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3813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

《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IPv6协议技术特点.docx

9IPv6协议技术特点

IPv6协议技术特点

3.1IPv6相对于IPv4有哪些较为显著的优势?

相对于IPv4,IPv6有如下一些显著的优势:

(1)地址容量大大扩展,由原来的32位扩充到128位,彻底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支持分层地址结构,从而更易于寻址;扩展支持组播和任意播地址,这使得数据包可以发送给任何一个或一组节点;

(2)大容量的地址空间能够真正的实现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使IPv6终端能够快速连接到网络上,无需人工配置,实现了真正的即插即用;

(3)报头格式大大简化,从而有效减少路由器或交换机对报头的处理开销,这对设计硬件报头处理的路由器或交换机十分有利;

(4)加强了对扩展报头和选项部分的支持,这除了让转发更为有效外,还对将来网络加载新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5)流标签的使用让我们可以为数据包所属类型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并有效保障相关业务的服务质量;

(6)认证与私密性:

IPv6把IPSec作为必备协议,保证了网络层端到端通信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7)IPv6在移动网络和实时通信方面有很多改进。

特别地,不像IPv4,IPv6具备强大的自动配置能力从而简化了移动主机和局域网的系统管理。

3.2报头结构?

3.2.1IPv6的报头结构是怎样的?

?

新的IPv6报头的结构比IPv4简单得多,IPv6报头中删除了IPv4报头中许多不常用的域,放入了可选项和报头扩展中;IPv6中的可选项有更严格的定义。

IPv4中有10个固定长度的域、2个地址空间和若干个选项,IPv6中只有6个域和2个地址空间。

虽然IPv6报头占40字节,是24字节IPv4报头的1.6倍,但因其长度固定(IPv4报头是变长的),故不需要消耗过多的内存容量。

IPv4中的报头长度(headerlength)、服务类型(typeofservice,TOS)、标识符(identification)、标志(flag)、分段偏移(fragmentoffset)和报头校验和(header?

checksum)这6个域被删除。

报文总长(totallength)、协议类型(protocoltype)和生存时间(timetolive,TTL)3个域的名称或部分功能被改变,其选项(options)功能完全被改变,新增加了2个域,即优先级和流标签。

下图为具体的IPv4与IPv6报头比较。

表1IPv4包头格式

4bit版本号

4bit报头长度

8bit服务类型

16bit数据包长度

标识符(16bit)

标志(4bit)

分段偏移(12bit)

生存时间(8bit)

传输协议(8bit)

报头校验和(16bit)

源IP地址(32bit)

目的IP地址(32bit)

选项(24bit)

填充(8bit)

 

表2ipv6包头格式

4bit版本号

4bit优先级

24bit流标签

净荷长度(16bit)

下一报头(8bit)

HOP限制(8bit)

源IP地址(128bit)

目的IP地址(128bit)

3.3地址问题?

3.3.1为什么IPv6协议的地址长度是128位?

有些人也许要问,IPv4地址不够用,那我在IPv4上再增加几位地址表示就行了,何必非要是IPv6的128位呢?

这种提问是对芯片设计及CPU处理方式不理解造成的,同时也对未来网络的扩展没有充分的预见性。

芯片设计中数值的表示我们知道是全用“0”、“1”代表,CPU处理字长发展到现在分别经历了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我们知道,在计算机中,当数据能用2的指数次幂字长位的二进制数表示时,CPU对数值的处理效率最高。

IPv4地址对应的是32比特字长就是因为当时的互联网上的主机CPU字长为32位。

现在的64位机已十分普及,128位机正在成长中。

将地址定为64位在网络扩展性上显得不足,定为其它的一个长度在硬件芯片设计、程序编制方面的效率都将下降,因此从处理效率和未来网络扩展性上考虑,将IPv6的地址长度定为128位是十分合适的。

3.3.2IPv6的128位地址是一个什么概念?

IPv6提供128位的地址空间,IPv6所能提供的巨大的地址容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共有2128个不同的IPv6地址,也就是全球可分配地址数为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个;

若按土地面积分配,每平方厘米可获得2.2*1020个地址。

IPv6地址耗尽的机会是很小的。

在可预见的很长时期内,IPv6的128位地址长度形成的巨大的地址空间能够为所有可以想象出的网络设备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地址,IPv6充足的地址空间将极大地满足那些伴随着网络智能设备的出现而对地址增长的需求,例如个人数据助理(PDA)、移动电话(MobilePhone)、家庭网络接入设备(HAN)等。

3.3.3IPv6地址是如何表示的?

