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498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5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docx

烟叶分级复习资料解析

 

贵州大学农学院烟草专业

烟叶分级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概述

一、烟叶分级的重要性:

1、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充分发挥其资源和经济效益:

大田烟叶素质各异,调制后质量也不相同,如果优劣混杂,使用价值必然降低,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效益降低。

2、满足卷烟工业的需要:

原烟经过多次加工,科学配方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要求的、风格不同的卷烟。

科学配方是在烟叶分级的基础上完成的。

如高档烤烟型卷烟以中部叶为主。

3、有利于贯彻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

不同质量的烟叶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通过烟叶分级可以使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得到正确贯彻。

4、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优质优价政策有利于调动烟农生产优质烟叶的积极性,增加烟农的经济收入,同时分级和价格也为烟农指明了烟叶生产的方向。

5、有利于商业经营和对外贸易:

与国际市场接轨,外贸部门可以发展对外贸易,出口创汇。

6、合理分级,有利于做好对烟叶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低质量烟叶及烟叶副产品合理的开发利用

二、国标的组成

1、文字标准:

国标对每一个等级所做的文字规定。

C1F:

中部叶、橘黄、成熟、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份多、色度浓、长度45cm、残伤≤10%

2、实物标准:

实物标样

3、名词术语:

标准中所使用的一切概念、术语

4、分组:

13组=8主组(上部柠檬黄、上部橘黄、上部红棕、中部柠檬黄、中部橘黄、下部柠檬黄、下部橘黄、晚熟叶)+5个副组(中下部杂色、上部杂色、光滑叶、青黄色、微带青)

5、分组因素及档次:

成熟度(完熟、成熟、尚熟、欠熟、假熟)、叶片结构(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身份(中等、稍厚、厚、稍薄、薄)、油份(多、有、稍有、少)、色度(浓、强、中、弱、淡)

6、验收规格:

水分、纯度允差、砂土率、扎把等

7、检验方法:

抽取比例、水分、砂土率等有标准的检验方法

8、烟叶的包装、运输、保管

三、国标的作用

1、质量导向作用2、对烟草农业生产定向栽培的引导作用3、对卷烟质量的规范作用4、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作用5、连接国际市场的纽带作用

四、中国烟叶分级标准发展史(略)

五、我国旧国标与国外国标差距:

1、部位分得过于粗放:

国际烤烟主产国分级标准一般划分4~5个部位,我国15级国家标准只是划分上、下两个部位。

2、对上等烟的颜色、光泽要求偏严。

成熟度好、颜色偏深、偏暗的烟叶价格低

3、没按颜色、性质、用途分组。

一个等级内允许有几种颜色和不同质量的烟叶

4、不利于扩大烟叶出口。

部位分的过粗,混部位、混颜色、混等级。

5、分组少、等级数目少,级差也大,收购时争级争价矛盾突出,不利于确保收购秩序

六、新国标的优点:

1、能够促进烤烟“三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2、有利于卷烟工业生产,适应卷烟配方结构改革的需要

3、有利于扩大烟叶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4、便于烟农分级和收购验级

5、新标准价差小且总水平比较合理

七、烤烟国标的制定原则:

1、分清烟叶类型(烤烟、晾晒烟、熏烟)、品质(上等烟、中等烟、下等烟)、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2、适应工业生产,保证工业产品质量:

3、保证烟农的合理收益,有利于烟叶生产

4、繁简适度、便于检验。

5、借鉴国际先进烟叶分级标准:

第二章烟叶分级原理

一、农业生产与分级的关系

烤烟分级就是要区分烟叶的性质,合理利用烟叶资源。

烟叶受品种、气候、土壤、栽培、烘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科学而合理地分级,就必须了解这些因素对烟叶分级的影响。

1、品种:

