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986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导学案必修3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

2.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3.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学习重难点:

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2.感受诗歌深沉感情。

3.学习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

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完成以下填空。

1.杜甫(712—770),字,自号,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唐肃宗时,官至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为、。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

他的思想核心是家的仁政思想,他有“”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其人被称为“”。

2.近体诗在开始形成,是和(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相对而言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

近体诗分为、。

绝句是句,律诗共有句。

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联和联,必须对仗。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

无论律诗或绝句,首句可以用韵,也可以不用韵。

近体诗以首句不押韵的为正格,押韵的为偏格教材中这三首诗全都是偏格。

近体诗中律诗的对仗是指颔联和颈联中的出句与对句对仗,杜甫的律诗首尾两联也常用对仗。

知识链接

1.关于《秋兴》组诗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

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2《咏怀古迹》背景

杜甫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3.《登高》背景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任务二:

认真阅读三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一)注音:

萧(  )森千载(  )凋(  )零玉露(  )霜鬓(  )单(  )于

荆(  )门省(  )识夔州(  )  暮砧(  ) 万壑(  )明妃(  )

朔(  )漠青冢(  )环珮(  )渚清(  )潦倒(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玉露凋伤枫树林凋:

(     )

(2)江间波浪兼天涌兼:

(   )

(3)寒衣处处催刀尺催刀尺:

(     )(4)白帝城高急暮砧急:

()

(5)群山万壑赴荆门赴:

()

(6)生长明妃尚有村尚:

()

(7)一去紫台连朔漠一:

()去:

(     )紫台:

()

(8)画图省识春风面省:

(     )

(9)分明怨恨曲中论论:

() 

(10)渚清沙白鸟飞回回:

()

(11)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

()

(12)不尽长江滚滚来尽:

()

(13)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

(   )

(14)万里悲秋常作客悲:

()常:

()作客:

()

(15)艰难苦恨繁霜鬓苦:

()恨:

(   )

(16)潦倒新停浊酒杯新:

()

(17.)环佩空归月夜魂空:

()

(三)解释古今异义词语中的古义。

(1)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

(2)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

苦恨:

(3)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

(4)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图:

(四)词类活用

①.玉露凋伤枫树林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任务三:

研读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一)秋兴八首(其一)

1:

题目是什么意思?

2:

请描述诗句的字面意思

 

3:

写出诗歌意象,并说明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4:

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挖掘意象的深刻内涵。

(1)“玉露凋伤枫树林”。

秋天的“枫树林”色彩是:

暗指:

“凋伤”意指:

(2)“巫山巫峡气萧森”。

“气萧森”表面意:

实指:

(3)江间波浪间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江,山”暗指:

这两句是突出表现不平静。

整个天地都处于不平静当中。

意指:

(4)丛菊两开他日泪

两开的字面义:

暗指:

(5)孤舟一系故园心

“孤”的意思:

“一”的意思是:

故园心的意思是:

(6)“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诗句意思是: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5:

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

于中飞

钢凿敲打石料的叮叮声,是在一个初秋的清晨骤然响起的。

那时候,远方的天际飘浮着绚丽的朝霞,火红的朝阳把整个天地映衬成一片耀眼的红。

四叔裸露着黝黑的胸膛,在石料堆里把赢瘦的腰身紧紧绷成一张弓。

四叔说,我要为老郑立尊像。

四叔曾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石雕工匠。

一块块大小形态各异的石头到了四叔的手里,立刻就有了生命,花鸟虫鱼、龙凤狮子、菩萨罗汉……四叔因材施艺,相石、打坯、雕刻、封蜡、润色;或浮雕,或镂雕,或圆雕。

四叔能把石头玩出花儿来。

据说,四叔雕的观音菩萨,不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能让人感受到菩萨洞悉万物的眼神。