IPv4地址表示为点分十进制格式,32位的地址分成4个8位分组,每个8位写成十进制,中间用点号分隔。

而IPv6的128位地址则是以16位为一分组,每个16位分组写成4个十六进制数,中间用冒号分隔,称为冒号分十六进制格式。

例如:

21DA:

00D3:

0000:

2F3B:

02AA:

00FF:

FE28:

9C5A是一个完整的IPv6地址。

IPv6的地址表示有以下几种特殊情形:

IPv6地址中每个16位分组中的前导零位可以去除做简化表示,但每个分组必须至少保留一位数字。

如上例中的地址,去除前导零位后可写成:

21DA:

D3:

0:

2F3B:

2AA:

FF:

FE28:

9C5A。

某些地址中可能包含很长的零序列,为进一步简化表示法,还可以将冒号十六进制格式中相邻的连续零位合并,用双冒号“:

:

”表示。

“:

:

”符号在一个地址中只能出现一次,该符号也能用来压缩地址中前部和尾部的相邻的连续零位。

例如地址1080:

0:

0:

0:

8:

800:

200C:

417A,0:

0:

0:

0:

0:

0:

0:

1,0:

0:

0:

0:

0:

0:

0:

0分别可表示为压缩格式1080:

:

8:

800:

200C:

417A,:

:

1,:

:

在IPv4和IPv6混合环境中,有时更适合于采用另一种表示形式:

x:

x:

x:

x:

x:

x:

d.d.d.d,其中x是地址中6个高阶16位分组的十六进制值,d是地址中4个低阶8位分组的十进制值(标准IPv4表示)。

例如地址0:

0:

0:

0:

0:

0:

13.1.68.3,0:

0:

0:

0:

0:

FFFF:

129.144.52.38写成压缩形式为:

:

13.1.68.3,:

:

FFFF.129.144.52.38。

要在一个URL中使用文本IPv6地址,文本地址应该用符号“[”和“]”来封闭。

例如文本IPv6地址FEDC:

BA98:

7654:

3210:

FEDC:

BA98:

7654:

3210写作URL示例为http:

//[FEDC:

BA98:

7654:

3210:

FEDC:

BA98:

7654:

3210]:

80/index.html。

[NextPage]

3.3.4IPv6地址为128位,配地址岂不是要花费很多时间?

IPv6协议支持地址自动配置,这是一种即插即用的机制。

IPv6节点通过地址自动配置得到IPv6地址和网关地址。

IPv6支持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和状态地址自动配置两种地址自动配置方式。

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方式下,需要配置地址的网络接口先使用邻居发现机制获得一个链路本地地址。

网络接口得到这个链路本地地址之后,再接收路由器宣告的地址前缀,结合接口标识得到一个全球地址。

而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的方式,如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需要一个DHCP服务器,通过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从DHCP服务器处得到地址配置的信息。

3.3.5?

IPv6地址都有哪些类型?

所有类型的IPv6地址都被分配到接口,而不是节点。

IPv6地址是单个或一组接口的128位标识符,有三种类型:

(1)单播(Unicast)地址

单一接口的标识符。

发往单播地址的包被送给该地址标识的接口。

对于有多个接口的节点,它的任何一个单播地址都可以用作该节点的标识符。

IPv6单播地址是用连续的位掩码聚集的地址,类似于CIDR的IPv4地址。

IPv6中的单播地址分配有多种形式,包括全部可聚集全球单播地址、NSAP地址、IPX分级地址、站点本地地址、链路本地地址以及运行IPv4的主机地址。

单播地址中有下列两种特殊地址:

不确定地址

单播地址0:

0:

0:

0:

0:

0:

0:

0称为不确定地址。

它不能分配给任何节点。

它的一个应用示例是初始化主机时,在主机未取得自己的地址以前,可在它发送的任何IPv6包的源地址字段放上不确定地址。

不确定地址不能在IPv6包中用作目的地址,也不能用在IPv6路由头中;

回环地址

单播地址0:

0:

0:

0:

0:

0:

0:

1称为回环地址。

节点用它来向自身发送IPv6包。

它不能分配给任何物理接口。

(2)任意播(AnyCast)地址

一组接口(一般属于不同节点)的标识符。

发往任意播地址的包被送给该地址标识的接口之一(路由协议度量距离最近的)。

IPv6任意播地址存在下列限制:

·任意播地址不能用作源地址,而只能作为目的地址;

·任意播地址不能指定给IPv6主机,只能指定给IPv6路由器;

IPv6任意播地址

(3)组播(MultiCast)地址

一组接口(一般属于不同节点)的标识符。

发往多播地址的包被送给该地址标识的所有接口。

地址开始的11111111标识该地址为组播地址。

IPv6组播地址

IPv6中没有广播地址,它的功能正在被组播地址所代替。

另外,在IPv6中,任何全“0”和全“1”的字段都是合法值,除非特殊地排除在外的。

特别是前缀可以包含“0”值字段或以“0”为终结。

一个单接口可以指定任何类型的多个IPv6地址(单播、任意播、组播)或范围。

3.3.6什么是IPv6的可聚集全球单播地址?

