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84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资质证书行业、等级:

农林行业(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工程)专业乙级

水利行业乙级

农业开发乙级

编号:

 

BS市HJ区土地复垦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

BS市土地整理中心

编制单位:

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省投资土地复垦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BS市HJ区土地复垦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公章):

BS市土地整理中心

项目负责人:

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公章):

设计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负责人: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项目可行性研究摘要书

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BS市HJ区土地复垦项目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申报单位:

BS市土地整理中心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设计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电话:

联系人:

合作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所在地(市)、县(市)

吉林省BS市HJ区

项目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涉及BS市HJ区六道江镇(东村)、七道江镇(旱沟村),项目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2′至126°25′,北纬41°45′至41°56′。

项目所涉及行政乡(镇)、村

BS市HJ区六道江镇(东村)、七道江镇(旱沟村)

项目申报类型

土地复垦

项目性质

土地复垦

土地权属情况

集体所有土地

地貌类型

项目所在市(区)自然地貌

山区

项目建设规模

13.5hm²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22.36hm²:

耕地3.79hm²,采矿用地2.52hm²,荒草地8.94hm²,交通运输用地0.08hm²,水域用地0.79hm²,矿渣堆场用地3.69hm²,有林地2.2hm²,其它用地0.35公顷。

预计新增耕地面积

12.63hm²

项目建设期

1年

项目投资估算

191.35万元

亩均投资(元/亩)

10205.51

建设任务

(1)通过实施该项目,使耕地中原有少量荒草地及水毁耕地整理为旱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2)建设规模为13.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2.63公顷,增加耕地比率为93.55%。

(3)通过项目实施,控制水、土、肥的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

(4)通过项目实施,对项目区内田、路、沟、桥、涵、依地重新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5)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形成一整套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项目预期目标

完善项目区整体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使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实现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农业发展。

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之目的。

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12.63hm²,新增耕地率71.59%。

项目预期效益

新增耕地12.63hm²,年净增收益14.44万元。

项目总投入情况

项目估算总投资191.35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170.3万元,占总投资89%;其它费用17.3万元,占总投资9.04%;不可预见费3.75万元,占总投资的1.96%。

二、必要性与可行性

项目背景

2004年初,为支持三农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将土地出让金的部分收益用于农业开发,国家用于土地整理的资金量不断增加,对土地整理的投入力度也将逐渐加大。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要求和国家相关规定,BS市从实际出发,在BS市国土资源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提出将BS市HJ区作为土地复垦项目向省国土资源厅申报立项,申请省级资金扶持。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设立,一是将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积极性;二是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收入;三是将有效防止土壤质量下降,大大促进BS市生态农业建设;四是通过对废弃砖厂进行综合整治,可增加耕地面积,并加大对渔业养殖的投入,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水利、道路及其他工程综合整治,将大大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将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对促进BS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14年,年增收益14.44万元,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对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实施是有保障的。

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可抗力自然灾害,导致工期延长,工程建设所需原材料价格波动,或带来资金上的不足。

三、项目实施条件

资金条件

该项目区资金投资估算,经地方财政、审计等部门有关专家调查论证,符合当地市场价格,资金运用效率较高,达到了价值最大化目标标准。

基础条件

项目区道路、供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齐全,满足项目实施条件。

其他相关条件

当地农民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实施。

四、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通过对项目区自然概况、社会经济状况、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土地整理措施、投资估算及综合效益分析,经过农业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潜力大,土地资源全面整理后,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省重点投资扶持下,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该项目实施将会得到充分保证,切实可行。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对项目区自然概况、社会经济状况、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土地复垦措施、投资预算及综合效益分析,经过农业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潜力大,土地资源整理后,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该项目在省投资扶持下,通过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项目实施将会得到充分保证,该项目切实可行。

二、问题与建议

BS市HJ区土地复垦项目受到了BS市国土资源局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与支持。

但是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复垦,主要问题是解决项目区土地整理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的建设。

结合当地土地开发利用的经验,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以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

