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docx
《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实施方案
中共静宁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文件
静农办发〔2011〕34号
关于印发2011年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创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乡村环境,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静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静宁县八大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静政办发〔2011〕102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深入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彻底解决乡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建立健全乡村环境长效监管机制,创建干净整洁,生态文明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二、目标要求
以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沿线的村庄,乡镇所在地中心村庄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柴草乱垛、污水乱泼、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五乱”整治,彻底解决不文明、不卫生、影响人居环境的现象,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基础完善、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治范围及重点
(一)整治范围。
共涉及全县24乡镇333个行政村,其中重点整治151村,占全县村总数的45.3%,主要整治区域和示范村为:
1、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沿线
①国道“312”线、平定高速公路沿线。
涉及界石铺镇西川、高堡、七里、李堡,八里镇大路、高城寨及司桥乡司桥,三合乡任岔、新堡等4乡镇9村。
②省道304线、静庄公路沿线。
涉及仁大乡高沟、李湾,城川乡红旗、吴庙、高湾,威戎镇杨桥、下沟、威戎、新华、新胜,城关镇南关等4乡镇11村。
③县乡道路沿线。
一是静秦公路沿线:
涉及威戎镇武高,雷大乡屈岔,李店镇细湾、薛胡、刘晋,仁大乡刘川、解放、南门、故坪、新兴等4乡镇10村。
二是威曹公路沿线:
涉及威戎镇上磨,古城乡贾庄、胡坡、陈河、庙堡等2乡镇5村。
三是李店至治平公路沿线:
涉及治平乡杨店、大庄、刘河、雷沟4村。
四是李店至深沟公路沿线:
涉及深沟乡小户、樊沟2村。
五是甘四公路沿线:
涉及甘沟乡祁川、王川、杨咀、屯堡、响河、雷黄,四河乡王河、豆河等2乡8村。
六是甘新公路沿线:
涉及甘沟乡小岔,新店乡小湾、任刘、新店等2乡4村。
七是甘沟至红寺公路沿线:
涉及细巷乡韩川、细巷,红寺乡二河等2乡3村。
2、乡镇所在地
共涉及城川乡靳寺、威戎镇北关、雷大乡合岘、余湾乡苗岘、仁大乡羊屲、贾河乡贾河、李店镇五方河、治平乡安宁、深沟乡深沟、双岘乡双岘、新店乡新店、甘沟乡甘沟、四河乡四河、细巷乡细巷、红寺乡红寺、八里镇小山、界石铺镇继红、原安乡齐埂、灵芝乡尹岔、三合乡光华、司桥乡席湾、古城乡邹河、曹务乡店子等23乡镇23村。
3、新农村示范村
①2011年新建示范村:
涉及城关镇西关,城川乡大寨,八里镇闫庙,司桥乡唐岔、庙咀,曹务乡中庄,古城乡西湾,双岘乡甘硖,雷大乡谢吕,余湾乡韩马,贾河乡侯山,仁大乡海湾,李店镇店子,新店乡孙湾,甘沟乡马坡、疙瘩,四河乡上赵,红寺乡张峡,细巷乡上庄,界石铺镇王庄,三合乡段渠,原安乡陈岔,灵芝乡杨岔等21乡镇23村。
②2006—2010年已建示范村:
涉及城关镇东关、峡门,城川乡甘河,八里镇红林,司桥乡潘王、牟沟,曹务乡张洼、罗林、张珍湾、曹崖,古城乡杨沟、丁寺,威戎镇李沟、梁马,双岘乡团庄、上海,雷大乡雷大、后梁、兴坪、柴岔、杨沟,余湾乡王坪、张沟、花咀,仁大乡窑庄,贾河乡山上湾、宋堡、王沟,李店镇老山林、郭柴、徐岔,深沟乡大岔,新店乡甘坡,四合乡麻岔,红寺乡庙河、甘湾、胡沟,细巷乡米岔,界石铺镇四福、赵岔,三合乡陈安,原安乡姚化、姚河、张营、百富,灵芝乡剡庄、苗堡、车李、魏岔等22乡镇49村。
(二)工作重点
1、集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一是清理杂物。
清理清除村庄巷道、道路沿线、活动场所等堆放的草堆杂物、建筑材料、垃圾粪土,清理拆除占道搭建的简易房、摊点、铺面、厕所、车棚、牲畜圈舍等违规建筑物和构筑物。
二是规范设施。
清理拆除各类有碍观瞻、杂乱无章的广告标牌和设施,清理乱涂乱写的墙面广告、标语等,解决电力、通信线路乱拉乱接现象。
有条件的乡镇要对公路两侧和小城镇、村庄内的广告牌、墙面标语、建筑设施进行规范设置,更新处理,达到规范、标准、统一、美观和靓化的要求。
三是清扫保洁。
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集中时间全面清除路障、柴草、垃圾、杂物,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建立健全村庄卫生保洁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的突出问题。
2、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以“三清五改”为抓手,进一步规划完善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态绿化治理,解决村内给排水设施、道路巷道拓建硬化、公共厕所、垃圾点、集雨水窖、沼气池、路灯等设施配套和村庄绿化。
给排水设施建设要完善自来水入户和集雨水窖建设,雨水、污水排放要畅通,搞好河道、沟渠、坑塘治理;道路建设要按照村域条件进行拓建平整、砂化硬化和绿化,路灯安装,建立健全道路养护机制。
结合秋季造林活动,积极开展沟道梁峁“三荒”造林、生态造林等绿化工作。
3、持续推进主导产业开发。
以果园管理和畜牧产业开发为重点,集中培育一批果品专业村和养殖专业村,形成一村一品或数村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大力开展果园管理、节水栽培、高光效树形改良优化修剪、测土配方与均衡施肥、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保产提质增效、抗灾减灾等高新技术培训,全面推进果园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
加快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建设进度,完善养殖暖棚圈舍、养殖小区及附属设施配套。
进一步扶持壮大产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促进和提高农业科技应用及转化增值能力。
4、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围绕今年抓建的30个新农村示范村,突出人居环境改善和村庄综合整治,全力推进梯田、道路和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完善公益事业,加快养殖产业建设进度,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示范村发展后劲。
