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990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docx

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2课软绵绵的云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的云朵形状。

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

教学程序:

一、欣赏云的照片

1、师:

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

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

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

2、师:

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

小结:

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

二、画一画云朵

1、师:

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

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

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

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

三、联想、表演

1、师:

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给你什么感觉?

生:

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

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

3、师:

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

生:

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

4、师:

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

1、师:

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

生:

哇!

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

师:

它们在说什么呀?

2、师:

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

3、师示范。

五、绘画表现

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

2、学生作业

师:

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

3、师:

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

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

2、想象丰富、有趣吗?

画面内容饱满吗?

3、你喜欢哪一幅?

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

 

第3课由小变大的画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教学难点:

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

1.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

2.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

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

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

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

提问,小画变大了吗?

4.板书课题:

由小变大的画

二、激发联想

1.老师出示一张小画。

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发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

2.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

3.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

4.小结:

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察分析

1.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

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

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小结:

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总结方法

1.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

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总结绘画步骤:

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

1.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述

1.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

怎样添画的?

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

2.学生互评。

3.总结,下课

 

第4课小人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特征及相对性。

2、尝试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大小与高矮的区别。

3、通过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分享快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表现大小、高矮的对比关系,进行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难点:

敢于大胆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大小

1、出示一张半开白纸。

师问:

谁会用线条画一棵简单的树?

谁能用线条简单的画出一棵巨大的树?

2、选一名学生用线条简单画树。

问:

谁能在旁边画一棵更大的树?

比第一棵树大吗?

你们怎么看出第二棵树比第一棵大的?

小结:

通过比才能知道大小。

大小对比使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

(指导学生认识到大小通过对比才能看出来)

二、启发想象

1、故事引入。

教师给学生讲一段小人国的故事。

2、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也带同学们去小人国游览一下,大家想去吗?

3、引导想象。

我们来到小人国会遇到什么事呢?

例如我们怎么和他们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

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学生发言,教师简要引导。

三、尝试表现

1、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3、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构思,抓住有情趣的内容进行想象。

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交流,互相丰富构思。

4、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内容用画面表现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将表现重点放在大小上,通过人与物、物与物的对比来体现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上节课作业导入。

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讲个童话故事。

2、师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3、出示不太满意的作业,

你对这些作业有什么意见?

怎么办?

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添画前后关系,使之饱满。

二、继续完成作业:

三、作品评价

1、评价点

A、学生是否认识了大小高矮的特征及它们的相对性。

B、学生能否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大小高矮。

C、学生作品表现内容是否富有情趣性。

是否达到了自己希望的效果。

2、引导学生采用互评的方法进行评价,辅以适当的自评。

四、小结

 

第5课你的家我的家

教学目标

  ◆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

能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

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

教学准备:

有关房屋建筑的录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录象回忆我家(教师播放有关房屋建筑的录象)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

  2、让学生仔细观察。

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并说一说自己的家。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家和其它建筑及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2、自主表现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教师辅导协助。

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3、集体活动:

师生一起讨论在学校的周围建造一条大路。

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家剪下来,然后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再在道路两旁添加上商店和其他场所。

  4、游戏活动:

教师请较远的同学按就近原则从家到学校走一遍。

看会不会迷路或绕远路。

三、收拾整理

  布置下节课用具。

第6课袋鼠妈妈的口袋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袋鼠的形态、习性特征。

2.能想象画出有关袋鼠妈妈口袋的趣事。

3.在创作和欣赏中体验学习美术的愉悦。

教学重点:

学习袋鼠的形态特征并引导想象。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袋鼠的形态特征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程序:

激趣感知

一、导入课题了解袋鼠激趣感知

1、听赏音乐。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播放袋鼠之歌)。

老师看出,你们都很喜欢喜欢这首歌,小朋友,你们从歌曲中了解到了什么呢?

板书:

袋鼠

2、分享讨论。

老师在上周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袋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前后四人一组说说你了解的有关袋鼠的知识。

3、代表反馈。

刚才同学们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资料,那你们都了解到袋鼠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反馈,老师引导归类:

袋鼠的种类、运动

特征、生活习性……

二、观察发现技巧暗示

1、亲近袋鼠:

刚才同学们说到袋鼠的许多特点,有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袋鼠就是不会走,一起表演一下袋鼠是怎样运动的!

