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218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配套K12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技术的飞跃。

而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又会引起全社会整个物质资料生产体系的变革,即产业革命。

”下列各选项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是( )

A. 牛顿力学体系—蒸汽机—工业革命                     

B. 内燃机—汽车、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电力工业       

D. 相对论—电子计算机—第三次工业革命

2.史载: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攻击英国的。

”以上史实说明( )

A. 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 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

C. 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 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3.(2012·重庆文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   )

A. 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 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 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 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4.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 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车主集中洗车时间

B. 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 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5.“敲击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 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 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 电脑的知识与才智可以代替人脑

6.(2010·江苏单科·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7.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

A. 电子技术                      B. 计算机与通信                      C. 人造卫星技术                      D. 互联网技术

8.某发明家的阿姨对他说:

“我从来没看到过像你这么游手好闲的男孩……你已经半小时没有说话了,只会打开壶盖再盖上,现在又拿一个咖啡杯和汤匙放在上面观看蒸汽怎么从壶口冒出,并且去盛接及计算有多少水滴。

”这位阿姨没有想到,这位发明家的“无聊”举动,竟促成了人类发展史上相当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项转变与以下哪项事件有关

A. 开辟新航路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启蒙运动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9.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入电气时代,与哪一位科学家密不可分(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瓦特                                  

D. 爱迪生

10.人们对于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多种看法。

下面反映的这一媒体的特性与影响是(   )

A. 网络作为信息载体能无限拓展青少年的知识

B. 使人们了解无限宽阔的世界发展和未来变化

C. 给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应坚决抵制

D. 青少年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要警惕网上的不良信息

11.下图中的“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这本质上反映了(  )

A. 在现代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容易     B.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 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 网络技术已普及,深入群众的生活之中

12.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

“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 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 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 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13.根据下面17—20世纪自然科学与科技成果统计表,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

①科技发展史上美国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英国

②科技成果都直接运用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生产力

③20世纪下半期的成果数量有超过前300多年总和的趋势

④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 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 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 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 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45分)

16.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

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我们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材料一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能在核战争爆发时保障军队内部的通讯联络,建立了由4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实验性分组交换网络──阿帕网。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一个名为NSFnet的高速信息网络,取代阿帕网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并向全社会开放,使互联网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服务阶段。

1991年,欧洲核子物理中心

发明了用超文本链接网页的环球网(WordWideWeb,缩写为WWW),也称为“万维网”,从而创造了全新的文献检索和查阅方法,使得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

      

                                               ──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指出计算机网络出现的直接原因,并概括其发展过程。

(2)你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17.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材料一 阅读下图

材料二  2007年,日本的“月神号”和中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08年美国“月球探测轨道器”和印度“月船一号”月球探测卫星计划发射;2010年美国的月球软着陆器、2012年中国的软着陆器和月球车也在发射计划之中。

(1)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和美国人先后进入太空,而中国却在这方面相对滞后。

简述中国“滞后”的原因。

(2)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简要分析其原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典《PostOchInrikes报》是世界上仍在出版的最古老报纸。

这家报社2006年12月29日在其网站宣布,报纸2007年1月1日起停印,将来只在网络上发行。

从明年1月1日开始,这份报纸的信息将公布在瑞典公司注册办公室的网站上。

办公室负责人罗兰·霍格隆德说,这一步具有积极意义。

材料二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是网民。

2006年年初接任《时代》周刊执行总编辑的施滕格尔说:

“我愿意看到年度人物是一个人,今年的年度人物确实是一个人,不是计算机或者类似的东西。

我们只是感到没有哪一个个人可以代表这一现象!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读出的信息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印刷术的发明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

(3)“网民”成为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网络对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4)请你就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定一篇小论文的标题。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电磁感应理论为电力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电动机、发电机的问世解决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产生了电力工业,C项符合材料含义。

牛顿力学体系与蒸汽机没有直接联系,相对论也不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条件,排除A、D两项;内燃机不属于理论范畴,排除B项。

