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131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docx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

 

2018年3月

绵阳南山中学2018年春季高2017级3月月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

宋熹曦审题人:

钟晓燕

注意: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小题,满分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墨子说:

“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

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A.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劳动者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生产

D.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答案】A

【解析】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早出暮入”、“不敢怠倦”,主要原因是为自己生产,“不强必饥”。

说明集体耕作方式转向个体工作方式,说明生产方式的改变,A正确;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C属于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2.韩非子在《耕战论》中提出“能趋力于地者富,能趋力于敌者强”,因而必然要求“重农”。

韩非子“重农”的着眼点是

A.民众幸福

B.社会稳定

C.国家富强

D.个人抱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能趋力于地者富,能趋力于敌者强”可见韩非子“重农”的着眼点是国家富强,故选C;A不符合韩非子的阶级立场,排除;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重农

3.《吕氏春秋》有言:

“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下列选项与题中所述“事末”相关的是

A.“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B.“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

C.“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D.“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相连,召募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

“事末”是指从事农业。

A指从事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所以选A;B反映经商活动,排除;C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排除;D反映的是田庄经济,排除。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本业

4.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农事安排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表中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注重农业经验总结及推广

【答案】B

【解析】A、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体现出精耕细作模式形成并发展,故B正确。

【名师点睛】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5.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古人出行必须持有官府发放的“路引”,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答案】B

【解析】中国古代重视户籍管理,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综合分析这种做法的目的,B项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来源,较全面反映我国古代赋役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B项;ACD说法不够全面。

6.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贱买贵卖,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D.政府为商业发展提供宽松政策

【答案】C

【解析】材料叙述的是汉武帝时期,富商大贾乘国家财政困难之际在城市中大搞囤积居奇,谋取厚利,列侯封君都得向他们低头求取供给的情况,反映出当时富商大贾对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故答案为C项。

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情况,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封建王朝抑制商业发展,排除D项。

7.西汉建立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虽然这政策促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

为解决这一矛盾,西汉政府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

B.大量裁撤政府机构

C.加强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

【答案】C

【解析】西汉初期实行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资源的垄断,以征收赋税,C正确;西汉初期是休养生息措施,实行赋税减免措施,A错误;B不符合西汉初期政治举措,排除;打击囤积居奇的商人不符合西汉初期商业措施,D错误。

8.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百姓“皆背本趋末”。

这表明汉初

A.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得到有效推行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汉高祖时期朝廷实行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到汉文帝时期,商人的法律地位低但已经富贵,百姓们纷纷放弃农业,转而去经商。

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农民贫困的原因,故B错误;汉代实行困商措施,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得到有效推行,C错误;重农抑商主要针对商人,D错误。

9.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表结构中关于这一现象“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封建王朝后期政局动荡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以土地守财观念的影响

D.“重农抑商”政策的刺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封建王朝后期政局动荡是土地兼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排除A;结合所学,土地兼并根源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故选B;土地守财观念是土地私有制在社会心理的折射,排除C;“重农抑商”政策应该采取平抑土地兼并的措施,排除D。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土地所有制

10.唐末徐寅有诗云:

“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

”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瓷器

11.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

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个门,城门定时开闭。

这反映了当时

A.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C.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D.长安城市规模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答案】C

【解析】A、B、C材料无法体现;“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表明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故C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即可。

12.唐朝史书记载: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

两则材料表明

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

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

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

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草市的发展不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故A项错误;草市出现于隋唐时期,“开始”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从唐代州县以下不得设市到宋代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可知草市经历了由违法到合法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草市是宋代基层税收单位,没有体现出草市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宋草市发展

13.有研究表明,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

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C.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D.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农业的发展,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反映的是宋代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应该在于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因为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是满足生活需要,然后才能发展其他经济作物,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中国传统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与题干信息相悖,排除;C项错误,传统自然经济形态没有发生大的变动,排除;D项属于误选项,但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故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宋代经济作物种植的专业化趋势

14.《渭南文集•东阳陈君义庄记》记载:

陆游认为:

“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降为皂隶”,……《西关章氏族谱》记清代徽洲绩溪人章策,父卒后,弃儒就贾),而且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包汝楫《南中纪闻》),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黄省曾《吴风录》).这一变化说明

A.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C.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封建士商秩序有所松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陆游认为“若推上世之心爱其子孙,……欲使之为士,而不欲使之流为工商”可以看出“抑工商”、“鄙视工商业”这一观念;又根据材料,清代士大夫也理直气壮地走上了“商贾之道”,就连明代“楚王宗室”也“错布市厘”,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以致“吴中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可知士商相混,D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不等同于“重农抑商观念逐渐淡化”,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提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C项明显与史实不相符合,排除。

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15.下表最能体现

时期

春秋战国

唐宋元

明中叶后

发展

出现

逐渐发展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B.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史实

D.民营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结合所学,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宋元时期得到发展,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占主导地位,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为特征的资本主义萌芽,故选D。

官营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范畴,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商业始于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排除B。

C只部分符合表格。

故选D。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私营手工业

16.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