2、观察分析

能说说袋鼠的长相有什么特征?

点击袋鼠身体不同部位出现闪动色块提示学生观察。

你们知道怎样才能画出一只活泼可爱的袋鼠吗?

板书:

特点

3、小小训练。

老师演示:

用不同模块拼出各种动态的袋鼠。

学生试一试:

抓住袋鼠形体特征话一到两只不同动态的袋鼠。

三、赏析拓展引导创作

1、看一看。

刚才我们还了解到袋鼠妈妈还有个口袋,是小袋鼠的房子,有趣极了。

瞧,在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还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呢!

板书:

想象

2、编一编。

你也来编一个关于袋鼠妈妈口袋的故事吧,请闭上眼睛,伴着轻的音乐,走进了想象的世界。

板书:

袋鼠妈妈口袋

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3.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四、说说故事欣赏评价

1、说一说:

你画的袋鼠妈妈的口袋发生了什么事?

2、评一评:

你(他)的画美在哪?

 

第7课有趣的拓印

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趣的拓印》意在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并通过操作,经历和体验拓印的过程,掌握拓印的方法,体会拓印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有趣的拓印》这一课是湘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儿童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

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多种颜色、形式拓印,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

喜欢看吗?

学生活跃了起来,相互说着魔术的神奇。

师:

那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学生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

师:

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生1:

红色的。

生2:

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

生3:

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

教室里笑了起来,说:

“哪儿有彩色的树叶“

师:

当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行。

教师拿出大部分同学选择的绿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拓印。

师:

瞧,一片新的绿叶变出来了。

生1:

真漂亮,老师,我也想变。

有的学生禁不住用蜡笔在纸上画开了。

生:

我怎么变不出来?

师:

大家想知道怎样变吗?

生:

想。

教师将纸挪开,呈现纸下的树叶。

生:

原来老师是印的,我也会了。

师:

大家可以试一试。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拓印。

(教室伴随音乐)

结果:

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

师:

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学生演示拓印过程。

生:

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学,并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生1:

我的树叶是正面朝上了。

生2:

我一涂,树叶、纸动了。

3.质疑,体验纹理。

师:

树叶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纹理呢?

大家摸一摸树叶的两面,有什么感觉?

生:

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师:

大家真聪明,树叶反面有许多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们在拓印时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而正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拓印不出花纹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

许多物品有美丽的纹理,都可以拓印出来。

电脑课件展示,让学生拓展思维。

师:

大家觉得美吗?

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拓印?

教师将物品按小组分发,让学生摸,体验纹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师:

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你想拓印的物品,开始拓印吧。

4.鼓励创造,体现个性。

师:

在刚上课时,有同学想要彩色树叶,现在动手试试,看看谁能作业变得更漂亮.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表扬,感染全体学生不断创新.

结果:

有的学生将树叶拓印成一朵盛开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树叶,有的将硬币印成五环……

师:

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还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让花纹展现出来呢?

生1:

我今天没有带蜡笔,用铅笔侧着涂也可以印出花纹.

生2: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把东西直接盖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纹.

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做法.

三.总结

师:

这节课玩得高兴吗?

生:

高兴.

师:

今天我们的方法叫拓印.(板书课题:

拓印)

师:

你们觉得拓印有趣吗?

生:

有趣.(补充课题:

有趣的拓印)

师:

大家下课后还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纹理的物品,把它变成美丽的画.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

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

“你们看过变魔术吗?

喜欢看吗?

”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

“今天老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生带着兴趣去发现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拓印的喜悦,让学生在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

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

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物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浮雕感。

三、激励评价,培植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

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哪怕是不真实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

再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画真有创意”……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孩子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

四、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拓印

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正确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

“除了用蜡笔还可以用什么拓印呢?