IPv6为点对点通信设计了一种具有分级结构的地址,这种地址被称为可聚集全球单播地址(AggregatableGlobalUnicastAddress),它在RFC2374中定义。

可聚集地址具有三个层次的分级结构:

公用拓扑:

提供公用互联网传送服务的供应商和交换局群体;

站点拓扑:

本地的特定站点或组织,不提供到本站点以外节点的公用传送服务;

接口标识符:

标识链路上的接口;

可聚集全球单播地址的分级结构划分如下图所示。

开始3个地址位是地址类型前缀,用于区别其它地址类型。

其后的13位TLAID、32位NLAID、16位SLAID和64位主机接口ID,分别用于标识分级结构中自上向下排列的TLA(TopLevelAggregator,顶级聚集体)、NLA(NextLevelAggregator,下级聚集体)、SLA(SiteLevelAggregator,站点级聚集体)和主机接口。

RES保留,以备将来TLA或NLA扩充用。

TLA是与长途服务供应商和电话公司相互连接的公共网络接入点,它从国际Internet注册机构如IANA处获得地址。

NLA通常是大型ISP,它从TLA处申请获得地址,并为SLA分配地址。

SLA也可称为订户(subscriber),它可以是一个机构或一个小型ISP。

SLA负责为属于它的订户分配地址。

SLA通常为其订户分配由连续地址组成的地址块,以便这些机构可以建立自己的地址分级结构以识别不同的子网。

分级结构的最底层是网络主机。

?

IPv6可聚集全球单播地址

设计这样的地址格式是为了既支持基于当前供应商的聚集,又支持被称为交换局的新的聚集类型。

其组合使高效的路由聚集可用于直接连接到供应商和连接到交换局两者的站点上。

站点可以选择连接到两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聚集点。

3.3.7IPv6的地址分配方式与IPv4有什么区别?

IPv4中,地址是用户拥有的。

也就是说,一旦用户从某机构处申请到一段地址空间,他就永远使用该地址空间,而不管他是从哪个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处获得服务。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ISP必须在路由表中为每个用户的网络号维护一条表项。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会出现大量无法会聚的特殊路由,即使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也不能处理这样的路由表爆炸现象。

IPv6改变了地址的分配方式,从用户拥有变成了ISP拥有。

全球网络号由因特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分配给ISP,用户的全球网络地址是ISP地址空间的子集。

每当用户改变ISP时,全球网络地址必须更新为新ISP提供的地址。

这样ISP能有效地控制路由信息,避免路由爆炸现象的出现。

3.3.8一台IPv6主机有多少地址?

通常一台IPv6主机有多个IPv6地址,即使该主机只有一个单接口。

一台IPv6主机可同时拥有以下几种单点传送地址:

·每个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

·每个接口的单播地址(可以是一个站点本地地址和一个或多个可聚集全球地址);

·回环(loopback)接口的回环地址(:

:

1)。

此外,每台主机还需要时刻保持收听以下多点传送地址上的信息:

·节点本地范围内所有节点组播地址(FF01:

:

1);

·链路本地范围内所有节点组播地址(FF02:

:

1);

·请求节点(solicited-node)组播地址(如果主机的某个接口加入请求节点组);

·组播组组播地址(如果主机的某个接口加入任何组播组)。

3.3.9一台IPv6路由器有多少地址?

一台IPv6路由器可被分配以下几种单点传送地址:

·每个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

·每个接口的单播地址(可以是一个站点本地地址和一个或多个可聚集全球地址);

·子网-路由器任意播地址;

·其他任意播地址(可选);

·回环接口的回环地址(:

:

1)。

同样,除以上这些地址外,路由器需要时刻保持收听以下多点传送地址上的信息流:

·节点本地范围内的所有节点组播地址(FF01:

:

1);

·节点本地范围内的所有路由器组播地址(FF01:

:

2);

·链路本地范围内的所有节点组播地址(FF02:

:

1);

·链路本地范围内的所有路由器组播地址(FF02:

:

2);

·站点本地范围内的所有路由器组播地址(FF05:

:

2);

·请求节点(solicited-node)组播地址(如果路由器的某个接口加入请求节点组);

·组播组组播地址(如果路由器的某个接口加入任何组播组)。

3.4地址自动配置技术?

