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5096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9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管理学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护理管理学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护理管理学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护理管理学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护理管理学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管理学全.docx

《护理管理学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管理学全.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管理学全.docx

护理管理学全

护理管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学

  本节考点:

  

(1)管理与管理学的概念、基本特征  

(2)管理的对象、方法  (3)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与管理学的概念、基本特征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协调人及其他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里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第二,管理者要有效地协调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技术等资源;第三,管理者要通过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过程来实现。

  

(二)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从管理活动中概括出来的基本规律,包括一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构成了一般管理学。

管理学既涉及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三)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的二重性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两重性:

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即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或生产活动,都要经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过程,这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任何阶段都是相同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个性,即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出现一定的差别,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A型题

  管理的二重性包括哪两个:

C

  A.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B.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C.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D.管理的科学性与目的性

  E.管理的普遍性与艺术性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活动的科学性。

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实践,也就无所谓艺术。

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 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这就决定了管理的普遍性。

管理是人类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协作活动,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这就是管理的目的性。

二、管理的对象、方法

 

(一)管理的对象

  1.人 人是管理的最主要因素,是管理的核心。

传统人的管理包括人员的选择、聘任、培养、考核、晋升,现在延伸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财 财的管理是指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以保证有限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效益。

财的管理应遵守的原则是:

开源、节流、注重投资效益。

  3.物 物是指设备、材料、仪器、能源等。

物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保证供应、合理配置、物尽其用、检验维修、监督使用、资源共享。

  4.时间 时间是最珍贵的资源,它没有弹性,没有替代品。

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好组织系统的时间和自己的时间。

  5.信息 信息是管理活动的媒介。

信息的管理包括广泛地收集信息;精确地加工和提取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利用和开发信息。

  在管理的对象当中哪一个是管理的最主要因素和管理的核心:

A

  A.人  B.财  C.物  D.时间  E.信息

(二)管理的方法

  1.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最基本的、传统的管理方法,是依靠行政组织权威,通过命令、指示、规定等手段指挥下属工作而实现管理目标。

属于管理学当中最基本、最传统的管理方法:

A

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  C.法律方法  D.思想教育方法  E.社会心理学方法

优点是:

①使管理系统达到高度的统一;

②有利于对常规问题的处理,也可以灵活有效地解决各种例外问题;

③集中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证整个系统计划、目标的实现。

缺点是:

1管理效果受决策者水平的限制;

2不利于发挥基层单位的主动性;

3传递信息缓慢,工作效率不高;

4易犯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错误。

2.经济方法经济方法就是运用经济手段和经济方法,来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优点是:

①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②促使组织员工从物质利益的角度,关注组织目标的实现;③促使主管人员减少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提高行政效果。

缺点是;容易导致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

  

3.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条规进行管理的方法。

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权利、义

务和责任,使管理活动有秩序地进行;任何组织需要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等,来调整

组织中的各种关系,以保证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

4.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教育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按照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进行教育,运用沟

通、宣传、说服、鼓励等方式来预防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方法。

5.社会心理学方法社会心理学是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按照群体和个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及其

规律进行管理的方法。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是管理活动内容的理论概括。

  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计划和安排。

其中心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是管理的重要职能。

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①根据组织的规模和任务设计组织结构;②明确相应的职责、任务和权力;③为了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

  3.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管理的核心职能,主要对各岗位的人员进行选聘、教育培养和绩效考核,以及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

  4.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就是对组织内成员的个人行为及集体行为进行引导、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施加影响力的过程。

通过对组织成员进行领导,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5.控制职能 控制是管理过程的关键职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和绩效评估,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偏差的过程,是连续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

  

第二节 护理管理学概论

本节考点:

  

(1)护理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2)护理管理的意义及特点  (3)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护理管理的概念和任务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护理管理的定义是:

“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其他人员、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

”该定义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素:

①护理管理的最高目标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②护理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管理的对象处于一个系统之中;

