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382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docx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作者:

————————————————————————————————日期: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十二五”(2011—-2015年)实施计划

(简本)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

二0一二年二月

一、概述………………………………………………………………l

二、“十二五”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6

2.1“十二五”阶段目标……………………………………………6

2.2“十二五”考核指标………………………………………………7

2.2.1流域综合整治及水质改善……………………………7

2.2.2重点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ll

2.2.3成套工艺、设备及产业化……………………………l2

三、“十二五”技术发展战略图………………………………………l4

四、“十二五”经费概算………………………………………………l5

一、概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规定“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

“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流域,开展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流域水污染控制、湖泊富营养化防治和水环境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集成示范;选择重点地区,突破饮用水源保护和饮用水深度处理及输送技术,开发安全饮用水保障集成技术;研究多尺度水质在线监测、遥感遥测和水质水量优化调配技术,开展流域水质监控、预警和综合管理示范。

结合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水专项“十一五"重点目标是突破流域控源减排和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了典型化工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轻工行业废水达标排放技术、冶金重污染行业节水技术、纺织印染行业控源与减毒技术、制药行业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削减技术等214项,在70项示范工程中得到技术验证;突破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深度脱氮除磷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在环太湖、环渤海等地区建立了20座示范工程,推广应用于500座城市污水厂升级改造;突破了饮用水源风险评估、受污染原水净化处理、管网安全输配等40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30多个示范工程;突破了流域水生态分区技术及基准值制订技术框架,研发出10余种污染物在线分析仪等水质监测设备并实现产业化,提升了我国水环境监测仪器国产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初步构建了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支撑了流域技术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

2010年辽河流域干、支流化学需氧量(COD)全部消灭劣V类,干流部分断面达到IV类标准.太湖梅梁湾技术示范区水华蓝藻暴发频次、面积和藻类密度明显减少,NH3—N、TP、TN各项主要污染物入湖总量分别下降了l2.5%、l0.2%和6.5%.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十二五”水专项将由“十一五”突破水体“控源减排"关键技术,建立水环境“监控指标体系",为示范区水体消除劣V类水质提供技术保障的实施目标,过渡至重点突破流域“减负修复’’关键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技术,集成流域治理与管理整装成套技术;自主研发水污染治理、水生态监测和饮用水净化与输送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引导和培育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

基本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支撑重点流域示范区水质明显改善。

水专项“十二五”以流域为统筹,以技术支撑“重点流域水

污染防治规划”为导向,系统梳理科技需求,整体设计项目和课题。

在组织实施上,根据技术属性,按照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及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六个主题设置100个项目,259个课题,总经费为l41.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预算51。

5亿元,地方配套89.8亿元(包括地方财政投入65。

8亿元、企业投入21.5亿元,其它渠道资金2.5亿元)。

“十二五”实施的重点是:

(一)实施流域综合整治,改善水质

“十二五"水专项实施与国家、地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规划紧密结合,以“三河三湖、一江一库"流域为重点,针对流域主要水环境问题及科技需求,研发和集成流域控源减排、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修复等整装成套技术,并开展工程规模化示范,在太湖、辽河流域开展水环境目标管理综合示范。

太湖流域重污染湖区竺山湾子流域、太湖流域城市水网区(太湖新城l80km2)和笤溪子流域(1500km2)等三个示范区,入湖河流COD、TP、TN污染负荷削减30%,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提高1个等级或消除劣V类,氨氮降低l0-20%;重点控制的湖区水质提高l个等级或消除劣V类,总氮减低l0-20%,规模化蓝藻水华暴发得到控制;苏州(市区)污染负荷削减l0-20%。

重污染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示范区水质指标稳定达到V类,部分达到IV类。

苏州、无锡、嘉兴示范区饮用水质达标。

在太湖流域70%的地区推广应用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建立太湖流域COD和NH3-N指标的控制单元总量控制体系以及动态综合管理系统。

为示范流域50%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发放排污许可证,典型示范区实现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

辽河流域建成辽河干流、太子河、浑河等水质改善综合示范区5个以上,示范区控制面积>500km2,示范河段长度〉100km,示范区主控断面COD功能达标,入河NH3-N负荷削减l0-30%。

建立辽河干流水生态保护区l处,示范区水质D0恢复到5-7mg/L,出现土著种鱼类,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在辽河流域(辽宁省)70%的地区推广应用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建立辽河流域(辽宁省)COD和NH3-N指标的控制单元总量控制管理体系;为流域层面50%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发放排污许可证,在示范区实现排污许可证全覆盖.

