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309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docx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74560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肿瘤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规范

【适应证】

1.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脏停搏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2.对心脏停搏的判断包括病人意识丧失,没有运动或对刺激无反应。

【禁忌症】

1.相对禁忌证有严重的胸廓畸形,张力性气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心包填塞,胸主动脉瘤破裂。

2.凡是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意识:

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3.检查颈动脉搏动,无颈动脉搏动

4.摆放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5.建立人工循环:

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按压频率100次/分;

(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

1。

6.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7.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

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

2。

8.首轮做5个30:

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心律为“室颤”。

9.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10.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

11.选手指示助手充电200焦耳,助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除颤能量选择:

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12.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观察自己、观察助手、观察周围人,大声说:

“旁人离开”)。

13.除颤仪显示充电完成,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14.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指示助手关机,选手清洁电极板,归位。

15.擦干胸壁皮肤,口述:

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16.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

(1)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2)患者面色、口唇、指甲、皮肤色泽再度转红

(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4)出现自主呼吸

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1.抽取胸腔积液、积气、积血或积脓检查,需要进行诊断或治疗的患者。

2.胸腔内给药物治疗。

【禁忌证】

1.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抗凝治疗者慎做。

2.心肺功能严重衰竭的患者慎做。

3.不合作者,暂不宜进行。

【准备】

1.术前准备术前体检,胸透或摄X线片或B超检查,并告知患者操作过程,以减少顾虑,取得合作,术中感觉不适时及时示意。

2.器械准备胸腔穿刺包或一次性胸腔抽液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定位

(1)常规排气者,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

(2)常规排液、排血、排脓者,在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

(3)包裹性积液、积脓者,需行胸部X线正侧位摄片或超声定位穿刺。

2.穿刺方法

(1)检查胸穿针是否通畅,三通开关的方向机关闭情况。

(2)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麻后试穿定位,用胸穿针沿肋骨上缘进针2.5-3cm,进胸腔后抽液。

(3)穿刺完毕后,拔出穿刺针,局部皮肤消毒,贴无菌纱布。

【注意事项】

1.抽液不可过多过快,首次抽液一般不超过800ml,以后常规方法每次抽液不超过1000ml。

如抽出液体为新鲜血液,停止抽液。

2.心脏、大血管旁的局限性积液,或有心脏扩大、肝大、脾大及严重肺气肿者,要十分慎重决定穿刺。

3.穿刺时应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4.穿刺过程中,患者不可变动体位、咳嗽或深呼吸。

5.穿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胸闷、胸部剧痛或晕厥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急救。

6.每次抽液均应准确记录患者情况、抽液量、液体性质、色泽,并根据情况留取标本。

腹腔穿刺术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1)腹腔感染(如膈下脓肿及积液,阑尾周围脓肿、肠间脓肿等)。

(2)腹部创伤时进行抽液协助诊断(如腹腔内出血、空腔脏器穿孔等)。

(3)晚期肿瘤病人腹穿以明确腹腔转移诊断(如穿刺抽腹水行脱落细胞学检

查等)。

2.治疗性穿刺

(1)腹腔灌洗或行人工气腹作为治疗手段。

(2)腹腔内注射药物(如化疗药物)。

(3)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可缓解症状。

【禁忌证】

1.严重腹内胀气。

2.大月份妊娠。

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如结核性腹膜炎)引起腹腔内广乏粘连者。

4.躁动不能合作者。

5.有出血倾向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穿刺前准备

(1)穿刺前导尿或排空尿液使膀胱空虚。

(2)体位一般采用平卧位或半卧位。

2.穿刺点选择一般常用的穿刺部位为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或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3.穿刺用品准备

(1)皮肤消毒用品:

碘伏,弯盘,消毒棉块和无菌纱布,医用镊子与止血钳,无菌注射器。

(2)10ml无菌注射器,穿刺针,如大量抽取腹腔积液时可备穿刺包。

(3)无菌试管或小瓶。

(4)局麻药物。

4.术者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等。

5.腹腔穿刺术

(1)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自皮肤至壁层以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2)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穿刺腹壁,当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提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腔积液,并留标本送检。

(3)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注射器(10-20ml)进行。

(4)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头后端连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止血钳固定针头,并协助夹闭胶管。