⑤护理管理的要素包括以护士为主的有关人力资源、物资设备资源、环境和社会资源。

我们给予护理管理的定义是:

护理管理者运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人员管理、领导和控制的管理过程,协调人及其他资源,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过程。

  二、护理管理的意义及特点

  

(一)护理管理的意义

  护理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管理的水平是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

科学的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管理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科学的护理管理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保证。

有效地管理,可以为学科发展指明方向,加快学科发展的进程。

  

(二)护理管理的特点

  1.广泛性 广泛性表现在护理管理范围的广泛和参与管理的护理人员的广泛。

护理管理的范围包括组

织管理、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管理等。

参与护理管理的人员包括护理管理者以及各

个部门各个班次的护理人员。

  2.综合性 护理管理学除具有管理学的特点外,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护理管理既要综合利用

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又要考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独特性 现代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角色也由过去单

纯的执行医嘱、协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发展成为独立的进行护理诊断和处理人们现存的

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三、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综观近几年管理学的发展,管理思想的转变主要表现在:

①从重视工作、生产实施过程管理向不同层次、多元化管理转变;②吸收系统工程的思想,从一维分散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③从重视硬件管理向重视软件、信息管理转变;④从定性或定量管理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管理转变;⑤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⑥从短期行为向社会的长期目标转变;⑦从守业管理向创业管理转变;⑧从重视监督管理向重视激励因素转变;⑨管理人才从技术型的“硬专家”向“软专家”转变;⑩从博采西方管理理论向创建我国科学管理理论转变。

  

(二)管理体制的合理化

  管理体制应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在护理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护理管理者权责利不统一,有职无权或权责不对等现象较为普遍,这必然制约着护理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未来的发展,护理管理者应积极争取与职责对等的各种权力。

  (三)管理人才的专业化

  目前,护理管理的水平在许多方面还处于经验管理的阶段,因此急需提高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的水平。

今后,对护理管理者的选拔和培养,除了专业技术的要求,将更加重视管理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要求。

  (四)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护理管理者除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社会心理等管理方法外,要结合专业特点,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如全面质量管理、统筹法、优选法等,以推进护理管理科学化的进程。

  (五)管理手段的自动化

  管理手段的自动化,可以使管理工作达到经济、准确、及时、高效的要求,为管理现代化提供重要手段。

如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普及和提高。

  (六)护理管理的内容趋向合理化

  目前护理管理的范围是以医院为主,对于社区护理的管理涉及较少。

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已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大趋势。

第二章 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及西方管理理论

  本节考点: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西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社会管理思想 如《论语》、《管子》中的“君子不器”,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等思想,均体现了古代的社会管理思想。

  2.系统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万里长城,还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其建筑和管理的整个构思都充分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

  3.战略管理思想 孙武的《孙子兵法》被推崇为中外“兵学圣典”,直到今天,仍备受推崇。

  4.用人思想 有“知人善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思想。

  二、西方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按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学阶段(19世纪末~1930年)、行为科学阶段(1940~1960年)和科学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

  

(一)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1)概述: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2)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

①使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②确定合理的工作量;③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④实行差别工资制;⑤实行职能工长制。

  (3)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①护理人员按工作内容分工,早期实行了功能制护理;②制定了护理技术的操作标准和时间要求,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延续至今的典型活动是护理技术操作比武;③在质量控制方面,推行标准化的管理等。

  2.管理过程理论

  

(1)概述:

法国人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独创的研究,1925年出版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后人把他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2)主要内容:

法约尔提出,管理活动包含五种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并且他给出了十四条一般管理原则,包括有分工、职权与职责相适应、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等。

  (3)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①强调护理管理者必须承担各项工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事宜;②医院设立正式的护理管理组织系统,明确职责;③权力与职责对等,并进行分工;④强调奖罚分明。

  3.行政组织理论

  

(1)概述:

韦伯(MaxWeber,1864~1920)着重于组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这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