滇池流域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区,入湖河口断面水质主要指标(COD、TN、TP)达到或接近IV类,水生植被覆盖度不小于40%。

流域内示范城市昆明市城区入滇河道示范河段主要污染指标达到IV类,示范区域再生水利用率达60%。

松花江(同江段)出现土著水生物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海河和淮河两大流域重污染河段主控断面COD由当前的80-200mg/L降到30—50mg/LNH3-N由当前的l5-20mg/L降到3—5mg/L。

三峡水库示范区污染负荷降低30%以上,库区水源地水质保证达标率在95%以上,重点支流水华频率降低50%,重污染次级河流消除劣V类水质.洱海红山湾水质改善及小流域富营养化控制综合示范区平均水质由III类向着II类转变,示范区叶绿素a浓度比对照区减少50%。

东江全流域,尤其是桥头江段与深圳水库供水水体水质达标且无生物毒性和毒害化学品生态健康风险。

(二)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针对我国饮用水水源普遍污染、水污染事故频发、供水设施不适应、监管体系不健全、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围绕2012年7月1日前全面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迫切要求,已及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和城乡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中存在的技术需求,在“十一五”研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技术难点,突破关键技术,加强技术集成,建立“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初步构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业务化监管平台、工程化技术平台和产业化研制平台,为全面提升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在重点地区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综合示范,示范城市出厂水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在重点示范区,“龙头”水质达到新标准的要求,服务人口超过1000万人。

开展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综合示范,实现东线一期工程输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中线水源区与输水干线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形成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长效保障机制,构建适合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

按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重点突破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在线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检测仪器,研制高通量、高选择性的现场快速检测仪等痕量有机物检测等仪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膜技术、新型反硝化反应器、污泥厌氧消化能源回收利用设施及设备等;研发大型臭氧发生器设备、饮用水处理用膜组件等;提高设备国产化率,降低成本,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重大产品和重大工程类项目,强调由企业牵头承担,引导和培育5家以上环保政产学研联盟,创新流域、区域水污染治理机制,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

建立太湖、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技术国家级研发平台及流域控制单元总量减排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水环境关键设备装备产业化水平、平台建设能力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基本建立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和管理技术两大体系

结合国家污染物总量减排和“十二五”环保科技规划的要求,研发化工、冶金、制药等重点行业典型水环境全过程污染负荷减气排技术;攻克城镇污水处理厂高效脱氮除磷、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和控制、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工业园区污染控制、废水循环利用和能源利用等高效低耗稳定运行技术,并集成工业点源和城市生活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重点突破新型、特征污染物控源减排和综合毒性减排控制技术并开展技术示范;研发并集成流域城乡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重点突破粮食主产区种植业、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农村分散生活源、农业生态循环与减排关键技术,形成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突破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水环境保护共性技术,基本构建适用、实用、高效、经济的流域水污染治理整装成套技术体系。

完成重点流域水生态功能三、四级分区,构建流域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体系;研究“天地一体化’’水生态监控、评估与预警技术,流域水污染防治最佳适用技术,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配套政策,形成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一水质基准标准一水生态承载力一控制单元总量控制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整装成套技术。

基本构建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整装成套技术体系,促进国家“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实施。

二、“十二五"阶段目标和考核指标

2.1“十二五”阶段目标

在继续攻克典型污染物污染负荷削减关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突破点面源污染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水体生态修复饮用水净化关键技术以及示范流域水环境监控技术体系与开展业务化运行的关键技术,确保重点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削减,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太湖、巢湖、滇池、三峡水库示范流域水体水环境质量控制性指标提高一个等级或消除劣V类,不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辽河干流氨氮消除劣V类;海河、淮河考核断面COD消除劣V类,松花江建立同江段l00km2生态修复示范区,示范区生态功能局部恢复。

建立太湖、辽河国家级流域区域水污染控制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平台;建立国家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平台;建立国家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业务化平台。

大幅度提升我国水污染治理、管理及我国环保产业化水平与国际竞争力,引导和培育5家以上新型环保产学研联盟或产业化基地;培养水环境学科创新性人才和学科领军人物,培养一大批不同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平和竞争力的科学家研究团队和环保企业。

2.2“十二五’’考核指标

2.2.1流域综合整治及水质改善

(1)重点流域

太湖流域:

重污染湖区竺山湾子流域(300km2)、太湖流域城市水网区(太湖新城l80km2)和笤溪子流域等三个工程示范区,入湖河流COD、TP、TN污染负荷削减30%,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提高1个等级或消除劣V类;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的特征污染物减排20%,与传统工艺相比节能15—20%;重点控制的湖区水质提高1个等级或消除劣V类,控制规模化蓝藻水华暴发;常州、无锡等城市水环境改善工程示范区,城市河流消除黑臭现象、河水水质提高一个等级、生态功能得以显著恢复;无锡示范供水区100万人口、上海示范供水区100万人口、嘉兴示范供水区40万人,饮用水水质达标。

