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930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docx

高墩施工专项方案66

丽攀高速C13标高墩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局承建的合同工程(C13合同段)位于攀枝花仁和区金江镇,起止桩号K44+558~K50+760.654,路线全长6.203km。

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24.5m,其中桥梁结构有中桥75.84m/1座、大桥2048.02m/7座,互通式立交一座。

其中任家沟大桥为近60m的薄壁空心墩。

大桥左半幅为4-25m+5-40m+25m,左半幅为25m+5-40m+25m的T形梁。

大桥0#、10#台采用桥台,1#、2#、3#为直径1.5m的圆孔桩柱式墩,4#、9#为直径1.8m的方孔桩柱式实心墩,5#、6#、7#、8#由于处于冲沟中,最大高度达到近57m,最小高度34m,这四排墩柱为薄壁空心墩,墩身为变截面空心薄壁墩,坡比为1:

80,墩柱间设有工字形系梁2道。

由于薄壁空心墩为本项目施工的重点控制项目,因而,在本案中将薄壁空心墩作为重要工序来进行施工的组织。

由于墩身较高,最高达到56.5米,为解决高桥墩施工,又便于运输的经济适用型模板,在总结滑升模板、液压翻动模板、爬升模板和倒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项目部确定采用高墩翻转模。

该项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质量好、安全、劳动强度低、经济效果好等优点,缺点就是施工控制麻烦,需要固定专人进行高程、平面位置、施工安排、材料准备、机械调度等工作。

序号

墩柱

编号

地系梁

顶面高程(m)

盖梁底高程(m)

墩柱高程(m)

墩柱尺寸(m)

纵向墩柱坡比

备注

顶面

底面

纵向

横向

纵向

横向

1

5-1#

1034.076

1070.896

44.5

2.2

2.2

2.2

3.313

80:

1

2

5-2#

1034.076

1070.896

37.5

2.2

2.2

2.2

3.138

80:

1

3

6-1#

1015.756

1071.576

56.5

2.6

2.6

2.6

4.013

80:

1

4

6-2#

1015.756

1071.576

56.5

2.6

2.6

2.6

4.013

80:

1

5

7-1#

1018.436

1072.256

54.5

2.6

2.6

2.6

3.963

80:

1

6

7-2#

1018.436

1072.256

54.5

2.6

2.6

2.6

3.963

80:

1

7

8-1#

1040.116

1073.616

33.5

2.2

2.2

2.2

3.038

80:

1

8

8-2#

1040.116

1073.616

33.5

2.2

2.2

2.2

3.038

80:

1

二、薄壁空心墩施工方案设计

2.1垂直运输机械安排: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总共有4排薄壁空心墩,空心墩纵向间距为40米。

计划安排两台塔吊,用于塔吊臂长范围内材料的垂直起吊和水平运输,塔吊臂长可达50米,在本项目中,为了保证塔吊相互之间干扰少,第一台塔吊安放在6#墩,负责5#和6#墩台的材料吊运与模板安装;第二台安放7#墩,负责7#和8#墩台的材料吊运与模板安装。

塔吊的安装和使用,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在桩基完成前就可以进场进行塔吊基础的施工,塔吊基础应置于坚硬的基岩上面,嵌固深度足够长,塔吊基础的嵌固,由塔吊公司安排专人通过计算来确定,塔吊公司的安放必须牢固稳定,不得侵覆,连接杆件必须合格且紧固,塔吊公司安排专人进行检查验收,并报经相关部门对其进行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2.2模板方案

根据现场情况,我部拟采用的模板规格为:

纵向4.0米长,2米高,横向2.6米长,2米高。

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按照每节墩身两套配置。

钢模具体做法详见5.4.1节模板设计。

三、编制依据

3.1丽江至攀枝花高速公路攀枝花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C13标(第三册共六册二〇一〇年六月)

3.2丽江至攀枝花高速公路攀枝花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C13标(桥涵通用图第一册共一册)

