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3998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第二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四章 第二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四章 第二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四章 第二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四章 第二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第二节.docx

《第四章 第二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第二节.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第二节.docx

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 糖 类

[目标定位] 1.熟知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学会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2.知道常见的二糖(麦芽糖、蔗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淀粉的检验方法。

一 糖类的组成与分类

1.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分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其组成大多以通式Cm(H2O)n表示,过去曾称其为碳水化合物。

2.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

(1)单糖:

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

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2)低聚糖:

1mol低聚糖水解后能产生2~10_mol单糖。

若水解生成2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

1mol多糖水解后能产生很多摩尔单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物质的分子通式都可用Cm(H2O)n来表示

B.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物质都属于糖类

C.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 有些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不属于糖类,如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等,有些不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却属于糖类,如脱氧核糖C5H10O4;糖类不一定都具有甜味,有甜味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糖类,如淀粉属于糖类但无甜味,糖精有甜味但不属于糖类;多糖能最终水解生成多分子的单糖,而单糖却是不能水解的糖类;糖类从结构上看,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

故选D。

二 葡萄糖与果糖

1.实验探究葡萄糖分子组成和结构,试将下列各步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填在横线上:

(1)取1.80g葡萄糖完全燃烧后,只得到2.64gCO2和1.08gH2O,其结论是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且最简式为CH2O。

(2)用质谱法测定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计算得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3)在一定条件下1.80g葡萄糖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3.90g,由此可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

(4)葡萄糖与氢气加成,生成直链化合物己六醇,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

(5)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CH2OH(CHOH)4CHO。

2.根据下列要求完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支洁净试管中配制2mL银氨溶液,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振荡并在水浴中加热。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H(CHOH)4CHO+2Ag(NH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2)在试管中配制Cu(OH)2悬浊液,再加入2mL10%葡萄糖溶液,加热。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2O↓+3H2O。

3.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s)+6O2(g)―→6CO2(g)+6H2O(l)。

4.果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结构简式是

,含有的官能团是—OH、

,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

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官能团—

2.下面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的一组实验:

将下列四种液体分别取2mL先后加入到盛有2mL的新制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液体

葡萄糖溶液

乙醇

甘油(丙三醇)

实现

现象

氢氧化铜溶

解,溶液呈

绛蓝色  

氢氧化铜

不溶,混

合物蓝色

变浅  

氢氧化铜溶

解,溶液呈

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

溶,混合物

蓝色变浅

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D.葡萄糖分子碳链呈锯齿形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一定要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四个选项的叙述均正确,但据所得的实验现象只能推断出B是正确的。

3.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能加氢生成六元醇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D.能被氧化为CO2和H2O

答案 C

解析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其分子中含有五个醇羟基和一个醛基。

含有醛基,可与氢气加成得到六元醇,与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银镜;含有醇羟基,可与羧酸反应生成酯;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可燃烧生成CO2和H2O(在人体中被氧化为CO2和H2O)。

三 二糖和多糖

1.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还原性实验探究

(1)在盛有新制Cu(OH)2悬浊液的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麦芽糖溶液,分别加热。

实验中的现象是加蔗糖溶液的试管无明显现象,加入麦芽糖的试管有红色沉淀生成。

(2)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蔗糖分子中无醛基;麦芽糖分子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2.蔗糖水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探究

(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0%蔗糖溶液5mL,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然后用NaOH溶液中和至呈弱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色沉淀生成,实验结论是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还原性糖。

(2)蔗糖和麦芽糖都可以水解,写出其水解方程式:

C12H22O11(蔗糖)+H2O

C6H12O6(葡萄糖)

+C6H12O6(果糖);

C12H22O11(麦芽糖)+H2O

2C6H12O6(葡萄糖)。

3.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多糖,分子式均为(C6H10O5)n,每个葡萄糖单元仍有三个羟基,其分子式也可写成[C6H7O2(OH)3]n,由于n值不同,它们不是同分异构体,它们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4.淀粉是无嗅、无味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或形成胶状淀粉糊)。

(1)淀粉遇碘(I2)显蓝色。

(2)淀粉在酸或酶作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

n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酿酒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2C2H5OH+2CO2↑。

5.纤维素是白色、无嗅、无味的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

一般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1)纤维素与淀粉一样,没有还原性,但在强酸中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2)纤维素含有羟基,可以与硝酸、醋酸等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硝酸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

 1.蔗糖与麦芽糖的比较

蔗糖

麦芽糖

分子式

C12H22O11

C12H22O11

分子结构

分子中无醛基

分子中有醛基

互为同分异构体,都是二糖

化学性质

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水解生成葡萄糖

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不反应

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鉴别方法

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

2.淀粉水解的检验

用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实验步骤如下:

