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03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89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docx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内环境与免疫doc

最新高三生物联考、模拟题:

内环境与免疫

1.(镇江调研)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⑥

答案D

2.(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

D.葡萄糖、肾上腺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答案D

3.(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为保持内环境的稳态,当人一次饮水过多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下列能表示调节过程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和渗透压变化的曲线是(纵轴表示激素和渗透压的变化程度,横轴表示调节的时间)

 

答案A

4、(泸县五中二模)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图中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不只一种

B.寒冷环境中,体温凋节没有②⑤⑦的参与

C.若血液中甲状腺激素⑥的量明显增加,则③和④的量可能会减少

D.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可构成一个反射弧

答案B

5、(泸县五中二模)DNA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中一段编码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能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原因是DNA上具有抗原决定簇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后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变长

C.DNA疫苗在人体内直接表达为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D.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

答案D

6、(泉州第一次摸底)右图是人的吞噬细胞杀灭细菌的示意图,图中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它是细胞内的“酶仓库”。

下面与此细胞有关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图示过程1~3能够体现细胞的选择透过性②该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有作用,但不尽相同③被吞噬的细菌与该细胞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单位是不同的④该细胞与人的胰岛B细胞中的DNA是相同的,但RNA不同⑤该细胞在细胞工程中不可作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材料

A.①②④B.①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⑤

答案D

7.(衡阳八中月考)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的参与的阶段有两次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①③⑥

答案D

8.(潍坊七中期末)右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答案C

9.(潍坊七中期末)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D

.(太原期末调研)关于体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来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人的体温就是指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答案C

11.(枣庄高三期末)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答案B

12.(通州区模底)将抗原A和抗原A、B先后注射到同一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右图所示(分别用曲线A和曲线B表示)。

该曲线图表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第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答案C

13.(通州区模底)一个健康人若一次进食了较多的糖,在短时间内,他血液中胰岛素的量和排出尿液中

所含的葡萄糖量:

A.前者增加、后者未见增多B.两者都增加

C.前者未增加、后者增多D.两者都未增加

答案A

14(通州区模底)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SARS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

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以下图解。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③可用处理大肠杆菌,以增加大肠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B.步骤①所代表的过程是逆转录,步骤④应该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C.步骤②需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D.检验S蛋白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S蛋白与SARS康复病人的血清进行抗原一抗体反应

答案A

15.(龙岩三校期末)人体的某种可产生抗体的免疫反应过程可表示为其中a~e代表不同免疫细胞,①~⑤代表生理过程。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a细胞表示吞噬细胞,能对多种病原体都起防御作用

B.抗原x经过程①②③的呈递后,能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

C.当细胞d、e再次接触抗原x后,均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D.抗原抗体结合后,多数情况下可被细胞a所消化

答案C

16.(深圳一模)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答案D

17.(绍兴一中期末)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剑℃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入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答案D

18.(郑州四中调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时,一方面要通过非糖物质转化和肝糖元分解来补充血糖,另一方面还要靠出汗排出多余的水分等途径来维持机体的稳定

B.人体内磷脂合成受阻是导致“脂肪肝”的原因之一

C.当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

D.参加短跑等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

答案B

19.(郑州四中调考)免疫是人体所具有的抵御外来物质侵袭的重要机能。

下面对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而与细胞免疫无关;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而

与体液免疫无关

B.人体免疫系统只清除外来细胞,即“非已”的成分,而不会清除自身的细胞,即属

于“自己”的成分

C.尽管特异性免疫针对性强,对抗原的杀伤效果好,但机体最终将抗原清除还是要依赖非特异性免疫

D.干扰素是由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其作用主要是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

淋巴细胞,并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答案C

20.(南通模拟)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分泌抗体

答案D

21.(沈阳二中期末)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占2/3

C.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答案B

22.(沈阳二中期末)胸腺素能够促进T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的功能。

下列病人中最可能不适合使用胸腺素的是()

A.器官移植的病人B.SARS病人

C.AIDS病人D.结核病人

答案A

23.(沈阳二中期末)下列有关流感疫苗和人体对流感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某些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导致遗传物质的变化,

而且变异频率比其他生物高,导致之前研制的疫苗无效

B.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对流感病毒起防御作用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禽流感病毒,也能作用于侵入细胞内的禽流感病毒

D.效应T细胞能直接作用于流感病毒,导致流感病毒的裂解死亡

答案B

24.(驻马店高三期末)(8分)去年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

我国参与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

下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

(1)侵入到人体内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往往先通过图中______▲_____过程(填标号)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图中_______▲_____过程(填标号)予以消灭。

(2)图中b的作用是▲,c的作用是▲。

(3)人体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与甲型H1N1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相比,主要区别是▲。

(4)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作用的原理是▲。

对鸡蛋过敏者不宜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其原因是▲。

(5)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探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请简述该实验的设计思路:

答案

(1)①②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

(2)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的抗原

(3)前者有转录过程,后者没有

(4)接种疫苗可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获得记忆细胞,当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形成抗体,产生抵抗力疫苗是在活鸡胚中培养的病毒制成的

(5)用含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分别培养活细胞,再用上述标记的两种细胞培养该病毒,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子代病毒中是否出现放射性

24.(镇江调研)(8分)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1)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其中的物质。

(2)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

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血液具有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能吞噬分解外来的微生物,这属于免疫。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能导致结核杆菌的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称。

(4)血液中的葡萄糖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