  

(2)主要内容: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①明确的组织分工;②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③合理地任用人员;④建立职业的管理人员制度;⑤建立严格的、不受各种因素影响的规则和纪律;⑥建立理性的行动准则。

  (3)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①护理部采用层级结构的方式,每一层次分工明确,职责与权力对应;②奖罚处理有明文规定的程序;③晋升除了考虑学历、经历,还参考工作表现和奖罚记录。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

行为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期为行为科学。

  1.人际关系学说 20世纪30年代梅奥(GeorgeEhonMayo,1880~1949)等人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了“霍桑实验”。

他发现决定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和安全感,于是在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人是“社会人”,不仅仅是“经济人”,其工作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②劳动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人际关系;③职工中的非正式小群体更能影响职工的情绪,甚至左右职工的行为;④科学的领导者应善于和职工沟通与倾听。

  2.人性理论—X理论与Y理论 美国的麦格雷戈(DouglassMcGregor,1906~1964)于1957年提出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不喜欢工作,在严密监督下才能有效地工作。

而Y理论认为人是喜欢工作的,是负责的,能够自我控制和管理。

而实际管理工作中,应当根据员工的特点,综合运用上述两种理论。

  3.群体力学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nLewin,1890~1947)在1944年提出的,重点研究组织中的群体行为。

其主要内容是:

①群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力场”;②群体行为就是各种相互影响力的结合,这种“力场”可修正个人的行为;③群体的内聚力可以用每个成员对群体忠诚、责任感、对外攻击的防御、友谊等态度来说明。

  4.行为科学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在护理管理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和管理。

  

(2)强调护理管理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维持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3)护理管理者要丰富工作内容,以提高员工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

  

第二节 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

  本节考点:

  

(1)系统原理与原则  

(2)人本原理与原则  (3)动态原理与原则  (4)效益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与原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每一个要素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相互联系、影响,又和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

管理中的系统原理认为任何一个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同时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

从管理学的角度,系统有两个含义,一指系统是一个实体;二指系统是一种方法或手段。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系统的特性

  

(1)整体性:

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简单的叠加,而是大于各个个体的功效之和。

  

(2)目的性:

系统的存在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相关性:

系统内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要素的变化,并引起系统的变化。

  (4)层次性:

任何系统都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5)环境适应性:

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必须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要不断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系统分析方法 是指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计算的方法,为找出可行方案或优选方案而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应遵守以下原则:

①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相结合;②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③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

  4.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原理要求护理管理者运用整体的观点、相关的观点、有序的观点、动态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系统或局部的护理管理问题。

  

(二)对应的原则

  1.整分合原则 即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进行明确的分工、又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综合的原则。

概括起来就是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2.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系统的输出反过来作用于输入,从而影响再输出。

只有有效地信息反馈,才能进行正确地管理控制。

  二、人本原理与原则

  

(一)人本原理

  梅奥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的完成工作任务。

人本原理强调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

人本原理的前提是:

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管理者要注意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

  

(二)对应的原则

  1.能级原则 能级原则的基本内容:

①建立合理稳定的能级结构;②不同的能级主体应授予不同的权力,完成不同的职责。

③不同能级的主体应给予与之相应的岗位。

  2.动力原则 动力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物质动力是指物质待遇及经济效益。

精神动力主要有理想、道德、信念、荣誉。

信息包括消息、情报、指令等。

管理者要注意综合运用物质、精神、信息动力的作用,提高管理效能。

  3.参与管理原则 管理者要为员工创造提供机会,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动态原理与原则

  

(一)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认为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是管理人员与被管理人员共同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动态原理要求管理者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管理的策略与手段,不能僵化与教条。

  

(二)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是指在动态管理中必须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及时调整,完成预期的目标。

任何管理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确的,也不可能将事物所涉及的因素有完全的了解。

因此管理要注意有弹性,不可绝对化。

  四、效益原理与原则

  

