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511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新疆库尔勒巴州二中石油分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阅读题(68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词,作为一种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摆脱按曲拍谱词的束缚,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宋词的发展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不仅俘其国主,掠其财富,而且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四方执艺之精者皆籍中”(《文献通考·乐考》)。

宋太祖赵匡胤更在“杯酒释兵权”时,劝开国的武将们“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置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或竞蓄歌伎,或流连坊曲,竞相填写新词;朝野上下,均以能词为荣。

  宋初的词人,作品主要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这期间,王禹偁的《点绛唇》,清隽旷远,优美明快;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胸襟空阔,雄杰俊逸,别饶韵致;林逋的作品,以及欧阳修的《采桑子》等清隽、疏朗、质朴、自然。

它们或掀两宋词的帷幕;或开豪放词的先河,使人读之如闻空谷足音;或具有敦煌曲子词中某些民间词的风味,使人耳目一新。

  但是,无论内容或形式,对两宋以及后来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李煜和柳永的词作。

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

尤其是成为阶下囚后的词作,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被称之为“神秀”之作(《人间词话》);艺术境界高大阔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复堂词话》),语言天成自然,流走如珠。

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

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宋代许多词人,范仲淹《渔家傲》气魄宏大,苍茫浑成的风格;柳永词大开大合,寄托感慨,意境深远的铺叙手法;苏、辛浑然一体,气象阔大的豪放词风;晏殊、欧阳修、李清照等语出明净,宛转天成的特色,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他的影响。

  柳永是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无论“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萧瑟清晨,或是“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的暮霭初收,“怒涛渐息,樵风乍起”的秋浦江上,“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的残照楼头,都情景交融,在景色描绘中凝聚着词人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

像柳永那样在创意和创调两方面同时做出巨大贡献的全才,在中国的词坛上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苏轼以他那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为宋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北宋的词坛却始终是婉约派的天下。

这与宋时的社会环境有关。

“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

因此,即使是在豪放词波澜荡漾,滚滚向前之时,婉约词仍能有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姜夔、吴文英、王沂孙三大派,他们虽然风格迥然各异,但都宗周邦彦为师,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

1、下列对宋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词虽源于隋唐的“新声”(燕乐)或更早的汉魏乐府,但直到晚唐、五代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新诗体。

B.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抒情诗体,它的兴起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宋初的词作都是自然清新的小令。

C.宋词由小令发展到慢词,柳永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于景色描绘中凝聚着真实的离愁和身世之感,扩大了词的题材。

D.豪放派的词虽然有广阔的创作视野、丰富的想象力和自如的语言驾驭能力,但始终没能一统词坛天下。

2、下列关于宋词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归纳,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经济趋于繁荣。

B.宋王朝在削平小国后,将大批技艺高超的乐工歌伎掳入京华。

C.“耽于安乐”,几乎是贯穿整个宋王朝多数君臣的通病。

D.在最高统治者的倡导下,许多达官显贵,蓄歌伎,填写新词,均以能词为荣。

3、下列对“他的词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屈原的《离骚》一样,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里最宝贵的遗产”一句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煜是我国历史是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精于书画,妙于音律,在文学方面具有特殊的才能。

B.代表李煜词最高成就的是他成为阶下囚后后创作的那些“一空依傍,直抒胸臆,既短小明朗,又含意无穷”的作品。

C.李煜虽为亡国之君,但无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思想境界都可与曹雪芹、屈原在文学史上并立。

D.李煜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杰出成就对宋词影响深远,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曾从他那里吸收营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老苏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

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

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

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眉山在西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擅天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

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

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

呜呼!

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曾祖讳祜,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

三世皆不显。

职方君三子:

曰澹、曰涣,皆以文学举进士,而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

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

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

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才异等不中,退而叹曰:

“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涵畜充溢,抑而不发。

久之,慨然曰:

“可矣!

”由是下笔顷刻千言。

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①,故得之精。

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

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

遂除秘书省校书郎。

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书成,方奏未报而以疾卒,实治平三年四月戊申也。

享年五十有八。

天子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

治平四年十月壬申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

君生于远方而学又晚成,常叹曰:

“知我者唯吾父与欧阳公也。

”然则非余谁宜铭?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

①悫:

笃实。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于蜀之人久矣  闻:

闻名

B.间而出其所有  间:

间或,断断续续

C.举进士再不中  再:

又,还

D.遂除秘书省校书郎除:

授于官职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洵“禀厚志悫”的一组是(3分)

①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②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③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④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精粹⑤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⑥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至和、嘉祐年间,苏君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共同来到京城,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了苏洵所写的二十二篇文章并推荐给朝廷。

B.苏序对苏洵的学习放任不管,乡邻和亲戚都去责怪他,有人问他原因,苏序也只是笑笑而不回答。

C.自从苏洵来到京城,一时之间,年轻人、求学者都尊崇他的贤能,学习他的文章,并当作典范来效仿。

D.苏洵跟姚辟一起编成了一百卷的《太常因革礼》,书编写好了以后,刚刚上奏朝廷没有得到答复就因病去世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

(3分)

(2)退而叹曰:

“此不足为吾学也。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

(4分)

(3)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8、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两句诗,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

(5分)

9、《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

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错一字该题无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3),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8)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庄《菩萨蛮》)

乙选考题

注意: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个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在答题卡上的答题处用“√”标明你所选定的题号并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

”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

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

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

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

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

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

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

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

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

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

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

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

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

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

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

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

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

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

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

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

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

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

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

有记者问我。

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1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

么样的心态?

请简要分析。

(4分)

1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概括。

(6分)

1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

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

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

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D.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F.本文结构得体,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12.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4分)

13.文中说: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指什么?

“树”又指什么?

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

(6分)

14.“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8分)

第II卷表达题(8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有的领导为了突出任期内的政绩,在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B.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两年来,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普遍涨价,与之相关的消费品价格也开始提价。

B.1989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夜景照明建设,此后,城市光环境建设经历了逐步从大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推移。

C.中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历时最长、单公里造价最高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已于12月22日全线通车了。

D.据中国社科院相关部门预测,今年中国网络购物总额接近5000多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17.下列有关文句依次出自哪部作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③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A.红楼梦论语三国演义哈姆莱特B.西厢记庄子水浒传窦娥冤

C.西厢记论语水浒传窦娥冤D.红楼梦庄子三国演义哈姆莱特

18.为下面文字横线处排出正确的顺序:

(4分)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属于我国,清初我国地图就刊载钓鱼诸岛。

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

,,。

,,。

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①带来了大批鱼群

②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③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④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⑤太平洋黒潮流经这里

⑥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

排序为:

19.请选用下面的词语填空,组成一幅合乎意境的对联。

(4分)

蛙声矶头疏竹板桥村舍人家水边

帘外微风斜燕影,()()近()。

20.2012年伦敦奥运尘埃落定,某报引用莎士比亚的诗句“少壮时欣欣向荣,盛极又必反,繁华和璀璨都被从记忆抹掉”来评论中国女排无缘四强、澳大利亚游泳光环褪尽、俄罗斯体操后继乏人、日本柔道辉煌不再的体坛现象,贴切又有文采。

请你用简约的文字对此体坛现象进行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

(5分)

答: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首小诗,写道:

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

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

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

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

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回头看看,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一定留下了很多脚印,或深或浅,或弯或直……

请以“成长的脚印”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

巴州二中石油分校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7分,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15

16

17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句子翻译:

(共10分)

(3分)

(4分)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0分)

8.

(5分)

9.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每小题1分,错一字该题无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