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2144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例题解析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

实验园地香烟烟雾有害成分检验

贵州张小龙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

健康。

路遇腾云吐雾的抽烟者,大家纷纷屏

吸而过。

那香烟烟雾

中到底含有哪些有害物质呢?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进行测定。

探究目的测定香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

仪器装置及药品具支试管、单孔橡皮

塞、玻璃管、吸球(洗耳球)、橡皮管、香烟若干;新鲜的动物血30m

L、95%的乙醇溶液、HgCl2溶液、蒸馏水。

实验设计一、检

验CO并鉴定其危害性

在具支试管中装入10mL新鲜动物血;点燃香烟,并用吸球吸气,当燃到第三支烟时,新鲜血液由红色变成深褐色。

注:

1.CO和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O2大200多倍,所以能使血液失去输送氧气的能力,而导致人体CO中毒

2.用其他抽气设备,连续抽气效果更好。

二、尼古丁检验

另取一支具支试管,加入10mL95%乙醇,重复上述操作。

当燃完第三支烟时,乙醇溶液变成黄色,然后又变成褐色。

取褐色溶液,滴入2mL的HgCl2溶液,立即生成白色沉淀。

由此证明香烟内含尼古

丁。

最后,用过滤嘴的纸烟,重复上述实验。

结果发现,与上述无过滤嘴的纸烟所得现象大致相同。

这就证明了过滤嘴对香烟中的大部分有毒、有害物质并不能起到过滤作用。

除了CO和尼古丁外,香烟中还含有很多有害物质

,如联苯胺、醛

类物质

等。

为了身体健康,青少年千万不要染上吸烟的恶习。

图说化学

塑料垃圾危害大

注:

塑料垃圾不易降解,既污染环境,又影响环境的美观。

[:

学+科+]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最近科学家发现,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

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与普通水不同B.分子不再运动

C.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

1D.分子间的间隔比普通水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水在﹣157℃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仍呈液态,比蜂蜜还粘稠。

这种“高密度液态水”本身仍然是水,所以氢、氧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2:

1。

故选C.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2.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

B、由于酒精的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闻到酒香,故B正确;

C、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D不正确。

故选D。

3.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答案】B

【解析】

A、实验Ⅰ中蜡烛因为没有氧气,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实验Ⅱ中因为氧气充足,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正确;B、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实验Ⅳ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但没有降低温度灭绝空气,错误;C、在实验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正确;D、实验Ⅳ中蜡烛熄灭,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B.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浮渣

C.霉变花生洗净后可以食用

D.为了健康大量服用保健品

【答案】B

【解析】

A、人体正常生长需要从水中摄取少量的矿物质,故不能长期饮用蒸馏水,错误;

B、肥皂遇到硬水容易起浮渣,正确;

C、霉变花生有毒,不能食用,错误;

D、不能大量的摄入保健品,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一般先在容器中装入固体药品,然后再检查该套装置的气密性

B.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稀释浓硫酸时,先把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沿器壁缓慢注入水,边加边搅拌

D.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集中在药品的部位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集中在药品的部位加热,以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试管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常温下,往盛有一定量液体甲的烧杯中逐渐加人固体乙并充分搅拌。

如图所示中横坐标工表示固体乙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

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y

A

稀盐酸

氧化铜

溶液的质量

B

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

C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质的质量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溶质的质量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反应后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

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B、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液质量=氢氧化钠质量+水质量,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质量逐渐增大,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加饱和石灰水中,由于水的消耗,溶质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后,温度下降,溶质增大,但比原来的溶质质量小,图像与事实不相符;

D、硝酸银溶液与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O3+Cu=Cu(NO3)2+2A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64份质量的铜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图像与事实相符。

故选D。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7.下列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K+、Na+、HCO3-、OH-

B.K+、Ba2+、Cl-、NO3-

C.K+、Cl-、OH-、Na+

D.Zn2+、Fe3+、NO3-、SO42-

【答案】B

【解析】

酸性溶液中含有H+。

A、K+、Na+、HCO3-、OH-中,HCO3-、OH-都不能与H+共存,错误;B、K+、Ba2+、Cl-、NO3-中都能与H+共存,且所形成溶液为无色,正确;C、K+、Cl-、OH-、Na+中,OH-不能与H+共存,错误;D、Zn2+、Fe3+、NO3-、SO42-中都能与H+共存,但由于Fe3+的存在,溶液呈黄色,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题关键是看溶液中的离子两两相互结合是否会生成水、沉淀、气体,只要生成一种,就不能共存。

溶液是无色时,就不能有带色的离子。

8.“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塑料袋

C.深入农村社区宣传环保知识D.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节省大量的能源,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A正确;

B.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消耗大量的木材,一次性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故措施不合理,故B错误;

C.深入农村和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树立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C正确;

D.生活废弃物分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再利用,符合保护环境的措施,故D正确。

故选:

B。

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溶液是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液氧是氧气的液体,属于纯净物。

考点:

溶液的判断。

1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过滤D.