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a)土地复垦是一项长期复杂艰难的系统工程,要解放思想,处理好政策、法规、经济、技术等诸多问题,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奠定土地复垦工作的社会基础,为土地复垦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b)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机构,有计划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和综合平衡工作,明确相关制度和责任,保证土地复垦的质量;

c)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土地开发整理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必须制定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执行措施,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1.1项目提出的原因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促进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从BS市HJ区(六道江镇、七道江镇)特有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情况出发,针对两个乡镇建设发展的需要,而用地指标相对不足的现状,缓解经济建设发展占用耕地指标不足的矛盾,BS市人民政府及BS市国土局决定对两个乡镇的未利用耕地进行整治复垦。

1.1.2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意义

BS市HJ区土地复垦项目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精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加大对耕地的投入,以建设促保护。

开展土地复垦是国家为有效保护耕地资源,提高耕地对国家生态和发展的保障能力而开展的一项事业,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农业的新要求。

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一是增加耕地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即在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的前提下,通过基本农田改造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持基本农田总量,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二是调整人地关系。

按照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地及人与人的关系予以调整和适度组织的重配,使人们对土地进行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更趋合理;三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即通过土地利用方式、强度的调整,改善土地生产、生态条件,保持和提高土地再生产的能力,以持续获得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四是提高现代化水平。

基本农田改造是按照现代化的生产要求进行的一种资源再配置过程,反过来又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广阔的土地资源空间;五是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使社会、经济和生态三种效益得以并重和体现。

为改善生态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占补平衡,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基本农田改造,通过综合整理,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

BS市为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响应国家大力推进土地整理的号召,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决定对BS市HJ区的两个乡镇中的两个村落的未利用地进行复垦,建设规模面积13.5公顷,通过对该项目区的复垦,变废弃土地为耕地,一方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另一方面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对改善农业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BS市HJ区以及项目区涉及的两个乡镇、2个自然村,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工作,是在国家政策框架之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耕地总量不减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特色、适于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新型小城镇。

为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响应国家大力推进土地整理的号召,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决定对BS市HJ区的两个乡镇(六道江镇、七道江镇)的两个村落(旱沟村、东村)的未利用土地进行复垦,项目区面积为22.36公顷。

通过对该项目区的复垦,变废弃土地为耕地。

1.2.2项目性质

因为BS市HJ区是对项目区内的未利用地的复垦项目,项目区面积为22.36公顷。

建设规模为13.5公顷,新增耕地12.63公顷,新增耕地率为93.5%。

所以性质为土地复垦。

1.2.3项目范围

该项目位于BS市HJ区的六道江镇和七道江镇,项目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12′至126°25′,北纬41°45′至41°56′。

1.2.4.项目规模

建设规模:

吉林省BS市HJ区土地复垦项目建设规模为13.5公顷,工程实施后可新增耕地12.63公顷,新增耕地率达到93.5%。

经估算,预算总投资191.35万元,亩均投资10205.51元。

1.2.5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1年。

1.2.6项目任务目标

本规划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任务和目标如下:

该项目为土地复垦工程,目标是复垦土地面积12.63公顷,复垦后使项目区耕地有效耕层厚度达30CM以上,可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项目实施后,该区域的生产条件将得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提高并能够与周围地块相互协调,土地质量达到基本农田水平,同时对于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及农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

7)《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9)《关于申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00]007号);

10)《国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国土资发[2003]69号);

11)《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12)《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通知》;

13)《吉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该项目位于BS市HJ区七道江镇(旱沟村)和六道江镇(东村)。

七道江镇位于BS市中心区及周边,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不足一公里,东与河口街道、板石街道接壤,西与六道江镇为邻,南与红土崖镇相连,北与通化市柳河县相接。

东西相距37.6公里,南北相距24.3公里,总面积234平方公里。

本镇项目区旱沟村位于镇政府西南33公里,是全镇最偏远的村。

六道江镇地处HJ区西部,镇人民政府距市区12公里。

位置坐标为北纬41°45′至41°56′,东经126°12′至126°25′,是BS市的西大门。

东与七道江镇为邻,西与通化市交界,南与红土崖镇相连,北与七道江镇接壤。

东西相距15.1公里,南北相距20.5公里,总面积154.8平方公里。

本镇项目区所在地东村位于镇驻地东侧。

注:

详细位置见吉林省BS市HJ区土地复垦项目现状图

3.1.2地形地貌

七道江镇地处长BS系的老岭山脉和龙岗山脉之间的HJ窄谷区,海拔平均高度450米。

南部受混江流域冲击,地势较平坦;北部冈峦起伏,沟宽地平;中部低平宽阔,阡陌纵横,素有BS市环城之称。

六道江镇地处长BS系的龙岗山脉环绕之中,海拔450米。

南部山高谷深,层峦叠嶂,沟壑错列;北部冈峦起伏,沟宽地平;中部低平宽阔,阡陌纵横,有BS市区粮仓之称。

3.1.3水文地质

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924.4毫米,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其中7-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沿HJ两岸和各山口地带的主要作物区是小型冲积平原。

项目区内旱沟河和黑沟河居中,贯穿南北,水资源较为丰富,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河流落差较大。

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据地质部门勘探计算,项目区地下水储量为2.7亿立方米。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属山区地下水的径流区,补给条件良好,循环交替强烈,矿化度小于0.5克/升。

水质化学成份组成简单,主要为重碳酸钙、重碳酸钙钠或重碳酸钙镁型水。

离子成份不受含水层岩性影响,而且与其相临山地地下水化学发生一致。

项目区Ⅰ、Ⅱ片地表水资源也较丰富,由于坡耕地水土保持差,出现坡上旱、坡下涝的现象。

3.1.4气候

BS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山区,属温带大陆性东亚季风气候。

其特点为:

冬季漫长,寒冷,干晴,多偏北风;春季时间短,且温度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多西南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由于受寒潮的影响,初霜来的早。

BS市日照除受季风影响外,主要受中、低云量的影响。

日照时数历年平均为2259小时,日照时数每年以3月份至5月份最多,11月至12月最少。

平均日照率为51%;2月至3月日照率为60%,7月至8月日照率为40%。

历年平均气温为4.6℃。

最高年份为5.5℃,最低年份为3.3℃。

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1℃,年较差71.3℃。

BS市为吉林省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83.4毫米,最多年份达1238毫米(1960年),最少年份643毫米(1970年)。

夏季(6至8月)降水量大而集中,连雨日较多,最长达21天,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

春秋两季降水量较少,各占全年的14-15%左右。

月降水量从1月份开始逐月增加,至7月份最多,8月份次之,9月开始明显减少。

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为416毫米,最小值出现于2月份,为1.3毫米。

降水在一日间各时均可出现,但5至9时最多。

全市静风出现最多,占各风向频率的38%;其次为北风,占19%;东南风至南风最小,分别占2%和3%。

BS市多高山,所以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为每秒1.3米。

一年之中,3月至5月风速较大,4月份出现最大值。

冬季风速较小,12月和1月出现最小值。

BS市平均气压为977.0毫巴。

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最高,夏季(6月至8月)最低。

年极端最高气压为1002.7毫巴,一般均出现在1月。

极端最低气压为945.9毫巴,多出现在4月。

气压日变化:

夜间高于白天,2时至8时最高,14时至15时最低,受明显天气系统影响时,这种日变化则被破坏。

BS市相对湿度为70%。

7至8月最大,为81-83%。

秋冬两季次之,春季最小,为58-61%。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变化相反,最大出现于清晨,最小出现于午后,一年中14时相对湿度小于等于30%的日数,以春季为最多,占出现总日数的41%,冬季次之,春季最少,只占11%。

BS市地处长BS区,具有亚热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无霜期较短,秋季初霜早,历年平均无霜期在140天左右,老岭以东历年平均无霜期为144天左右,老岭以西历年平均无霜期为146天左右。

3.1.5植被

项目区树木种类繁多,人工林有落叶松、小叶松、油松等,天然林有杨、柳、红松、椴树、桦树、楸树、柞树等。

项目区所在村镇作物植被主要有玉米、水稻等。

3.1.6土壤

1959年3月、1982年4月,两次对全市土地土壤进行了全面普查。

全区共划分为9个土类21个亚类,38个土属,70个土种。

土壤类型主要为石质土、灰棕壤、白浆土、草甸土、冲积土等。

项目区大部分土壤属冲积土土属,且以黑壤、黄壤、水稻土为主。

系远河非主流水沉积而成的。

土层上下质地比较均匀一致。

由于孔隙比例较大,含水量较低,土壤的水热性状较好。

冲积土土属表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54%,全氮0.184%,全磷0.163%,全钾2.44%,碱解氮194ppm,速效磷42.9ppm,速效钾153ppm。

