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301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docx

临床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避免进行锁骨下穿刺;

2)局部皮肤感染者应另选穿刺部位;

3)血气胸病人避免行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并发症:

血肿、气胸、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血胸、水胸、空气栓塞和感染。

三、基本操作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

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1.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

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

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锁骨上路 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

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角,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

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

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

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

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

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

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

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

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

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

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

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

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锁骨下路 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

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

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

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并反复测试其通畅情况,确定在静脉腔内时便可置导管。

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仍无回血时,不可再向前推进,以免损伤锁骨下动脉。

此时应徐徐向后退针并边退边抽,往往在撤针过程中抽到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

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到皮下而后改变方向(针尖在深部时不可改变方向,以免扩大血管的损伤)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方法徐徐前进,往往可以成功。

送导管的方法基本上与锁骨上路相同,但由于此进路要通过肋间隙,用外套管针时往往送套管时较困难,阻力较大,常需要借助钢丝引导。

另外此进路穿刺过深时有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可能。

如果针干与胸部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腔和肺组织的可能。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锁骨下进路置管到位率较低,导管可进入同侧颈内静脉、对侧无名静脉。

据观察此进路的到位率小儿为32.3%,成人为84%。

心脏手术时撑开胸骨时可能影响导管的位置。

2.颈内静脉 起源于颅底,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再下行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

成人颈内静脉较粗大,易于被穿中。

右侧无胸导管而且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段几乎为一直线,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故临床上常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尤其是放置Swan-Ganz导管更为方便。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个人的习惯各有不同,一般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针。

⑴前路 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

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干与皮肤成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

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

此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⑵中路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

如果试穿未成功,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向外偏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以内的后缘,常能成功。

若遇肥胖、短颈或小儿,全麻后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定点会有一些困难。

此时可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此切迹就是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附着点)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

穿刺时以左手拇指按压,以确认此切迹,在其上方约1~1.5cm处进针(此处进针又称为低位进针点),针干与中线平行,针尖指向足端,一般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

若未成功再将针退至皮下,略向外侧偏斜进针常可成功。

⑶后路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

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入气管内。

以上三种进针点一般以中路为多,因为此点可以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故误伤动脉的机会较教少。

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中率较高。

此外应指出,由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距很近,为避免误伤动脉在正式穿刺前必须先用细针试穿,以确定穿刺的角度和深度,而后再正式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

置入导管的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

3.股静脉 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穿刺时以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摸准股动脉的确切位置,在其内侧约2~3cm处进针,针尖指向头侧,针干与皮肤成30°,一般较易成功,置管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

但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中心静脉压。

如果从针腔内送入较长的导管可达到中心静脉,但导管在血管内行程较长,留置时间久,难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现已很少采用,除非在某些特殊病情如巨大胸主动脉瘤或布加综合征时采用。

术后应及早拔除,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4.贵要静脉 一般不用此途径,在巨大升主动脉瘤不宜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时(以免误伤动脉瘤)选用。

但由于该静脉较细,路途弯曲,故送管困难。

必须用一种特殊的穿刺针Drum-CartridgeCatheter,该导管长71cm,外径约1.7mm,内径1.1mm,管腔内有弹性钢丝芯卷成盘形装于可转动的塑料匣内,穿刺针头长5.1cm,外径2.1mm,内径1.8mm,当穿中贵要静脉后将该导管由穿刺针腔内送入静脉,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塑料匣,将导管送至中心静脉后退出穿刺针,抽出导管内钢丝局部包扎固定,并与测压装置连接。

四、注意事项

1.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与交流,讲明穿刺利弊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意外情况,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认可。

2.用外套管针穿刺时,皮肤戳口要足够大,包括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使套管针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时无明显阻力,否则会由于套管针通过坚韧的皮肤时引起套管口的裂开造成穿刺失败。

3.正式穿刺时的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时粗针头相对较钝,易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

有时穿透静脉也未抽得回血,这时可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往往可抽得回血。

4.应掌握多种进路的穿刺技术,不可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高而进行反复穿刺,这样可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5.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如需改变穿刺方向时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否则增加血管的损伤。

6.穿刺成功后应将导管内的气体抽出注入盐水,以防固定导管时血液在导管内凝固。

7.固定导管时,缝针的方向一定要与导管的走向平行,且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在皮下穿破导管。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评分标准

 姓名:

科室:

