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46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docx

山东省禹城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单元测试第一二单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15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

“元坝超深层生物礁大气田高效勘探及关键技术”项目完成人参加大会,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

该项技术突破,再次证明世界是可知的、事物是有规律的。

这说明

A.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B.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C.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哲学的发展要以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项技术突破,再次证明世界是可知的、事物是有规律的。

这说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适合题意;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万能论”是十分有害的,B错误;C中的具体方法是错误的;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是错误的。

考点:

哲学的作用

2.2015年4月4日罕见的月全食天象亮相浩空,对于这次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人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体方法论的统一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限制了考查范围,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

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由题中“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可知是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D适合题意。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考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3.2016年6月,中高考前夕,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做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材料中考生的行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适合题意。

考点:

唯心主义的形态

4.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③④适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①不适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5.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量大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是

①“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世异则事异,世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都是唯心主义观点,②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不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6.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下面对于“四个全面”认识不科学的是

A.“四个全面”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

B.“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C.“四个全面”是党对社会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新提升

D.“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四个全面”是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党对社会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新提升均是对此的正确认识,本题要求考生选择对于“四个全面”认识不科学的选项,故排除选项A、B、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选项D认识不正确,适合题意。

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7.据介绍,“星级列车”发射需要达30000公里以上的时速。

但是,乘客与“星级列车”之间的相对而言是稳定的。

这说明

①运动和静止是一回事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作答本题可以采用排误法,排除选项中明显错误的。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因此运动和静止并不是一回事,①认为“运动和静止是一回事”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排除;②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项D适合题意。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2015年初,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材料中“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①④适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②是错误的;矛盾是普遍的,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9.“新常态”是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基于国家提出的发展新思路。

对此,我们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思维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④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基于国情提出的发展新思路”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①适合题意;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新常态”是近年来重要的经济术语,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④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考点:

物质决定意识、认识具有反复性

10.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

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

这进一步

①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们通过科学认识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这说明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题肢③正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说明人的感觉的产生离不开人脑,因此题肢②正确;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①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

对西落之月展开了一连串探索性的追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景东头?

”大意是:

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

对此,王国维评论说:

“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

“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

”“云何渐渐如钩?

”这表明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要尊重规律B.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C.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受自身积累的主观因素的制约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答案】

B

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B适合题意,A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是错误的;本题只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没有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D不适合题意。

试题分析: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所以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C适合题意;A、D材料没有体现;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考点:

意识的本质、认识的反复性

13.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

我与其他人不同,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当众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以下哲学道理最能体现巴菲特这一观点的是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预见性

C.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B

【解析】

考点:

意识的能动性

14.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①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若何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风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

考点:

意识的作用

15.温家宝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讲到我国在金融危机期间经济的发展时说“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B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