冲积土土属质地比较均一,土壤热潮,供肥性能好,是农业利用的良好土壤。

项目区土地资源条件良好,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pH值在7.0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有效土层厚度40cm。

3.1.7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有低温冷害、冰雹、洪涝等,如2010年的大水,对项目区而言是百年不遇一次的。

区内农田要作好防洪措施,则可避免涝灾发生。

旱灾、霜冻、冰雹发生机率相对较小。

3.2自然资源

3.2.1光热资源

BS市日照除受季风影响外,主要受中、低云量的影响。

日照时数历年平均为2330小时,最多年份(1967年)达2490小时,最少年份(1963年)为2096小时。

日照时数每年以3月份至5月份最多,11月至12月最少。

平均日照率为51%;2月至3月日照率为60%,7月至8月日照率为40%。

≥10˚C活动机温为2850˚C—2900˚C,无霜期为141天左右,适合一年一熟作物生长。

作物生长及发育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9月下旬之间,给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光热条件。

3.3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内农民主要以耕地为主,部分从事第二、三产业,该区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影响作物的质量,阻碍了耕地产出率的提高,零星分散的沙化地和荒草地,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设备落后,排灌困难,影响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区人均耕地不足2亩,当地农民对土地治理的积极性很高,对治理土地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农村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辅以打工或农产品副业增加收入。

项目区所在村镇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大多为旱作农业,辅以少量水田、蔬菜大棚。

近年来,各村积极调整产业化结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实施,更是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项目区涉及,社会经济情况详见下表:

表1社会经济情况调查表

名称

总人口

劳动力

耕地面积

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年收入

七道江镇

25769

11346

24241

0.94

7634

旱沟村

886

649

1980

2.23

5667

六道江镇

10810

4932

14420

1.33

7505

东村

1032

367

2027

1.96

7587

3.4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22.36hm²:

耕地3.79hm²,采矿用地2.52hm²,荒草地8.94hm²,交通运输用地0.08hm²,水域用地0.79hm²,矿渣堆场用地3.69hm²,有林地2.2hm²,其它用地0.35公顷。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

 

表2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

hm²

一级类

二级类

七道江镇

六道江镇

旱沟村村

东村

类别编码

类别名称

类别编码

类别名称

动工面积

不动工面积

小计

动工面积

不动工面积

小计

1

耕地

43

荒草地

8.94

0.00

8.79

0.00

0.00

0.00

13

旱地

0.00

2.87

2.84

0.00

0.92

0.92

小计

8.94

2.87

11.63

0.00

0.92

0.92

6

工矿仓储用地

62

采矿用地

0.00

0.00

0.00

0.00

2.52

2.52

小计

0.00

0.00

0.00

0.00

2.52

2.52

3

林地

31

林地

0.00

2.2

2.2

0.00

0.00

0.00

小计

0.00

2.2

2.2

0.00

0.00

0.00

7

住宅用地

71

城镇住宅用地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小计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0

交通运输用地

104

农村道路

0.04

0.00

0.04

0.04

0.00

0.04

小计

0.04

0.00

0.04

0.04

0.00

0.04

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14

坑塘水面

0.00

0.35

0.35

0.00

0.00

0.00

117

沟渠

0.79

0.00

0.79

0.00

0.00

0.00

小计

0.79

0.35

1.14

0.00

0.00

0.00

12

其他土地

122

设施用地

0.00

0.00

0.00

3.69

0.00

3.69

小计

0.00

0.00

0.00

3.69

0.00

3.69

合计

9.77

5.42

15.19

3.73

3.44

7.17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该项目区Ⅱ片交通便捷,周围有公路、乡道贯穿,而且距居民点较近,但是田间道路缺乏统一规划,路面标准低、坑洼不平,走向紊乱。

项目区Ⅰ片是土路,交通状况差,有待于项目实施后通过公路整修建成标准的水泥道路。

3.5.2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无专门的林网建设,主要依靠山上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进行防风防沙。

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楸树、椴树、杨树、柞树等。

3.5.3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靠村、屯居民点较近,电力设施配套齐全,为整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证。

3.5.4农田配套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有坑塘和沟渠,具备良好的蓄水条件,但是原有渠系是农民自行开挖的简易排水沟渠,标准比较低且年久失修,多以老化。

需要清淤修整。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