烤烟品种代表烟叶的种性和遗传性,是相对稳定的基因基础。

品种不同,叶片数目、株高、生育期、抗病性、烘烤特性不同,相应地生产出来的叶片宽窄、大小、厚度也不同,从而导致烟叶的质量不同。

一般认为,在相同的栽培条件、环境条件和烘烤措施下,少叶型品种叶子适中至较厚,内含物比较丰富;多叶型品种则叶薄,内含物较少。

外观特征相似的烟叶,品种不同,内在质量有较明显的差异。

过去所提的“黄、鲜、净、小、淡、薄”、“七成收,八成丢”都是多叶型品种或营养不良的产物。

烤烟多为少叶型,香料烟多为多叶型品种。

2、栽培措施:

施肥:

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

若施肥过少,特别是氮肥过少,往往烟株发育不良,后期脱肥,造成产量低、内在品质低,还会造成假熟叶的出现。

施肥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造成烟叶黑爆、粗筋暴脉、刺激性大,内在成分不协调。

若各种肥料之间比例不协调,也会降低烤烟等级质量。

特别是氯离子过多,会造成烟叶黑灰熄火,影响烟叶乃至烟支的燃烧性,使得烟叶色泽灰暗,吸湿性增加,易引起霉变。

栽培:

在适宜种烟地区品种是基础,栽培是条件。

栽培季节、移栽时期、种植密度、留叶数及种植制度的不同都影响烟叶的等级质量。

密度大,留叶多,生产出来的烟叶偏薄,内在质量差,成分不协调。

密度小,留叶少,会使上部叶充分伸展,叶子偏厚,内在化学成分含量高;但留叶过少也会降低烟叶质量。

留叶数取决于品种与打顶高度。

不打顶地区生产出来的烟叶,叶子轻薄,特别是上部叶发育不良,单叶重降低,香气和吃味变差。

打顶抹权的烟叶,叶子较厚,单叶重和单位面积重都较大,特别是上部叶,油分足,内含物丰富,组织较粗,蜡质增多。

3、烟叶调制:

烘烤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主要是颜色的变化,水分的散失以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

它直接影响着烟叶等级质量的高低。

若采收不熟的烟叶,烤后常不同程度地含青、油分不足、弹性差、刺激性较大。

采收过熟的叶片,烤后组织疏松、干物质少、颜色变暗、弹性变差、油分含量少。

在定色期以前温度过高,易硬变黄或者蒸片,后期水分过大会发生棕色化反应。

若变黄期时间过短,定色过早,烟叶易烤青。

定色期升温过快和掉温都会导致挂灰,干筋期温度过高还会烤红烟。

初烤烟回潮如不当,也会造成潮红和破碎,储藏不慎会发生霉烂。

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烟叶的等级质量。

4、自然条件:

烟株要完成充分的生长发育,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条件。

土壤、降雨、日照、温度等都直接影响烟株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烟叶等级。

5、病虫害:

烟青虫(破损)、蚜虫(杂色)、赤星病和蛙眼病(残伤)

二、烟叶质量的概念

烟叶质量:

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概念,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安全性和使用质量。

具有时间性、对应性和区域性。

烟叶的可用性包括:

1、烟气特性:

香味、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氯含量、钾、总氮)、烟气成分(总粒相物、烟气烟碱、焦油量)、氯含量等。

2、制造卷烟的经济性:

烟叶梗片比率、烟叶组织的疏密、加工时回潮与干燥的难易、加工造碎和填充能力的大小等。

(一)烟叶外观质量

烟叶的外观主要有:

部位、颜色、成熟度、身份、油分、叶片结构、色度、叶片大小与形状、叶面状态、杂色、光滑和残伤特征等。

烟叶外观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烟叶的化学品质或吸食品质,因此,可用外观特征来评价、衡量烟叶的质量。

有些外观特征如部位、颜色等主要反映烟叶的质量特性,而油分、身份、叶片结构和色度等则主要反映烟叶的质量水平(优劣),成熟度、杂色、光滑等既与烟叶质量特性有关,又与烟叶质量水平有关。

所以,选择部位、颜色、光滑、杂色和含青度等外观特征来衡量烟叶的质量特征并称为分组因素,选择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长度、残伤等外观特征用以衡量烟叶的质量水平(优劣)并称为分级因素。

