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练习题.docx
《小说阅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说阅读练习题
综合提能练
(一) 小说阅读
(一)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0分)
一、(2015·东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爱情:
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
[法]莫泊桑
我刚从某报纸的琐事趣闻栏里读到一则爱情悲剧。
一个男的杀了一个女的,然后自杀了,所以他一定深爱过她。
这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然而这爱情唤起了我的一段年轻时期的关于打猎的异乎寻常的记忆。
在那次打猎时,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
那一年深秋,我表兄卡尔邀我和他大清早一起去沼泽地打野鸭。
他住的房子坐落在一片谷地。
谷地里,一条小河流散开来成了一片开阔的沼泽地。
那沼泽地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猎场。
那是我表兄视之如宝的地方,他一直把它作为禁猎区保护着。
再没有什么地方能比一大片低洼的沼泽地更令人神往,更令人不安,甚或更令人惊惧了。
为什么在那片被水覆盖着的洼地里竟会笼罩着一种模糊的恐惧呢?
是那蒲草在沙沙作响,是那磷火在依稀明灭,是那夜气弥漫的静谧,是那帷幕般迤逦在水面上的沉沉雾霭,还是那捉摸不定的噗噗声息?
这声息是那样微细,那样温柔,然而听来却比人们的大炮甚或天上的响雷更为吓人。
难道就是这些,才使那沼泽地显得像是个梦境般的国度——那令人胆寒的国度,显得那样神秘莫测又危险四伏吗?
傍晚时分,我到了表兄家里。
餐间,他告诉我,明晨打猎所需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了。
我们将在明晨三点半出发,以便在四点半左右到达他选好的可供潜伏瞭望的地方。
那里已经有用冰块砌好的一间小屋,用来抵挡黎明前令人难耐的寒风。
一吃完饭,我就钻进被窝,在壁炉的熊熊炉火发出的亮光里睡着了。
凌晨三点钟,表兄把我叫醒。
我穿了一件羊皮大衣,而卡尔表兄穿着一件熊皮大衣。
我们每人灌下两杯滚烫的咖啡,又喝了几杯浓烈的白兰地就出发了,和我们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猎场看守人和两只狗——勃朗金和皮埃罗。
刚一迈出大门,我就觉得寒气直侵骨髓。
卡尔和我并肩走着,很快到了沼泽地,进了那间冰块砌成的小屋,因为我们还得等上个把小时那些野鸟才会醒来四处游荡。
从冰封的沼泽地里腾起的寒气,从冰墙上逼拢来的寒气,加上从上面压下来的寒气,使我彻骨贯心地发冷。
我们在冰屋中央生起一堆火,一阵奇特的叫声,一阵迷惘而飘忽的叫声,在我们头上回荡而过,借着那间冰屋子里的火光,我们看见了那些野禽。
在这冬日凌晨曦光尚未现于天际之时,听到生命的呼唤声,尤其是只闻其声而不见其面,听着这生命的呼声迅速地穿过昏暗的寒气然后消失在大地的尽头,这是何等美妙,又是何等动人!
在这五更寒彻的时刻,我觉得,那随着鸟翼渐渐远去的呼唤声就像是来自这世间的灵魂的叹息!
