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1042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docx

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诗经·小雅》之《十月之交》

思考探究:

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自然灾害?

简述其形成过程。

提示:

地震。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的地面震动。

——————基础知识要记牢———————

1.地震

(1)地震的概念:

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地震的成因:

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

(3)地震构造:

①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

②D为等震线:

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4)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泥石流

(1)定义:

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形成条件:

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3.滑坡

(1)定义:

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形成条件:

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3)多发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地震

1.震级和烈度的区别与联系

地震规模有大有小,影响范围、破坏程度各不相同。

国际上通常用震级表示地震的强度,用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下表所示:

概念

数量

影响因素

联系

震级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释放的能量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烈度

表示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一次地震有无数烈度

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建筑物

2.世界地震带的分布: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1)形成机制与成因:

(2)分布:

地震带

走向

特点

板块交界

环太平洋地震带  

南起南美洲南端,向北经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折向亚洲的堪察加半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过大洋洲中部,止于新西兰西南

集中了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总能量的80%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以及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横贯于亚欧大陆南部,大体呈东西方向,西起地中海沿岸,经伊朗高原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向东南,然后南折过中南半岛,止于印度尼西亚东部

这一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上,造成的灾害往往很大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二、滑坡与泥石流

1.形成机制

2.滑坡与泥石流的比较

类型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地点

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

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②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作用力

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由外力作用导致

诱因

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

特点

突发性;破坏力极强

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建筑、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烈度大小的方法

地震发生时,烈度大小要考虑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表建筑物和发生时间等因素。

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近年来,全球地震频繁发生,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北美西部地区,Y地位于南亚中部。

读下表回答1~2题。

地点

人口密度(人

/km2)

与震中的

距离(km)

地震发生时间

(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

人数

X

200

5.8

上午10:

25

7.4

8

Y

500

2.5

早上4:

00

7.1

1820

1.从表中的资料看,下列哪项不能明确判断(  )

A.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B.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

2.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A.人口密度大    B.地震发生时间

C.距离震中近D.Y地位于板块边界地带

解析:

1.B 2.D 第1题,X地地震震级比Y地大,释放的能量大,两地不在震中但距震中距离较近,受地震波的冲击大,震源深度无法比较。

第2题,Y地发生地震时,人们还在睡梦中,死亡人数较多。

Y地位于南亚中部,不属于板块边界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板块交界带位于南亚北部。

3.(全国卷Ⅱ)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解析:

据图概括地质灾害的月际分布特点。

由图可知,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低山丘陵区各月都会发生地质灾害,只是灾害的次数不同,5~8月次数较多,6月次数最多,11月~次年2月次数较少。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多少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降水多的月份地质灾害就多,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说明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且多暴雨;7月份地质灾害相对较少,说明7月份降水少,原因是该月份受夏季风影响相对较小,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

答案:

特点:

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

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

——————情景导入先思考———————

观祈雨

唐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思考探究:

诗中描写了哪种灾害的发生?

属于哪种自然灾害?

提示:

旱灾。

气象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热带气旋

(1)定义: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旋涡,其强度以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确定。

(2)源地:

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

北半球:

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

南半球:

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

(3)主要影响地区:

中国东南沿海、印度和孟加拉国沿海、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

(4)台风:

①形成:

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空,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低空空气向中心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空气旋涡,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时,即为台风。

②天气状况:

台风外围云壁高耸,风狂雨暴;台风眼内云消风息。

2.旱灾

(1)定义: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危害:

导致农业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

(3)形成因素:

①自然因素:

降水、蒸发、气温等。

②人类活动:

农业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增长、生产水平以及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等。

(4)多发区:

常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

3.寒潮

(1)定义:

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是冷锋天气系统,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发生在秋、冬、春三个季节。

(2)危害:

降温、大风、雨雪和霜冻等,有时还会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4.洪涝灾害

(1)从气候因素看:

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从地形因素看:

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寒潮

1.形成原因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集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2.造成的危害

寒潮经过的地区,短时间内气温骤降。

伴随降温,会出现大风、雨雪和霜冻等,有时还会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二、洪涝灾害

1.形成条件

2.成因分析

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如下表所示:

因素

影响

自然原因

流域

状况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水量大,水位高

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大

汇水速度加

快,有利于

洪水形成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大

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低

水系状况

支流多少

特别是扇形

水系 

排水速度减

 慢,容易形

成洪水

河道曲直

河道弯曲

河谷坡度

地势低洼、

纵向坡度小

入海口宽窄

入海口狭窄

人为原因

破坏

植被

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诱发或加剧洪水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洪水调节能力减弱

———————应用体验不可少——————

1.(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

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

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

解析:

(1)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分布特征是夏季多,冬、春两季少。

(2)题,原因可从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比畜牧业大、种植业面积不断扩大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2.下图是每年台风发生次数占全球台风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

海面水温为26.5℃的等温线,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台风影响的次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并说出其带来的主要危害。