(1)实验现象及结论

序号

现象A

现象B

结论

1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

2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

3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

(2)注意的问题

①淀粉的检验,必须直接取水解液加入碘水,不能取中和液,因为I2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②因为反应是用稀H2SO4作催化剂,而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溶液必须呈碱性,所以应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催化剂稀硫酸。

③也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来检验水解生成的葡萄糖。

4.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的有机物是(  )

A.蔗糖B.麦芽糖

C.乙酸乙酯D.甲酸甲酯

答案 A

解析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其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5.某学生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甲:

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

结论:

淀粉尚未水解。

方案乙:

淀粉液

水解液

无银镜现象。

结论:

淀粉尚未水解。

方案丙:

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银镜现象。

结论:

淀粉已经水解。

方案丁:

淀粉液

结论:

淀粉部分水解。

根据上述操作现象,回答设计、结论是否正确。

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1)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设计和结论都不正确。

设计不正确是因加入NaOH溶液呈碱性后,加入I2,I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没有I2存在,不能证明淀粉是否存在;结论不正确是因为若淀粉部分水解,溶液中也会有淀粉存在

(2)设计和结论都不正确。

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的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与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

按方案乙的设计,无银镜现象,淀粉可能是完全水解,也可能是部分水解或尚未水解

(3)设计和结论都正确。

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有银镜现象,说明淀粉已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4)设计和结论都正确。

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溶液变蓝又有银镜现象,说明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淀粉部分水解

解析 在具体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在检验葡萄糖存在时,加银氨溶液之前,要加碱中和溶液中的硫酸,否则银氨络离子要被破坏;二是检验淀粉存在时,不能是碱性溶液,因为碘能与NaOH反应,因此水解液可以直接加碘水检验,不必先中和。

若淀粉水解完全时,则在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会出现蓝色;若淀粉尚未水解时,则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溶液不会出现银镜反应;若淀粉部分水解,则既要用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又要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总结提升]

(1)由于糖类水解常用无机酸(一般是稀硫酸)作催化剂,检验水解产物之前,必须先加碱中和酸,以免硫酸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导致实验失败。

(2)用I2检验淀粉时,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

若取中和液加碘水,因I2与NaOH溶液反应影响淀粉的检验。

糖类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根据糖类的定义,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

A.CH2OH(CHOH)2CHO

B.CH3CH(OH)CH2CHO

答案 A

解析 根据糖类的定义可以看出,A项是多羟基醛属于糖类;B项是单羟基醛,C项是多羟基酸,它们不属于糖类。

2.下列反应中能用于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的是(  )

A.加入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B.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共热,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

C.加入醋酸和浓硫酸共热,闻到有果香味物质生成

D.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

答案 B

解析 检验葡萄糖可利用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将其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混合后共热,看是否有红色沉淀生成来判定,当然也可借助银镜反应来检验葡萄糖。

3.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

D.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 B

解析 核糖是五碳糖,葡萄糖是六碳糖,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选项错;核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选项正确;遇FeCl3溶液显色是酚类的性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酸性物质表现的性质,核糖分子中既无酚的结构,又无羧基,故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4.下列选项中,全都不能与Ag(NH3)2OH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一组是(  )

①福尔马林 ②蚁酸 ③甲酸乙酯 ④乙酸甲酯 ⑤甲酸钠 ⑥醋酸 ⑦葡萄糖 ⑧蔗糖 ⑨麦芽糖

A.①②③④B.④⑥⑧

C.⑧⑨D.⑤⑥⑦⑧

答案 B

解析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其结构中必须含有—CHO,而B中三种物质的结构中都不存在—CHO,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5.淀粉经过下列变化:

淀粉―→单糖―→酒精―→乙烯―→……―→草酸(HOOC—COOH),在该变化过程中,下列反应类型一定没有涉及的是(  )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还原反应 ④消去反应 ⑤取代反应 ⑥水解反应 ⑦酯化反应 ⑧加聚反应

A.①③④B.⑦⑧

C.④⑤⑥D.①④⑥

答案 B

解析 淀粉―→单糖(葡萄糖),水解反应(取代反应);葡萄糖―→酒精(

6H12O6―→

2H6O+

O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酒精―→乙烯,消去反应;乙烯―→1,2二溴乙烷,加成反应;1,2二溴乙烷―→乙二醇,水解反应(取代反应);乙二醇―→乙二醛―→乙二酸,氧化反应。

6.某同学称取9g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加入C

红色沉淀D。

(1)各步加入的试剂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加入A溶液而不加入B溶液是否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析出1.44g红色沉淀,淀粉的水解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2SO4 NaOH 新制Cu(OH)2悬浊液 