3.4.1IPv6如何实现“即插即用”?

“即插即用”是指无需任何人工干预,就可以将一个节点插入IPv6网络并在网络中启动,IPv6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机制来支持即插即用网络连接:

启动协议(BOOTstrapProtocol,BOOTP)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这两种机制允许IP节点从特殊的BOOTP服务器或DHCP服务器获取配置信息。

这些协议采用“状态自动配置”(StatefulAutoconfiguration),即服务器必须保持每个节点的状态信息,并管理这些保存的信息。

状态自动配置的问题在于,用户必须保持和管理特殊的自动配置服务器以便管理所有“状态”,即所容许的连接及当前连接的相关信息。

对于有足够资源来建立和保持配置服务器的机构,该系统可以接受;但是对于没有这些资源的小型机构,工作情形较差。

3.4.2?

除了状态自动配置,IPv6还提供什么自动配置服务?

除了状态自动配置,IPv6还采用了一种被称为无状态自动配置(StatelessAutoConfiguration)的自动配置服务。

RFC2462中描述了IPv6的无状态自动配置。

无状态自动配置要求本地链路支持组播,而且网络接口能够发送和接收组播包。

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要求节点采用如下步骤:

首先,进行自动配置的节点必须确定自己的链路本地地址;

然后,必须验证该链路本地地址在链路上的唯一性;

最后,节点必须确定需要配置的信息。

该信息可能是节点的IP地址,或者是其他配置信息,或者两者皆有。

如果需要IP地址,节点必须确定是使用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还是使用状态自动配置过程来获得。

具体地说,在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中,主机首先通过将它的网卡MAC地址附加在链路本地地址前缀1111111010之后,产生一个链路本地单播地址(IEEE已经将网卡MAC地址由48位改为了64位。

如果主机采用的网卡的MAC地址依然是48位,那么IPv6网卡驱动程序会根据IEEE的一个公式将48位MAC地址转换为64位MAC地址)。

接着主机向该地址发出一个邻居发现请求(NeighborDiscoveryRequest),以验证地址的唯一性。

如果请求没有得到响应,则表明主机自我配置的链路本地单播地址是唯一的。

否则,主机将使用一个随机产生的接口ID组成一个新的链路本地单播地址。

然后,以该地址为源地址,主机向本地链路中所有路由器多点传送一个路由器请求(RouterSolicitation)来请求配置信息,路由器以一个包含一个可聚集全球单播地址前缀和其它相关配置信息的路由器宣告(RouterAdvertisement)作为响应。

主机用它从路由器得到的全球地址前缀加上自己的接口ID,自动配置全球地址,然后就可以与Internet中的其它主机通信了。

如果没有路由器为网络上的节点服务,也就是本地网络孤立于其他网络,则节点必须寻找配置服务器来完成其配置;否则,节点必须侦听路由器宣告报文。

这些报文周期性地发往所有主机的组播地址,以指明诸如网络地址和子网地址等配置信息。

节点可以等待路由器宣告,也可以通过发送组播请求给所有路由器的组播地址来请求路由器发送宣告。

一旦收到路由器的响应,节点就可以使用响应的信息来完成自动配置。

使用无状态自动配置,无需手动干预就能够改变网络中所有主机的IP地址。

例如,当企业更换了联入Internet的ISP时,将从新ISP处得到一个新的可聚集全球地址前缀。

ISP把这个地址前缀从它的路由器上传送到企业路由器上。

由于企业路由器将周期性地向本地链路中的所有主机多点传送路由器宣告,因此企业网络中所有主机都将通过路由器宣告收到新的地址前缀,此后,它们就会自动产生新的IP地址并覆盖旧的IP地址。

3.5域名解析技术?

3.5.1IPv6域名系统的体系结构是什么样的?