在嘉兴市建成3项分散式源头控制雨水系统综合示范,示范区域年均雨水径流总量削减20-30%,年均雨水径流COD污染负荷削减20-30%、SS总量削减30—40%,雨水直接收集利用率达到20%。

在太湖流域70%的地区推广应用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发布营养盐控制标准,建立太湖流域COD和NH3-N指标的控制单元总量控制体系以及动态综合管理系统.为示范流域50%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发放排污许可证。

典型示范区实现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

流域建成业务化运行的排污总量监控系统、水源地风险动态评估和预警应急处置平台以及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90%以上重点风险源和湖泊水体和得到有效监控。

水环境监控预警系统稳定运行可靠度80%以上。

2—3个典型区实施水生态功能区应用示范,水生生物群落逐步恢复。

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辽河流域:

建成辽河干流、太子河、浑河等水质改善综合示范区5个以上,示范区控制面积>500km2,示范河段长度>100km,示范区COD削减l0%以上,主控断面COD功能达标,入河NH3-N负荷削减l0—30%,辽河干流NH3-N消除劣V类。

建立辽河干流水生态保护区1处,示范区水质D0恢复到5-7mg/L,出现土著种鱼类,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在辽河流域(辽宁省)70%的地区推广应用基于控制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完成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与健康评估,发布辽河流域(辽宁省)特征污染物控制标准,建立COD和NH3—N指标的控制单元总量控制体系,为流域层面70%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发放排污许可证,在示范区实现排污许可证全覆盖。

建成辽河流域控制单元总量动态综合管理系统、水生态监测网络、排污总量监控与风险预警体系,形成业务化运行的辽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智能管理数字化平台,90%以上的重点风险源和90%敏感水体得到有效监控,水环境监控预警系统稳定运行可靠度80%以上,重大污染事故数量明显减少。

清河、凡河和蒲河实施水生态功能区应用示范,水生生物群落明显恢复.

滇池流域:

完成流域水生态功能与健康评估,提出滇池流域水生态保护目标。

实现滇池l0km2范围水体内泥源、藻源内负荷有效控制,实现滇池草海生态规模修复和有效管理,水生植被盖度不小于40%,TP、TN较基准年(2011年)下降30%以上。

建设覆盖l50km2入湖河流小流域的示范工程,示范区全面实施控源截污减排,实现滇池流域混合控源截污联合调蓄运行负荷削减提高10%,新宝象河入湖河口水质主要指标2015年消除劣V类,稳定达到IV类,污染负荷平均削减不低于10%。

流域内示范城市昆明市城区入滇河道示范河段主要污染指标达到IV类,示范区域再生水利用率达60%。

松花江流域:

完成流域水生态功能与健康评估,提出松花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目标。

在伊通河、牡丹江和阿什河子流域建立污染治理和风险防控综合示范区3个,面积不少于500km2,水质改善示范河段长度≥100km,综合示范区COD、NH3-N污染负荷削减20%,河流水质功能达标,NH3-N≤5mg/L,D0≥3mg/L;在同江段建立l00km的沿江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恢复综合示范区,植被覆盖率(含湿地水面)达到50%,生物量增加20—30%,出现松花江特产鱼类“三花五罗''和多种鸭科、鸥科和鹭科湿地水鸟。

(2)典型流域

巢湖流域建成l0km2重污染湖湾的生境改善示范工程,水质由劣V类改善为V类,湖湾近岸水体水华蓝藻总存量比基准年下降30%;建成二条重污染入湖河流的集水区200km2的子流域示范区,入湖河流由劣V类水改善为V类或入湖污染负荷削减大于10%;流域示范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40%、50%以上,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示范工程污水厂深度处理后回用率达到60%以上,景观水体主要水质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消除发黑现象,透明度提高50cm以上。

三峡库区示范区以2010年为基准,实现污染负荷总量削减

10—15%,构建l0。

0-15.0km的河道水质综合净化与水体修复示范段,水华控制示范支流河段5—10km,水华发生频率下降50%;重庆市景观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V类,透明度达到lm以上。

建成业务化运行的三峡水库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海河流域建立北运河、子牙河、徒骇马颊河等子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综合示范区4个,示范区面积不小于l000km2,水质改善河段长度100km以上,综合示范区主控断面COD功能达标,NH3-N降低至2-5mg/L,D0恢复至3mg/L以上,天津市实现河网连通、水体循环,重点河段污染得到控制,COD浓度在现状100mg/L基础上降低30%,示范区水体水质达到V类,达标水、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利用规模5万m3/d以上,非常规水利用率50%以上;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不低于lo亿m3。