天亮了,成群的野鸭正一字排开,疾飞而过,随即在长空里消失了。
一道火光划破若明若暗的晨空,卡尔开了一枪,两只狗飞奔向前。
这之后,几乎每一分钟,不是他,就是我,只要一看见水草上空有一群飞禽的影子掠过,便马上举枪瞄准。
至于皮埃罗和勃朗金,则气喘吁吁、欢蹦乱跳地衔回血淋淋的野禽,那些野禽的眼睛有时还朝我们瞪着哩。
太阳升起了,是个碧空万里的大晴天。
我们打算离开此地。
这时,有两只飞禽正展翅从我们头上飞掠而过。
我开了枪,打落了其中的一只,它几乎就落在我的脚旁,这是一只银色胸脯的水鸭。
这时,就在我们头上的蓝天里我听见一种声音,那是飞禽的叫声。
声音很短促,叫个不停,似乎哀痛欲绝。
那只禽鸟,那只逃过枪弹的小动物,在我们头顶上空兜着圈子,眼睛注视着已被我抓在手里的它那死去的伴侣。
卡尔蹲下身子,把枪举到肩上,紧紧盯住那只飞禽,等它进入自己的射程。
“你打下那只雌的,”他说,“这只雄的是不会飞走的。
”
雄野鸭果然没有飞走,它在我们头上一圈一圈地兜着,不住地哀鸣。
从未有过什么痛苦的呻吟能像这阵阵哀鸣,像这只空中失偶的可怜的飞禽发出的悲怨指责之声这样使我心痛。
有时,它也避开那紧盯着它的枪口的威胁,似乎准备只身继续它的长途飞行,然而它终于下不了决心,又飞回来寻觅它失去的伴侣。
“你把那只雌的扔在地上,”卡尔对我说,“雄的过一会儿就会飞进射程的。
”雄鸭果真不顾危险,向我们飞近,由于对它那刚被我杀死的情侣的痴情,它已经不顾一切了。
卡尔开枪了,正如一只放在空中的纸鹞被人一刀剪断了放飞它的牵绳,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跌落下来,又听见那东西跌到枯草间的声响。
皮埃罗跑去把它衔来给了我。
我把它俩——它们已经冰凉——一起装进猎物袋……当天晚上我就回巴黎去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讲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对打猎琐事进行了精细描写,以此来表现其对爱情、人性的思考及对动物的关爱、关怀。
B.小说中,作者对于爱情这样一个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采用了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视角,以超然的态度描绘了人和事。
C.爱情与人性的“复调”主题一明一暗贯串全文,这种构思赋予了小说的人物或主题更深远的意义,使简短的篇幅里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D.小说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来塑造“我”与表兄的形象,把“我”与表兄作对比,构成了人性的善良与冷漠的强烈反差。
E.小说第一段说那次打猎中“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这样写既可以使情节自然地展开,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2.小说第三段对沼泽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6分)
答:
4.小说的结尾,作者写道:
“我把它俩——它们已经冰凉——一起装进猎物袋……当天晚上我就回巴黎去了。
”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8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5分)
小人物遇到大人物
马丁·苏特
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都发生过这样的事:
我们因为意外地遇见了某个重要人物而一下子手足无措。
我们说话颠三倒四,找寻线索,结结巴巴或者迸不出一个字来。
类似这样的事霍力格就遇上过。
一场关于目标管理之复兴的报告结束之后,他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排队。
他前面的那个头发灰白、身材魁梧的先生取了大衣,正在找一枚硬币给那个管衣帽的服务生。
霍力格出于着急而不是为了抢先,就递给了他两瑞士法郎。
这位先生吃惊地转回头——是马海。
马海!
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经济界的巨头!
而霍力格却像塞给小厮一样给了他两个瑞士法郎,而他竟接受了!
马海把它递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将大衣和围巾搭在手臂上,道了声谢,走开了。
霍力格让人把他的大衣取出来递给他,却发现自己已经把身上最后的零钱都牺牲掉了,只好给了一脸惊讶的服务生十块的票子,希望还能够赶上马海。
他如了愿。
马海站在前厅,正在扣大衣,像是在等着霍力格。
总之,他向他伸出手并介绍自己叫“马海”,好像他不是每两天就出现在一份霍力格看到的报纸上一样。
霍力格也介绍了他自己,然后他们就简单地聊了聊,泛泛地谈了谈目标管理,特别讲到了那场报告。
霍力格并不是太专心,因为他一直在用一只眼睛注意着是否有认识他的人看见了他在和马海说话。
真的,那是谁一摇一摆地走过去了?
是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路易特女士。
如果他除了弗兰肯贝克以外,还希望让谁看见他与马海这么无拘无束地聊天,那这个人当属路易特女士。
她会注意到这个场景的细枝末节:
霍力格一边讲话一边扣大衣的那种随意的姿态,好像他天天都和经济界巨头聊天。
马海对他微笑着,仿佛霍力格刚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笑话。
弗兰肯贝克肯定会装着没看见。
他才不会站在一旁看着他与马海谈天,让霍力格得意呢。
弗兰肯贝克会扭转头去不看并且忽略所有的细节。
但路易特女士不会这样。
她会牢牢记住这些细节,然后逐一地讲给她的老板听。
她朝他们这边看过来,愣了一下,然后微笑着点点头。
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路易特女士的时候出了事——马海说:
“好,再见,霍力格先生,再次非常感谢。
”霍力格回答道: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这可是肯定有一百公斤重,一百八十五公分高,六十三岁的国家经济界的巨头!
