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3837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届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四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醋、味精——调味品B.酒精、汽油——易燃液体

C.Na+、Fe3+——人体所需微量元素D.废塑料瓶、铝制易拉罐——可回收垃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醋和味精都可以做调味剂,正确,不选A;B、酒精和汽油都容易燃烧,正确,不选B;C、钠和铁都不是微量元素,错误,选C;D、废塑料或铝制易拉罐都可回收,正确,不选D。

考点:

食品添加剂,燃料,垃圾的分类

7.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NH3·H2O

NH4++OH—

B.90℃时,测得纯水中c(H+)·c(OH—)=3.8×10—13:

H2O(l)

H+(aq)+OH—(aq)

H<0

C.FeCl3溶液中通入SO2,溶液黄色褪去:

2Fe3++SO2+2H2O

2Fe2++SO42—+4H+

D.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2C6H5ONa+CO2+H2O→2C6H5OH+Na2C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错误,不选A;B、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H>0,错误,不选B;C、铁离子能氧化二氧化硫生成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正确,选C;D、苯酚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错误,不选D。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①中正极附近溶液pH降低

B.图①中电子由Zn流向Cu,盐桥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C.图②正极反应是O2+2H2O+4e¯

4OH¯

D.图②中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形成原电池,铜做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错误,不选A;B、图①中锌做负极,失去电子,电子由锌流向铜,盐桥中的氯离子移向硫酸锌溶液中,错误,不选B;C、图②中铁做负极,铜做正极,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错误,不选C;D、图②中铁生成亚铁离子,加入少量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正确,选D。

考点: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具有两性

B.淀粉和油脂都是可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C.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生成是因为蛋白质变性

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蛋白质和水解产物氨基酸都有羧基和氨基,有两性,正确,选A;B、淀粉是能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不选B;C、鸡蛋清溶液是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是蛋白质的盐析,错误,不选C;D、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氧-18院子在乙醇分子中,错误,不选D。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物质

杂质

试剂

方法

A

甲烷

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B

氯化亚铁溶液

氯化铁

过量铁粉

过滤

C

二氧化硅

氧化铝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D

乙酸乙酯

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蒸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二氧化硫,是新的杂质,错误,不选A;B、氯化铁和铁反应氯化亚铁,合理,正确,选B;C、二氧化硅和氧化铝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能除杂,不选C;D、乙酸和碳酸钠反应,乙酸乙酯和碳酸钠不反应,也不溶于水,可以有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不选D。

考点:

混合物的除杂的试剂和方法的选择

11.已知:

3CH4(g)+2N2(g)

3C(s)+4NH3(g)ΔH>0,在700℃,CH4与N2在

不同物质的量之比[n(CH4)/n(N2)]时CH4的平衡转化率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CH4)/n(N2)越大,CH4的转化率越高

B.n(CH4)/n(N2)不变时,若升温,NH3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C.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比a点的大

D.a点对应的NH3的体积分数约为26%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甲烷和氮气比例越大,甲烷的转化率越低,错误,不选A;B、甲烷和氮气的物质的量不变,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正确,选B;C、平衡常数只有温度有关,和物质的量无关,所以各点的平衡常数相同,错误,不选C;D、a点甲烷的转化率为22%,但是氨气的体积分数不是22%,不选D。

考点: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12.关于下图所示转化关系(X代表卤素),说法不正确的是

A.2H(g)+2X(g)==2HX(g)ΔH3<0

B.途径Ⅰ生成HX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

C.途径Ⅰ生成HCl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的多,说明HCl比HBr稳定

D.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形成化学键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正确,不选A;B、根据盖斯定律分析正确,不选B;C、放出的热量越多,说明物质的能量越低,其越稳定,正确,不选C;D、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单质的中的化学键越不稳定,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越小,错误,选D。

考点:

盖斯定律,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25.以石油裂解产物烯烃为原料合成一些新物质的路线如下。

已知:

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有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Diels-Alder反应是

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X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2)写出甲物质的名称。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

E→

Z→W。

(4)属于酯类且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的Y的同分异构体有种。

(5)R是W的一种同分异构体,R遇FeCl3溶液显紫色,但R不能与浓溴水反应,

写出R的结构简式。

(6)写出实验室由D制备E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AB∙∙∙∙∙∙目标产物)

【答案】1

(1).碳碳双键、氯原子(各1分,共2分)

(2).异戊二烯(1分)

(3).

(2分)

(2分)

(2分)

(4)、3

(5)、W的分子式为C9H12O2,酚羟基的邻对位都有官能团,所以结构为在酚羟基的邻对位连接-CH3,-CH3,-CH2OH或-OCH3,-CH3,-CH3等。

(6)、先氯气加成再NaOH溶液消去

【解析】

试题分析:

1

(1).X是2-丁烯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氯原子。

A为CH2Cl-CH2-CH2CH2Cl,B为CH2=CH-CH=CH2,Y为CH2OH-CH=CHCH2OH,Z为HCO-CH=CHCHO。

(2).根据信息分析,甲为异戊二烯。

(3).A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3丁二烯,方程式为:

;聚合物中还有双键,说明是二烯烃的加聚,所以原物质为1,3-环已二烯,方程式为:

;根据信息分析是烯烃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

(4)、Y的分子式为C4H8O2,有酯基和2个甲基的结构有CH3COOCH2CH3,CH3CH2COOCH3,HCOOCH(CH3)2.总共3种。

(5)、酚羟基的邻对位都有官能团(题目应该多一个条件只有四种氢原子)

(6)、D为环已烯,要增加双键个数,可以先氯气加成生成卤代烃,再在NaOH溶液消去即可。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的合成

26.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课题。

(1)为了减少空气中SO2的排放,常采取的措施有:

