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99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中心小学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上册)

 

中心小学: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苏教版)

第一周第一课时2011年月日

1.1§科学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方法:

引导,激发,观察。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

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

(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

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

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

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

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

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七.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

一般而言,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科学知识的获取;二是科学技能的掌握;三是有关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

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目标的双重性;

(2)活动的过程性;(3)方法的针对性;(4)工具的有效性;(5)证据的重要性;(6)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7)结论的开放性。

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方案:

从亲近自然、靠近自然出发,以学生身边的科学问题着手,选择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有意识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精心提供材料,创设一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吸引过来、调动起来的氛围,引导学生从真实材料中发现问题,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让学生运用经验大胆推想,通过观察进行研究,在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找出规律,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只有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假设,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

通过观看录像,纠正一些认识,改进一些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师与生的讨论、小组内的合作、小组间的交流,是真正提升学生认识的重要举措,运大家之脑,动大家之手,集大家之智慧,得出的结论才更为可靠,更具说服力。

八.课后反思:

 

第二周第一课时2011年9月日

1.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

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提问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五.小结: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六.布置作业:

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七.附板书:

1.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八.课后反思:

 

第二周第二课时2011年9月日

2.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二.[教学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

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四.教学方法:

观察、寻找。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

(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1、提问: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一)描述植物。

1、谈话:

你家养花吗?

或种有什么植物吗?

2、谈话:

你能用图画或语言来描述你家的植物是什么样的吗?

3、学生在小组中讲述。

4、集体交流。

实物投影能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二)比较各种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1、出示投影:

桃树与向日葵。

2、提问:

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吗?

3、小组讨论并记录(写下或者画下)4、交流:

1)不同的地方:

叶子形状不一样、果实不一样……2)相同的地方:

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种在土里、都需要阳光和水……5、板书学生发言。

6、讲述: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任意选两中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发给学生植物卡)7、学生分组讨论。

8、小组交流。

9、将交流结果记录在课本75页活动记录中。

实物投影植物卡能找出植物的不同与相同;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的需求;感受到植物的美,珍惜植物的生命。

六、布置作业:

1、任选家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76页的活动记录上。

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例如:

(老虎)问:

它长毛吗?

答:

是。

问:

它是吃肉的动物吗?

答:

是。

问:

它会生蛋吗?

答:

不会。

问:

它有四条腿吗?

答:

是。

问:

它生活在陆地上吗?

答:

是。

问:

……答:

……

七、课后笔记:

 

第三周第一课时2011年月日

2.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二.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纸、笔。

三.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2、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板书课题: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

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

(如书本第11页)

5、观察书本上第12页。

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

不同:

1)、叶子形状不一样。

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

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

4)、茎的粗细不一样……。

相同:

1)、都有根、茎、叶。

2)、都有花、果实。

3)、都有种子。

4)、都需要阳光和水……

五、小结、布置作业:

对书本上第13页内容进行讨论

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六.课后笔记:

 

第三周第二课时2011年月日

2.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二、教学准备:

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三、教学方法:

引导、观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你知道哪些动物?

2、它们生活在哪里?

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

(二)、导入新课

1、揭题: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2、观察书本第14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3、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活在哪里?

4、小游戏:

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

例如书本第15页中的兔子、乌龟、牛等。

五.小结:

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有四条腿。

(2)都有两只耳朵。

(3)都能繁殖后代。

(4)都要吃东西……

不同点:

(1)吃的食物不一样。

(2)大小不一样。

(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