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3579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

《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常识模拟题.docx

文化常识模拟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

B.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

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C.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

其副职为太子少保。

D.铭诔,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

 

11.B【解析】戎是西部民族,夷是东部民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设于唐朝,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B.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C.“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

“幸亳州”的“幸”在此也是指封建帝王走到哪里,在古文中也有封建帝王对妻妾的宠爱之意。

D.《宋雅》是钱易写给宋真宗的。

而《诗经》的六义有“赋、比、兴、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11.B【解析】“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在古代,人们谨守“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服阕意味着守丧完毕,可以重新任职

B.薨,是诸侯死的讳称。

依照周礼,“死”在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C.迁,泛指官职的升降和调动。

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升职;“右迁”迁除”表示贬官。

D.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

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书”指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符”指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11.C【解析】“左迁”“迁谪”表示贬官;“右迁”“迁除”表示升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避”是“避讳”的意思。

避讳指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一般取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或用原字而省缺笔画。

B.明经,意为通晓经术。

汉代以明经作为选举官员的科目,隋炀帝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因隋制,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科,宋神宗时明经废除。

C.“拜”为授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除、授、擢、摄等。

D.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谥号有官谥、私谥之分。

 

11.C【解析】“擢”,提拔。

“摄”意为“代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益州,是中国古地名,也是古代的“九州”之一。

治所在今天的四川成都。

B.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此时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开元盛世”。

C.中书令,此处为中书省长官。

中书省为“三省”之一,主要负责起草诏书。

D.哀诔,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叙述死者生平并致哀悼之情,多以散文写成。

 

11.D【解析】“多以散文写成”错误。

应是多以韵文写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斛”,泛指多斛。

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

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

“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11.D【解析】“友悌”“悌”均为兄弟友爱,不是朋友友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域,这一称呼始于汉代,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11.C【解析】匈奴的首领叫“单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司马,我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也作大臣追赠封号。

B.谍,间谍。

文中指陶节夫安插在夏人中的内线,专门负责打探夏人的军事情报。

C.裨将,副将。

裨,副的,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将,将领,带兵打仗的人。

D.卒,去世。

《礼记》: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1.D【解析】按《礼记》的说法,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文中陶节夫是朝中大臣,应为大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法"在文中指封建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家法”有时也专指治家的礼法或者旧时家长责打子女、奴婢的用具。

B.“母忧”,指遭遇母丧。

“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丁忧”,也叫“丁艰”,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C.“痒序”源自夏期,盛于三代,原是古代的中央官学,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汉书·董仲舒传》;”设痒序以化于邑。

”即言通过学校教育教化人民。

D.“乞祠”也称“请祠”,原指宋时,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不理政事,以享受其俸禄。

后泛指官员白请退职。

11.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歃血,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畜的血或口旁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

B.主簿,官名,汉以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郡、县官府所设负责文书簿籍,掌管印鉴。

C.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亦指学生。

D檄,指檄文,是古代用于晓谕、征税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11.D【解析】“征税”不属于檄文的功能范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

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

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

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

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

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较大的影响。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11.B【解析】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

但还比较年少,所以称“弱”。

此外,表示年龄的特定称谓还有总角(幼年)、髫年(男孩7岁)、龆年(女孩8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及笄之年(女孩15岁)、不惑(40岁)、耄耋(八九十岁)等等。

B.举茂才,即推举为秀才。

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

西汉时,举茂才只是特举而非常科。

东汉光武帝下诏茂才由特举变成了岁举常科,成为了仅次于孝廉的一种察举科目。

C.田猎是一种围猎的形式,人类进行田猎的起因是为了生存,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田猎逐步演变成了由官府或皇家举办的具有军事意义的活动。

周礼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坏鸟巢,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或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1.A【解析】髫年指女孩7岁,龆年指男孩8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初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C.转,和调、徙一样,都是调动官职。

如《张衡传》:

“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D.太子太保,别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是东宫官职,均负责教习太子。

 

11.A【解析】“通过初级考试”错,应为“通过最后一级考试”。

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丧免,指古代官员遭遇了母亲的丧事要免去官职,为母亲守孝三年,停止娱乐和交际。

B.古代朝廷多居于中原地区,周边则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说。

文中用“夷狄”泛指少数民族。

C.驰驿,古时官员因急事奉召入京或外出,由沿途驿站供给差役、马匹和粮食,兼程而行,称驰驿。

D.籍其家,籍”是登记的意思,这里是把他的家产都登记造册,意同《鸿门宴》中“籍吏民”中的“籍”。

 

11.D【解析】“籍”是“籍没”的意思,即把私人财产没收充公,也就是抄家。

与《鸿门宴》中的“籍”意思不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因放榜之日桂花飘香,又称“桂榜”。

凡中试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休致”指官吏年老辞官,后泛指辞官,“致仕”、“悬车”、“乞骸骨"亦有此意。

原品休致指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

C.“丁内忧”指遭父母丧事。

源于汉代,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孝,不准为官,如国家因特殊原因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

D.“户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之一,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侍郎。

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

其他还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11.C【解析】“丁内忧”指遭母丧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

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居母丧,为母亲守孝。

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

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C.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

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狄、西戎、南夷、北蛮。

11.D【解析】“南狄、北蛮”错,应为“南蛮、北狄、东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玉弼注解的《周易》,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

B.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陕西省全境及内蒙地区。

C.庶人,本指平民,有时也能指太子。

如李承乾即当时储君,贵为太子,又被称为庶人承乾。

D.释奠,即释奠礼,国子祭酒率领师生陈设乐舞呈献牲酒拜祭孔子,以示对先圣的祟敬之情。

 