3.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5丽江至攀枝花高速公路攀枝花段C13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6投标文件

四、施工总体部署

4.1施工用水、用电

施工用水采用自来水,满足工地使用要求;施工用电外接民用电,经供电部门安装搭电,已接入施工现场,总电容量200kw,满足施工需求。

砂石骨料、水泥、外加剂等均采用合格厂家产品,进场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才能使用。

拌和站使用60型拌和站,位于K47+360处,已经在工程中投入使用,其产量和性能满足任家沟大桥施工需求。

4.2材料运输

钢筋由运输车直接运到任家沟大桥下的钢筋加工车间内。

在钢筋加工车间制作。

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运送到任家沟大桥下,再由塔吊吊到模板内。

为保证运力,在考核墩柱浇筑时砼需求量与塔吊的工作效率后安排,可以分派两台罐车运输砼,备用一台罐车。

4.3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采用当地村道,可达任家沟大桥外100米处,现在便道已经修通,各种材料均可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

4.4技术准备

由项目部组织所有相关人员进行图纸学习。

由总工对工程部、施工部交底,施工部、工程部对施工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施工班组长对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任何参与本大桥施工的技术人员都能熟悉图纸,都能理解图纸。

所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塔吊司机、吊装工、罐车驾驶员、钢筋车司机、钢筋截断机、电焊工、电工)必须进行考核并持有上岗证才可上岗。

4.5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根据合同段人员配置情况,结合本大桥的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成立任家沟大桥施工领导小组,领导指挥本大桥的施工。

任家沟大桥施工领导小组的人员组成为:

组长:

陈军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的统一指挥,协调管理

副组长:

苏秦项目副经理负责本大桥生产调配和安全管理

组员:

徐建新施工部主任负责本大桥现场技术和管理

况海峰质安部主任负责本大桥质量、安全工作

李国友桥梁队队长协助组长负责本大桥全面协调和管理

宋科科测量队队长负责本大桥测量放线和技术工作

何跃华实验室副主任负责本大桥试验及相关试验方面资料

邱治雄现场技术员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工作,桥梁的高程、中线控制

五、薄壁空心墩的施工方案

5.1薄壁空心墩施工工艺流程

 

5.2在桥墩施工前,由测量队将该桥施工期间的导线点再进行一次复核,确认布置导线点合理,精度满足要求,可以用于施工,才能在工程中使用。

对于布设的这些导线点,在施工期间不扰动,不毁坏,直到工程交工验收。

施工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图纸,在办公室内将需要放线的位置计算出来,经过复核,确认无误后再到施工现场放样。

根据墩身的四个角的坐标,准确放出定位桩,再在地上弹出墨线,引出控制点,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后,开始进行劲性骨架的焊接安装,根据设计图纸的位置,准确将角钢立起来,注意角钢的坡度,必须和墩身的坡度一致。

5.3钢筋施工

5.3.1钢筋加工

进场钢筋的规格、型号、物理性能等指标必须是图纸上要求的,附有材质证明单,并经实验室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制作和使用。

在钢筋加工前,由项目部总工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然后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在现场向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交底,交底时要注意交待每根钢筋的形状、位置、尺寸、布设方式。

钢筋加工前应进行表面处理,要做到表面洁净,无油渍、起皮、鳞锈。

钢筋下料时,应注意弯折量度差对钢筋长度的影响,必要时,对于箍筋和拉结筋,可以预先试成型几根后的尺寸与实际图纸的尺寸对比来确定弯折量度差。

避免钢筋加工成型后与设计图的尺寸不符的现象。

5.3.2劲性骨架安装

薄壁墩的四角竖向设置L75×75×8的角刚劲性骨架,每三米高设置一道拉结角钢,型号为L75×75×7,这样竖向和水平角钢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骨架。

劲性骨架是整个桥墩定位的基础,劲性骨架的位置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墩身的位置,因而,要准确控制好劲性骨架的几何尺寸和平面位置,保证墩身的平面位置在规范许可范围内。