总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得分

10分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病人配合。

5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备皮。

2

3.器械准备清洁盘,中心静脉穿刺包;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液。

测压装置。

3

80

选择穿刺点:

首选右颈内动脉,其次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5

选择合适的穿刺用具:

多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包

5

患者体位:

以颈内静脉穿刺为例:

病人仰卧侧头,头低脚高位

5

戴好帽子口罩,消毒铺巾,清醒病人可在颈动脉搏动表面你选择穿刺点处用少量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

10

术者立于病人穿刺侧,戴无菌手套,用左手示指、中指摸清颈动脉搏动,右手持穿刺针,针干与皮肤呈45-60度角,从动脉搏动外侧约0.5-1.0cm刺入回抽有暗红血液流出。

30

固定好穿刺针,依次置入导丝,扩张器,中心静脉导管,妥善固定,留置深度颈内约12cm,锁骨下13-15cm。

15

穿刺过程顺利,操作流畅

10

10

口述:

1.讲明穿刺利弊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意外情况,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认可。

1

2.用外套管针穿刺时,皮肤戳口要足够大,包括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使套管针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时无明显阻力,否则会由于套管针通过坚韧的皮肤时引起套管口的裂开造成穿刺失败。

1

3.穿刺时的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时粗针头相对较钝,易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

有时穿透静脉也未抽得回血,这时可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往往可抽得回血。

2

4.应掌握多种进路的穿刺技术,不可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高而进行反复穿刺,这样可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2

5.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如需改变穿刺方向时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否则增加血管的损伤。

2

6.穿刺成功后应将导管内的气体抽出注入肝素盐水,以防固定导管时血液在导管内凝固。

1

7.固定导管时,缝针固定时一定要避免在皮下穿破导管。

1

 

电除颤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紧急适应。

①心室颤动及扑动:

首选非同步电击。

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选择性适应:

均用同步电复律。

①心房纤颤:

②心房扑动。

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兴奋迷走神经措施及药物治疗无效者。

④预激综合征伴心动过速。

⑤心电图一时难以辨明的快速异位心律,病情危重者。

二、电除颤禁忌症:

(1)洋地黄过量。

(2)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

(3)伴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4)三个月内有栓塞史者。

(5)甲亢引起的心律失常,原发病尚未控制或伴有急性感染。

二、操作规范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

“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

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三、电除颤的不良反应

部分接受电除颤者可能发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低血压、急性肺水肿、心肌损伤和皮肤灼伤等,室早(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也很常见。

这些不良反应有的是一过性的,可自行恢复,有的可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置。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例如心电与呼吸监测。

 

除颤术评分标准

姓名:

科室:

总分:

规范项目

分值

得分

10

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洗手

2

操作前评估:

病人是否存在心脏骤停、室颤等除颤指征,除颤仪性能是否处于安全备用状态

4

 

准备用物:

除颤器、导电糊或盐水纱布、除颤电极板2块

4

70

病人安全与舒适:

再次确认病人处于心脏除颤指征状态,给病人平卧于硬板床,其余人员不得接近病床

10

除颤前遵医嘱给予药物,以提高除颤阈值

5

调试及检查除颤器

5

将除颤器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或胸部电极板放置处置盐水纱布,打开除颤器电源并设置到非同步位置,调节除颤器能量至所需读数并开始充电,首次充电至200J

20

 

立即将2块电极板分别置于右锁骨下胸骨右侧和心尖部,用力按压使电极板与胸壁紧密接触,以减少肺容积和电阻,保证除颤效果

10

 

两电极板同时放电,然后通过心电示波观察病人心律是否转为窦性,若首次除颤无效可重复电击,并可提高电击能量,最大能量可增至360J

15

除颤结束,协助病人取适宜体位,整理床单位,安慰病人,致谢;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5

20

操作后评估:

病人是否复苏或心律失常是否纠正

4

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3

终末质量:

仪器操作熟练,除颤准确、迅速、安全

3

提问目的、注意事项

目的:

纠正室性心律失常,终止室颤

注意事项:

1、如室颤为细颤,除颤前可遵医嘱给予肾

上腺素,使之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2、电击时,任何人不得接触病人及病床,

以免触电

3、进行心电图示波监视,观察生命体征及

肢体活动情况

10

气管内插管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各种呼吸功能不全而导致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需较长时间进行人工加压给氧或辅助呼吸而暂不考虑进行气管切开者