亦可通过穿刺针置入导丝,并在导丝引导下置入细管连接引流袋。

(5)将抽的腹腔液体注入容器中,记录并送检。

(6)术毕拔除穿刺针,穿刺点消毒纱布覆盖并胶布固定。

(7)大量放液后,需束以腹带并收紧,以防腹压骤减、引起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

【注意事项】

1.诊断性穿刺,针头不可过细,否则易得假阴性结果。

2.放腹水时速度不宜过快,初次放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

如在放腹水过程中病人出现脉搏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终止操作。

3.穿刺得到全血样液体时,应将血性液置于玻片上观察能否凝固,以鉴别是腹腔内出血抑或穿刺本身所造成的出血。

4.穿刺得到阴性结果或与临床诊断不符合,有必要时可重复穿刺。

5.肿瘤病人灌注化疗药物后仍应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

6.在穿刺时勿使皮肤至壁层腹膜针眼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表浅淋巴结穿刺术

【适应证】

1.用于浅淋巴结肿大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

2.肿大淋巴结抽脓及治疗。

【禁忌证】

1.高度怀疑或已确诊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2.靠近大动脉或神经的相对较小的淋巴结。

【准备】

清洁盘,20ml注射器、7号或8号针头及无菌包1件,无菌生理盐水一小瓶,1%~2%利多卡因2~5ml,清洁玻片数张。

【方法】

1.选择肿大明显可疑性较大的淋巴结作为穿刺目标。

2.患者常规局部皮肤消毒,操作者左手示指和拇指消毒。

3.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肿大淋巴结,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10ml或20ml),自淋巴结顶部将针垂直刺入淋巴结中心,用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将针栓抽成负压,如无内容物吸出,可改变针头在淋巴结内的方向,抽出内容物即可。

此时左手用纱布按压针眼,在保持针管负压状态下将注射器连同针头迅速拔出,局部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4.将注射器内的抽吸物推于玻片上,均匀涂片、染色,进行细菌和细胞学检查,如吸出液量少,则可将针头内液体推出,制成涂片。

5.如系淋巴结抽脓给药,要在淋巴结上方高位进针,如系淋巴结结核液化抽脓,则从上方高位的健康皮肤处进针。

【注意事项】

1.选择可疑性较大的淋巴结进行穿刺。

治疗性穿刺应选择波动明显的淋巴结。

2.穿刺阴性时可重复穿刺,也可选择其他肿大淋巴结穿刺。

3.穿刺针不可刺入太深,以免伤及深部组织,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时,注意勿伤及肺尖。

4.淋巴结穿刺结果阳性有诊断价值;阴性不能排除疾病诊断。

5.如系淋巴结抽脓给药,注药量不要太大,要少于吸出的脓液量。

骨髓穿刺术

【适应证】

1.各种白血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观察。

2.多种血液病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禁忌证】

1.血友病。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术前准备】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检查过程及可能发生情况,并签字。

3.器械准备骨髓穿刺包、消毒剂、麻醉剂、无菌棉签、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以及胶布。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口罩、帽子。

【操作方法】

1.选择穿刺部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

位于髂前上棘后l~2cm的髂嵴上;②髂后上棘穿刺点,位于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③胸骨穿刺点:

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一、二肋间隙的位置;④腰椎棘突穿刺点:

位于腰椎棘突突出处。

2.体位胸骨和髂前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仰卧位;棘突为穿刺点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髂后上棘为穿刺点时病人取侧卧位。

3.术者带无菌手套,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盖无菌洞中,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肤、皮下及骨膜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位置上(胸骨穿刺约1.0cm,髂骨穿刺约1.5cm)。

术后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时,应保持针体与胸骨成30~40角)。

针尖接触骨质后,左右旋转针体,缓慢钻刺,当感到阻力消失、穿刺针在骨内固定时,表示针尖已进入髓腔。

5.拔出针芯,放在无菌盘内,接上10ml或20ml无菌干燥注射器,用适当力量抽吸适量骨髓液送检(首先应抽吸0.1~0.2ml用作制备骨髓涂片,若需作骨髓细菌培养或造血干细胞培养,应在制备骨髓涂片后再抽吸1~2ml骨髓液送检)。

6.抽取的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迅速作有核细胞计数并涂片数张备用。

7.若未能抽出骨髓液,应再插入针芯,稍加旋转针体,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再行抽吸。

若仍抽不出骨髓液,则应考虑更换部位穿刺或作骨髓活组织检查术。

8.抽吸完毕,插入针芯。

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一起拔出,随即将纱布盖住针孔,并按压数分钟,再用胶布将纱布加压固定。