早些年的时候,方圆百里的庙宇都以有四叔雕琢的观音像为荣。

四叔存有这个念头时日已久。

这个念头日日夜夜抓挠着四叔的心,令他寝食难安。

其实,如果不是两年前的那次意外,四叔早就实现了他的心愿。

那次意外,让四叔的视力接近于零。

确切地说,现在的四叔是个瞎子。

一个瞎子要为人雕刻石像,听上去匪夷所思。

其实,很多时候,瞎子的感受要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来的真切得多。

石是好石,青褐色,高约两米,略圆,底端略粗,像一根倒立的萝卜。

看材质,细腻软绵,似釉了一层彩,散发出温润的光泽。

这石头是四叔托人在市面上转悠了半年多才寻得的。

石雕用石有讲究,沙粒要细,密度要紧,不能有明显的纹路。

其次,还要选用向阳石坡的石头;向阳的石材,久经风吹日晒,该风化的已风化,不会龟裂崩刀,雕琢起来放心。

四叔侧了头,闭了眼,枯枝般的双手在石料上来回摩挲,极小心,极缓慢,似在鉴赏一件绝世的宝物。

四叔摸一阵,想一阵,凿一阵。

再摸一阵,想一阵,凿一阵。

清脆的叮当声中,月余时间过去了。

粗凿,精雕,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各种凿子轮番用了个遍后,石像逐渐有了显山露水的意思。

再月余,人物的轮廓便出来了。

石像为一正襟危坐的花甲老者,长眉细目,端庄慈祥,一手抚膝,一手平托一物,昂首挺胸直视前方,一脸的庄重肃穆,凛凛然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

村人啧啧称奇,神了!

瞎子也能干出这活计!

哟,这雕的不是老郑吗?

四叔咧咧嘴,舒展眉头,笑了,“是老郑。

”四叔说。

哎,不对呀!

村里修路那阵,老郑风里来雨里去,和咱们一道吃一道住,一道上山凿石头,一道下山担土块,都累得直不起腰来,他啥时候也没把腰板挺得这么直啊!

那年,为把进村的盘山公路早日修通,老郑不顾自己已花甲之年依然亲自上阵,开山凿石,挑土担石,赛个壮小伙儿。

为此,老郑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逢阴天下雨就痛得龇牙咧嘴直不起腰。

是啊,老郑待咱亲如一家人,谁家有困难不是老郑乐呵呵解决了,啥时候也没将脸绷得这么紧啊!

那年,村人老李得急病住了院,手术费没筹够,是老郑连夜送去几千块钱救了急。

后来大家才知道,那是他卖了家里的耕牛,准备修房子给儿子娶媳妇用的钱。

再端详。

有人看出了端倪:

这神态这身姿,咋越看越像尊菩萨呢?

众人定睛再看,可不!

这哪里是老郑?

分明是尊菩萨嘛!

四叔脖子一梗,吼道:

“谁心里装着咱老百姓,我就拿他当菩萨供。

说这话时,四叔浑浊的眼里似乎熠熠冒出光来。

(选自《芒种》2017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视听结合,以火红的朝阳衬托出四叔伟岸高大的身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四叔雕刻老郑的塑像埋下伏笔。

B.盲人四叔能将老郑的塑像雕刻得栩栩如生,不仅突出了四叔精湛的技艺,更表现了老郑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C.小说画线语句从神态、动作等方面表现了四叔雕琢石像的投入程度,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他沉浸其中的情形,写出了他对老郑石像的重视。

D.小说结尾对四叔“脖子一梗”和“吼”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四叔的个性,也表现了四叔对老郑的由衷肯定,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2、小说以“菩萨”为题有哪些意蕴?

请简要分析。

3、小说是怎样塑造老郑的形象的?

老郑的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哥哥

臧克家

秋是怀人的季候。

深宵里,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

在我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

老哥哥离开我家,算来已经足足十年了。

在这个长的期间里,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尔地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

前年旧年是在家里过的。

正月的日子是无底幽闲,便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

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

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

”从他刚劲的声音里我听出了他的康健了。

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

他说,他常常挂念着我,他的身子虽然在家里,可是心还在我的家呢。

语丝还缠在嘴角上,可是他已经虎虎的打起鼾声来了,我心里悲伤地说老哥哥老了!