1、部位:

烟叶在烟株上着生的空间位置。

不同着生位置的烟叶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其反映的内在质量也有所不同。

按部位高低而论,通常认为中部叶质量最好,上下二棚的质量次之,顶叶和脚叶质量最差。

2、颜色:

颜色是指鲜叶烘烤调制后呈现的基本色彩。

不同颜色的烟叶具有不同的质量特点。

按颜色深浅而论,一般认为桔黄色烟叶质量最好,柠檬黄和红棕色烟叶次之,青黄色烟叶质量最差。

柠檬黄烟叶一般因香气不足,吃味平淡,在卷烟工业往往只作配方的填充料。

3.成熟度:

指烟叶的成熟程度,包括田间鲜叶成熟度和调制后的成熟度在烟叶上的综合表现。

成熟度是衡量烟叶质量的中心因素,是卷烟质量的基础。

成熟度按程度档次而论,以成熟的烟叶质量为好,尚熟烟叶质量次之,假熟、欠熟叶质量最差。

完熟烟叶虽然质量较佳,但数量不多,还没形成一定批量,所以,并不是我国目前所追求的质量目标。

4、叶片结构:

指烟叶细胞的疏密程度。

疏松、尚疏松、稍密、紧密。

叶片结构按程度档次而论,均以结构疏松的烟叶质量最好,结构紧密的烟叶质量最差。

5、烟叶身份:

指烟叶叶片的厚度,包括叶片的密度和单位面积重。

一般密度大、单位面积重的烟叶叶片较厚;密度小、单位面积轻的烟叶叶片较薄。

中等、稍厚、稍薄、厚、薄。

6、烟叶长度:

指叶片由柄端至尖端的量度。

对失去叶尖的烟叶应以实有长度计算。

叶片的长短主要对卷烟工业的出丝率、含梗率有影响。

一般叶片短而窄的烟叶出丝率低,含梗率大。

影响叶片长度的因素主要有部位、品种、栽培条件。

一般地讲,同一株烟叶中部叶较长,脚叶和顶叶较短。

7、残伤:

烟叶组织受到破坏(病斑、焦枯),失去成丝的强度和坚实性,基本无使用价值,以百分数计算。

破损:

烟叶组织因机械损伤而失去原有的完整性,且每片叶损失面积不超过50%,以百分数计算

(二)烟叶内在质量

(三)吃味:

是反映在口腔内包括酸、甜、苦、辣等味道感觉的总称。

(四)劲头:

指吸烟者对生理强度的综合感受。

劲头主要取决于烟碱(尼古丁)含量,烟碱含量高则劲头较大,烟碱含量低则劲头就小。

评吸时分为:

小、较小、适中、较大、大。

(五)刺激性:

抽吸时烟气对鼻腔、喉部、口腔引起刺、辣、呛等不愉快的感觉。

主要有烟气中呈碱性成分引起的,木质素、纤维素燃烧也会引起呛咳,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过高,也可能使烟气产生辛辣灼热的感觉。

刺激性属于不利因素,均以越小越好,分为小、较小、中等、较大、大。

(六)吃味浓度:

吸烟时感觉到的烟气的浓淡程度。

浓度与烟叶内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平衡程度有关。

是有利因素,以中等至略大为宜,太小吃味平淡,太浓会掩盖其他有利因素的发挥。

档次:

小、较小、中等、较大、大。

(七)余味:

指吸烟过程中烟气微粒沉降于口腔中的一种舒适与否的感觉。

余味越纯净舒适越好。

纯净舒适、稍有不适、不舒适、稍滞舌以及酸甜苦辣等。

四、烟叶的物理特性

烟叶的物理特性:

影响烟叶质量以及加工工艺的一些物理方面的特性,包括燃烧性、填充性、吸湿性、弹性、单位面积重量、含梗率、抗破碎能力以及导电性等。

1、燃烧性:

阴燃性、燃烧速度、燃烧均匀性、燃烧完全性、灰色及凝聚性。

2、吸湿性:

烟叶是属于毛细管多孔体的胶质物质,其组织很象一种胶质海绵体,这种组织状态的烟叶具有从大气中吸收水分或向大气散发水分的特性。

3、填充性:

填充能力,单位重量的烟丝在标准压力下经过一定时间所占有的体积。

4、弹性:

烟叶在一定的湿润条件下具有的能够拉伸并复原的程度。

5、单位面积重量:

已平衡水分的烟叶单位面积叶片的重量,g/m2

6、含梗率:

烟叶中烟梗所占有的比例,百分比表示

7、烟叶的机械强度:

抗张强度、延伸率和抗破碎性

抗张强度:

当烟叶受外部拉力作用时,其组织会发生变形,因而产生应力,当拉力增加到一定限度后就会导致烟叶断裂,此时的极限应力值就是烟叶的抗张强度。

延伸率:

烟叶由于拉力作用,在断裂瞬间,拉伸方向的烟叶伸出量与拉伸前的长度的比率。

第三章烤烟分组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烟叶分级大都按如下体系进行:

分类-分型-分组-分级,这一体系称之为烟叶分级的原理。

首先按照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途分类;同类烟叶再按烟叶种植的生态类型区分型;再按部位、颜色等分组;最后依据一定的分级因素分级,即在各个组内又分成若干个等级,最终分清烟叶的质量

一分类

(一)分类:

依据烟叶的调制方法、性质和用途对烟叶所进行的类别划分过程。

按调制方法分类:

烤烟、晒烟、晾烟、熏烟

(二)烟叶分类的意义

1、分类是烟叶分型、分组进而分级的基础

2、烟叶分类是卷烟工业的需要:

烤烟:

烤烟型卷烟的主要原料。

晒红烟:

雪茄烟的原料

晒黄烟:

混合型及烤烟型、雪茄烟原料

香料烟:

晒烟香型和混合香型卷烟的原料

黄花烟:

水烟、斗烟、嚼烟

白肋烟:

混合型卷烟重要原料

马里兰烟:

混合型卷烟

雪茄烟:

主要生产雪茄,芯叶、内包叶、外包叶。

二、分型

(一)烟叶分型

分型是对同一类烟叶的再区分。

自然条件、品种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的不同,都会导致烟叶内在质量的差异,分型就是要分清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浓香型、中间型、清香型。

河南烟叶为浓香型,云南烟叶为清香型,吉林、安徽的烟叶为中间香型。

在云南的气候条件下,在一定的品种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烤烟有清香的风格。

而在河南的自然条件下,配之以适宜的品种和栽培条件会生产出浓香型的烟叶。

同型的烟叶有一定的共性。

根据全国烟草种植区划,我国分为七个一级区,即北部西部烟区,东北部烟区,黄淮海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长江中下游烟区,西南部烟区,南部烟区,以及二十七个二级烟区。

美国把国内所有的烟叶分7类27型,把进口烟叶分2类5型。

(二)烟叶分型的意义

1、明确各生产区烟叶生产的方向:

各烟区要相对稳定生产某一类型的烟叶,使其质量基本相近或相同。

2、稳定提高烟叶质量:

有了明确的生产方向,稳步提高生产技术,保持烟叶质量的稳定。

3、为卷烟工业提供多类型、质量稳定的原料:

促进卷烟制品的标准化和多样化。

三、分组

烤烟分组是指依据烟叶部位、颜色以及其他和总体质量相关的主要特征,将同一类型内的烟叶进一步划分。

分组的主要依据是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大的诸如部位、颜色等外观因素,把质量接近的几个等级划分在一起。

美国把烤烟分17组,巴西分18组。

我国分13组

BK、CXK、S、V、GY

副组为生长发育不良或采收不当或调制失误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低质量烟叶。

组别

主组是为生长发育正常,调制适当的烟叶设置,包容了正常生产的大部分烟叶

XL、XF、CL、CF、BL、BF、BR、H

副组

主组

(一)分组的目的和意义

1、分组的目的

分组的目的就是把不同性质、不同特征的烟叶区分开,把性质相同、主要外观特征相似的、能连续分成几个接近的等级的烟叶划分在一起,使不同组的烟叶具有明显不同的性质、特征和质量特点,而同组的烟叶具有较为接近的性质、特征和质量特点。