【术后处理】

1.术后应嘱病人静卧休息,同时做好标记并送检骨髓片,清洁穿刺场所,做好穿刺记录。

2.抽取骨髓和图片要迅速,以免凝固。

需同时作周围血涂片,以作对照。

【注意事项】

1.术前应做止、凝血检查。

有出血倾向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病者禁止做本项检查。

 2.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防折断。

3.胸骨穿刺时,不应用力过猛,避免穿透内侧骨板。

4.若穿刺时感到骨质坚硬,穿不进髓腔时,应做骨骼X线检查,以除外大理石骨病。

不可强行操作,以防断针。

腰椎穿刺术

【适应证】

1.腰椎穿刺术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2.用于鞘内注射药物。

3.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

【禁忌证】

1.可疑颅高压、脑疝。

 2.可疑颅内占位病变。

3.休克等危重病人。

4.穿刺部位有炎症。

【术前准备】

l.了解病情,作必要的体格检查,如意识状态、生命征等。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检查过程、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应对措施,并签字。

3.器械准备腰椎穿刺包、脑压表、消毒剂、麻醉剂、无菌棉签、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以及胶布。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口罩、帽子。

【操作步骤】

1.体位病人侧卧位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

头向前胸部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

或由助手协助使病人躯干呈弓形。

2.确定穿刺点双侧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

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

有时可上移或下移一个腰椎间隙。

3.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

4.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或略向头侧缓慢刺人。

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则为2~4cm。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

此时将针芯慢慢抽出,可见脑脊液流出。

5.测量脑脊液压力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

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或40~50滴/分钟。

Queckenstedt试验:

是了解蛛网膜下隙是否阻塞的一个试验。

方法是在初次测压后,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再压迫另一侧,最后双侧同时按压。

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此为梗阻试验阴性。

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去除压力后压力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

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6.撤去测压管,根据检测要求收集脑脊液送检。

7.插入针芯后,拔出穿刺针,盖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

1.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h,测血压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

2.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

3.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

4.做好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疑有颅内压增高且眼底有视盘明显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时,禁忌穿刺。

2.穿刺时,病人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做相应处理。

3.鞘内注药时,应先放出适量脑脊液,然后以等量液体稀释药物后注入。

经口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

1.上呼吸道梗阻。

2.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

3.气道分泌物潴留。

4.实施机械通气。

【禁忌证】

经口插管无绝对禁忌证,插管可损伤呼吸道粘膜损伤或脊髓严重损伤,应谨慎。

【操作方法与程序】

1.摆放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2.加压去氮给氧:

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3.准备导管:

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4.准备喉镜:

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5.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6.暴露声门:

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

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7.插入气管导管:

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8.确认导管位置:

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9.固定导管:

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注意事项】

1、行气管插管前要充分给氧,以防插管时突然呼吸停止,加重缺氧。

2、使用喉钳用力不能太猛,插入不能太深,否则会厌顶端可损伤会厌及声带,导致喉头水肿及并发生。

3、插入导管粗细合适,过细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尤其是呼气阻力增加,致使氧气蓄积过多。

4、经常注意导管和牙垫的固定,随时吸尽口腔分泌物,防止导管滑脱。

5、气管内插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因气囊压迫气管而发生并发症,不超过48-72h,如需继续使用呼吸器者,应行气管切开。

6、插管用具使用完毕,喉钳的钳片、牙垫、管芯,应先用肥皂水刷洗,清水冲净,然后浸泡于消毒溶液内,经消毒处理后取出擦于备用。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技术

【适应征】

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或条件不好。

2.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

3.需要输入高渗或粘稠的液体(如TPN)。

4.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

5.需要每日多次采血。

6.需要长期输液治疗。

【禁忌症】

1.已知或怀疑有与插管相关的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迹象。

2.病人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

3.已知或怀疑病人对导管所含成份过敏者。

4.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

5.凝血功能障碍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者慎用。

【准备】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出凝血情况。

(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情况。

(3)由医生负责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术前准备

(1)术前准备:

无菌物品准备:

PICC管1套、0.9%生理盐水250ml、20ml注射器3支、无菌手套2对、无菌剪刀1把、无菌治疗巾5条、消毒纱布、(可来福接头)外用生理盐水1瓶。

(2)其他物品准备:

软尺、止血带、治疗盘、胶布、透明敷料贴膜、弹力绷带。

(3)消毒物品和环境准备:

安尔碘、棉枝。

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

【方法】

1、选择合适的静脉:

①在预期穿刺部位以上10cm扎止血带。

②评估病人的血管状况,选择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血管(贵要静脉:

直、短、静脉瓣较少,次选肘正中静脉、末选头静脉)。

③松开止血带。

2、测量定位

①测量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测量时手臂外展90º。

②上腔静脉测量法: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

③上腔静脉测量法2: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加2cm。

④锁骨下静脉测量法:

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切迹,再减去2厘米。

⑤测量上臂(肘横纹上10cm)中段周径(臂围基础值):

以供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新生儿及小儿应测量双臂围。

3、消毒穿刺点:

(贵要静脉穿刺点在肘窝下2横指,处进针)。

①将第一块治疗巾垫在患者手臂下

②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在穿刺点上下10cm(直径为20cm)两侧至臂缘。

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

等待两种消毒剂自然干燥。

4、建立无菌区

①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②加垫无菌巾在臂下,铺孔巾及治疗巾,扩大无菌区

③打开PICC无菌包。

④应用无菌技术,抽吸生理盐水,放无菌纱块。

5、预冲:

冲手套滑石粉,用无均纱布檫干。

预冲导管、连接器、肝素帽(可来福接头)。

6、扎止血带,实施静脉穿刺:

穿刺进针角度约为15-30度,直刺血管,一旦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入导入针,确保导入鞘管的尖端也处于静脉内,再送套管。

7、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

①松开止血带。

②左手食指固定导入鞘避免移位。

③中指轻压在套管尖端所处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

④从导入鞘管中抽出穿刺针。

8、置入PICC导管:

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要均匀缓慢,送至15厘米时(腋静脉位置)嘱患者头部转向静脉穿刺侧,以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

9、退出导引套管:

①当导管置入预计长度时,即可退出导入鞘。

②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套管,使其远离穿刺部位。

10、撤出导引钢丝:

一手固定导管,一手移去导丝,移去导丝时,动作要轻柔。

修剪导管长度,保留体外5~7cm长导管,以便安装连接器,其余导管使用无菌剪刀剪断。

注意剪管时应保持剪刀与管成90℃(目的是将导管口剪平)。

11、确定回血和封管:

①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

②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

③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巴德PICC管不需肝素用盐水正压封管)。

12、清理穿刺点,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

①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

②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并注意不要盖住穿刺点。

③覆盖透明贴膜在导管及穿刺部位,加压粘贴。

④在衬纸上标明穿刺的日期、长度/臂围。

⑤登记患者长期护理手册。

13、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注意事项】

1.穿刺时注意事项

(1)穿刺前应当了解患者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避免穿刺进入动脉,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

(3)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进行加压止血。

2.穿刺后护理注意事项

(1)输入全血、血浆、蛋白等粘性较大的液体或20%甘露醇、脂肪乳后,应当以0.9%NS冲管,防止管腔堵塞。

输入化疗药物前后均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2)可以使用PICC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是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3)严禁使用小于10毫升注射器,否则如遇导管阻塞可以导致导管破裂。

(4)护士为PICC置管患者进行操作时,应当洗手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5)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

3、护理观察及记录

(1)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穿刺的日期、时间、部位、插入导管深度。

(2)记录每天导管留置情况、有无红肿热痛现象及病人主诉。

(3)记录药物的名称。

4、PICC长期使用维护

(1)更换敷贴:

目的:

预防感染。

(a)敷贴更换频率:

导管置入24小时后需要做一次敷贴更换;此后每周1次定期更换敷贴,同时更换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若发现伤口有渗血、敷贴潮湿或松动也应立即更换敷贴,此时的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就视情况而定。

(b)物品准备:

透明敷贴、无菌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无菌手套、安尔碘、消毒棉枝、20ml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无菌治疗盘、无菌治疗巾。

(c)操作步骤:

①清洁双手,戴口罩,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在帖外层用手加压穿刺点,自下而上仔细地拆除旧的敷贴,(若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把导管带出体外一部分,严禁将导管送回血管内,避免感染)要注意核对膜外标注刻度与PICC管体内长度是否相符。

③消毒液消毒双手。

④仔细观察导管的出口部位和周围的皮肤,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胀、渗血及渗液等现象,导管有无移位,外露部分的长度等。

⑤戴无菌手套,用安尔碘棉枝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范围是:

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厘米,左右到臂缘,然后等待自然干。

⑥用安尔碘棉枝消毒导管、连接器、肝素帽或可来福接头各3次。

⑦将体外导管摆放成“S”,贴好敷贴。

并将固定翼用无菌胶布固定好。

⑧用无菌胶布固定好连接器

⑨若穿刺点仍有渗血,可在穿刺点覆盖小块纱布,然后直接用透明敷贴加压覆盖

2.冲洗导管

目的:

保持导管的通畅。

(1)冲洗频率:

①在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前、后冲洗导管。

②每次输血、血制品、IPN、白蛋白等高粘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