马海女士!
命运的安排,使得这个两次年度最佳经理人、这个国家最近几个真正热门的股份公司之一的董事长和总裁得知了一个叫斯蒂芬·霍力格的人的存在——甚至将他的姓记住了几分钟!
他却管他叫马海女士!
仅仅因为恰好在告别的当儿,路易特女士,他的最大的嫉妒者弗兰肯贝克的左右手,一扭一扭地从他们身边走过。
“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
”
马海好像没听见,再次冲他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然后向出口走去,他的穿制服的司机可能在那里等着他呢。
霍力格像瘫痪了一样立在原地。
这瘫软至少使他没有犯试图改口的错误。
“嗯,我当然是想说,先生。
这不算什么,马海先生。
不是女士。
先生。
”
霍力格的头一个反应就像所有人在遇到大灾难之后的反应:
他希望这事没有发生。
也许他只是觉得自己说了“女士”。
或者他只是在想象中遇见了马海。
当霍力格又能走动了之后,他立刻冲向出口。
在那里他刚好还可以看见一辆轿车的尾灯从禁止停车区消失,他知道,这不是想象。
他替马海给了管衣帽的服务生小费,然后又称他为“马海女士”。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中,霍力格平静了下来。
也许马海并不是装着没听见。
霍力格没把“女士”说得很重。
他说得很急促。
这个词如此不经意地滑出他的嘴唇,这也完全可以是“先生”呵。
在会议宾馆喧闹的大厅里一个Hr(先生)与一个Fr(女士)根本就听不出差别。
尤其不会被一个已经几乎到了退休年龄的、据他所知曾是炮兵军官的老者听出来。
他们都有轻微的听觉……障碍。
而且就算他以为听见了“女士”,他也会因为这个想法的荒唐,即一个陌生人会在会议宾馆的衣帽柜前称他为“女士”,而将其归为自己的听觉错误。
今天,两年之后,他又在同一个会议宾馆遇见了马海,这次是在男厕所。
洗手的时候霍力格鼓起勇气说:
“也许您还记得我,我是那个曾在衣帽间替您付了两个瑞士法郎的,斯蒂芬·霍力格。
”
马海一边烘干手,一边打量着霍力格。
“啊,当然,”他高兴地叫出声来,“霍力格小姐!
”
(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题目是“小人物遇到大人物”,这里的小人物指的是霍力格,大人物是马海。
霍力格第一次遇到马海就主动拿出两瑞士法郎替他付小费,以此来讨好他。
B.霍力格追上马海并和他攀谈,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临别时一句“这不算什么,马海女士”又让他陷入不安之中。
C.马海是这个国家经济界的巨头,也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为了顾全霍力格的面子,才没有为称呼翻脸。
D.弗兰肯贝克是文中没有出场的人物,但是从霍力格的心理活动可以看出,他应该也是一个“小人物”。
E.小说运用动作、语言、肖像和大量的心理描写,刻画了霍力格这一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6.霍力格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7.小说结尾霍力格又一次遇到马海,马海高兴地叫霍力格“霍力格小姐”,这样设置结尾有何用意?