美国把烤烟分17组,巴西分18组。

2、分组的意义

(1)便于分清等级和分级操作

(2)便于工业加工(3)有利于卷烟工艺配方

(二)确定分组因素的原则

分组因素概念:

目前对烟叶等级的划分是建立在感观基础上的,要区分烟叶的内在质量,必须选择与之相关联的,能反映和表现内在质量的外观上的可分因素,这些能分清烟叶性质的外观因素称为烟叶分组因素。

1、分组因素要明显可见,容易识别,便于掌握2、分组因素要与烟叶的内在质量密切相关

3、分组因素要有相对的独特性4、力争与国际上先进的标准保持一致,以便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国际交流

四、烤烟部位分组

中国烟叶分级标准中将烟叶分为3个部位组:

上部叶组(B)(上二棚和顶叶)中部叶组(C)(腰叶)、下部叶组(X)(脚叶和下二棚)、

部位分组是依据外观特征将具有不同吸食特征和化学成分的烟叶区分开来,依据烟叶所具有的不同的部位特征,将烟叶分成不同的组别的方法。

通常将烟株下部2~3片叶称为脚叶,向上4~5片叶称为下二棚叶,烟株顶端3~4片叶称为顶叶,向下4~5片叶称为上二棚叶,中部4~6片叶称为腰叶。

将脚叶和下二棚叶合称为下部叶,上二棚和顶叶合称为上部叶,腰叶称为中部叶

(一)部位分组的依据和必要性

1、部位分组的依据

不同部位的烟叶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同时具有不同的内在质量。

外观特征与烟叶的化学成分、烟气质量、物理特性有着较密切的相关关系,而且这种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规律。

2、部位分组的必要性

(1)卷烟工业的需要:

不同部位的烟叶具有不同的吸食质量、不同的物理性状和经济价值,通过烟叶分组能够把这些质量各异的烟叶相对区分开来,卷烟工业根据各部位烟叶的不同特点加工、生产出风格各异、受消费者欢迎的卷烟。

(2)便于进一步分级操作:

烟叶是按部位调制的,部位分组操作较为容易。

部位分组后,组内烟叶的等级数减少,确定等级的因素也相应的减少,有利于烟叶等级的划分。

(二)不同部位烟叶的外观特征规律

脚叶的识别

1.脉相:

主脉细小而不外露且柔软,叶基部平,即脉槽浅。

2.叶形:

叶片小而圆。

3.叶面:

叶面平坦,由于靠近地面,叶面附有砂土。

4.身份:

叶片薄,轻飘且均匀一致,油分少,弹性差。

5.颜色:

叶色多为淡黄或土黄,色度淡。

下二棚烟叶识别

1.脉相:

叶基部平;主脉较细,靠叶尖部分不显露,靠叶基部分微露,支脉细平;叶脉发白,近叶尖处较弯曲。

2.叶型:

叶形较宽圆,叶片较大,叶尖较钝。

3.叶面:

叶面平坦。

4.颜色:

叶色淡黄、正黄和金黄(发育良好),叶尖部色稍深,基部稍浅

5.身份:

叶片稍薄,叶尖部与叶基部厚薄不匀,尖部稍厚,基部稍薄。

油分少至稍有少,弹性略差

中部烟叶识别

1.脉相:

主脉粗细适中,遮盖至微露,叶尖处稍弯曲,主支脉夹角较大,叶柄不弯曲。

2.叶形:

宽至较宽,叶尖较钝。

3.叶面:

叶面皱缩。

4.身份:

厚度均匀一致,稍薄至中等(有一定内含物质,无虚飘、紧实感),少数叶色浅淡的叶片为稍薄,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叶片柔软,弹性强。

5.颜色:

一般多呈现桔黄色,少数为柠檬黄色。

上二棚烟叶识别

1.脉相:

主脉较粗,较显露,支脉突起。

叶脉呈褐色,主支脉夹角较小。

脉槽较深,主脉硬实顶手。

2.叶形:

叶形较宽,叶尖部较锐。

3.叶面:

叶面稍皱折。

4.颜色:

叶色较深,多呈现桔黄和红棕色。

5.身份:

叶片较厚,少数叶色浅的上二棚叶厚薄中等。

油分较多,弹性较强.