(2)不可以 醛基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加NaOH溶液中和H2SO4 (3)18%

解析 

(1)淀粉水解产物检验的流程如下:

淀粉

混合物

混合物

红色沉淀,故A、B、C分别为H2SO4、NaOH、新制Cu(OH)2悬浊液。

(2)若不加NaOH中和硫酸,则硫酸与Cu(OH)2反应,最终不能得到红色沉淀。

(3)(C6H10O5)n~nC6H12O6~nCu2O

    162n       144n

    m         1.44g

    

=      

m=1.62g

则淀粉的水解率

×100%=18%。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1.现有下列物质:

①纤维素 ②甲酸甲酯 ③淀粉 ④甲醛 ⑤丙酸 ⑥乳酸(α羟基丙酸) ⑦乙二醇 ⑧乙酸。

其中,符合Cm(H2O)n的组成,但不属于糖类的是(  )

A.②③④⑥B.②④⑥⑧

C.①③④⑦D.②③⑤⑧

答案 B

解析 不属于糖类的有②④⑤⑥⑦⑧,其中符合Cm(H2O)n组成的有②④⑥⑧。

2.有关麦芽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纯净的麦芽糖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B.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

C.1mol麦芽糖水解得到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

D.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C

解析 1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mol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麦芽糖和蔗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故选C。

3.关于淀粉与纤维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两者实验式相同,通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C.两者都属于糖类,且都没有甜味,与新制Cu(OH)2共热都不能出现红色沉淀

D.两者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但纤维素却不能

答案 B

解析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A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尽管通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n值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C、D两项正确。

4.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B.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C.能发生银镜反应

D.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泡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含有羟基,故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也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无羧基,所以不与NaHCO3溶液反应。

5.下列关于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

④③

B.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

④②⑤

C.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

①④⑤

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

①②④⑤

答案 D

解析 糖类是否属于还原性糖,可通过银镜反应加以证明。

银镜反应应该在水浴中进行加热,故不能选择③,同时考虑到银镜反应的发生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蔗糖水解后应先加碱中和过量的酸,才能进行银镜反应,综上所述,选D。

6.有机物X能实现下列转化,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有机物X―→CH2OH(CHOH)4CHO―→有机物Y―→CH3CHO

A.有机物X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

B.有机物Y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

C.有机物Y―→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有机物X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有机物X可以是二糖或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后,再分解为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醛。

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至不同温度,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故B错误。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B.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C.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答案 B

解析 A项不正确,遇I2显示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碘水中有I2,因此淀粉遇碘水变蓝,纤维素则不变蓝;B项正确,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分子式为C12H22O11;C项不正确,蔗糖、淀粉、油脂都能水解,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油脂水解产生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只有高级脂肪酸是电解质,其余都是非电解质;D项不正确,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检验淀粉已水解实际是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应在碱性环境中与新制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选项中稀H2SO4是淀粉水解的催化剂,溶液呈酸性,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会发生中和反应。

8.乙醇、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A.金属钠B.石蕊溶液

C.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NaHCO3溶液

答案 C

解析 Na与乙醇、乙酸、葡萄糖均能反应放出氢气,Na不能将它们区别开来;只有乙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石蕊溶液不能区别乙醇和葡萄糖;NaHCO3溶液只与乙酸反应放出CO2气体,不能区别乙醇和葡萄糖;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醇加热到沸腾无红色沉淀生成,而与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有红色沉淀生成,新制Cu(OH)2溶于乙酸,溶液显蓝色,故C项能区别三种物质。

9.糖原[(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

下列关于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原、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

C.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糖原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答案 C

解析 糖原属于多糖,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分子中的n值不同,所以糖原与淀粉和纤维素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多糖不具有还原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D.肌醇

与葡萄糖

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 A项正确;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项错误;糖类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肌醇属于醇,不属于糖类化合物,D项错误。

11.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优点。

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不一样,它不属于单糖

B.木糖醇不能跟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C.木糖醇与乙醇属于同系物

D.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可以与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C

解析 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而木糖醇为五元醇,不含醛基,乙醇为一元醇,故A、B、D正确,C不正确。

[能力提升]

12.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他的操作如下:

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实验结果:

没有银镜产生。

(1)其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

A.蔗糖尚未水解

B.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酸

C.加热时间不够

D.蔗糖水解后的产物中无葡萄糖

(2)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待煮沸的溶液冷却后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进行实验

解析 蔗糖在稀硫酸中加热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CHO,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本题没能出现银镜的原因是未加中和稀H2SO4的碱。

13.在课外活动实验中,某学生用蔗糖、碳酸氢铵、生石灰和硫酸4种药品从AgNO3(内含少量Fe3+和Al3+)废液中提取银。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①__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

⑤→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