IPv6网络中的DNS与IPv4的DNS在体系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是采用树型结构的域名空间,如下图所示。

IPv4协议与IPv6协议的不同并不意味着IPv4DNS体系和IPv6DNS体系需要各自独立,相反,DNS的体系和域名空间必须一致,即IPv4和IPv6共同拥有统一的域名空间。

在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域名可以同时对应于多个IPv4和IPv6的地址。

以后随着IPv6网络的普及,IPv6地址将逐渐取代IPv4地址。

下图的最上方是DNS树形结构中唯一的一个根(Root),用点号“.”表示。

根的下一级称为顶级域(TopLevelDomain,TLD),也称一级域。

顶级域的下级就是二级域(SecondLevelDomain,SLD),二级域的下级就是三级域,依次类推。

每个域都是其上级域的子域(SubDomain),比如“”是“.cn”的子域,而“”既是“”的子域,同时也是“.cn”的子域。

 

DNS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标识(Label),根节点的标识是“空”(即长度为0),其它节点的标识的长度在1到63字节之间。

一个节点的域名是由从这个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上的所有标识从左到右顺序排列组成的,标识之间用“.”分隔。

例如

 

DNS的整个域名空间划分成许多的区(Zone),见上图中的椭圆标记,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

每个区都有域名服务器(包括主服务器和辅服务器),以资源记录(ResourceRecord)的形式来存储域名信息。

资源记录包括了主机名(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以及子域服务器的授权等多种类型。

用户在使用DNS服务时,可以不必细致地了解DNS域名空间的树型结构体系,只需在设置网络时指定一个DNS服务器或使用动态主机配置(DHCP)等相关技术,从而使用户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操作系统内嵌的解析器(Resolver)访问DNS系统,查询域名相关的网络资源信息。

3.5.2?

如何自动发现提供解析服务的DNS服务器?

(1)无状态的DNS服务器发现

无状态DNS服务器自动发现有以下几种方式:

为子网内部的DNS服务器配置站点范围内的任意播地址。

要进行自动配置的节点以该任意播地址为目的地址发送服务器发现请求,询问DNS服务器地址、域名和搜索路径等DNS信息。

这个请求到达距离最近的DNS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请求,回答DNS服务器单播地址、域名和搜索路径等DNS信息。

节点根据服务器的应答配置本机DNS信息,以后的DNS请求就直接用单播地址发送给DNS服务器。

与第一种方式相同,只是不用站点范围内的任意播地址,而采用站点范围内的组播地址或链路组播地址等。

一直用站点范围内的任意播地址作为DNS服务器的地址,所有的DNS解析请求都发送给这个任意播地址。

距离最近的DNS服务器负责解析这个请求,得到解析结果后把结果返回请求节点,而不像第一种方式是把DNS服务器单播地址、域名和搜索路径等DNS信息告诉节点。

 

从网络扩展性、安全性、实用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第一种采用站点范围内的任意播地址作为DNS服务器地址的方式相对较好。

(2)有状态的DNS服务器发现

有状态的DNS服务器发现方式是通过类似DHCP的服务器把DNS服务器地址、域名和搜索路径等DNS信息告知节点。

当然,这需要额外的服务器。

3.5.3在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如何实现DNS?

在IPv4到IPv6的过渡过程中,作为Internet基础架构的DNS服务也要支持这种网络协议的升级和转换。

可以用两种方法实现IPv4到IPv6过渡阶段的DNS:

(1)DNS-ALG与NAT-PT相结合的方法

IPv4和IPv6的DNS在记录格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为了实现IPv4网络和IPv6网络之间的DNS查询和响应,可以将应用层网关DNS-ALG与NAT-PT相结合,作为IPv4和IPv6网络之间的翻译器。

例如,IPv4的地址域名映射使用“A”记录,而IPv6使用“AAAA”或“A6”记录。

那么,IPv4节点发送到IPv6网络的DNS查询请求是“A”记录,DNS-ALG就把“A”改写成“AAAA”,并发送给IPv6网络中的DNS服务器。

当服务器的回答到达DNS-ALG时,DNS-ALG修改回答,把“AAAA”改为“A”,把IPv6地址改成DNS-ALG地址池中的IPv4转换地址,把这个IPv4转换地址和IPv6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通知NAT-PT,并把这个IPv4转换地址作为解析结果返回IPv4主机。

IPv4主机就以这个IPv4转换地址作为目的地址与实际的IPv6主机通过NAT-PT通信。

这个过程示意如下图。

(2)双协议栈方式

对于采用双协议栈方式的过渡方法,在DNS服务器中同时存在“A”记录和“AAAA”(或“A6”)记录。

由于节点既可以处理IPv4协议,也可以处理IPv6协议,因此无需类似DNSALG的转换设备。

无论DNS服务器回答“A”记录还是“AAAA”记录,都可以进行通信。

3.6邻居发现

3.6.1IPv6邻居发现协议包括哪些内容?

IPv6定义了邻居发现协议(NeighborDiscoveryprotocol,NDP),它使用一系列IPv6控制信息报文(ICMPv6)来实现相邻节点(同一链路上的节点)的交互管理,并在一个子网中保持网络层地址和链路层地址之间的映射。

邻居发现协议中定义了5种类型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