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86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docx

模拟卷自评工作汇报的解释

Usingtheresearchmethodofliterature,meansofobservation,behavioralapproach,conceptualanalysisandthepatternofinformation-seekingoflocalandoverseaswereanalyzedandcompared,Basicpatternstrategiesoftechnologyinformation-seeki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自评工作汇报

我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自评工作,着重是2002年中期评估以来学校推进试点工作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试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我校是1999年首批参加“试点项目”的学校。

电大系统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3.39万人,其中开放教育本专科学生2.50万人;有开放教育教学点18个。

领导的重视。

我校开展试点工作六年来,始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教育部专家、中央电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

市领导多次来校现场办公,了解学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指导试点工作思路,研究解决试点工作和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教育部专家、中央电大,省、市教育部门领导也多次来校指导工作,为我校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我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上级精神,把试点工作作为推进电大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新的动力,作为事关电大前途的重大举措,始终放在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

试点以来,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投入主要精力,全力推动和深化试点工作。

全校教职工自觉地变压力为动力,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同时,电大全系统以教育部和中央电大评估为契机,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进了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化。

办学方向。

南京是教育大市,高校林立,部省属高校就有近40所,市属地方高校有3所。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全市教育发展大格局中寻找办学方位,在深化试点中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

正确的办学方向为学校事业和试点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证。

南京电大与市属其他两所地方高校已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三足鼎立之势,在南京地区众多高校中形成独树一帜的格局。

一是体现鲜明的远程开放教育办学特色。

试点工作开展之前,学校办学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电大不电,远教不远”的弊端。

由于办学缺乏鲜明的特色和清晰的定位,学校发展几度陷入困境。

教育部、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启动,为电大系统解决定位和特色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电大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试点开展后,我校较早提出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以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为两翼,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与手段统领各个办学项目、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主两翼”的办学思路。

中期评估以来,通过继续探索实践,全校教职工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进一步形成了通过参与试点,强化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共识。

教职工普遍认识到,南京电大要在高校林立的竞争中赢得优势,别无选择地要走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

有办学特色才有核心竞争力,只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适应市民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才能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办学定位的明确主要体现在:

1、确立了建设一流中心城市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次提出关于发展远程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2004年9月,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对我校长远发展任务、目标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学校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远程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和市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2004年,经党委研究、教职工大会通过,确定了《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2003年—2007年发展规划》。

规划确立的学校长远发展目标是要把南京电大建设成具有一流远程教育服务功能的远程教育中心,建设成为与南京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中心城市开放大学。

通过进一步完善南京电大的系统网络,各分校、教学点要建设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基地;全市电大系统的综合办学实力要力争居于中心城市电大的前列。

2、规划建设远程开放教育办学基地。

2004年下半年,为了支持电大发展远程开放教育,市委、市政府批准我校建设新校区。

新校区选址在交通便捷、适合于为成人学员提供学习辅导的市中心新街口地区。

新校区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近1.95亿元。

该项目已纳入2005年南京市社会事业发展年度奋斗目标,将于年内开工建设,2008年秋投入使用。

作为我市远程开放教育基地,新校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我校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功能,也将进一步确立我校在南京地区远程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

3、将远程开放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

中期评估以来,学校继续把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作为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主要的人力、财力和精力。

学校的办学规模已从试点之初的6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3.39万人,其中开放教育试点在校学生达到2.50万人,占全校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的74%。

远程开放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主体。

4、不断拓展远程开放教育办学功能。

2004年,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校建立了“南京市远程教育中心”,成立了“南京电大残疾人远程教育教学点”、“南京电大拥军学院”等远程教育办学机构。

这些机构的建立,为电大以远程开放教育手段服务社会打造了新的平台。

二是坚持为地方和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的特大中心城市,文化积淀深厚,社会繁荣,经济发达。

南京工业产业特色鲜明,工业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能源等为支柱产业,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南京第三产业发达,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断提升;农村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2004年GDP达2000多亿元,人均接近4000美元。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城市,人才需求巨大,市民求学氛围浓厚。