11.C【解析】“庶人不能指太子,李承乾后来被废为庶人,史书追称其为“庶人承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B.释菜,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C.漕运,历史上从内陆河流和海路运送官粮到朝廷和运送军粮到军区的系统。

D.终养,古代多指辞官归家,接受俸禄颐养天年。

 

11.D【解析】终养:

古代多指辞官归家以奉养父母终其天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子徵”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

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

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11.A【解析】“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错误,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是礼貌的表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中国古代官名。

西周时掌水利、营建等事的官,汉代以后职责曾为监察百官。

B.《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集。

C.践祚,古代庙寝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其上为主位。

本文指武帝祭祀宗庙。

D.致仕,官员正常退休的称谓,即交还官职。

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11.C【解析】践阼,本文指武帝登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

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

后来泛指禁军。

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

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11.A【解析】“下一年”错。

应为“第一年”。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11.B【解析】“专指有身份的官史”错,还有帝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原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也是古代行政单位,隋唐均设京兆尹管理该地区。

B.贡部是主持贡举的部门.唐代的科举分为常例的“贡举”和皇帝因事临时设置的“制举”。

C.“领省事”中“领”一般指高级官员兼任低级职务,也可指低级官员暂时代理高级职务。

D.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1.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锦衣经历:

锦衣卫经历官。

经历,官名,掌文案,正八品。

B.什:

《诗经》中的《大雅》、《小雅》、《颂》以十篇诗编为一卷,叫做“什”。

后代用以泛指诗篇或文卷。

C.荐绅:

又作搢绅、缙绅。

原意思是插笏于带,旧时宦官的装束,专用为宦官的代称。

D.采风:

古代统治者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以考察民情的一种举措。

11.C【解析】“宦官”改为“官宦”即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

西安古称,汉朝以后对都城辖域的称谓,所辖范围相当于都城及其附近地区。

B.服竟:

指服丧期满。

旧制,长辈或平辈亲属死去后,要在一定时期内守孝表示哀悼。

C.廷尉:

古代官职名,掌管全国的军事、战争。

王莽篡权时改称士﹐东汉时复称廷尉。

D.匈奴: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也称胡,战国时游牧于燕、赵、秦以北的地区。

11.C掌刑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陈情说理的文章。

D.阙是皇宫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空缺为道路,这里指宫殿,可理解为“旧都”。

11.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视事,视察、巡视政事。

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考察民情。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负责祭祖祭天、科举考试、礼仪制定、迎接外宾。

11.C【解析】视事,旧时只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科,是唐代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始于唐明皇。

从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

B.腰斩,是古时酷刑的一种,行刑时用斧或钺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

这种刑罚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周代。

C.朝觐,是古代军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D.文忠,是古代朝廷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经纬天地曰“文”,危身奉上曰“忠”。

位列“文正”之后。

11.C【解析】朝觐是古代宾礼之一。

有关外交活动的礼仪叫“宾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才叫“军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

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

B.朕,我,我的。

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

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

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周家担负更重的责任。

D.秘器,指棺木。

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

11.C【解析】致仕: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事,指就职治事。

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员的任职。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后用践阼指皇帝祭祀

祖宗。

C.大司农,官职名,始置于汉,掌钱谷之事,为九卿之一。

由魏至明,历代相

沿,或称司农。

D.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

11.B【解析】“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说不正确,践阼指的是“皇帝登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11.A【解析】殿试是皇帝主持的。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杂剧的体裁是一本四折,又可以加“楔子”。

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

宾白、唱词、科介。

B.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以表德”,名是字的阐义。

名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有时候,人们也以姓名与字连称为尊重。

C.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

秀才参加再高一级考试通过的,是举人;举人参加全国考试,通过后是进士。

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D.疏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

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分析问题的奏章也别称为疏。

唐宋以后上奏文书统称奏议,多数称为奏疏。

11.B【解析】字是名的阐义。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也泛指读书人,本文指后者。

士友,指在官僚知识阶层或普通读书人中的朋友。

B.秀才是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亦曾是学校生员的专称。

汉晋南北朝时,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隋唐科举制后,及第者才能称为秀才。

C.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就是这个意思。

参军在古代还有当兵的意思。

D.中州是古地名,地处河南省,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所以又称中土、中原、中国等,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

11.C【解析】“参军在古代还有当兵的意思”错。

“参军”的今义才是去当兵。

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

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

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

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

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兆,就是京城,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的称谓。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宫,此处借指太子。

与“中宫”可借指“皇后”同理。

C.岭外泛指南方五岭以南地区,又名岭南、岭表。

古时岭外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称为“蛮夷之地”。

D.刺史是官职名,汉代始置。

刺,检核问事,即监察之职;史,御史。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

11.A【解析】指京城及其辖区,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区的称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1.C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移”是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也泛指迁职。

在本文中,是指刘瑾被诛后,朝廷酌情将王守仁从龙场调往庐陵任职。

B.“朔”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的句子,其中“晦”即每月的第一天,“朔”即每月的最后一天。

C.“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有区别,“致仕”是指官员因为年龄等原因而退休。

D.“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指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11.B【解析】“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初元年,“永初”,是南朝宋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元年”,改元的第一年。

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B.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

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C.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11.C【解析】“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词”错,“寡人”不是皇帝自称的专有名词,唐朝以前古代王侯也可自谦为“寡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