”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拓印不止能用蜡笔,还能用铅笔、橡皮泥……让学生单一的蜡笔拓印形式,得到更宽的发展,让学生更能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

另外本课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一个成功之处,电脑课件对自然、生活中有美丽纹理事物的展现,弥补了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去室外感知的缺憾,拓展了学生思维,让他们了解自然之美,美就在身边。

音乐的引入,在创作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听觉信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第8课拓印花纹组合画

教学目标:

1.拓印变化有趣的图形,并想象组合成新奇的画;

2.掌握拓印组合的要领和印制组合的方法、步骤;

3.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拓印组合的方法、步骤、要领。

教学难点:

拓印纹理清晰完整,拓印过程中想象能力的激发。

教学程序:

一、欣赏导入

1、出示画家作品《窗》,师:

这幅画运用了一种非常特殊的作画方法,你们看出来了吗?

(拓印)

2、回忆之前学过的《有趣的拓印》一课,说说拓印时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3、小结:

今天我们要学会利用这些美丽的拓印花纹,拼贴组合成一幅有趣的画。

《拓印花纹组合画》(板书)。

二、探索方法

(一)联想大比拼

1、引导不同拓片的不同联想

拿出自己拓印的花纹,仔细观察,说说看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

2、引导相同拓片的不同联想

老师提供一张拓片,请学生说说不同的联想,再转动拓片,做联想练习。

3、小结:

只要我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利用这些简单的拓片,组合成一幅幅有趣的画。

(二)技巧大比拼

1、欣赏比较

出示教材中的3幅学生作业,请学生找找制作方法的共同与不同之处。

小结:

这三张作品相同之处是都利用花纹拓片组合画面,不同之处是第一张是在纸上多次拓印组合成画,第二张是撕贴、不重叠组合成画,第三张是撕贴、重叠组合成画。

2、探索方法

请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查看书上的步骤图,说说“多次拓印组合”和“撕贴组合”两种方法的基本步骤。

归纳多次拓印组合成画步骤如下:

观察构思——逐步拓印——收拾整理

归纳撕贴组合成画步骤如下:

拓片构思——撕碎——拼摆——粘贴(板书)

补充:

不管是那种方法,为了产生更美的画面效果,还要注意拓印时的色彩搭配。

三、体验创作

(一)互动尝试

以难度较大的撕贴组合成画为例,师生互动完成一幅拓印花纹组合画。

(1)老师示范随意撕花纹拓片,撕出来的纸片要有大小、形状的变化和对比。

(2)拿出一张稍大的纸片,逐步转动,引导学生做联想练习。

(3)请学生上台拼摆、重新组合纸片,教师适当调整,使得画面感觉新奇有趣。

(4)粘贴固定,完成作品。

(二)提出作业要求:

在一张纸上多次拓印不同物体的花纹,或者撕贴几张不同花纹拓片,把它们组合成一幅新奇有趣的画。

四、作业展评

1、引导学生自评作业。

你运用了哪种方法组合成画的?

说说你的想法?

2、师生互评。

谁的花纹拓印清晰?

谁的画面组合新奇有趣?

五、总结拓展

你还能尝试新的方法,利用拓片,组合成其他新奇有趣的画吗?

 

板书设计拓印花纹组合画

1、观察构思——逐步拓印——收拾整理

2、拓片构思——撕碎——拼摆——粘贴

 

第9课剪贴组拼小村庄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的民居特征。

2.能用彩纸撕贴或剪贴出美丽的小村庄。

3.体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各种形状组拼村庄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能撕贴或剪贴出不同样式的民居。

教学程序:

欣赏体悟

一、欣赏最美乡村图片

1、师: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去最美乡村瞧一瞧!

2、最美乡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揭示课题:

我们把小村庄画下来,把美景留在身边。

二、动画演示,激趣导入

1、动画: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闪烁出现,缓缓移动,合成教材主图《小朋友的画》。

2、师:

这个小村庄漂亮吗?

你观察到了什么?

它是怎样做出来的?

3、小结:

今天我们用基本形剪贴组拼小村庄。

三、欣赏邮票,开阔视野

1、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房子,猜一猜是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房子?

2、你能找到基本形藏在哪里吗?

四、尝试拼贴树,掌握贴纸的方法

1、欣赏剪贴树。

师:

谁知道贴纸的方法?