这对电大教育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诸多挑战。

我校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推进开放教育试点中,积极改革办学模式,主动呼应城市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开放教育办学理念为市民提供广泛的求学机会,坚持以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于我市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

坚持面向地方、为基层一线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学校在专业开设和服务对象上紧贴地方支柱产业人才需求和市民求学的需要。

我校还关注城市弱势群体对求学的渴望,较早地开展了残疾人教育;今年还在我市农村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骨干。

为行业和基层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试点以来,开放教育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稳定的教学质量为全市3万多市民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我市各行各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至2005年春季,全市城乡累计已有33907人参加我校开放教育学习,其中注册本科生10929人,专科生22978人;累计毕业9019人,其中本科生2785人、专科生6234人。

本科毕业生中404人(占14.5%)获得学士学位。

开放教育办学增强了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开放教育在获得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壮大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增强了学校的服务能力。

据统计,2002年至2004年,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收入占同期各类学历教育办学的63%。

试点以来,学校投入远程开放教育的各类经费达6千余万元,为试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较大程度地改善了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条件。

二、明确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中期评估后,我校认真研究中心城市电大的特点和试点工作的实际状况,根据“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中期评估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和中央电大年报年检反馈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试点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试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工作思路:

贯穿一条主线;构建两大体系;培养三种能力;推动四项建设;抓好五个环节

在试点工作推进层面:

坚持协调发展,突出“四项建设”。

即通过重点加强队伍建设、资源建设、设施建设、系统建设等条件建设,为不断提高开放教育质量提供保障,通过正确处理开放教育规模、效益、质量的关系,确保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层面:

贯穿“一条主线”、培养“三种能力”。

即贯穿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不断深化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导学、助学、促学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为地方和基层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这条主线,着重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重视“应用型人才”内涵的把握,注重以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为主的素质教育。

在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层面:

着重构建“两大体系”,抓好“五个环节”。

即努力构建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质量保证两大体系,抓好教学方案设计、教师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考评考核管理等五个环节。

核心是构建、完善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质量保证两大体系。

(二)措施与成效

第一,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进行资源整合,加强队伍建设。

到期中期评估时,我校开放教育的任务一直由原开放教学部一个部门为主承担,随着办学规模的变化,“小马拉大车”的弊端逐步显现。

对此,中期评估后,学校加大了资源整合的力度,通过机构调整撤销了原开放教学部和三个教学系组建了新的教学机构和开放教育直属部。

调整了机构职能,原先由一个部门承担的试点教学与管理任务现在分别由学校各教学与管理部门承担。

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学校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力推动试点工作的局面。

中期评估后,学校加强了队伍建设的规划实施。

队伍得到充实。

试点以来累计引进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130余人,其中中期评估后引进的高级职称教师和研究生有34人。

同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队伍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进修、培训、考核和激励等多种手段,促进了师资队伍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善结构、提高素质。

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得到调整。

目前校本部高级职称教师已由试点之初的11人增加到37人;教职工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由3人增加到28人,另外还有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7人。

在人才引进中,逐步调整队伍年龄结构,年富力强的师资得到充实。

二是进一步改善网络设施条件,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中期评估以来,学校继续加大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

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前期投入的基础上,学校又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网络设施的完善和网路的拓宽。

经过改造升级,网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校园网主干已达千兆,并以千兆带宽连通教科网,百兆光纤专线连通电信网,形成高速网络双通道,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2004年服务器扩容升级,2005年增添中心交换机;通过不断更新,已配置计算机千余台;校本部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视听阅览室、视频直播教室、闭路电视教室、电子阅览室等齐备;在学习支持服务上,构建了南京电大在线、教务管理、电子邮局、短信通、数字图书馆、双向视频系统等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支持服务六大平台;通过资源共享等手段,为所属试点单位统一配置了数字图书馆,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等。