(2)简述我国东南沿海和菲律宾遭受自然灾害的相似点及原因。

解析: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菲律宾附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台风的危害在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2)题,我国东部沿海和菲律宾是世界上洪涝、台风、干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的地区,这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答案:

(1)西北太平洋。

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2)①从海陆位置上看,两地都位于西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频遭台风袭击;②从环流类型上看,两地都盛行季风环流,干旱、洪涝灾害常见;③从地质构造上看,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薄弱,多火山、地震;④从地形、地势上看,两地多山,在其他自然灾害的诱发下,往往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海洋灾害、生物灾害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情景导入先思考———————

有关海塘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的《水经》。

现在的浙东地区被称为“海上长城”的1020km海塘横卧在东海之滨,保护着宁波、温州、台州、舟山的30多个县(市)、万亩以上农田,是浙江沿海人民的生命线、幸福线。

思考探究:

浙江沿海地区遭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修建海塘可以防御哪种自然灾害?

提示:

主要有台风、暴雨、风暴潮等。

海塘可以减轻台风、风暴潮的危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

一、海洋灾害

1.灾害性海浪

(1)成因:

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和强冷风等引起。

(2)危害:

掀翻船只,摧毁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和军事活动等带来危害。

2.风暴潮

(1)定义:

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偏离平常潮位的现象。

(2)成因:

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

(3)分类:

热带气旋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

(4)主要影响地区:

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中国、孟加拉国、美国是危害最严重的三个国家。

二、生物灾害

1.虫害

(1)农作物害虫:

蝗虫、黏虫、水稻螟虫、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2)森林害虫:

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对森林的危害巨大,被人们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鼠害

(1)分类:

野栖鼠(包括田鼠、草原鼠和林鼠)和家栖鼠。

(2)危害:

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破坏;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环太平洋灾害带:

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等。

2.北纬(20°~50°)环球灾害带:

沿海地区风暴潮和热带气旋严重;内陆地区山地地质灾害和冻融灾害最严重,另外雹灾、洪灾、旱灾、风灾及冻害等也相当严重。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风暴潮

成因

类型

发生

季节

特点

地区

台风引起

的风暴潮

夏秋

季节

来势猛,速度快,

强度大,破坏力强

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

温带气旋

引起的温

带风暴潮

春秋

季节

增水过程相对

平缓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二、生物灾害

三、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世界上最大的两条自然灾害带

即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低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

灾害带

位置

主要自

然灾害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环太

平洋

灾害

带 

环太平洋

沿岸的地

带   

地震、火山、

台风、海啸、

风暴潮等

①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海啸;②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

人口集中,经济发达

北半

球中

低纬

度灾

害带

北纬20°~

50°之间的

环球地带

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

水旱灾害、

风暴潮灾

害、台风灾

害    

①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②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风暴潮;③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大

2.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

大洲名称

自然灾害特点

亚洲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主要有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等。

灾害分布广泛,灾害损失巨大。

其中中国、日本、印度、孟加拉、印尼等国灾害频繁

欧洲

自然灾害类型相对较少,低温灾害特别是雪灾比较严重

非洲

灾害类型较少,以旱灾为主,旱灾引发蝗虫灾害。

由于人口压力过大,引起严重的土地退化、沙漠化现象。

旱灾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地区

北美洲

自然灾害类型齐全,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灾害突出,损失严重。

西海岸主要为地震、火山灾害;东、南部龙卷风、飓风突出;中、南部洪涝灾害严重

南美洲

自然灾害类型相对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主,集中分布在西海岸的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

大洋洲

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灾害

———————应用体验不可少——————

1.(海南高考)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

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解析:

关键从沿海海岸地质剖面图分析沿海地区可能的自然灾害种类。

珊瑚礁碎屑被搬运到海岸陆地以上,与海洋珊瑚平台之间为平均高潮位,说明发生过海啸、风暴潮等海洋地质、气象灾害的可能性最大,这与太平洋西岸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多海洋地震、火山而引起海啸;西太平洋是世界热带气旋(台风)影响势力范围,从而引起海洋珊瑚碎屑随风暴潮搬运到沿海陆地。

答案:

答案1:

海啸灾害。

理由: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

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答案2:

风暴潮(台风)灾害。

理由:

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

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

2.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代111次蝗灾发生月份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蝗灾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冬季为什么几乎没有蝗灾?

解析:

蝗虫的繁殖、生长主要受气温、降水等因素的影响。

冬季气温低,蝗虫不能生长、繁殖,无法成灾。

答案:

(1)夏季。

夏季气温高、在少雨年份特别适合蝗虫大量繁殖、生长。

(2)冬季气温低,蝗虫不能生长发育。

P23思考提示 在各大洲中,亚洲自然灾害的损失最重,这是因为亚洲面积广大,各地自然条件差别大,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异常活动剧烈,自然灾害种类多、活动频繁,再加上人口众多,因而自然灾害的损失最为严重。

而大洋洲因为其面积较小,自然条件相对单一,人口稀少,自然灾害的损失最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