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255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年产50吨精品干茶高档精品茶技术改造项目

可行性论证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2

一、项目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2

(一)项目基本情况2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2

第二章项目创建条件3

一、项目创建地点3

二、创建地点的地理位置4

四、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4

五、项目起止年月5

第三章项目特色5

一、项目产业聚集区特色及发展状况5

二、某白毫茶的发展趋势8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10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2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14

一、茶叶生产与加工场所有机标准化改造14

二、茶叶加工机械设备、设施添置更新15

第六章投资概算、资金筹措16

一、投资估算内容16

二、资金筹措17

第七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17

一、经济效益分析17

二、社会效益分析18

第八章项目组织措施和建设进度18

一、项目建设期间组织机构与职能18

二、建设进度19

第九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19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19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20

第十章经济、社会影响分析20

一、经济影响分析20

二、社会影响分析20

第十一章结论22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高档精品有机茶技术改造项目

2、项目地点:

某乡那力村那坪屯

3、项目建设时间:

2013年4月-2014年8月

4、建设性质:

新建

5、建设规模:

年产50吨精品干茶

6、建设内容:

改扩建1600平方米的有机茶加工厂和新增茶叶加工机械设备50套,

7、总投资:

1025万元。

8.资金来源:

企业自筹445万元及申请上贷款580万元。

9.项目承建单位:

某茶业有限公司。

10.项目负责人: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某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28日,注册资本200万元。

公司基地地处某县西北部,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岑王老山”脚下,海拔16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宜人,是生产有机食品的天然基地。

公司拥有中高级管理人员、生产线工人及基地管理员150名,自有茶园面积3136亩,茶叶加工厂两座共1788平方米,是某县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在2010年公司茶农自行组建成立“广西某县绿色食品茶叶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现有专业合作农户189户,其中管理及加工技术人员36人,直接带动茶农500多户,惠及茶农2500多人,加工厂覆盖基地周边茶园5238亩。

2012年2月我公司基地合作社被评为“百色市2011年度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3年合作社又获得了自治区农民合作示范社。

合作社的创立,更有利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通过公司负责市场运作,合作社作为生产平台,合作社专业合作户作为生产主体;以企业发展与农户共赢为目的。

公司在2013年12月获得了“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荣誉称号。

基地也顺利的通过了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并获得了有机茶证书。

公司现在的经营模式是——“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

经营宗旨——保证质量,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追求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产品开发为核心,以质量提高求发展,严抓管理创效益,以效益回报社会。

第二章项目创建条件

一、项目创建地点

某乡那力那坪屯。

二、创建地点的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海拔在210~2062米之间,项目创建地点在某乡那力村新兴茶场,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四、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

(一)气候条件

基地海拨均在1100—1500米之间,年均气温19℃,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3℃,年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

年平均日照1443小时,年无霜期343天,冬暖夏凉,秋高气爽,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气候特征表现为凉爽、湿润、多雾。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白毫茶树的生产,造就了某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农业。

其中某白毫茶最具盛名。

(二)土壤资源及条件

土壤分布项目区土壤成分母质为第四世纪红壤风化的沙质壤土,以黄红壤为主,PH值4.5—6.5,土层深厚,40—150厘米,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达2~3%,磷、钾和铁、镁等元素含量丰富,土壤团粒结构和通透性能好。

(三)交通和通讯条件

项目地点为某乡那力村新兴茶场,已修通公路,可通大型车辆。

开通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电话,移动手机信号覆盖,通讯非常便利。

(四)水电条件

基地周边保存大量原始植被,水储蓄量相当丰富,水质优良,群众饮用水和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山间溪水,大部分是以自流水连接入户。

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百色电力资源相当丰富,高压输电线路拉到各项目区内,有充足的电力保证供应。

五、项目起止年月

2013年4月初正式开工,对茶叶加工厂地基进行平整和开工,在2014年1月改造扩建要求完工,在2014年2月至2014年3月购进部分机械设备并安装好,在2014年8月进行验收。

第三章项目特色

一、项目产业聚集区特色及发展状况

某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属革命老区,南临百色,北靠乐业,东与巴马、凤山接壤,西和田林交界,县境总面积2037.6平方公里,辖3镇5乡。

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21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9.5万人,耕地面积17009.72公顷,水田5958.79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1584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69元。

某县是某白毫茶的原产地。

某白毫茶是国家优质的地方性群体品种(华茶26号)。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某县委、县人民政府就把茶叶生产作为帮助农民脱贫、财政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

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某白毫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到2010年底止,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7.1万亩,当年茶产量2921吨,产值9300万元,同比增长2.5%和9.4%;干茶平均价格38元/公斤,同比增长6.6%,茶农户均收入8785元,人均收入2214元,同比增长1%和1.6%。