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支持服务手段明显加强。

三是强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学校成立了教学资源建设专项工作小组,负责教学资源建设的课题立项、经费使用、组织协调、检查验收、推荐评奖以及推广应用等具体工作,制定激励措施,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与整合。

制定了《南京电大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和《关于教学资源建设的暂行办法》等文件,组织全校专、兼职教师采取“引进、借用、改造、自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资源的组织与整合,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开设的所有课程中,配置两种以上媒体教学资源的比率达到了95%以上。

不仅为推进教学改革,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锻炼了队伍,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的培养。

今年初,我校组织15个课件参加了“东方燕园杯”2005年广播电视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其中1件获二等奖,2件获三等奖,1件获佳作奖。

获奖数在全国44所电大中位列第七。

为了进一步推进网络资源的应用,促进学生网上学习,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工作的意见》,对提升网上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提出具体要求。

通过有力的推动,教师网上视频教研活动已普遍开展,对学生网络学习的指导和网上导学互动得到加强,学生网上在线时间明显增加。

四是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

中期评估以来,我校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意见》要求一是将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开放教育的形式和成人的特点紧密结合;二是将素质教育的要求融入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三是充分运用远程开放教育网络平台。

围绕《意见》要求,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素质教育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此外,学校还通过开展“素质教育年”等活动,探索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增强素质教育的效果。

五是进一步推进科研工作。

中期评估以来,学校加大了对科研工作台的组织程度。

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立项管理,采取了多项推进的措施,取得的明显的效果。

我校所承担的中央电大主要课题研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03年我校按期完成《关于开放教育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经中央电大专家组评审,同意结题。

该研究课题,在2004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优秀科研项目评选中荣获优秀奖。

坚持试点工作和课题研究同步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产出。

形成一批包括论文与课件在内的研究成果,共计60余项。

其中《开放教育学生网上学习的调查分析与思考——对99级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个案剖析》一文,获2001年海尔杯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论文奖;《关于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及对教学设计的思考》一文,获2004年中央电大教学管理改革论文评选二等奖。

一批研究成果对我校开放教育试点的实践起到了较好地指导作用。

《关于开放教育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关于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及对教学设计的思考》等成果,对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产生了比较好的影响;《开放教育<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初探》、《对工商管理专业开放教育实施案例教学的若干问题思考》、《对开放教育本科<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若干问题的思考》、《关于开放教育试点中利用多种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论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下<合同法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关于远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开放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探讨》等成果,通过运用和实践,推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六是推进电大系统建设,实现共同发展。

中期评估以来,市校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维护电大系统各分校的发展。

在市校的积极推动、区县政府的支持和各分校、教学点的努力下,我市电大系统的办学实力得到较大提升,部分经过与职教中心等教育机构进行资源整合的电大分校也得到良性发展。

从1999年到2005年,我校各分校、教学点的开放教育办学规模从410人发展到25011人;办学资产从9975万元增加到13882万元;校舍面积从13.6万平方米扩大到17.4万平方米。

区县电大的办学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开放教育近70%的学员在区县电大就近学习。

区县电大还在开展社区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促进发展的同时,市校还不断规范分校、教学点的管理,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确保了试点工作的有序进行。

我校有16个教学点接受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总结性评估。

省教育厅在总结性评估结论中认为,“南京市所属县(区)电大分校及教学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基本达到了教育部的预期目标。

”省教育厅评估后,市校组织各分校、教学点认真研究整改措施,短期内教学点整改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在加强系统建设中,我校积极探索中心城市电大的办学规律,在系统办学的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探索,尝试扁平化的管理办法。

南京作为中心城市,网络条件比较优越,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电大教学点分布也相对集中,管理层次与省域电大相比更加扁平。

这些优势与特点,有利于实现市校和教学点师资、网络资源的共享。

我校在具体实践上,一是建立市电大中心教研室。

由市校在专兼职师资队伍中选拔优秀骨干教师,直接承担各教学点本科教学任务。

二是共享市校的网络学习平台。

我校的开放教育学习平台可以方便地做到对系统内所有师生开放。

各教学可以直接有效地使用我校开放教育学习平台,并通过我校的网络平台,共享中央电大和市校的教学资源。

第二,初步构建并推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是试点工作的核心。

南京电大经过不断深入的探索,在模式构建取得了初步成果。

同时,在推广应用方面采取了措施,取得了成效。

1、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改革,坚持创新,不断推动学生在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以及在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建设、完善。