(6分)
答:
8.霍力格在口误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种心理的看法。
(8分)
答:
答案
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这一段描写精致、细腻,带有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叙述者的内心独白,暗示了这里将要发生惊心动魄的事情,并说明了其对叙述者的强烈震撼,可使读者从侧面窥探到叙述者复杂的心灵世界。
②大量问句使读者顿生疑问而产生阅读兴趣,同时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③这一段描写富于文采,充满浓郁的抒情色彩,很好地渲染了小说的悲情氛围,使小说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每点2分)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对生活有些麻木的人,是一个善良、天性未泯的人,是一个对人生有着反省意识的人。
(3分)
小说开头的描写,说明“我”对生活中的爱情悲剧已经失去了敏感,情感世界有些麻木了;一次打猎经历中一对野鸭情侣生死不离的恋情使我很震撼,也唤醒了“我”心底蛰伏的善良天性;从“我”和表兄对野鸭情侣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对人生有着反省精神的人,野鸭情侣的举动,使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人性的回归有了强烈的渴望。
(3分)
4.①引发读者的思考。
虽然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但结尾处的叙述客观而冷静,从而引发读者思考这一叙述背后隐藏的主题。
②结尾处“我”的举动和反应与表兄卡尔的冷漠表现形成了对比,在这对比之下,突出了“我”性格中未泯的善良的一面。
③与前文中来打猎的兴致勃勃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出打猎过程给“我”的心灵的巨大震撼,从而表现出“我”的心理的变化,更好地塑造了“我”的形象。
④野鸭凄美的爱情故事一结束,小说便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超出读者预期的悬念,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⑤结尾处与第一段中“在那次打猎时,爱神就像天空中的十字架向早期基督徒显圣一样,向我显现了一次”遥相呼应,不仅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也使小说的结构巧妙严谨。
(每点2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5.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6.①卑微而又势利。
霍力格两次看见马海都表现出对他的尽力讨好。
②虚荣心强。
霍力格非常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和这位大人物说话,并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价。
③善于自我安慰(逃避现实)。
明明因为不专心叫错了,却反复安慰自己马海没有听到。
(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
7.①内容主旨上,马海称呼霍力格为“小姐”,突出了霍力格自我欺骗的可笑;②结构上,照应了前文霍力格对马海不小心叫错称呼;③既增强了文章的戏剧性,也增强了讽刺效果,耐人寻味。
(每点2分)
8.这是一种逃避现实、自我欺骗的心理。
这种心理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它是无法改变现实的。
霍力格由于不专心而说错了话,他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在马海心中的形象,所以反复暗示自己马海没有听到,逃避现实。
而事实证明霍力格这种心理只是自我安慰,是改变不了事实的。
生活中,我们也会由于不敢承担后果而故意美化事实、自欺欺人,这不仅不能改变现实,还可能会让我们懈于改变。
所以,我们要直面现实,积极行动。
(概括心理2分,观点2分,结合文本2分,现实2分)
综合提能练
(二) 小说阅读
(二)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0分)
一、(2015·西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开 锁
林海茫茫
糟糕!
林大婶回到家,准备开门的时候,一摸兜,心里咯噔一下,坏了,钥匙丢了。
她翻遍身上所有衣服兜,也没找到钥匙,她努力想回忆锁门前前后后的事,可无论如何也想不起钥匙丢在哪儿。
“这死记性……”林大婶喃喃自语地说。
林大婶今年四十七岁,属羊的。
按说林大婶年龄不十分大,可记性就是不好。
弄什么事搁爪就忘,因为丢钥匙,林大婶已经连续砸了六把锁啦。
这不,钥匙又丢了。
叹口气,准备想办法怎样把门开开。
可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看看天色将晚,林大婶进不去屋,心里十分着急。
林大婶焦躁的情况,惊动了正准备回家的柱子,柱子跑过来看了看锁头,看看天色越来越晚,对林大婶说:
“砸了吧,没别的办法。
”林大婶一听说砸了,赶忙说:
“不行不行……”柱子见林大婶不同意砸锁,这小伙子本来是个球子,喜欢开玩笑,他故意挤弄挤弄眼,用一种逗弄的口吻说:
“大婶,不砸锁劈门吧。
”
“狗嘴吐不出象牙,”林大婶本来心里窝火,恨恨地骂道,“想不出办法来赶紧给我滚!
”柱子哈哈大笑着跑出林大婶的院子。
不大一会儿又跑回来对林大婶说:
“南边的春春好像会开锁,不行你找他试试,要不你到镇上找开锁匠,可是天太黑了,人家不能来。
你总不能这么靠着,今晚不进屋罢。
一会儿林大叔就回来啦。
”
望望天色,林大婶发愁地说:
“镇上开锁匠不来,劈门,我也不求那个小杂种!
”林大婶一提春春就气不打一处来。
柱子知道林大婶因为春春和春春妈吵过架。
但这小伙子虽然球,有时,也能说句靠谱的人话:
“婶子,那过去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过去这么多年,一个屯住着,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不求谁?
你这么靠着进不去屋,治气不养家呐,婶子。
”
柱子最后一句话,把林大婶说笑了,这小子球二吧唧的,关键时刻说的还真在理呢。
林大婶心里想。
她在心里暗暗决定到前边舍下脸求春春。
要不,总不能当真劈门砸锁吧?