全县60%以上的群众依靠茶叶生产实现了脱贫致富。

茶叶生产已成为某县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为某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全县的有机茶面积为0.5万亩,无公害茶叶面积6.1万亩,是广西区种植面积最大和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最大、第一个通过有机茶认证、人均产茶最多、茶产品获奖最多的一个县份,也是广西茶叶出口的重要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的发展还吸纳了大量的人员从事生产管理、加工、包装、运输和销售工作,形成了一业兴、百年旺的大好局面。

经过多年的努力,某白毫茶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实现规模化、基地化格局。

某县3镇5乡都适宜茶叶种植,其中以某乡的面积最大,达6.5万亩,占全县茶叶面积的54.17%。

6.1万亩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大部分也集中在这个乡,因此,某白毫茶生产已形成了规模化、基地化格局。

第二,通过政府行为,逐步完善和规范生产技术、管理、加工、销售等措施,使全县的茶叶生产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方便管理和技术指导。

第三,品牌意识增强。

目前,全县申请注册的茶叶商标有“八桂某”、“浪伏”、“华仔盛世”、“绿涛”、“行云”“岑王老山”等,大大提高了某白毫茶产品的知名度,发挥了较好的品牌效应。

某白毫茶生产目前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亦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投入不足,待改造茶园有一定面积,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受寒害、病虫、旱灾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制约。

2、标准化生产技术有待提高。

由于农民主要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茶叶的质量要求不够严格,同时茶农的商品意识不强,片面追求产量,具体表现在:

①茶叶大众化多,高端精品茶数量较少,这影响茶产品质量;

②茶园管理、栽培技术不规范,致使地力下降,病虫害严重,茶产品外形良莠不一;

③茶农普遍缺乏病虫害防治知识;

④采收作业不规范,装运鲜叶的工具参差不齐,存在从采收到交给加工厂间隔的时间过长,易造成鲜叶闷烧,严重影响茶产品的外观和商品价值。

3、产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某白毫茶生产多数是分散在集体或个体之间,有部分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较差。

根据某白毫茶所具备的优势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实际,必须迎合国内、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迎合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必须加快发展有机茶,解决茶叶产品质量不高、难以打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性难题,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茶叶产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量运用,在我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农业正逐步向以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转变。

为加速这种转变,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某白毫茶的发展趋势

一是扶持做大,培育中国名牌产品,走品牌化发展战略,为某白毫茶发展壮大创造优越的投资融资环境,支持有能力、资本雄厚的企业创名牌,真正为某白毫茶创造品牌,扩大某白毫茶的市场影响力,实现品牌效益,为某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新契机,从而为实现农业三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标准化管理。

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中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HACCP认证、“QS”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企业标准体系、VI视觉引导系统等现代先进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使茶叶产业达到标准化管理。

三是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战略。

某白毫茶资源非常丰富,产品基础质量较高,消费市场潜力大。

由于资源利用率较低,不仅经营分散、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而且竞争无序,市场杂乱等等,制约某白毫茶快速发展。

必须调整资源战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进行改制,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采取宏观经济调控,为企业发展服务,为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服务,规范茶叶市场秩序。

某白毫茶初成品被大量销往各地,外商在经过精深加工贴牌高价出售,这无形中削弱了某白毫茶的影响力、损害某白毫茶的经济效益。

应该成立一个囊括某茶叶界人士的协会,共商某白毫茶发展大计,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某白毫茶整体效益。

建立现代化茶城。

某贵为广西第一产茶大县,可茶乡特色和气息不浓厚,茶叶市场也很陈旧,建立一个极具特色和茶文化气息的现代化茶叶交易市场(或中心),是某白毫茶发展的又一出路。

五是加强茶叶技术培训体系。

比较而言,利用茶叶名声在外,却缺少相应的教育培训系统,这是某白毫茶生产力不高,发挥效益不够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创建一个集茶树良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和茶艺表演等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学校,培育茶叶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某白毫茶创品牌、创效益的又一有力举措。

六是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应更重视以政府行为积极干预某白毫茶的发展,加大宣传力度。

企业要加大宣传经费投入,进行纵横向宣传,横向宣传白毫绿茶、白毫红茶、白毫白茶、白毫青茶、白毫黄茶和白毫黑茶的不同功效和作用;纵向宣传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健康、安全态和高品质的特色特点,刺激消费群体的购买欲望,共建某白毫茶乡的美好未来。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实施广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和百色、某茶叶发展规划的需要

某县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国家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

百色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百色城市群的战略决策,某将被建设为百色中心城市的“后花园”,为某对外开放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某县各级领导有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目前全县上下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统一,全县各族人民具有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富的强烈要求,这为加快某县域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思想氛围。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较多发展经济的经验,驾驭县域经济的能力逐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某县经济水平己跃上一个新台阶,特色优势产业正在形成,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总量不断增大,质量稳步提高,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建设是促进某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某白毫茶的生产加工基本还停留在家庭小作坊分散经营、加工和销售阶段,生产加工白毫茶的大小企业、作坊达80多家,市场价格高低不一,内部恶性竞争,效益非常低下,抵御外来竞争和冲击的能力很弱,不利于某白毫茶产业的发展。