有什么要求?

2、师:

用手中的基本形拼贴一棵树,注意贴平整,先拼再贴。

3、对学生贴的情况做出评价。

五、组拼房子

1、出示一个黄色三角形和一个紫红色长方形。

并请学生拼出一个房子。

师:

还可以怎样拼?

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

把长方形的房身横着摆和竖着摆,房子形状是不一样的。

2、出示一个红色三角形和一个绿色正方形。

要求先后拼出两个不同的房子

3、出示六个图形,让学生组拼房子。

小结:

通过改变房身图形和房顶图形的摆放方向,使之产生高、矮、胖、瘦的房子。

六、组拼小村庄+

1、师:

房子已经会拼了,把房子和树木组合起来,就能做出一张美丽的小村庄的画。

2、出示两张构图不同小村庄作品

师: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七、作业指导,师生互评

1、活动要求:

用彩纸撕贴或剪贴出美丽的村庄。

2、教师巡视指导。

 

第10课《动物唱歌的模样》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不同种类及形态。

2.能想象画出动物们歌唱时的样子。

3.对大自然产生浓厚兴趣,养成观察和了解自然与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观察动物及人类歌唱时的姿态。

教学难点:

能抓住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程序:

一、视频导入

1、欣赏视频

师:

仔细观察哪些动物参加了演唱会,它们长的什么模样?

说说你最喜欢的动物。

2、教师:

小动物们唱歌的模样真是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这有趣的小动物唱歌的模样。

揭示课题。

二、对比观察,分析特征

1、观察发现动物特征

师:

老师还请来了一些表演嘉宾,说说这些动物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2、对比观察作业

仔细观察这两张学生画的动物,你能看出他画的是什么动物吗?

(将画有动物特征明显与特征刻不明显的两张作业进行对比)

3、课件展示修改后突出了特征的作业,小结:

善于观察,抓住动们特有的外形特点,就能很好的画出小动物了。

三、了解唱歌神态

1、看局部,猜动物

师:

这里有四只动物的嘴部图片,你能猜出分别是什么动物的嘴吗?

2、认识神态

师:

想画出他们在唱歌,要怎么画呢?

(嘴巴张开,眼睛的变化、眉毛、耳朵竖起来了……)

四、感受优美姿态

1、学生表演,体会姿态

师:

欣赏了这么多动物,下面我们来放松下眼睛,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吧。

请四位小歌手到台上来唱唱这些歌。

(老师提供道具:

玩具吉他,沙锤,小鼓,话筒)

2、谈话交流,发现问题

师:

你发现他唱歌的时候除了面部神态很有趣以外,还有什么表达了他唱歌时的快乐和激动。

生:

手、脚、脖子的动作等……

师:

唱歌时他的身体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歌声一起舞动起来!

不光小朋友唱歌时会手舞足蹈,小动物们也是一样。

(出示动物唱歌姿态变化的图片)

3、小结:

动物们唱歌时夸张的动作,让他们唱歌时的样子更加有趣可爱了。

五、巩固知识作品欣赏

1、谈话交流,知识回顾

师:

动物们歌唱时嘴巴、眼睛、动作会发生怎样变化?

生反馈。

2、背景

师:

这里有一只动物在高声歌唱,你知道它是在哪里歌唱吗?

(展示一张没有背景的小动物唱歌,然后再出示一张添加了背景的作品。

小结:

让动物们在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大声歌唱,他们会更加的开心。

(添加背景)

3、优秀作业赏析(老师引导观察神态、动作、背景)

4、思维发散

师:

还有一位小朋友觉得自己画得不够好希望你们来帮帮他,他哪画的不好,怎么改改呢?

教师:

你想画什么动物唱歌的模样呢?

他会和哪些动物朋友一起歌唱呢?

(启发说说不同的动物组合)

六、创作表现

作业:

展开想象,画一画动物唱歌的可爱模样。

要求:

注意画出唱歌的神态和动作。

七、评价交流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画中动物唱歌的故事。

2、评评同学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画。

3、环保意识宣传:

动物给我们生活中不仅带来了很多乐趣,还帮助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