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

祖父是在他背上长大,父亲是在他背上长大,我呢,还是。

他是曾祖父的老哥哥,他是祖父和父亲的老哥哥,他是我的老哥哥。

听老人们讲,他到我家来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可是在我记事的时候他已是六十多岁的暮气人了。

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

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

扬场,他也拾起张锨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

“好手艺,扬出个花来,果真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从我记事以来,祖父没曾叫过他一声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

曾祖父也是一样。

曾祖父的脾气很暴,好骂人“王八蛋”。

他老人家一生起气来,老哥哥就变成“王八蛋”了。

祖父虽然不大骂人,然而那张不大说话的脸子一望见就得叫人害怕。

老哥哥赶集少买了一样东西,或是祖父说话他耳聋听不见,那一张冷脸,半天一句的冷话他便伸着头吃上了。

我在一边替老哥哥心跳,替老哥哥不平。

我小时候最是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

钱袋放在他枕头底下,顺手就可以偷到的。

他知道这个地道的贼,但一点也不生气。

我后来向他自首时是这样说的:

“老哥哥,这时我还小呢,等我大了做了官,一定给你银子养老。

他听了当真的高兴。

然而这话曾祖父小时曾说过,祖父小时也曾说过了!

老哥哥一天一天的没用了。

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背屈得像张弓,小辫越显得细了。

他的身子简直成了个季候表,一到秋风起来便咯咯的咳嗽起来。

“老李老了!

老李老了!

大家都一齐这么说。

年老的人最不易叫人喜欢。

于是老哥哥的坏话塞满了祖父的耳朵。

大家都讨厌他。

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

祖父最会打算,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

我当时的心比老哥哥的还不好过,真想给老哥哥讲讲情,可是望一下祖父的脸,心又冷了。

老哥哥临走泪零零的,每年十二吊钱的工价算清了帐,肩一个小包走出了我的大门。

我牵着他的衣角,不放松地跟在后面。

他要去找的是一个嗣子。

说家是对自己的一个可怜的安慰罢了。

但是,不是自己养的儿子,又没有许多东西带去,人家能好好养他的老吗?

我在替他担心着呢!

又是秋天了。

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

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老哥哥的回忆先从前年的见面说起,再回忆老哥哥以前的生活,这样写有助于表现“我”与老哥哥之间的深厚感情。

B.老哥哥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他是“我”家长工,从“我”曾祖父一直伺候到“我”,还要赶集、喂牲口、送饭、晒场、扬场等。

C.“我”因迷赌输钱,便偷了老哥哥的钱,老哥哥明知是我所为,但“一点也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我将来会当真给他养老。

D.文章描写老哥哥“日夜蜷缩”样子的一段话,运用了比喻、比拟的手法,生动刻画出被榨干血汗的底层劳动者形象。

2、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读《时间简史》[注]

毕飞宇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读过许多遍,没有一次有收获。

每一次读《时间简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旅游,在西藏,或者在新疆。

窗外就是雪山,雪峰皑皑,陡峭,圣洁,离我非常远。

我清楚地知道,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登上去。

但是,浪漫一点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登上去呢?

再浪漫一点说,隔着窗户,远远地望着它们“在那儿”,这不是很好么?

和霍金相比,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小说家。

我喜欢他。

在普林斯顿,爱因斯坦这样给年轻的大学生解释了相对论﹣﹣一列火车,无论它有多快,它都追不上光的速度。

因为火车越快,它自身的质量就越大,阻力也越大。

当我在一本书里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就差抓耳挠腮了。

我居然“听懂”相对论了。

理性一点说,爱因斯坦的这番话谁都能听得懂。

我只能说,在爱因斯坦用火车这个意象去描绘相对论的时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

毕加索有一个特殊的喜好,他爱读爱因斯坦。

毕加索说:

“当我读爱因斯坦写的一本物理书时,我啥也没弄明白,不过没关系,它让我明白了别的东西。

”毕加索说得多好啊,如果你喜欢读爱因斯坦,你会“明白别的东西”。

事实上,阅读最大的魅力就在这里﹣﹣我是乞丐,我向你索取一碗米饭,你给了我一张笑脸或一张电影票,你是仁慈的,慷慨的。

我接受你的笑,接受你的票,并向你鞠躬致谢。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空间﹣时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它是“有弧度”的,“弯曲”的。

他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时间﹣空间”其实就是一张阿拉伯飞毯,我们就生活在四只角都翘起来的那个飞毯里头。

我要说,人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都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有关。

我要住更大的房子,我要开更快的汽车,我要活更长的寿命。

是的,人们都渴望自己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顾拜旦是了不起的,是他建立了现代奥林匹克。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本质上其实就是两条:

第一,争夺更多的空间;第二,用最短的时间去争夺最大的空间。

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它不是灭绝贪婪,而是给贪婪以“出路”,也就是制定游戏的规则。

于是,贪婪体面了,贪婪文明了,贪婪带上了观赏性。

最关键的是,现代奥林匹克有效地规避了贪婪所带来的流血、阴谋、禁锢和杀戮。

它甚至可以让争夺的双方变成永恒的朋友。

在我还是一个乡村儿童的时候,家里一贫如洗。

可是,我母亲却有一块瑞士手表,方圆几十里之内唯一的手表。

我崇拜我的母亲。

任何人,只要他想知道时间,得到的建议只能是这样的:

“去找陈老师。

”那时我以为,时间是手表内部的一个存在。

等我可以和母亲“对话”的时候,母亲却告诉我,手表的内部并没有意义,就是零件,最重要的是玻璃罩着的那个“表面”。

长针转一圈等于一分钟,短针走“一格”等于五分钟。

我母亲的“时间教育”是有效的,我知道了,时间其实不是时间,它是空间。

它被分成许多“格”。

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时间,所谓的时间,就是被一巴掌拍扁了的汤圆。

我人生的第一次误机是在香港机场。

那是上个世纪的90年代。

香港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一块特殊的表,非常大。

那块透明的“大表”是由无数的齿轮构成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

我终于发现了,时间其实是一根绵软的面条,它在齿轮的切点上,由这一个齿轮交递给下一个齿轮。

它是有起点的,当然也有它的终点。

我像一个白痴,傻乎乎的,就这样站在透明的机芯面前。

我无法形容内心的喜悦,为此错过了我的航班。

这是多么吊诡的一件事:

表是告诉我们时间的,我一直在看,偏偏把时间忘了。

是的,我从头到尾都在“阅读”那块硕大的“手表”,最终得到的却是“别的”。

回到《时间简史》。

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阅读《时间简史》的,我读得极其慢,有时候,为了一页,我会耗费几十分钟。

我知道,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但是,它依然是必需的。

难度会带来特殊的快感,这快感首先是一种调动,你被调动起来了。

一个人所谓的精神历练,也一定和难度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没有经历过难度阅读的人,很难得到“别的”快乐。

(注)《时间简史》: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作品,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雪山的美丽、圣洁来形容《时间简史》的魅力,以雪山的遥远、不可攀登来表明作者因无法理解此书而沮丧的心情。

B.作者很喜欢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既能像小说家一样通俗生动地讲述,又能像诗人一样借形象来传达深意。

C.文中引述他人观点、描写个人感悟与经历的大量文字,看似与题目无关,其实都属于由《时间简史》一书引发的别的思考与感悟。

D.结尾“回到《时间简史》”一句,点题并照应开头,还包含了言外之意:

作者在“回到”之前已经历过遥远的精神漫游。

2、作者通过阅读《时间简史》,对时间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请概括作者对“时间”有哪些认识?

3、既然“这样的阅读不可能有所收获”,为什么作者坚持认为“它依然是必需的”?