对2006年以来实施的示范村进行一次回头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查漏补缺,抓好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建设成果。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7月1日至7月25日):
宣传动员阶段。
各乡镇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开展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各项具体工作。
第二阶段(7月26日至10月15日):
集中整治阶段。
各乡镇对照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尽快开展工作,全力抓好落实。
要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取得实效。
第三阶段(10月16日至10月31日):
检查验收阶段。
县委农办将抽组人员,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量化打分,综合评定,根据静政办发〔2011〕102号文件进行奖惩。
五、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活动是建设新农村、增强乡村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静宁形象的重要途径,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全力配合,积极参与,认真落实,确保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乡镇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使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及时宣传整治工作成效,总结推广治理经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在全社会掀起活动热潮。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村容村貌整治活动面广,任务重,各乡镇要按照县上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扎实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4、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县上将加大对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的考核管理,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和量化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奖惩,定期与不定期对各乡镇整治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先进典型要总结推广,对行动迟缓、整治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乡镇要通报批评。
附:
2011年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活动考核办法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附件
2011年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活动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加快建设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根据静政办发〔2011〕102号文件精神和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全县24个乡(镇)人民政府。
二、考核内容
围绕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沿线,乡镇所在地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重点区域,主要考核基础设施配套、特色产业开发、2011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
三、考核办法
1、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考核总分为100分,按照《2011年静宁县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细化具体指标和分值,经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县政府备案,并下发各乡镇,以便作为阶段性督查考核和年终总考核的依据。
2、由县委农办抽组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后,结合农村工作阶段性督查和省市检查验收情况综合评估,提出奖惩意见,提交有关会议审定。
四、主要指标及分值
1、组织领导(10分):
乡村两级村容村貌整治活动领导机构健全占5分;有具体工作计划、落实措施占5分。
2、基础配套(20分):
积极争取项目扶持,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规划任务,区域内梯田、道路、水利、能源、公益事业、生态造林等重点基础建设成果显著占15分;道路、水利等公共设施管理机制健全,管护及时占5分。
3、产业开发(20分):
果园管理到位,畜产业发展完成规划任务占15分;农民培训每村在200人(次)以上占5分。
4、新农村示范村建设(30分)
①2011年新农村示范村建设(20分):
完成“三清五改一绿”村庄环境整治占5分;清理乱搭乱建和垃圾污水,清除残垣断壁,村容村貌整洁占5分;达到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标准占5分;实现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占5分。
②新农村示范村后续管理(10分):
开展果园补植、标准化管理和果农培训,推广幼龄果园薯菜套种,养殖产业持续发展等占5分;水利设施、乡村道路维修养护,基础配套、村容村貌管理等机制健全,措施得力占5分。
5、村庄环境综合整治(20分):
村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健全,配备保洁人员,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占4分;清理清除占道搭建的违规建筑物、堆放的杂物,规范设置了标牌标语和建筑、通信设施,村庄环保和消防要求达标等占8分;经常性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治理柴草乱垛、污水乱泼、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五乱”,村容村貌整洁,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占8分。
五、奖惩
考核结果根据静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静宁县八大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静政办发〔2011〕102号)精神,对考核乡镇进行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