产业化经营是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的必由之路。

龙头企业是推进茶叶产业化的关键。

因此必须有三至五家经营实力雄厚的现代化茶叶经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对全县茶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主导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将某县的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项目建设是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重大战略举措

结合公司的实际,要提升公司生产现状,就必须对茶园进行全面改造,新建茶叶加工厂厂房,更新茶叶加工机械设备。

依靠标准化建设才能提高茶农的经济收入,提升我公司茶叶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带动我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项目建设对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意义

目前,某全县有茶园10.8万亩,茶叶成为县里的三大支柱产业,山区很多农户以种茶为生。

茶园覆盖全县8乡镇32个村,其中贫困村15个,茶叶产值7878万元。

全县8个乡(镇)11260户50428人依靠茶叶生产实现了脱贫致富。

通过项目建设,带头创建有机茶园,提高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共同应对市场、自然风险,确保茶农收入稳定;同时,加大茶农培训,提升茶叶内在品质和加工质量,打造某白毫茶品牌,提高白毫茶附加值,在提升某白毫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必将大幅提高茶农收入水平,使部分茶农可以带头致富,并带动周边的贫困户走向致富路,为茶农的长期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本项目实施区域地处地处云贵高原延伸带,海拔210米至2062米之间,位于北纬24°06′—25°37′、东经106°23′—106°55′之间,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区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

年平均日照1443.7小时,无霜期长达343天,年平均气温20.5℃,极端最低温-2.4℃,极端最高气温38.4℃,大于等于10℃的年平均活动积温6000℃;1月最冷,月均温11.4℃;7月最热,月均温26.4℃。

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集中在5—10月份,年均蒸发量1406.9毫米,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夏热多雨,间有涝灾,冬温凉而干燥,偶有低温霜冻,高山地区常有冷冻积雪,秋高气爽,常有春旱、冬旱发生,四季明显。

项目涉及茶区靠近云贵高原,地势高峻,峰峦起伏,树高林密,山泉遍布,溪流纵横,郁郁葱葱,云雾蒙蒙,日照适宜,漫射光多,气候温和湿润,春夏更是“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冬不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9—23℃,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茶树多生长在800—1500米的群山峻岭上,连片茶园多分布在峡谷溪间,土壤多为高原森林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适宜茶树生长。

这里山岭重叠,峰峦起伏,土壤肥沃,终年云雾缭绕。

(二)项目建设具有品种资源优势

项目产品为某白毫茶必将是广西唯一能与区外竞争的茶树品种。

某白毫茶是广西唯一载入《中国名茶志》国家优良品种的广西本土茶树种(华茶26号),以显毫、耐泡、香高、味甘等特点而出名。

目前是中国名茶茶多酚含量较高的,且唯一能加工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等六大茶类的一个茶树品种,加工的各种茶类在国际国内名茶评比中多次荣获金奖、银奖。

品种可追塑至明孝弘治年间(1488年)、60年代中国有关部门把某白毫茶作为礼品送给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被其誉为“茶中极品”。

某白毫茶(华茶――26号)已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保护产品)全是茶叶面积12万亩。

除某外还分布在百色市西林、隆林、乐业等县。

全市茶叶面积30多万亩,占全区茶叶面积40%以上,同时某已荣获“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白毫茶之乡”等称号。

如广西西山茶是本土品种,规模较小,而且是小叶种茶,走出广西已没有优势;昭平茶、柳州茶、乐业顾式茶等都是福建等区外引进品种(小叶种)。

由于小叶种区外种植更有优势,如四川、江浙、福建等同质化竞争太激烈,广西就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而梧州六堡茶体现出来的只是工艺上的产品,六堡(黑茶类)在广西多地都可以生产,加工艺并不难掌握。

且梧州原料(毛茶)主要来自广西区内及云南、越南、福建等地,食品安全源头很难控制,且黑茶类是多种茶类中安全隐患最严重的茶类。

由于原料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必将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标准不一,在未来的竞争中将没有多大优势。

(三)项目承担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条件

目前,全县有茶叶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75人,县、乡(镇)农业站技术人员271人,对项目的开发有足够的技术保证。

同时,公司现有茶叶技术员12人,其中有3人是大学本科,他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这些优势将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本项目建设

某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将茶叶作为发展经济、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在政策、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扶持。

目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某县已经建成了10.8万亩的茶叶生产基地,成为广西茶叶生产第一大县。

茶叶产业已经列入某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该纲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全县茶叶投产面积达到12万亩,名优茶比重达到60%。

