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 音乐故事一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 音乐故事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 音乐故事一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五单元音乐故事一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音乐故事
(一)教学设计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学内容
1、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
3、学唱歌曲《化蝶》。
4、补充欣赏歌曲《梦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人们对美好爱情赞颂。
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初步学会用委婉、细腻的声音演唱歌曲《化蝶》。
教材简析
1、越剧《十八相送》选段是梁山伯为祝英台送行时的一段内容,此段内容是以喜剧情趣的笔调、用对唱形式,刻画了梁山伯的纯朴、忠实和祝英台的热情、真挚。
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3、歌曲《化蝶》是著名词作家阎肃用何占豪、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主题填词而成。
歌词运用简洁的语言,生动描述了梁祝感人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的欣赏及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恋蝶——欣赏越剧《十八相送》感受越剧韵味,了解越剧。
1、提问导入特点,并为欣赏下一作品做好铺垫。
(1)越剧是浙江地方戏剧剧种之一,你能说出一些著名的越剧代表作品吗?
(2)导出越剧《梁祝》并请学生说说梁祝故事。
(3)教师小结。
(4)欣赏越剧《十八相送》。
(5)简单介绍越剧特点(唱腔、语言)。
第二环节:
颂碟——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断。
1、导入:
介绍作品地相关知识。
(1)教师:
这个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可以用越剧的形式来表现。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其他形式来表现呢?
我们中国就有两位作曲家何占豪和陈刚,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运用西洋手法,成功地创作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介绍乐器小提琴、大提琴(出示图片)。
2、欣赏“爱情主题”
(1)请学生聆听爱情主题音乐根据提问,让学生思考:
①这段主旋律由哪样乐器演奏?
②这段主旋律有什么特点?
自主参与讨论分析作品。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
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曲折,带有越剧韵味。
节奏舒缓,情绪明朗。
表现出爱情的美好。
3、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
在音乐进行中,独奏乐器与乐队常常轮流出现,独奏时乐队处于伴奏地位。
全奏时,独奏乐器休止,完全由乐队演奏。
4、欣赏“共读共玩、长亭送别”通过对比欣赏
(1)教师:
在梁祝同窗期间,两人经常一起嬉戏游玩。
音乐是如何表现这一情景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学生聆听音乐对表现音乐的作用。
思考:
音乐的速度、节奏、情绪是怎样的?
(3)教师:
三年的同窗生活很快就过去了,梁祝二
人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离别。
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如何设计这段音乐。
(4)试着为“长亭送别”设计音乐速度、节奏、情绪。
5、欣赏“抗婚”
(1)聆听封建势力主题
思考:
封建势力的形象是以哪组乐器来表现的?
(弦乐、木管乐、铜管乐、打击乐)。
(2)教师小结:
作曲家用铜管乐形象的表现出凶暴残忍、不可抵抗的封建势力。
6、欣赏“楼台相会”
(1)说一说:
作曲家是怎么表现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的情景?
(2)聆
听“楼台相会”。
(课件展示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奏。
)
(3)教师小结:
音乐由小提琴和大提琴来演奏,运用“对话”的形式,贴切地描述梁祝二人在楼台相会,互诉衷肠的情景。
7、欣赏“哭灵”“投坟”
(1)聆听“哭灵”。
思考:
音乐加入了什么特色乐器?
其节奏有什么特点?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小结:
音乐采用戏曲当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形象地渲染了英台呼天喊地、悲痛欲绝的情绪。
最后,在锣鼓齐鸣中,祝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高潮。
8、“化蝶”
(1)音乐主题再现。
(2)欣赏“化蝶”。
(3)简单介绍作品结构。
第三环节:
化蝶——学唱歌曲《化蝶》片断。
1、教师导入:
梁祝这个作品感动过千千万万的人,有一位作曲家阎肃就为这首作品填了词。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写的作品。
(1)聆听歌曲《化蝶》,感受其情绪。
(2)轻声哼唱旋律。
(3)念一念歌词。
(4)填词演唱。
第四环节:
梦蝶——欣赏通俗歌曲《梦蝶》。
1、欣赏MTV《梦蝶》。
思考:
我们现代人演绎的梁祝《梦蝶》其音乐有什么特点?