2.【答案】C

【解析】原子弹是为了战争而研制,电子计算机最早是为了计算炮弹弹道,火箭也是为了战争而研制,说明战争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3.【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D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相符;A项在前两次技术革命就已具有;B项应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C项“学科越来越少”说法错误。

4.【答案】D

【解析】【分析】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普及时间应比1954年稍早一些,且“车主集中洗车”的结论不具备科学依据;互联网问世的时间是在1969年;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各国发生了“经营者革命”,管理企业的是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的可能性不大;故只有D项最有可能发生。

故选D、

【点评】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于二战后,是以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科技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视虽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是其普及还是得以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当电视机在美国普及时,就会出现材料中集体用水的现象。

5.【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电脑毕竟只是一种机器,无法代替人脑;因此D项表述错误,本题选D。

6.【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

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7.【答案】B

【解析】【分析】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础,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灵魂,两者构成信息技术的核心。

8.【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所描述的现象,这项发明与蒸汽有直接关系,这使我们想到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使用。

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和代表。

使人类社会进入的蒸汽时代,由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只要把握准确了题干主旨与蒸汽有关,就很容易判断。

9.【答案】D

【解析】【分析】爱迪生的众多发明推动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爱迪生的贡献,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D

【解析】【分析】据材料图片“网口夺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青少年可以上网获取知识,但网上的不良信息也会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故D选项正确;A选项只反映了互联网的正面影响,故A选项错误;B选项也未涉及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故B选项错误;C选项过于强调负面影响,“坚决抵制”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在现代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容易,这一表述是错误的。

C项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和D项网络技术已普及,深入群众的生活之中,反映的只是表面信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深远影响。

故本题应该选B项。

【点评】此题为图文情景选择题,具体说是以图补文型的,此类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像作为补充。

解答的关键在于对文字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进行深挖和解读,以图像所传递的信息为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判断,正确作答

1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因特网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

故A、B、C符合材料说法。

D项说法错误,与材料不符,故选择D。

13.【答案】D

【解析】根据成果数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③,根据蒸汽机→电脑网络的发展可以得出结论④,而我们无法从图表中得出关于①②的有效信息。

14.【答案】B

【解析】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只需横渡大西洋,不需经过地中海,排除③;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了电灯,意大利人马可尼于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报,①④正确。

15.【答案】A

【解析】【分析】英国出现火车前已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等级观念和社会不平等现象受到冲击,A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蒸汽时代”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结合题干中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直接原因:

军事需要。

直接原因:

军事需要。

过程:

阿帕网——高速信息网络——万维网

(2)①信息技术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3)科学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动力,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解析】【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活动密不可分,计算机的最初应用在军事领域,逐渐延伸到生活领域,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情况,认真思考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点评】信息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题考查信息技术的起步阶段,应结合教材知识进行针对性思考。

17.【答案】

(1)中国长期遭受战争创伤;航天技术基础极为薄弱;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

(2)(从理论、技术、潮流、政策等多角度思考)原因: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竞争的促进;政府的重视等等。

【解析】【分析】第一问应结合中国60年代的国情思考,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未将科技发展作为重要建设方面,同时建国初期国家综合实力较弱。

第二问航天技术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对应,应结合各国及国际背景加以思考。

【点评】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距离从航天领域内对比较为突出,但中国实现了后来居上的态势,在航天领域内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就。

18.【答案】

(1)网络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网络传播信息是社会的又一重大进步。

(2)改善了文化传播手段,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古代文化典籍的保存,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出现新的行业。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问题:

网络深深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

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网络技术创造了高新技术产业,催生了知识经济;网络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4)信息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互联网与社会进步。

(答出其他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分析】第

(1)题要提取“最古老报纸”、“只在网络上发行”等信息,以信息传播手段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归纳。

(2)题要从当时印刷术的发明在文化传播速度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第(3)题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注意设问的角度。

第(4)题要依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来命制小论文的标题。

【点评】传统文化与信息文化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但应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促进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