柱子走后,林大婶又犯了一阵难。
毕竟现在要觍着脸去求一个被自己打骂过的孩子。
想想过去的事,林大婶也有些悔,觉着自己当时也有些太过分,那时,春春毕竟是一个不太懂事的孩子……
几年前,在春春还是七八岁的时候,这孩子经常偷人家的锁砸着玩。
每逢春春到家里来,林大婶都像防贼一样防着他。
一天,春春又到家里来,林大婶赶紧把锁藏起来,春春一双眼睛贼溜溜地在林大婶家四处踅摸,林大婶眼睛一寸不离地紧盯着春春,不一会儿春春走了。
林大婶松了一口气。
可不一会儿女儿回来后,找她那把密码锁,怎么也找不到。
林大婶想到春春刚才来过,立即赶出去,在街上见春春正把密码锁砸得粉碎,拿着碎片在那研究。
林大婶立即气不打一处来,上前给了春春一记耳光。
嘴里恨恨地骂道:
“有爹娘养没爹妈教的小杂种,到处专门害人,长大了出息不了个好东西,早晚进监狱的货!
”林大婶的吵闹引动了左邻右舍出来看热闹,也引动了春春妈出来和林大婶对口骂。
两个女人,撕破了脸,把凡是女人能骂出口的荤话全骂了出来。
让全屯老少爷们看了一场不花钱的女人辣相声。
春春妈是一个不记仇的直肠子女人,事后见面依然还是嫂子长嫂子短地问。
林大婶却是记在心里,对春春妈的发贱待搭不理。
现在让她去求春春,脸上还真有些挂不住。
但现在不求人不行,不求人进不了屋。
林大婶不再顾老脸皮,下决心去求春春。
林大婶来到春春家时,春春一家人正在家吃完饭看电视。
春春正在写作业。
林大婶一进屋,春春妈忙起身给林大婶让座,林大婶说明来意,春春妈赶紧吩咐春春:
“快去,给你大娘把锁打开,什么时候了还进不去屋。
”春春妈的热情,让林大婶着实很感动。
这时春春放下作业,带了工具来到林大婶家。
春春用小手电照着看了看锁,轻轻地一小锤,啪!
那锁竟神奇地叭的一声跳开了。
把个林大婶喜得一个劲地夸春春手巧。
春春不好意思地说:
“大娘,我这还不是拿你家的锁学的。
”林大婶有些不大自然地赶紧给春春让座。
林大婶开开灯,春春看到钥匙就放在里屋的桌上。
春春拿起来插进锁孔连开了几下说:
“这会儿省得配钥匙了。
”更把林大婶喜得嘴合不上。
春春这时起身要走,林大婶说什么也要留春春吃了炒花生再走。
春春说要写作业,林大婶留不住,只好送他。
第二天,林大婶到镇上买来十几把锁让春春砸着研究,说最好能研究一种不用钥匙的锁……春春望着林大婶诚挚的表情觉得很受感动,他对林大婶说:
“大娘,我现在不砸锁了,我准备研究一种不用钥匙,用声音控制的声控电子锁。
”
“噢,嘻嘻!