淮河流域建成贾鲁河子流域水污染综合控制示范区,子流域10面积5896km2,河段全长246km,主控断面COD达标,NH3-N降低至5mg/L。

建成沙颍河子流域农业面源控制综合示范区,示范区面积20km2,主控断面COD达标,NH3-N降至4mg/L。

东江流域建成5个综合示范区,示范区控制面积>200km2,示范河段>40km,各综合示范区出水COD、NH3-N较“十一五”末提高一个等级,有风险的生物毒性和双酚A、任基酚等毒害化学品指标值下降30%以上。

确保全流域,尤其是桥头江段与深圳水库供水水体水质达标且无生物毒性和毒害化学品生态健康风险。

洱海全流域的污染负荷削减20%以上,COD排放量下降20%,TN与TP排放量下降20%以上。

示范区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到IV类,河流入湖口湖湾水质达到III类.

2.2.2重点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

重点地区饮用水水质全面达到新国标要求,“龙头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的服务人口超过1000万,建立饮用水保障技术平台和示范工程30个以上;提出城市供水水质(行业)标准修订案、供水企业绩效评价技术指南,完善供水实施改造技术指南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20项以上,指导和支撑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的实施;建立可应对上千种污染物的饮用水应急处理技术模型组(库),破解饮用水硝酸盐高效去除工艺与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10余项,建立国家饮用水水质监管业务化平台,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技术体系。

统筹考虑南水北调水源区及输水过程水质风险形成特点,以典型污染物控源减排和清洁流域建设为重点,跨地区水污染联防联控为支撑,长效机制为保障,采用源头控制、过程阻控、末端治理、生态修复和工程调控相结合的模式,为实现东线一期工程江苏段输水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中线水源区与输水干线水质达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标准。

2.2.3成套工艺、设备及产业化

研制形成80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污染治理、水环境监测及饮用水净化的成套工艺、设备及装备,培育5家以上环保产学研联盟。

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国家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研发分散养殖畜禽粪便收集—集中快速发酵-资源化处理系统,处理能力100t/d以上;研发无堆场、无臭味环保疏浚一体化设备与技术,其中无堆场环保疏浚船生产能力100m3/h,车载脱水干化设备生产能力20m3/h;研发蓝藻破壁-降毒-资源化系统,处理藻泥l000t/d。

形成关键设备4-5套,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l0种设备与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开发适用于不同区域特征及环境要求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关键设备及一体化装备,形成500台(件)/a以上的生产能力,国产化率70%以上,造价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30%,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污泥干化焚烧集成处理大型装备国产化,并形成模块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生产能力,干燥装置系统热能综合利用效率〉90%,形成蒸发能力从1-10tH2O/h的系列化和标准化产品生产能力。

完成l0个以上日处理规模大于200t(含水率80%)污泥干化焚烧工程(含拟建),单位投资在25—35万元/t湿泥,形成10—20亿元产业化规模。

研发在线检测仪及各种便携式水污染源和水环境质量监测仪器设备25种,推进水环境监测装备、材料产业化、国产化,形成监测仪器设备年产值2—5亿元的市场规模.

重点开展超滤净水、臭氧消毒、监测预警等关键材料设备研制和产业化示范,在海南、苏州等地建立2—3个饮用水安全保障产业化平台,研发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本降低30%以上。

三、“十二五"技术发展战略图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十二五”水专项实施计划继续系统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技术”和“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两大体系,与国家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实施紧密结合,全面支撑国家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

“十二五"水专项实施计划进一步强化标志性成果的产出和水污染治理技术难点突破,突出重点流域水环境水质改善,保障重点地区饮用水安全,集成流域整装成套技术,提升环保产业化水平.

“十二五”整个专项实施计划与“十一五”项实施有机衔接,进一步强化辽河、海河、淮河、太湖、滇池和巢湖“三河三湖"松花江和三峡库区“一江一库”重点流域.

“十二五”水专项实施计划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十二五"技术需求为导向,进一步突破流域水体“减负修复”关键技术,水环境“监控业务化运行"成套技术,突出农村面源(养殖、农业)以及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集成与研发,流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流域水生态监控管理技术以及流域水环境政策制度设计.构建流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发平台,整装流域水污染治理成套设备与技术,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产业化平台,培育流域水污染治理市场。

图1水专项“十二五"技术路线图

四、“十二五”经费概算

“十二五”期间,水专项设置l00个项目,259个课题,总经费为141。

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预算51.5亿元,地方配套89.8亿元(包括地方财政投入65.8亿元、企业投入21。

5亿元,其它渠道资金2.5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