劲性骨架低处安装采用吊车吊装,高处采用塔吊吊装。

劲性骨架首次安装的高度不得超过6米,以后随着砼浇筑而逐级按3米一次进行安装。

竖向角钢的连接在同一段面不能超过50%,且要对称错开,不得相邻的断开。

角钢连接除了对焊外,还需加设加强连接用的同型号角钢将上下角焊死,焊缝沿接触面的周围焊接。

焊接用的焊条必须用5系以上,不得用低于5系的焊条。

吊装角钢时,一定要有专门的吊装工进行指挥和吊装。

每次将角钢的骨架在下面成型后,在吊装到墩身上与下面的角钢相焊接。

焊接时,首先要定位正确,尺寸大小必须与高度吻合,不能大也不能小。

5.3.3钢筋安装

劲性骨架成型后,在劲性骨架上用粉笔标注起主筋的位置和分布情况,然后开始进行钢筋的安装。

钢筋安装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对于直径在20mm(不含20mm)以上的钢筋,使用机械连接,机械连接的套筒的材质必须经过外委实验证明合格,连接的长度根据钢筋的规格进行确定,每根钢筋端头加工丝的长度不得小于1/2套筒长度,丝头加工时在每根钢筋上距端头10cm的地方用红油漆做好标记,用于检查钢筋套入套筒内的长度是否满足连接长度。

钢筋机械接头连接注意事项:

(1)在进行钢筋连接时,钢筋规格应与连接套筒规格一致,并保证丝头和连接套筒内螺纹干净、完好无损。

(2)钢筋连接时应用工作扳手将钢筋套入套筒中央位置顶紧。

(3)钢筋接头拧紧后应用扭力扳手按不小于下列表中的拧紧力矩值进行检查,并加以标记。

螺纹钢筋拧紧力矩值

钢筋直径mm

20

22—25

28—32

拧紧力矩值N·m

160

230

300

注:

当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时,拧紧力矩值按较小直径钢筋的相应值取用。

同一截面内,钢筋的接头不能多于钢筋总数的50%。

钢筋采用机械连接后,要抽检一部分接头的质量,采用机械连接的在试验时不应在连接位置处断裂。

20mm以下的钢筋,采用搭接焊。

钢筋主筋长度按9米的顺序间隔排列,以保证每节模板的钢筋接头错开且每次接头少。

严格每根钢筋的长度,尤其是箍筋与拉结钢筋,过大和过小都会导致保护层厚度超标。

保护层过厚,墩身的受力截面变小,抵抗变形能力变弱,尤其是在抗倾覆方面。

保护层过薄,对钢筋的保护不够,混凝土的开裂会引起钢筋的锈蚀,钢筋锈蚀后,对构件的受力不利,会引起重大安全事故。

因此,除做好钢筋的尺寸外,还要做好保护层的垫块。

本项目中,钢筋的保护层采用短钢筋焊接在主筋上。

5.3.4安全措施

钢筋安装高度过高,会引起钢筋的倾覆和倒塌,为此,保证钢筋不倒塌,除了要严格控制钢筋的安装高度外,还要加以防护。

将钢筋连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这是有效抗倾覆的方法,因此,钢筋主筋升起后,要加上部分箍筋,并在上方用钢管将主筋连在一起。

适当的时候,还需要拉上缆风绳固定。

5.4组装模板,紧固拉杆,操作平台

5.4.1模板设计

5.4.1.1模板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塔吊的实际能力,拟采用2米为一节,每根墩身安排两套模板。

模板大面采用5mm厚的钢板制作,纵向模板尺寸为400cm*200cm,横向模板尺寸为260cm*200cm,在钢板的背面外围用[20槽钢作为骨架,中间采用[12槽钢作为横肋和竖肋,横肋间距为32cm一道,竖肋的间距采用32cm一道,不足模数的,排在最外边。