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选,字士贤,临海人。

选自幼端悫寡言笑,以圣贤自期。

天顺四年会试第一,成进士。

授御史,巡按江西,尽黜贪残吏。

广寇流入赣州,奏闻,不待报,遣兵平之。

宪宗即位,尝劾尚书马昂、侍郎吴复等。

言虽不尽行,一时惮其风采。

已,督学南畿。

颁冠、婚、祭、射仪于学宫,令诸生以时肄之。

作《小学集注》以教诸生。

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成化六年,迁河南副使。

寻改督学政,立教如南畿。

汪直出巡,都御史以下皆拜谒,选独长揖。

直问:

“何官?

”选曰:

“提学副使。

”直曰:

“大于都御史耶?

”选曰:

“提学何可比都御史,但忝人师,不敢自诎辱。

”选词气严正,而诸生亦群集署外。

直气慑,好语遣之。

以母丧离任,行李萧然,车一辆而已。

士民号泣而送,为立生祠。

久之,进按察使。

决遣轻系数百人,重囚多所平反,囹圄为空。

治尚简易,独于赃吏无所假。

历广东左、右布政使。

肇庆大水,不待报,辄发粟振之。

二十一年诏减省贡献,而市舶中官韦眷奏乞均徭户六十人添办方物。

选持诏书争,帝命与其半,眷由是怒选。

番人马力麻诡称苏门答剌使臣欲入贡,私市易。

眷利其厚贿,将许之,选立逐之去。

撒马儿罕使者自甘肃贡狮子,将取道广东浮海归,云欲往满喇加更市以进。

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

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先是,番禺知县高瑶没眷通番资钜万,选移檄奖之,且闻于朝。

至是眷诬奏选、瑶朋比为贪墨。

诏遣刑部员外郎李行会巡按御史徐同爱讯之。

选尝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

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

行、同爱畏眷,竟坐选如眷奏,与瑶俱被征。

至南昌,病作。

行阻其医药,竟卒。

年五十八。

(节选自《明史·陈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B.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C.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D.按部常止宿/学宫夜巡两庑/察诸生诵读/除试牍糊名之陋/曰/己不自信/何以信于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唐始置,一般由朝廷临时委派监察御史担任,职责是到各省巡视,考察吏治。

B.长揖,古代礼仪,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多用于平辈之间。

C.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立并加以奉祀的祠庙。

其对象都是深得人心的官员或普通百姓。

D.入贡,古代少数民族、附庸国等进献财物土产给朝廷,以此谋求朝廷的庇护与援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选重视教育,激励诸生上进。

他在南畿担任督学时,颁布各种礼仪,命令诸生按时练习,并编写了《小学集注》来教导他们。

B.陈选刚直耿介,不畏朝中权贵。

他曾经弹劾尚书马昂等官员;在接待权臣汪直时,他不卑不亢,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毕恭毕敬。

C.陈选治事简易,区别对待囚犯。

他任按察使一职时,审判释放了轻罪囚犯,推翻旧案、重新审判了重罪囚犯,但对赃吏毫不宽恕。

D.陈选体恤民情,敢于为民担责。

遇到广东流寇,他不请示朝廷就出兵平叛;面对肇庆洪灾,他同样果断处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疏言不可许,恐遗笑外番,轻中国。

帝纳其言,而眷憾选甚。

(2)选尝黜吏张褧,眷意其怨选,引令诬证。

褧坚不从,执褧拷掠无异辞。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注】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11),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起笔照应标题,交代了作者在一个温暖的天气里游览江亭、吟诗望远,自然引出后文的内容。

B.诗人运用王羲之“坦腹”的典故,除了写出自己舒身仰卧、坦露胸腹的状态,更是为了显示自己才华卓异。

C.颔联写诗人观水望云,俯仰之间,动静相衬,与“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王维的宁静内心高度吻合。

D.颈联运用叠词将晚春的寂寂、万物的欣欣向荣传神显现,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尾联有版本作“故乡归未得,排闷强裁诗”,看似跳跃,其实与前文有内在的衔接,也未为不可。

2、本诗貌似闲适,实则不然。

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庄子·逍遥游》中,上承对蝉和斑鸠嘲笑大鹏的叙写,下启对朝菌、寒蝉等的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