顶叶的识别

1.脉相:

主脉粗大、显露、支脉突起,主支脉夹角小,呈棕褐色,脉槽深硬实感强,顶手

2.叶形:

叶形稍窄,叶尖部锐。

3.叶面:

叶面平坦

4.颜色:

叶色偏深,多呈现桔黄和红棕色。

5.身份:

叶片厚,油分较少,弹性略差。

部位特征总结:

土黄片薄筋细小,定是脚叶跑不了。

大筋弯弯小筋平,尖厚基薄下二棚。

大筋微露色金正,全身一致正当中。

大筋显露小筋拱,颜色深红上二棚。

大筋粗显色棕褐,叶面拉手是顶壳。

部位划分,如有几个外观特征相互间出现矛盾,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以脉相和叶形为依据。

不同部位烟叶外观特征变化的规律

从脚叶到顶叶叶片:

厚度由薄趋厚;叶片颜色由浅趋深;叶片结构由疏松趋紧密;叶脉由细趋粗;叶型由宽圆趋窄;叶尖由钝趋尖。

烤烟部位组别划分及代号:

下部叶组---X、中部叶组---C、上部叶组---B

(三)影响部位外观特征的因素

(1)品种:

品种是决定烟叶叶片性质表现的内因。

有的品种为少叶型,叶片较厚,叶色较深;多叶型:

叶片较薄,颜色较浅。

有的叶形较窄长,有的则较宽圆。

有的叶脉较粗、较显露,有的则相反。

(2)自然条件:

北方烟叶比南方烟叶厚、单叶重高、叶面积大。

光照充足、温度高的地区,烟叶较厚、较大。

干旱使烟叶变厚。

(3)栽培条件:

不打顶烟叶部位不太明显,打顶后上部叶充分开片,叶片变得宽大,叶尖也会变钝。

打顶早,留叶少,叶片厚而大,颜色深,腰叶甚至会出现上二棚的某些特征。

氮肥用量对烟叶影响较大。

3、部位分组应该注意的问题

(1)部位划分,如有几个外观特征相互间出现矛盾,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以脉相和叶形为依据。

(2)要以特征定部位而不能以部位定特征。

(3)按照部位采收、烘烤、堆放,并按照部位分级。

(四)不同部位烟叶的质量规律

1、部位与烟气质量:

上部叶偏浓香,中下部叶偏清香。

香气质以中部叶为最好,趋上、趋下变差。

香气量以中部叶和上二棚最足,顶叶和下二棚叶香气量较少、脚叶香气量最少。

劲头是随着部位的提升而增大,一般情况是下部叶小于中部叶;中部叶小于上部叶。

刺激性是中部叶最小,下部叶居中,上部叶较大。

杂气是中部叶较轻;上部叶较重;下部叶居中。

余味是中部叶醇和、舒适;下部叶较平淡而少香无味;上部叶劲头偏大,刺激性和杂气偏重,余味尚好。

2、部位与化学成分关系:

下部叶总糖、总氮、烟碱含量均较低;中部烟总糖含量相对较高,总氮、烟碱含量居中;上部烟总糖含量居中,总氮、烟碱含量相对较高。

3、部位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上部烟阴燃时间大于中部烟;中部烟大于下部烟。

吸湿性是中部烟强于上部烟;上部烟强于下部烟。

填充性是下部烟大于上部烟,上部烟大于中部烟。

单位面积重量要是随着部位的提高而增大,一般情况是下部烟小于中部烟,中部烟小于上部烟。

含梗率是随着部位的提高而降低,一般情况是下部叶大于中部叶;中部叶大于上部叶。

第三章之烤烟颜色分组

一、烤烟颜色分组:

1.依据烟叶表面所具有的不同颜色特征,将烟叶分成不同组别的方法。

世界上多数烤烟生产国都把颜色作为第二分组因素。

颜色的概念:

烟叶颜色是指新鲜烟叶调制后呈现的色彩。

基本色:

烟叶在大田生长发育正常且调制得当的烟叶颜色。

非基本色就是指在非正常条件形成的非正常颜色。

我国将颜色分为:

柠檬黄(L)、橘黄(F)、红棕色(R)三种基本色以及青黄色(GY)、杂色(K)等非基本色。

2、颜色分组的依据与必要性

不同颜色烟叶的化学成分、烟气质量和物理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具有不同的质量特点。

同时,不同颜色的烟叶所具有的不同的外观颜色特征与烟叶质量密切相关且具有规律性。

3、烟叶颜色的形成

随着烟叶成熟,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及脱镁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和红色色素(醛类、醌类物质转化而来)都在降解,叶绿素降解最快,叶黄素次之,胡萝卜素最慢。

烟叶采收、烘烤期间,叶绿素大量分解,黄色色素得以显现(黄色),随着黄色色素分解胡萝卜素得以显现(橘黄色)。

二、基本色组:

柠檬黄色组(L):

烟叶表面呈现纯正黄色的烟叶组,淡黄色和正黄色

橘黄色组(F):

烟叶表面以黄色为主,并呈现较明显红色的烟叶组,金黄和深黄

红棕色组(R):

烟叶表面呈现明显红棕色烟叶组。

橘红、浅红棕和红棕

1.柠檬黄色组(L):

烟叶表面呈现纯正的黄色,包括淡黄、正黄。

黄色色素约占100%。

2.桔黄色组(F):

烟叶表面以黄色为主。

并呈现较明显的红色,包括深黄和金黄。

黄色色素约占70%,红色色素约占30%。

3.红棕色组(R):

烟叶表面呈现红黄色或浅棕红色,包括红黄和棕黄。

黄色色素约占10%~30%。

红棕与杂色(烤红、潮红)的区别

烤红、潮红叶片叶面与叶背差异较小;烤红叶片有明显的糊焦味,颜色深浅不一,或成块状颜色。

潮红烟叶均匀呈暗红色。

红棕叶片:

叶面与叶背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红色斑块属成熟斑。

颜色较桔黄色稍深,色度强,观察时红棕色比较均匀一致

4、完熟叶组

完熟叶组产生在上二棚以上位置(包括上二棚),烟叶达到高度或充分成熟。

烟叶油分稍有,烟叶质地干燥,手摸有干燥感,叶面皱折,颗粒多,有成熟的斑点,叶色深。

这种烟叶闻起来有明显的香甜味,手摇可听到干燥的嘶嘶声。

三、非基本色组:

1、青黄叶组GY

青黄烟的定义:

指黄色烟叶上含有任何可见的青色且不超过3成。

下限:

任何可见的青色,无论其含青程度多么微弱。

上限:

不超过3成。

青黄是含青的综合状态,可以从含青程度或含青面积两者任一角度判定。

含青程度不超过三成时,不论其含青面积多大,都属于青黄烟范畴;含青面积不超过三成(30%)时,则无论其含青程度几成,也属于青黄烟范畴。

2、青痕形成的原因及其质量特性

原因:

烟叶在鲜烟状态时受到机械压(擦)伤,调制后留下的青色斑块。

质量特性:

青色斑块部分的叶片香气差、杂气重、余味不协调;其他部分叶片质量不受影响。

3、微带青叶组V

微带青组(V):

黄色烟叶上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的烟叶组。

微带青定义规定了微带青叶的允许范围:

叶脉带青或叶片含微浮青面积在10%以内,二者不得同时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