在模板立面上方外侧焊接操作平台,端头和中部按1.2米间距开孔作为以后对拉加固用。

5.4.1.2模板施工原理:

模板施工时,先安装最下2米高的模板,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安装上面钢筋,钢筋安装好后,架立内模,再在原来的外面上方架立一道2米高模板,等到这道模板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下面的模板,往上面架立,已便完成一个循环。

逐次循环一直到墩身顶面。

5.4.2模板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翻模施工翻升时,在模板靠上口的位置用挂钩起吊,以避免塔吊起吊模板时,碰撞上层模板而翻转倾斜,造成危险,同时给顶部落模、立模造成不便。

(1)模板处理

使用前,首先检验模板质量,主要为模板外形的尺寸,面板有无偏斜、孔眼位置是否对正、面板有无局部不平、板侧绕度是否超标等。

模板表面鳞锈、漆皮等必须清除。

脱模剂采用机油,严禁用废柴油机油代替,刷脱模剂时可用毛刷,但最后必须有洁净抹布擦拭一遍,以避免模板表面存附过多油污。

(2)立模

由于空心薄壁第一段的施工控制非常关键,而且直接影响往上节段施工的控制。

因此在第一节段模板安装前,先用高标号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然后用全站仪准确放出桥墩四角点,同时放出纵横轴线,经多次校核后用墨线弹出,并在距离墨线20cm再弹出一道线,作为模板安装后的平面位置校核和检查使用。

对于找平用的高标号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侵入桥墩截面内的部分,全部凿出。

待找平层达到一定强度后,用Φ12的钢筋焊接支腿进行第一节段模板的地面平面位置控制,然后开始第一节段模板的安装工作,模板就位后对地面位置进行校核,用垂球对横向垂直面进行校核,用水准仪对第一节段模板的水平进行校核并测量其高程后,便对纵向收坡面按80:

1的坡度进行校核并临时固定。

最后,用全站仪对第一节段模板的顶面平面位置进行检查,然后对模板全面进行固定,再进行第二次检查,合格后第一节段模板就安装完成。

否则,重新进行校核,直至检查合格。

模板用塔吊移至设计位置,相邻两模板之间接缝加一层海绵胶条作为密封,防止漏浆,并用螺栓紧固。

模板相对位置用拉杆调整间距。

为保证墩身位置的准确性,对墩身起始段位置必须严格控制,要求第一层至第二层模板位置偏差控制在±5mm内,模板间错台控制在1mm以内。

模板拉杆处孔眼采用棉纱缠绕或双面海绵胶条缠绕,防止漏浆。

模板安装好后,上下穿拉杆固定,再用钢丝绳等进行紧固,调整到设计平面位置,并仔细检查模板间错台、顺直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指标,合格后报验监理工程师,浇筑混凝土。

随着墩身的升高,要加强对墩柱模板的坡度和垂直度的检查。

具体检查方法为:

在纵向边缘角点吊线到底部,量出上口垂线距砼边缘的尺寸,和下口距离砼边缘的尺寸比较,即可得出垂直度是否在规范范围内。

量出垂线距离纵向坡脚的位置,根据墩身高度和设计坡度计算出理论距离和两处的数据比较,检查出坡度是否在合格范围内。

对于任家沟大桥的墩身高程控制,可以采用钢尺沿纵向边量测,量测时,一定要注意钢尺的垂直度。

在40米以下也可以采用水平仪进行检测。

(3)内模

内模在外模架设好后开始架设,考虑到内模施工空间狭小,且拆除时无落点存放,墩身空腔上部采用竹胶板拼装,墩身空腔上部采用木模板固定,不再取出。

内模支撑采用钢管上架活动地脚螺旋对顶,纵横向成井字型架立。

为防止内模底模在浇筑过程中上浮,在模板顶面加上横支撑加以固定,防止底模浮起。

为保证墩身壁的厚度,内模与外模之间,采用Φ12的螺纹钢筋焊接成“I”与壁厚同长度的钢筋进行支撑。

5.5混凝土

5.5.1混凝土拌和及运输

浇筑前先检查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质量,抽查砂的含水率,根据实际情况将理论配合比调整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搅拌,放入搅拌机内第一盘混凝土材料应适当增加水泥、砂和水的用量,以覆盖搅拌机内壁而不降低拌和物所需含浆量,搅拌时,应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确保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出料后,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测试坍落度,评定时以浇筑地点的数值为准。