在深入研究、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并在研究、实践、总结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模型。

(图1)

 

图1南京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模型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改革,坚持创新,不断推动学生在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以及在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建设、完善。

在深入研究、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并在研究、实践、总结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模型。

(图1)

该框架模型以在职成人为培养对象,以本专科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远程开放教育要求的条件创建和手段运用为保障,经过以导学、助学、促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应用型专门人才达到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

2、在初步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1)“一主、两辅、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及其运行

根据我校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应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一主、两辅、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面授辅导和远程辅导为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网上交互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

(图2)

 

在此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下,进一步确立“以课程分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以策略选择为手段”的教学思想,将课程分为认知类为主、思辩类为主、应用类为主三种基本类型,分别采用与之相应的“自学辅导教学策略”,“研究性教学策略、案例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专题讨论教学策略”和“实践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我校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现学生、教师、网络平台之间的三维互动。

其运行主要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以面授辅导和小组学习为辅助手段,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逐步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情境,产生出较好的教学效果。

(2)“控制一个过程,提供两种服务,落实三项保障”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其运行(图3)

控制一个过程:

即加强对教学过程及其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与监控。

主要教学环节分别为专业与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入学水平测试、入学教育与

 

学习技能培训,课程补修及课程导学与辅导,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运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落实,以及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等

提供两种服务:

即围绕主要教学环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信息、教学资源等。

媒体制作技术培训、课题研究和现代教学办公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管理信息、导学助学、答疑解惑、心理咨询和远程学习设施等方面的支持服务。

落实三项保障:

即从“制度建设、信息处理和手段运用”三个层面,加强对教师、学生的服务、指导与管理,强化监控手段,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提供保障。

新型教学管理模式的运行以“过程管理”为特色,以“开放式管理、个性化服务、规范化运作”为特征,从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入手,积极提供各项支持服务,通过控制教学过程和落实管理环节,通过严格工作流程、抓好管理细节,完善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开放教育试点的教学质量。

3、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中不断强化推广运用

中期评估以来,学校在模式探索的同时,积极促进成果的推广运用,并通过实践进行检验。

在推广中,我们着重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利用远程教育条件和多种媒体自主学习。

通过运用考核机制,将网上教学与教师的业务考核和学生的形成性考核结合;通过加强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强化网上教学资源的运用,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辅导的质量;通过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不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通过加强全系统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培训,促进模式创新及其推广运用。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推进,南京电大系统教职工对试点项目意义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能够较自觉地应用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多种媒体资源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导学、助学为辅的新教学模式,以及适应于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还用开放教育理念统领各类办学,促进其它形式的教育借鉴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升各类教育的教学水平,增强学校对多样化学习需求的适应能力。

这些措施放大了开放教育试点的效应,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4、开放教育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好评。

在2004年毕业生抽样调查中,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开放教育毕业生质量较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敬业精神,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业绩,综合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着眼未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

回顾六年多来,特别是中期评估后的几年来,电大全体教职工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试点总结性评估的标准,我们在试点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有待进一步突破:

1、学生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有待进一步确立,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尚不够理想,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导学、促学、助学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2、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使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仍不理想,已经建成的实验实习基地也显得使用不足,对以远程学习为主在职人员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有待突破。

3、课题研究不够广泛深入,对实践指导的成效有待进一步加强。

就课题研究的总体情况看,研究尚不够广泛、深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不多,尤其是课题研究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成效不够明显。

针对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校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我校拟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在推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方面,一是贯彻学校《关于进一步推进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快多种媒体资源建设步伐。

进一步促进学生转变教育观念,激发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贯彻学校《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工作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促进教师从教学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