这些锁你砸了研究,大娘等着用你研究的新锁……”
林大婶脸上的笑容,活像夏日盛开的向日葵……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头一至三段写林大婶为丢钥匙而着急,主要作用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铺垫,同时也表明林大婶在生活中一直是一个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人。
B.柱子这个人物在文中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作用不小,一是通过他的话把文中两个主要人物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二是他说的话对小说的主题有暗示作用。
C.小说在刻画林大婶这个人物形象时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有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
D.春春妈比林大婶心胸开阔、通情达理,对于邻里矛盾毫不计较,在小说中体现了一种社会正能量。
E.小说通过林大婶丢钥匙后,经过思想斗争,最后请经常到家里拿锁偷学开锁的春春给自己开锁的故事,表达了邻里之间要互助互爱,互相理解的主题思想。
2.标题“开锁”在整个故事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小说主人公林大婶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春春“偷锁”学习开锁的行为,有人认为可以理解,有人认为不可取,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5分)
迟来的偿还
周海亮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他流浪到一个村子。
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饭,衣服破烂不堪。
他走到那个村子的麦场,终于栽倒在地。
醒来,他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的土炕上。
有一双粗糙的手捧着一碗热汤,有一双关切的眼睛在看着他。
他知道自己得救了,他还知道,是面前的这个男人将他救活。
他在恩人家住了一个多月。
他告诉恩人自己是生意人,去山里收购山货,却在县火车站被骗光了钱。
他迷迷糊糊走进深山,又迷了路。
说这些时他的身上盖着恩人家里最好的一床被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离开的时候,恩人塞给他八百块钱。
“是借给你的路费。
”恩人说,“如果有剩余,当成你的本钱。
不过你要还我,我家里也很困难。
”他收下恩人的钱,说:
“等我翻过身,一定坐火车来看你,一定亲手把钱还给你。
”想了想,又补上一句:
“两年内不管混成什么样,我都会回来。
”
他回到城市,不再收购山货,而是做起别的生意。
他拼死拼活,只为早点儿再一次见到他的救命恩人。
终于在第二年,他的生意进入良性循环,他赚了很大的一笔钱。
可是他认为自己并不成功,与生意场上的伙伴比起来,他还差得太远。
他想,把生意做大些再去吧。
那时,他不是还给恩人八百块钱,而是八千块钱,八万块钱。
他认为这是应该的——恩人不但救了他的命,还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本钱。
他又打拼了三年。
他开起了自己的公司,又在别的城市里开起了分公司。
他忙得不可开交。
他想再等一等吧,再等一等。
总有一天他会带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的。
又是五年过去了,他的公司变得更大,资产已达几千万元。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那个山村。
他算了一下,先坐飞机到市里,再从市里转车去县里,然后从县里转车去村里,就算交通再堵,也不过两天时间。
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竟然整整拖了十年!
可是他并没有找到恩人。
村里人说,他离开村子,至少有七八年了。
“七八年了?
他去哪儿了?
”
“去县城了。
他儿子考上大学那年,他就去了县城。
如果还留在村子里靠那几亩薄地,他的儿子只能辍学。
听说一开始他在县城里捡垃圾,后来又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日子过得很苦。
”
他后悔莫及。
七八年前虽然事业刚起步,可是他已攒下一笔钱。
假如那时候能来一趟,还了那钱,说不定还可以帮恩人一把。
村里人只给了他一个模糊的地址。
他在县城里待了三天,才找到那个地址,可是,恩人仍然不在那里。
“他去省城了。
”恩人的邻居告诉他,五年前,恩人的儿子就把恩人接走了。
恩人的儿子也争气,毕业后留在了省城。
“他身体还好吗?
”他小心翼翼地问。
“很不好。
”邻居叹一口气说,“他以前就有病,这几年在外面捡垃圾、打小工,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病就更严重了。
我记得他儿子接走他那天,是把他背上汽车的。
”
假如那时候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
“一定要找到恩人!
”他在省城住了半个多月,才有了恩人的消息。
那是一片平房,那平房处在城市的边缘,那也许是省城里最后的平房。
他走进那个贫穷的家。
他没有看见恩人,可是他看见了恩人的妻子,恩人的妻子正在往一件毛线衣上钉着纽扣。
她认出了他,她向他笑。
她说:
“我们家那口子说得没错,你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你果然还会来。
”他告诉她,自己找了很多地方才到这里,他知道这几年恩人从村子来到县城,又从县城来到省城的所有经历,可是,恩人现在在哪里?
“他在医院。
”她红了眼圈,“如果一年前能有十万块钱,也许……”她低下头,泪水恣意流淌。
他陪她一起流泪。
一年前他在干什么呢?
不管他在干什么,总之,他没有来看恩人。
他轻轻地安慰她,然后要求她带自己去医院看恩人。
一进病房,恩人就认出了他,恩人的脸刹那间绽开笑容。
他告诉恩人,这次他来,一是想看看他,二是想偿还那八百块钱,三是想拿出一点儿钱,帮他把病治好,也算偿还了心债。
他的表情是真诚的,他相信恩人不会拒绝。
恩人再一次笑了。
他说:
“不用了,医生说治不好了。
你能来,我已经很高兴了。
你来了,我想,几天以后,我可以微笑着离开了。
”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