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87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苏教版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

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试卷分为I卷和II卷。

I卷100分,II卷20分。

3.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

(23分)

1.名句默写。

(8分)

(1)非学无以广才,▲。

(诸葛亮《诫子书》)

(2)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5)《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孤城被围,将士斗志昂扬坚守城池的诗句是:

▲,▲。

(6)《池鹤》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句子是: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4分)

语文世界里,有丰富的宝藏。

如月色澄澈的承天寺,水尤清冽的小石潭,燕园摇曳的紫藤萝,西北不折不挠的白杨树……让我们睁大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五彩斑澜的语文世界,去采xié美丽的花朵。

(1)根据注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宝藏(▲)采xié(▲)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订正(2分)

▲改成▲▲改成▲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常言道,人性如同水下的冰山,平常时期,相安无事,其或真或善或美的本质无法看出或者无法进入公众视野。

B.不少读者认为,《阜宁报》“校园书香”专版对学生阅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D.《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至于下一个星期天到哪里去参观?

大家要好好商量一下,作出决定。

B.“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坚定地说: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连盐铁路、沪通铁路建成运营后,我们到上海只需一、两个小时。

D.1月6日,春晚节目组正式公布羊年春晚第一个确定节目为歌曲《难忘今宵》,这首歌历经春晚30多年的改革变迁,仍然是“绝对保留曲目”。

5.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不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

C.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6.“我爱你,汉字”综合实践活动。

(5分)

(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

“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

▲(1分)

(2)【汉字传承】5月31日,首届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

下面是小记者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每空2分,计4分)

小记者:

赵教授,您好!

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赵教授:

好的。

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图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

▲。

赵教授: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

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

哦!

我明白了。

我还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条宣传标语,请您多多指教。

标语内容是:

▲。

赵教授:

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阅读与理解(37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

(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7.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分)

8.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①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注:

①康乐,指东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可知其源B.自康乐以来以其境过清

C.夕日欲颓日光下澈D.清流见底以其境过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11.甲文和乙文画线句子都突出描写了水的清澈,但描写角度不同,甲文是▲描写,乙文是▲描写。

(2分)

12.下面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

(9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选自《苏州园林》)

1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分)

1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中“寂寞”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

15.指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3分)

说明方法:

▲▲

作用:

▲▲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2分)

大自然之歌(节选)

陈世旭

⑴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⑵森林多么好。

森林有花有草,森林有云有雾,森林有风有雨,森林有泉有湖……

⑶森林有诗。

⑷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

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

森林是诗的宠儿。

⑸走向森林,常常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⑹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

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

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

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⑺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从自己常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

城市也是森林。

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恋眷的狗尾巴草的清香。

孩子们长大了,不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

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

这是化工森林。

在这里,躺着的心事结成青苔,站立的思想竞争阳光,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⑻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

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

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⑼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

带着幻变的梦境,灵感和鸟语花香,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

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

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⑽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

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

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⑾头上树桠上,这儿那儿站着不知名的鸟。

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

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过来。

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

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

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⑿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

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⒀契诃夫是那般动情:

“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你永远放射着光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我们把你称作母亲,你本身包括了生与死,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

⒁风拂过思绪拨动迷离的眼神。

卷起的红松皮被阳光照耀,摘它一片,发现东风沉醉于此的秘密:

暗香诱着彩蝶,在树木之间传递着甜蜜。

绿肥红瘦都被遗忘,而你将保留森林中的这一缕暗香;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就融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而心,颤栗。

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

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

(选自《2010中国散文排行榜》,有删改)

16.为什么说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请结合第⑹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

(2分)

▲▲

17.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

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过来。

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

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

▲▲

18.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⑺段却详细描述了化工森林,是不是偏离文章主题?

说说你的理解。

(3分)

▲▲

19.作者在文中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怀?

(3分)

▲▲

三、写作(40分)

20.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班级以及附近的地名等。

(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II卷(20分)

四、课外阅读(20分)

21.据宋人笔记记载: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歌咏)。

因问:

“我词比柳词如何?

”对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虽‘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即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段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宋词之▲、▲两种风格的不同,而文段中所提及的人物苏轼与▲正是这两种风格的代表作家。

(3分)

2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古体诗,被现代诗人艾青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在李商隐的诗歌《霜月》三四两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中,“斗”字用得极妙,化静为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