混凝土试验罐车运输,途中以2~4r/min的慢速度进行搅拌,混凝土的装载量宜为搅拌筒容量的2/3,如混凝土运至搅拌地点后发生离析、泌水,应进行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水灰比不变。

二次搅拌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坍落度控制在16~18cm,如遇下雨天气,应加强现场砂石料含水率的检测,并对施工配合比及时进行调整,同时目测混凝土粘聚性等外观质量,以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5.5.2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撑、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吊提升,设计料斗为1.2m³,实际浇筑过程中每斗装料为1m³,人工插入振捣。

采用料斗将砼倒入串筒上的料斗内,经串筒放到浇筑位置,注意串筒底距离浇筑的砼的高度不能超过1.5米,以免砼离析。

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按先横向,后纵向的顺序浇筑,并且纵横浇筑时对称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

采用50振动棒振捣,每次振捣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少于5cm。

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与模板口齐平。

混凝土工每班7人,浇筑时,2人在地面放料,2人墩柱上方放料,1人在前振捣,2人在后振捣,注意不要发生漏振现象,从而影响混凝土内在质量。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提出振捣棒,遵守“快插慢提”原则。

对每一振捣部分,必须振捣至该部位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5.5.3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

高墩柱施工由于多次立模、多次浇筑,外观质量很难控制。

为提高外观质量。

经过多次探索,拟采取以下措施:

5.5.3.1采用同一厂家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料,确保原料的一致性。

5.5.3.2采用塔吊垂直运输,而不使用混凝土输送泵,避免因输送泵的要求调整坍落度,影响混凝土整体质量。

5.5.3.4混凝土浇筑前,先对上次施工顶面人工凿毛,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整理、清除杂物,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模板间和下部嵌海绵条以防止漏浆。

5.5.3.5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每层30cm,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梅花形振捣,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棒作用半径,且振捣时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快插慢提”原则,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件。

振捣时应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

5.5.3.6提高立模精度,改用5mm的海绵橡胶条处理接缝,保证接缝严实。

5.5.3.7夏季混凝土浇筑尽可能安排在下午或夜晚气温较低时浇筑施工,减小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

5.5.3.8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面低于模板面10cm,保证混凝土面的连续性,能更好的保证混凝土不漏浆。

5.5.3.9为保证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模板翻升就位前必须对模板进行彻底清理、调直、修补、加固、刷油。

5.5.3.10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未拆模前,应在养护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拆模后立即进行薄膜覆盖,混凝土顶面用穿孔的水桶养护。

5.5.3.11墩身混凝土的养护拆模后应加强对墩身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方法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的防护。

5.5.3.12电梯设计

40m以上的高柱墩,为方便人员上下通行,在墩柱侧面设置一台SCM200升降电梯。

电梯基础设置在墩底旁边,每间隔高度7.50m设置一道附着,附着形式采用标准附着与[14槽钢组合。

墩柱开始施工时,同时利用塔吊安装电梯,墩柱施工全部完成后,塔吊拆除前拆除电梯。

5.6翻模

每一节段墩身混凝土浇筑完毕且强度达到20Mpa以上,方可进行翻模施工。

翻模时,保留上层模板不松动,作为翻升后模板的承力部分,然后,将下层模板松动拆除并滑出,利用塔吊将模板吊起,打磨校正后放置顶层模板相应平面位置上,将模板与周围模板接连。