给固体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选项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选项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选项正确;

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11.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银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为金属元素B.质子数为47C.元素符号为AgD.中子数为44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银原子质子数是4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银元素元素符号是Ag,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银原子中子数为108-47=6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12.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盐酸和氯化钠

取样、溶解、分别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

C

除去粗盐中泥沙

将粗盐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D

制备氯化亚铁

将足量的氧化铁粉末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盐酸与氯化钠都可以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鉴别,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溶于水,需要通过过滤后才可以实现固体混合物的分离,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泥沙不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经过溶解过滤,得到氯化钠溶液,由于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钠,选项C符合题意;

D、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法制得氯化亚铁,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也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请根据题中信息回答问题:

(1)某同学的午餐食谱为:

米饭、牛肉炖土豆、凉拌黄瓜,水果沙拉,其中,土豆富含的营养素的作用是_____,黄瓜、水果富含维生素。

维生素有_____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摄取,缺乏_____,会引起坏血病。

(2)植物生长需要施加氮、磷、钾等肥料,以保证其均衡摄入营养,促进作物增产丰收。

北方高寒地区还种植水稻,需要适当施加的化肥的化学式为_____,该化肥的作用是_____。

(3)有些上班族工作单位没有食堂,午餐都是通过订外卖解决,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送餐,电动摩托行驶时的能量转化是_____。

外卖餐盒有一些还是难降解的泡沫餐盒,丢弃后,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_____,危害_____。

【答案】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20维生素C

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地下水海洋生物的生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们最关心的饮食健康和环境问题,根据题目信息回答。

【详解】

(1)土豆富含的营养素是淀粉,淀粉在人休的作用是:

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摄取,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会患各种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2)在北方高寒地区还种植水稻,需要适当施加磷肥,磷肥的化学式为

,该化肥的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3)电动摩托行驶时的动力主要是靠蓄电池能量转化实现的,在行驶过程中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泡沫餐盒,丢弃后,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14.下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

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的溶液。

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答案】t2ZY>Z>X

【解析】

【详解】

(1)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Y、Z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2)根据溶解度曲线,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Z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Z有溶质析出,溶液仍然饱和

(3)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X、Y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时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而在t1℃时:

Y的溶解度大于X,故饱和溶质质量分数Y也大于X,而对于Z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3℃降温到t1℃,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而在t3℃时,物质Z的溶解度要小于t1℃时Y的溶解度,大于X的溶解度,故X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Y>Z>X

15.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试剂瓶、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量取读数时,如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请根据如图装置或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①选取图2中的序号,表示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该操作中当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玻璃棒、烧杯;a;

(2)①DAB;蒸发;出现较多量的固体;②C。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

计算、称量、溶解,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试剂瓶用于盛放溶液,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试剂瓶、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如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a;

(2)①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DAB;操作B的名称是蒸发,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

考点:

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与蒸馏操作;氧气的制取装置;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16.甲醇(CH3OH)是一种液体燃料,下图是制取甲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H23:

22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据此可以分析出,图示中的四种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甲是单质,乙、丙、丁是化合物。

甲是氢气,化学式为H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3×(1×2):

(12+16×2)=6:

44=3:

22。

故答案为:

H2、3:

22、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并进行有关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在A~E中选),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 NH3B H2C O22018年4月11日,疑似圆明园文物、西周晚期的“青铜虎鎣(yíng)”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其表面呈绿色,小明查阅资料得知,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①根据铜绿的成分,你认为铜绿的形成是铜与水、氧气和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为探究铜绿的组成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小明同学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可利用装置A和_____(填序号)相连进行实验,若观察到_____,则证明铜绿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填序号,A.移出导管;B.熄灭酒精灯)。

【答案】锥形瓶

BDCaCO3+2HCl=CaCl2+H2O+CO2↑CCO2(或二氧化碳)G石灰水变浑浊A

【解析】

【详解】

(1)①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是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BD;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能用F装置收集并干燥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硫酸反应,氨气可以与硫酸反应,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选C;

(4)①铜绿的形成是铜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铜绿在试管中加热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可以将装置A和装置G连接,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铜绿中有碳元素;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选A。

18.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步骤II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d处现象_______。

如图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答案】

b处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AB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BC

【解析】

【分析】

燃烧条件:

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由氧气参与,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是和氧气。

【详解】

(1)①a处反应是磷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通入氮气,b处白磷均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均燃烧,故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b处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

②A、白烟是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反应,湿棉花能吸收,故A正确;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B正确;

C、步骤II中,a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正确。

故选ABC。

(2)装置中c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d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能生成氧气和水,故A正确;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当温度达到碳粉的着火点,能看到木炭燃烧,故B正确;

C、若m处粉末是硫粉,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故C正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铜和氧气生成氧化铜,能看到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故D不正确。

故选ABC

【点睛】

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是和氧气。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1000mL某饮用矿泉水的成分如图所示。

(1)此矿泉水中至少含有_______种元素。

(2)在H2Si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_______。

(3)在H2SiO3中,硅元素质量分数_______。

(4)某同学喝了500mL该矿泉水,他摄入钾元素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

【答案】72:

335.9%2.5mg

【解析】

【详解】

(1)由饮用矿泉水中的成分表,此矿泉水中至少含有氢、硅、氧、钾、钠、钙、镁七种元素。

故填:

7。

(2)在H2SiO3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

3。

故填:

2:

3。

(3)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

35.9%。

(4)某1000mL饮用矿泉水中含有钾5mg,则某同学喝了500mL该矿泉水,他同时摄入的钾元素的质量为

故填:

2.5m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