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docx
《古代才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才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才女
古代才女
篇一:
古代女子各种尊称
古代女子各种尊称
自称
女子自称--“奴家”
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
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男子一般都称之为”君”?
?
那么以”君”相对的,女子应如何称呼?
古代男子对女子的尊称是什么啊?
佼人:
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婵娟:
色态美好的意思。
后用来指美女。
千金:
旧称别人的女儿,含有尊贵之意。
娇娃:
也作娇娘。
指美丽的少女。
丽人:
光彩焕发,美丽。
指美貌的女子。
佳人:
(见古诗十九首):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指美人。
女公子:
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现用来称谓外国人士的女儿。
玉人:
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淑女:
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
交际花:
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
有贬义。
花瓶:
插花用的瓶子。
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玉女:
指仙女。
亦指美女。
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尤物:
奇异的。
指美貌的女子。
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青娥:
指女子的黛眉。
亦指青年女子。
内人:
从前丈夫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发妻:
古时婚喜之日,男女都要结发为髻,男子从此把头发挽在头顶上,为表示是原配,称妻子为“发妻”
天使:
原为犹太教、基督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
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
多用于女子。
安琪儿:
英文angel的音译。
意为天使。
软玉温香:
软:
柔和;温:
温和。
玉、香:
女子的代称。
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糟糠之妻:
贫困时曾共食糟糠度日的妻子。
后为对自己妻子的谦称。
小家碧玉:
碧玉:
旧时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二八佳人:
二八:
指16岁。
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半老徐娘:
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妙龄少女:
妙:
美好。
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巾帼英雄:
巾帼:
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引申为妇女的代称。
指妇女中杰出的人物。
“女士”,源于“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第41回记载:
“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
”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
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
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
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
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
第1回: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
: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璧人”、“佼人”、“丽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
“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古乐府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夫人”,“室人”、“令间”之称。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此外还有“会阃”、称自己的妻子为“贱
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古代女子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
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
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女士”,源于“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流”,第41回记载:
“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
”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女郎”,古乐府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
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巾帼”,源自,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
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
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
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
第1回:
“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
: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妙龄少女”,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璧人”、“佼人”、“丽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
“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
古乐府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夫人”,“室人”、“令间”之称。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此外还有“会阃”、称自己的妻子为“贱
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
清中载:
对母亲称“妣”,称“母氏”,称嫡母为“家家”,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
其他记载还有:
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1.用“千金”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
“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
”明、清以后的话本小说中称女孩子为“千金”的就更多了。
2.古时把富贵人家的女孩称为“侯门千金”,今人泛称女孩叫“千金小姐”。
女孩何以称“千金”?
这得从我国的古代货币单位说起。
两千年前的秦朝以一镒为一金(“镒”是
“千古代重要单位,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汉朝以一斤金子为一金。
秦汉时金多指黄铜,
金”实为“铜千金”。
后人借“千金”以言贵重,如“一字值千金”、“一言千金”、“一笑千金”“一刻千金”、“一诺千金”、“一物千金”等均是此义。
在社会交往中,渐渐地,人们也就将未婚女孩专称为“千金小姐”了。
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
途中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
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
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
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触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
篇二: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李清照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宋代女词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为四大才女之首。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高门世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
母亲王氏系出名门,父亲王圭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受封为歧国公。
1101年李清照18岁时候,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名家,清照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生活安定优裕。
前期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予群花比”。
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
李清照在中说: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
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
这一时期所作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129年赵明诚于农历八月十八日病亡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
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说她:
“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
”中说:
“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廷。
又过了十多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无限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失望,在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1岁。
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风格大为不同。
宋室南渡之前,清照生活美满,作品热情活泼,明快天真,多写少女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婚后的离别相思,充分表现女性闺阁的感情。
宋室南渡之后,丈夫病死,又逢国家破亡,都一一映入词作之中,作品多写颠沛流离之苦,孤独无依之悲,缠绵凄苦,而入于深沉的伤感。
李清照作词特点为音律和谐,善于白描,刻画细腻,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用典妥贴,善用叠字、叠句和对句,多以浅白之字和寻常之语入词,浅近自然。
同为宋代人的朱熹说:
“本朝妇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
李清照词欣赏: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篇三:
古代才女
原文是“林下风气”,出自“贤媛”篇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
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
「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
“王夫人”就是谢道蕴,“顾家妇”,应该是位张姓贤德,“林”指“竹林七贤”,中评价人物时,常以其为标准。
这位尼姑对这两位妇女的评价,是说“顾家妇清心玉映”,但只是闺房中出类拔萃的人物而谢道蕴具有“竹林七贤”的风骨,在气质上胜过她
后来大多用“林下风气”形容妇女的飘逸出尘.
张彤云,陈郡人。
东晋女子,负有盛名。
为张玄的妹妹,后嫁到顾家(朱、张、顾、陆是吴郡的四大世家)。
能够与张彤云相提并论的在当时只有同郡的谢道韫,曾拜访过谢道韫太守刘柳素常对人说:
“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而张玄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
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
“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中:
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
谢安的侄子谢
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所提及。
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1]。
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
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一次叔父谢安问她,“中何句最佳?
”谢道韫答道:
“诗经三百篇,莫若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3]。
谢安颇为谢道韫的婚事操心。
魏晋时代,谢氏与王氏是两大望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
出于门当户对的考虑,谢安在王羲之的儿子当中物色侄女婿。
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但谢安听说此人不拘小节,遂改变了初衷,将谢道韫许配给王凝之。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1]。
生卒年不详。
东汉陈留郡圉县人,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
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
著录有一卷,但已经失传。
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二首和。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班昭(东汉史学家)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1]
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
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
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班昭作品存世七篇,和等对后世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