第五环节:
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越剧《十八相送》、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通俗歌曲《梦蝶》的欣赏,亲身体会到了同一主题、不同演绎方式来表达的梁祝爱情故事。
希望同学们回去后,能再去寻找相关内容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些作品。
教学反思:
化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对歌曲进行分段,并了解各段演唱中的速度
、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同时对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听辨主题音乐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它的再现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和作品的关系。
3、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化蝶》,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难点:
掌握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归纳三次陈述表达了什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相关资料、图片、音乐和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由越剧《十八相送》(视频)选段导入。
3、作者简介:
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
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
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4、歌曲分析: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5、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思考问题:
①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②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
③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①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②第一次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二次陈述是对梁、祝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第三次陈述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③第一次陈述:
赞美,明亮轻快
第二次陈述:
舒缓,依依惜别
第三次陈述:
同情,悲切伤感
6、结合乐谱,再次欣赏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伴奏学唱。
7、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思考问题:
①爱情主题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
②爱情主题在再现部出现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a.压抑凝重 b.朦胧暗淡 c.明亮轻快
学生欣赏,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8、小结:
《化蝶》的歌词精炼地概括了民间故事《梁祝》中相爱、惜别和化蝶的三个阶段,也是小提琴协奏曲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赏析
教学目的
一、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对琵琶有一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
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
教学思想
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最新颖的欣赏方法是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情景导入)
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有谁知道它描写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对,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公元202年“垓下大战”。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秀的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二、新课教学
(一)简介乐器-——--琵琶
A琵琶是我国古
老的乐器之一,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空弦为Adea(6236)。
B琵琶曲根据乐曲内容和风格分为文曲、武曲。
文曲:
节奏轻缓、抒情优美以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情感见长。
武曲:
节奏复杂多变。
情绪激烈雄壮富于戏剧
性。
三、乐曲赏析:
(一)释题: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代表作品之一,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琵琶曲》乐曲表现了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核下大战,汉军以十面埋伏阵法,消灭楚军的威武壮烈场面。
(二)初步欣赏
欣赏全曲思考以下问题:
A:
全曲结构B:
曲调风格C:
音乐形象
讨论归纳(课件)
A:
乐曲雄伟奇特壮丽辉煌、气势激昂、形象生动
B:
成功的塑造了刘邦、项羽这两位历史人物。
(三)分段欣赏
这一乐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描绘刘邦汉军战前准备。
它通过“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的细节描写表现汉军由远到近,浩浩荡荡行进的军威。
A:
列营:
乐曲一开始高音区密集音符来表现擂鼓三通,而后又模拟号角声形象鲜明的揭示了事情发生的典型环境。
B:
吹打:
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表现军纪严明的汉军威风凛凛,龙腾虎跃,阔步向前的形象。
C:
点将、排阵、走队:
这三段节奏整齐、紧凑音调富于动力表现汉军战前闻风而起的高昂士气,操练中步伐矫健的英姿。
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思考:
根据标题联想各段感觉画面?
A:
埋伏:
这一乐段给人一种夜幕笼罩下汉军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进楚军寂静而又阴森的感觉。
B:
鸡鸣山小战:
形象的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的小规模战斗。
C: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高潮,达到情绪发展最高点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描写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决战。
(2)创造性参与完成(鸡鸣山小战的声源、音源)学生活动。
第三部分:
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高潮形成鲜明对比,旋律低沉凄切整个情绪是悲壮的。
(四)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
(1)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刘邦、项羽性格特点(教师小结)。
刘邦:
以智取胜、足智多谋、忍辱负重善于用人用兵。
项羽:
用兵凶猛、性情豪放但过于急噪刚愎自用。
(五)琵琶高超演奏技巧更增添了《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
请同学们找出段落来分析:
A列营__琵琶有力节奏__动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长音__震撼山河号角声
B鸡鸣山小战__琵琶特技“刹弦”__兵器相击特殊音响
C九里山大战__琵琶各种技法__喧器战斗音响。
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战争残酷性具
有很强感染力
(六)全曲欣赏:
播放音像让学生整体感观。
四、归纳小结:
音乐虽然是抽象语言,但欣赏古曲《十面埋伏》后,我们无不被它所感染。
那一个个血淋淋尘土飞扬的战争场面已经输入到每位听者的脑海中。
让我们能摸到历史的脉搏与事态变迁的交叉点。
让我们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的旅行,在不知不觉中使我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长恨歌
教学目标:
1、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
2、
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
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
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
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
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
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二、新授课
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山在虚无缥缈间》
三、相关音乐知识:
1、清唱剧:
清唱剧也叫神剧。
是巴洛克时期的一种混合歌乐的形式,由许多乐章组成,包括咏叹调,宜叙调、重唱、合唱等形体。
其题材内容包括:
抒情的、戏剧的、历史的或宗教的。
无布景动作与服装,多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2、外国著名的清唱剧:
海顿《四季》、亨德尔《弥散亚》(欣赏片段)。
四、课后延展:
课下搜索:
在音乐史上还有那
些作曲家写过“清唱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