茶叶产业综合收入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茶叶产业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一、茶叶生产与加工场所有机标准化改造

在公司新兴茶场内新建一栋年产50吨精品茶叶茶标准化加工厂房1600平方米,包括:

1、摊青区共700平方米,其中:

一级茶青摊青区500平方米,用于专门摊凉一级茶青;特级茶青摊青区200平方米,用于专门摊凉特级茶青;

2、炒螺区80平方米,用于螺茶制形;

3、杀青区60平方米,制作绿茶时用于杀青;

4、红茶发酵区80平方米,制作红茶时用于发酵;

5、茶青收购区100平方米,用于对茶青的验鲜及称量;

6、烘干区100平方米,用于茶叶的烘干;

7、精品包装车间100平方米,用于对精制茶的流水包装;

8、仓库50平方米,用于装置成品茶。

二、茶叶加工机械设备、设施添置更新

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茶叶加工现代化,更新、添置茶叶加工设备一批其中:

1、茶叶筛选机1台,用于对茶叶的等级精确筛选;

2、检测设备2套,用于对茶叶的水分、农残等进行检测;

3、双锅曲毫炒干机20台,用于对特级茶的炒干做形,具有无级调整、双幅调节、温度可控等优点,这样就减少了人工凭感觉试温带来的不准确性,减少了茶叶的损失量;

4、节能高热风杀青机组1套,用于对茶青的自动杀青和冷却,具有杀青速度快、台时产量高、杀青叶嫩绿、无焦边爆点、茶叶香气高以及节能环保、控制容易等特点,减少了茶青在杀青过程中的损失,进而保证质量;

5、揉捻机20台,用于对茶青的揉捻;

6、振动理条机10台,用于对茶叶的理条成形;

7、茶叶烘干机10台,用于对茶叶的烘干;

8、自动式包装生产线1套,用于对茶叶的流水线包装;

9、备用发电机组1套,用于停电之需;

10、茶叶提香机10套,用于茶叶的低温长烤提香,温度、时间(投叶量)均可以自动控制,放置茶叶的烘盘装有迎风角,使热风穿透茶叶,提高干燥效率。

其香气在窖制过程中不外溢。

11、黑茶压饼机5台,用于加工黑茶。

12、红茶发酵机10台,用于加工红茶用。

第六章投资概算、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内容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025万元,其中:

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660万元,设备更新335万元,技术学习培训30万元,具体估算详见下表:

项目投资估算汇总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单价(元)

金额(万元)

备注

标准化生产建设

990

1

茶叶加工厂扩建

2100

1100

660

2012年6月初至2013年12月底

2

设备更新

76

335

2.1

检测设备

系列

2

60000

12

2.2

双锅曲毫炒干机

20

6500

13

2.3

节能高热风杀青机组

1

280000

28

2.4

揉捻机

20

10000

20

2.5

振动理条机

10

20000

20

2.6

茶叶烘干机

10

52000

52

2.7

自动式包装生产线

1

450000

45

2.8

备用发电机组

1

50000

5

2.9

茶叶提香机

10

20000

20

2.10

茶叶筛选机

1

450000

45

2.11

黑茶压饼机

5

50000

25

2.12

红茶发酵机

10

50000

50

5

技术学习培训费

100000

30

项目总投资

1025

二、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1025万,其中企业自筹445万元,申请贷款580万元。

第七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一)基本评价指标:

年产50吨精品有机茶,产值预计6004.8万元,年利润600万元,年均创税金150万元。

(二)就业效果:

项目正常可增加就业250人;可以安排400人就业,其中有机茶园管理员380人,加工车间就业12人,勤杂和管理人员8人。

(三)农民增收:

项目建成后可以增加茶农经济收入,年户均增9275元,人均增收5366元。

(四)对财政的贡献:

每年可创增值税150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可带动茶农户数500多户2500多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400多人就业问题。

有力促进某白毫茶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发展,塑造某新名片。

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带动周边及至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县茶叶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几率,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稳定农村社会。

第八章项目组织措施和建设进度

一、项目建设期间组织机构与职能

在本项目建设期间,成立由某茶业有限公司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执行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本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审定、财务预决算、项目招投标、建设工期和行政后勤保障、重大问题组织协调、配套资金筹措及建设项目的验收评估等工作。

执行小组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项目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组织、检查和督促建设方案的实施,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按期高质量的完成和达到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

项目建设执行小组分标准化生产工作组、市场开发组、基地管理组、财务工作组等四个小组,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协作。

二、建设进度

(一)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从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止。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13年投资66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79%;

①新建厂房660万元:

(三)2014年投资365万元

①培训30万元

②机械设备采购335万元。

第九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环境与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企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物质源泉。

项目区位于岑王老山脚下,距离县城30公里,离农户100米以上,离耕作区100米,周边无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