①将煤转化为清洁气体燃料。

已知:

H2(g)+1/2O2(g)==H2O(g)ΔH1=-241.8kJ·mol-1

C(s)+1/2O2(g)===CO(g)ΔH2=-110.5kJ·mol-1

则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洗涤含SO2的烟气。

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填序号):

a.Ca(OH)2b.CaCl2c.Na2CO3d.NaHSO3

(2)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H2反应生成甲醇:

CO(g)+2H2(g)

CH3OH(g)。

在密闭容器中充有10molCO与20molH2,CO的

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M、N两点平衡状态下,容器中总物质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n(M)总:

n(N)总=     。

②若M、N、Q三点的平衡常数KM、KN、KQ的

大小关系为  。

(3)催化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①催化硝化法中,用H2将NO

还原为N2,一段时间后,

溶液的碱性明显增强。

则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②电化学降解NO

的原理如右图所示,电源正极为(填

“a”或“b”);若总反应为4NO3-+4H+====5O2↑+2N2↑+2H2O,

则阴极反应式为。

【答案】

(1)①C(s)+H2O(g)=CO(g)+H2(g)ΔH=+131.3kJ·mol-1(2分)②ac(2分,错1个0分)

(2)①5:

4(2分)②KM=KN>KQ(3分。

)(3)①2NO3-+5H2

N2+2OH-+4H2O(3分)

②a(2分)2NO3-+12H++10e-=N2↑+6H2O(3分)

考点:

盖斯定律,化学平衡的计算,电解原理的应用

27.有难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样品,可能含Al、Fe2O3、Cu2O、SiO2、Fe3O4中的一种或

几种。

研究小组通过实验确定样品的成分。

查阅资料知:

1Cu2O+2H+=Cu+Cu2++H2O;

2部分氢氧化物在溶液中沉淀的pH见下表:

物质

Fe(OH)3

Fe(OH)2

Cu(OH)2

开始沉淀的pH

1.8

6.3

5.2

完全沉淀的pH

3.0

8.3

6.7

注:

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

实验步骤:

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NaOH溶液,有气体产生,过滤得固体A和

无色溶液B;

Ⅱ.向B中加入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白色沉淀完全溶解;

Ⅲ.向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微热,固体完全溶解,得溶液C;

Ⅳ.向C中加入NaClO,调节溶液的pH至4~5,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得到蓝绿色

溶液D;

Ⅴ.向D中加入NaOH,调节溶液的pH到7~8,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中产生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2)由Ⅰ、Ⅱ知,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3)溶液C中除H+、Cu2+外一定还含有的阳离子是;为验证溶液C中存在

该阳离子,可选用的试剂及对应的现象是。

(4)Ⅳ中加NaClO的目的是。

(5)将Ⅳ中得到的溶液D电解,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若电路中

有0.1mol电子通过,则理论上阴极质量增重g。

(6)由上述实验可以获得结论:

原样品所有可能的成分组合为

组合1:

;组合2:

;……(用化学式表示)

【答案】

(1)2Al+2OH-+2H2O=2AlO2-+3H2↑

(2)SiO2

(3)Fe2+;向待测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出现蓝色沉淀(或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待测液,褪色。

此处不能选KSCN和氯水,因为不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4)将Fe2+氧化成Fe3+,增大溶液的pH使Fe3+生成Fe(OH)3沉淀。

(5)2Cl--2e-=Cl2↑;3.2

(6)组合1:

Al、Fe2O3、Cu2O;组合2:

Al、Cu2O、Fe3O4;

组合3:

Al、Fe2O3、Cu2O、Fe3O4。

【解析】

试题分析:

(1)所给物质中只有铝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肯定有铝,方程式为:

2Al+2OH-+2H2O=2AlO2-+3H2↑。

(2)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溶液,加入硫酸会产生白色沉淀,而题目中加入硫酸后沉淀能全部溶解,说明原固体中没有SiO2。

(3)C中加入次氯酸钠后有红褐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亚铁离子被次氯酸钠氧化后生成的,检验亚铁离子可以利用亚铁离子和K3[Fe(CN)6]反应生成特征的蓝色沉淀或利用亚铁离子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性质。

此处不能选KSCN和氯水,因为不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4)加入次氯酸钠是为了将Fe2+氧化成Fe3+,增大溶液的pH使Fe3+生成Fe(OH)3沉淀。

(5)D的溶液为氯化铜,电解时阳极是氯离子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

2Cl--2e-=Cl2↑;阴极是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每有2摩尔电子转移生成1摩尔铜,所以当有0.1摩尔电子转移,生成的铜为0.05摩尔,其质量为3.2克。

(6)根据以上分析,原物质中有铝和氧化亚铜,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或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都存在。

考点: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8.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I.A中溶液变红

II.稍后,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A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3)为了探究现象II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

一定存在。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SCN溶液,最终得到红色溶液。

甲同学的实验证明产生现象II的原因是SCN—与Cl2发生了反应。

(4)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又进行了如下研究。

资料显示:

SCN—的电子式为

①甲同学认为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理由是。

②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③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他的实验方案是。

④若SCN—与Cl2反应生成1mol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答案】

(1)Cl2+2OH—=Cl—+ClO—+H2O

(2)Fe2+被Cl2氧化生成Fe3+,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的,所以溶液变红

(3)①Fe3+

(4)①SCN—中的碳元素是最高价态+4价②硫元素

③取足量铜粉于试管中,加入A中黄色溶液和一定量的稀盐酸,加热,观察到试管

上方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证明A中存在NO3-,SCN—中氮元素被氧化成NO3-

316

考点:

氯气的性质,铁离子的检验,亚铁离子的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