挑不拣,不跟别人在物质上攀比。

为了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的时候,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让孩子去经受锻炼。

如大冷天早晨,带孩子一起去菜场排队买菜,使孩子体会到大人的辛苦。

这种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一些苦的做法,对教育好独生子女是非常必要的。

从小让孩子吃一点苦,正是为了使孩子将来经得起各种艰苦环境的磨炼。

5、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难以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只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坚持一致性,才能让孩子感到教育的合理性、坚决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一致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指的是父母之间教育态度和方法的一致性。

有的家庭由于成人之间彼此不一致,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引起大人之间不愉快,甚至争吵不休。

家长应互相尊重,有分歧也不可当着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事后再商讨统一认识。

第二个方面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和态度在时间上也应做到前后一致。

不能高兴时就无原则,一味宽容,不高兴时,不高兴时就一概禁止,随意斥责。

不能说话不算数,前后矛盾。

家长说错了,应当认错,甚至道歉,为孩子树立知错改的好榜样。

这样做,家长的威信只会更高,教育效果也就提高。

家庭教育存在的六个问题类型

完美无缺型     很多家长难以容忍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认为这是孩子有了“毛病”,并开始指责,甚至用体罚方式让孩子“长记性”,造成孩子过分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

有关专家指出:

对新事物的研究大多是以错误的方式开始的,孩子需要在错误中成长。

过多干涉型     孩子玩的时候,一些家长不断地提醒甚至大声喊叫:

“这样玩不对”,“玩的时间太长了,该停下了”,“坐在地上太凉,拿个垫子垫上”。

如此一来,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

上学后,孩子就可能不能专注地听讲,不能专注地做作业。

 

过分呵护型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在孩子小时候,怕伤着或吓着孩子,经常抱着孩子,不让他爬,不让他摸东西。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怕他学坏而不让他出去与别人接触。

这就造成孩子动作发展迟缓,不会独立思考,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

 

望子成龙型      有的家长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就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到疲惫。

 

拔苗助长型      孩子每一个年龄段都有其思维发展的特点,许多家长对此并不了解,总认为早早让孩子学写字、做算术。

将来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好。

其实,这样做直接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过程,可能引发孩子以后的厌学情绪。

 

经验衡量型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一些家长机械地套用别人或周边人的经验来培养孩子,盲目地追潮流、赶时髦,其实是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谈谈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独生子女将近1亿”。

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

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

   一、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作为独生子女的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助人与利他行为,主体意识、法律观念和诚实品质。

”“青少年学生逐渐孕育形成了许多崭新而进步的道德品质,如重时间、讲效益、讲实际、求进取,肯定开拓,鼓励竞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但是,理性地审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现状时,不难发现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面临许多困惑:

孩子生活条件更好了,身材越来越胖,但动手能力却越来越差,责任心不强:

孩子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知识更丰富,多才又多艺,但心灵更脆弱,心理问题更突出……。

当今学生身上独生子女的习气太重,表现为不合作、过于自我、追求享受、怕吃苦。

……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

在个人道德特别是在创造性、独立性和勤劳节俭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独生子女身上出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己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一)偏重智育

   1、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

   当今社会家长对独生子女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其分数了。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只要能得高分就一定能成材。

分数几乎成了孩子立足家庭的支柱,家长的喜怒哀乐都几乎系于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升学情况。

因而一些家长为了促使孩子提高成绩,对孩子的成绩实行奖惩措施,就连过年的压岁线也根据孩子的成绩发放。

他们用金钱和物质刺激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种不注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只关心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既不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求。

   2、重“金”投资

   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

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

在孩子很小时,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花钱投资帮孩子选择了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

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

   

(二)忽视对独生子女的道德培养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日异,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学历加名牌,而是人的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但不少家长们仍然按照个人经验和普通惯例,认为智育是孩子成功的唯一途径,而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思想品德培养。

家长们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参加双休日的公益劳动和学校的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一味地安排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

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知识学多了,道德品质自然就好了。

   (三)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

   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

盛饭、穿衣、削铅笔、戴红领巾、洗手绢袜子等等,都由家长代劳。

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

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

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

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

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

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己经把孩子作为家庭的成员中应尽的一份义务给埋葬掉了。

   二、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制度原因:

选拔和用人制度的价值取向误导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国家办的“统考”为有才华的非特权的平民百姓开辟了一条可能通向名利和荣华富贵的殊途。

现今中国也通过累似科举的高考来选拔人才。

然而高考存在着一考定终身,考试形式单一,录取模式并非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缺乏一定的工作性和合理性。

特别在中国不少地方有权或有钱就意味着一切。

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同样是家中的独子却不能像有权有势或有钱的家庭中的独苗通过权钱交易去获得保送等上大学的机会,因而大多数孩子只有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使自己脱颖而出。

因为毕竟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总比凭门第、出身、关系、财权要好得多。

虽然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家长们对大学的追逐演变成名牌大学,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分数教育的变奏。

加上众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在衡量人才时,始终把人们的学历水平看得很重,而且把学历、文凭和人们的晋升、晋职紧密联系在一起。

越是名牌大学和高学历的人,越可能有好工作和较好的物质待遇。

   

(二)家庭原因

   1、家长的素质低下

   

(1)思想意识上的愚昧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

由于中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教育重视程度和普及不够,未达到预期效果。

在我国文盲、半文盲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

俗话说:

“愁生不愁养”、天下无不是父母。

那些担任着家长的文盲和半文盲们,根本意识不到科学育子的意义。

很多家长们认为家长的话是绝对真理和圣旨,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作为家长不用加强自身修养。

   

(2)自身经验的局限性

   家长自身通过父母的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怎样教育子女,掌握了一些培养孩子的能力。

祖辈们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怎么教育下一代。

   (3)知识、观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

   在新的世纪,知识更新和信息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孩子掌握的知识和信息量往往比家长掌握的更多,涉及面更宽。

而许多家长还未认识到这一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去提高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不注重更新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