  2、呼吸、心搏骤停而进行心肺脑复苏者。

  3、昏迷或神志不清而胃内容物反流,随时有误吸危险者。

  4、呼吸道内分泌物不能自行咳出需气管内吸引者。

  5、需建立人工气道而行全身气管内麻醉的各种手术病人。

  6、颌面部、颈部等部位大手术,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者。

二、禁忌证

  1、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

  2、咽喉部烧伤、肿瘤或异物残留者。

  3、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

  4、下呼吸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因难,难以经插管内清除者,应考虑气管切开。

  5、颈椎骨折或脱位者。

三、操作规范

(一)准备工作

 器具准备:

麻醉喉镜、带充气套囊的气管导管、衔接管、导管管芯、牙垫、喷雾器、吸引装置、供给正压通气的麻醉机或呼吸器及氧气。

(二)操作方法

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约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

2.术者位于患者头端(不宜于在床头操作者,可位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

如未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示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入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入喉镜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入,将舌体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腭垂。

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入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

5.以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芯。

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

四、注意事项

1、应按置管的目的和病人的不同选择插管方法,若需较长时间置管可选经鼻插管,而手术麻醉一般选口插管。

2、对鼻插管者,应先检查鼻腔是否中隔歪曲异常等,选择通气良好侧鼻孔。

3、操作喉镜时,不应以门牙为支持点,以防门牙脱落。

4、对颈短、喉结过高、体胖而难以暴露声门者,可借助手按压喉结、肩垫高以便清楚暴露声门。

5、插管时,喉头声门应充分暴露,动作要轻柔、准确而迅速,以防损伤组织,尽量减少病人的缺氧时间以免发生心肺骤停,或迷走反射亢进等并发症而产生不良后果。

6、插管后应检查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以确保导管位置正确,防止过深或过浅。

导管插入深度一般为鼻尖至耳垂外加4~5cm(小儿2cm),然后适当固定,以防引起单侧通气或滑脱。

7、口插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h,鼻插管不超过1周。

8、拔除气管导管时,应注意发生喉头水肿的可能,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9、拔管后应观察病人发音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对症处理。

若发现由于杓状关节脱位而导致的发音困难,应及时给予复位。

 

经口气管内插管术评分标准

姓名:

科室:

总分:

项目

总分

考核内容

分值

得分

准备

质量

标准

10分

仪表端庄,衣帽整齐,佩戴胸卡

2

备齐用物:

气管插管、导管芯、10ml注射器、喉镜1套、灭

菌石蜡油纱布2块、牙垫1个、无菌手套。

另备:

听诊器、手套、压舌板、呼吸囊、备用气管插管、弯盘、无菌纱布(2块)、胶布、功能垫(小枕)

5

规范洗手、戴口罩

3

80分

备齐用物推至床旁

2

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一个功能垫(小枕,抬高约10cm)。

操作者站床头用右手压患者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

伸,使口、咽、喉在一条直线上

5

检查口腔(口述取出异物及活动义齿、无舌后坠等),戴手套

8

试导管气囊是否漏气,插入导管芯,用石蜡油纱布润滑导管前端及喉镜末端

8

右手拇、食、中三指分开上、下唇,左手持喉镜沿口角右侧置入口腔,用镜片侧翼将舌体左推,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然后左臂用力上提暴露咽腔(不能以牙做支点上撬,以免损伤牙齿)

15

看到咽腔后镜片继续向前,可见如小舌样会厌,用镜片前端挑起会厌,暴露声门,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插入气管内

15

在气管导管的气囊过声门后,将导管芯拔出,继续插至所需深度(成年女性插管深度距门齿约22cm,成年男性约24cm)

10

放入牙垫,退出喉镜,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气管导管(由助手协助挤压气囊),听诊双肺,确定导管在气管内

5

固定导管及牙垫,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气约5~10ml,密闭气道

5

口述拔管要点(清除口腔、咽腔及导管内分泌物;放导管气囊,边吸引,边拔管)

5

终末

质量

标准

10分

操作动作轻柔、准确,以防损伤组织

2

反复插管时,避免时间过长,中间注意给患者供氧

2

操作熟练、沉着冷静、手法正确

2

所用物品归位、处理规范

2

注意各种一次性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

2

 

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胸(中等量以上)。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开胸术后。

二、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肝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三、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

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

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

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

半卧位。

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戴帽子、口罩、手套,消毒局部皮肤,覆盖消毒洞巾。

(2)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

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3)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

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4)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5)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

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