(一)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是指管理者在任何系统的管理中,都要注意讲究实效。

效益与目标是连在一起的,目标决策正确,效率和效益成正比;目标决策失误,则效率和效益成反比。

  

(二)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是指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效益为中心,科学地、有效地使用人、财、物和时间,以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第三章 计划工作

第一节 概述

本节考点:

  

(1)计划的概念  

(2)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3)计划的类型  (4)计划工作的原则

  一、计划的概念

  1.计划 计划是指工作或行动之前拟定的方案,包括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等。

  2.计划工作 计划工作的实质就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

因此,要做好计划工作,必须解决“5W1H问题”,即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论证为什么要做(why)、确定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

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即对未来活动的目标及通向目标的多种途径做出符合客观规律以及当时实际情况的合理抉择。

  二、计划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通过计划过程,可以预计未来可能的变化,从而制定适应变化的最佳方案,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2.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 

计划制定的目标为各级员工指明了组织发展方向,可以使人们的行动对准既定目标。

  3.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计划为下属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

  4.有利于控制工作 

计划工作为组织活动制定目标、指标、步骤、进度和预期成果,是控制活动的标准和依据。

三、计划的类型

  

(一)按计划的时间划分

  1.长期计划 又称为规划,时间一般在5年以上。

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制定。

  2.中期计划 介于长期和短期计划之间,时间一般为1~5年。

一般由中层管理者制定。

  3.短期计划 针对未来较短时间内所作的工作安排,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

多由基层管理者制定。

  

(二)按计划的规模划分

  1.战略性计划 

指着眼于组织整体目标和方向的计划。

是组织较,长时期内的宏伟蓝图,如医院整体发展计划。

  2.战术性计划 指针对组织内部具体工作问题,在较小范围内和较短时间内实施的计划,如护理仪器设备的维护计划等。

  (三)按计划的内容划分

  可分为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

  (四)按计划的表现形式划分

  1.目的或任务 

是一个组织或社会赋予它们的基本任务和社会职能,用以回答组织是干什么的以及应该干什么这类问题。

  2.目标 是在目的或任务指导下,整个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3.策略 是一个组织为全面实现目标而对整体行动过程、工作部署以及资源进行布置的总纲。

  4.政策 是指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5.规程 是根据时间顺序而确定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它规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步骤。

  6.规则 是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采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行动所作的规定。

  7.规划 是一个综合性计划,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步骤、资源分配以及为完成

既定方针所需的其他要素。

  8.预算 又称“数字化的计划”,是用具体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习题

  A.长期计划  B.短期计划  C.战略性计划  D.战术性计划  E.综合计划

  1.针对未来较短时间内所作的工作安排,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的计划是:

B

  2.在组织内部实现具体的工作目标的计划是:

D

  3.在组织过程中制定组织长远的方向性的、整体性的目标的计划是:

C

  四、计划工作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计划工作要从组织系统的整体出发,全面考虑系统中各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

境的关系,进行统筹规划。

  2.重点原则 

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全局,又要分清主次轻重,抓住关键及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全局的问题。

  3.创新原则 

计划是一个创造性的管理活动,要求充分发挥创造力,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

  4.弹性原则 制定计划时必须要有一定弹性。

留有一定调节余地,以预防及减少不确定因素对计划实

施可能产生的冲击及影响,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5.可考核性原则 计划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目标为导向。

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可考核,作为计划执行过程和评价过程的标准和尺度。

  

第二节 计划的步骤

  本节考点:

  

(1)评估形势 

(2)确定目标  (3)考虑制定方案的前提条件

  (4)发展可选方案  (5)比较各种方案 (6)选定方案

  (7)制定辅助计划 (8)编制预算

  一、评估形势

  首先应将系统看作一个整体,通过适当的社会调查,获取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评估分析。

评估的内容包括:

①市场:

社会需求;②社会竞争;③服务对象的需求;④组织资源:

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