重复以上操作至墩身浇筑完成。

翻模施工应注意每层模板就位时,及时处理模板拼缝,调整垂直度,做到层层控制,避免多种偏差积累,同时,应加大模板刚度,避免翻模过程中模板的扭曲和变形。

由于翻模施工为分节段浇筑混凝土,在浇筑下一节段时,上一节段浇筑的墩身混凝土已硬化并发生收缩,与模板之间产生一定的缝隙,不仅造成节段的错台较大,而且,最主要的是,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下漏,影响墩身外观。

在实际施工中,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以解决此问题。

一、每一阶段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只浇筑至顶层模板口下方10cm处,能更好的防止因施工缝与模板缝水平导致漏浆。

二、在顶层模板距模板口下方15cm处设置一拉杆,在浇筑下一节墩身混凝土前,将此拉杆再次紧固,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缝隙。

三、在缝隙产生后,用原子灰将水泥浆支撑细条状封堵缝隙,同时,在浇筑最初几盘混凝土时,适当减小坍落度。

四、事后处理措施,在翻模后,清除粘附在墩身上的水泥残浆,并用水清洗。

5.7质量检测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8.6.1混凝土墩、台身要求:

5.7.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5.7.1.2不得出现空洞和漏筋现象。

5.7.2实测项目

项目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2

断面尺寸(mm)

±20

尺量:

检查3个断面

2

3

竖直度或斜度(mm)

0.3%H且不大于20

掉垂线或经纬仪:

测量2点

2

4

顶面高程(mm)

±10

水准仪:

测量3处

2

5△

轴位偏差(mm)

10

全站仪或经纬仪:

纵、横各测量2点

2

6

节段间错台(mm)

5

尺量:

每节检查4处

1

7

大面积平整度(mm)

5

2m直尺:

检查竖直、水平两个方向,每20m测1处

1

8

预埋件位置(mm)

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

10

尺量:

每件

1

5.8系梁施工

在墩身浇筑到系梁位置时,应计算到系梁的高度,确保模板架立到系梁的底面,根据预定的方案,采用在墩身穿钢棒,再在钢棒上放置[400槽钢,在槽钢上铺设木枋,放置底模,制作安装好系梁钢筋,然后两边夹上已经做好的定型钢模板,系梁和墩身混凝土同时浇筑。

系梁浇筑完成后,侧模可以和墩身模板同时拆除,系梁底模根据经验在夏秋季施工需要在7天后才能予以拆除。

六、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目标

工程合格率100%

6.2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创优目标的实现,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确保施工质量。

6.2.1项目经理

6.2.1.1在公司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制定具体落实质量措施,并检查、督促本厂全体人员贯彻实施。

6.2.1.2根据公司质量计划,结合项目工程实际,建立健全质量组织机构,配齐所需资源,落实质量责任制。

6.2.1.3全面履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职责,对工程质量重大、大事故负责。

6.2.1.4主持项目工程质量的策划,选择合格的分承包方,参与公司组织的质量审核,组织落实改进措施,并督促实施。

6.2.1.5深入工地调查研究,及时推广保证质量的先进施工方法,表彰奖励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

6.2.1.6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学习,支持质检人员工作,主持召开QC小组成果发布会。

6.2.1.7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广泛开展优质工程活动。

6.2.2总工程师

6.2.2.1在公司总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组织制订项目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确保贯彻执行。

6.2.2.2严格项目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检验,认真加强施工管理,并对其工作质量负责。

6.2.2.3制订和实施项目工程质量计划,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对因技术原因和管理原因造成的质量重大、大事故负责。

6.2.2.4监督、检查采购物资的检验和试验以及设备的控制,主持对不合格的评审和处置。

6.2.2.5加强技术文件资料的控制,建立质量记录。

6.2.2.6严格把好:

图纸审核、测量、试验关。

6.2.2.7主持编制项目工程实施性组织设计,明确其技术保证,质量保证要求。

6.3质量体系主要要素控制

6.3.1在桥梁生产工程中,根据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