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docx
《部编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组成新字;正确区分形近字并正确运用。
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
2.能力目标:
读词语,并用词语说句子。
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组成新字;正确区分形近字并正确运用。
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组成新字;正确区分形近字并正确运用。
2.读词语,并用词语说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教师正音)
2、观察生字的组成。
3、集体齐读词语。
二、字词句运用。
1、正确区分形近字。
了解其含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3、学生汇报。
4、集体读词语。
5、读词语,教师正音。
6、用词语说句子。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导)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且了解半包围结构的笔顺规则。
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认读生字。
2、学生上台书写笔顺。
(集体评判)
3、半包围生字书写时有什么规律?
(坐上包围和右上包围的生字先外后内)
4、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指导)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唐寅。
3、学生试说古诗含义。
(教师提示、补充)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孙悟空打妖怪》。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掌握量词;对字母表掌握并运用。
2.能力目标:
积累词句并运用;积累古诗并背诵;正确阅读《阳光》。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积累词句并运用。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量词;对字母表掌握并运用。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字词。
(教师正音)
2、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
(都和量词有关)
3、你还能说一些这种形式的词语吗?
(一个人、一座山……)
4、集体齐读字词。
二、字词句运用。
1、找一找,连一连。
(1)背诵字母表。
(2)学生独立完成:
给大写字母找到对应的小写字母,并连一连。
(3)学生展示。
(4)按照顺序读一读。
2、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左边生字。
学生领读。
(2)同学们读完有什么发现吗?
(明、星、早、阳是给日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
(3)同学们还能组成其他新字吗?
(音……)
(4)学生自由读右边生字。
你们发现什么了?
(给寸加偏旁组成了新字过、时、对、村。
)
(5)集体齐读这些生字。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句并运用;积累古诗并背诵;正确阅读《阳光》。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7、出示词语,学生自读。
8、同桌互读。
9、指名读,齐读。
10、选择其中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简介作者孟浩然。
3、请学生试说《春晓》的意思。
(教师指导)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阳光》,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小教案
教学课题
17 难忘的泼水节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泼水节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走近周总理,走进傣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受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喜悦。
教学准备与手段
让学生收集有关周总理、傣族、泼水节等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课件、凤凰花形状的词语卡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恩来总理傣族人民
四面八方赶
撒满鲜红
一条条一串串
欢呼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
要求认识的17个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
三拼音有“敲、健”,后鼻音有“龙、容、盛、康”,翘舌音有“驶、祝、寿”,平舌音有“族、踩”。
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以下引导识字的方式供参考。
1.抓“特务”。
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
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
俩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
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
6.写字指导。
(二)朗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朗读本文要始终热情洋溢、幸福快乐,语调可稍高。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1.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
因此,最好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在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
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3.看图听读想象。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敬爱的总理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敬爱的()难忘的()
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
3.词语积累。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
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
五、书写指导
一、看图引入,走进泼水节
1.出示课文插图
我们的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你能看着这幅图猜出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
并说说理由。
板书“泼水节”
(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傣族的知识,并从中引出“泼水节”“凤凰花”等生字。
)
2.朗读感悟第一段
⑴出示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指名读。
⑵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火红火红:
花的颜色非常鲜艳。
练习:
火红火红的()
一年一度:
每年只有一次,泼水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⑶指导朗读把傣族人民的高兴、兴奋放进去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4.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
难忘的)
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第二段:
周恩来总理读准“恩”
简介总理
第四段:
⑴对襟白褂学习“襟”“褂”你发现这两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衣字旁)看图了解“对襟白褂”(拓展:
了解“大襟”)
⑵咖啡色长裤看图理解(渗透学法:
课文中的插图能帮我们更好的读懂词语,读懂句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可要好好用用这些插图。
)
⑶齐读第四段
第五段:
盛满多音字:
盛
端、蘸:
做动作理解词义
齐读第五段
3.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
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
刚才,我们大声地读着课文,读得有滋有味,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用上“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的泼水节。
”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读第三段,感受人们欢迎总理的热闹场面
1.我们知道总理平时工作很忙很忙,但他还来到傣族参加泼水节,人民多高兴呀,让我们也来加入他们的队伍,自由朗读第三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生第一次读)
2.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
3.创设情境
师:
看着,看着,听着,听着,我们仿佛也变成了傣族人,也许你就是那个撒花瓣的人,你就是那个放花炮的人,你们就是那些开船的人,为了欢迎总理,你做了些什么?
你的心情怎样?
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一边做动作。
(生第二次读)
4.交流、感悟
①句子1: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师:
我从东村来,为了见总理,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这里,你呢?
你从哪儿来?
生:
西村……
师:
我从东,你从西,他从北,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就叫做从——四面八方赶来。
板书:
四面八方
生读第一句
师错读,把“赶”字读成“走”字?
为什么不可以?
师小结:
你们真会读书,从一个“赶”字中就能体会人们着急的心情,把这个字圈一圈,读懂了这个词,读好句子就更容易了。
(齐读)
②句子2:
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采访撒花的人:
你为什么撒花?
撒了不少了,够了,理解“撒满”
看图:
引读一条条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句子3: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
师:
看,总理来了,你会怎么说?
一起来欢呼
5.小结:
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喜庆,多么热闹,多么高兴,让我们连起来读读第三段。
6.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泼水节那欢快的场面
师:
让我们捧起书,再去感受泼水节带来的热闹和欢乐吧,齐读课文1-3段。
7.评议,渗透学法
读得那么投入,你一边读一边在想什么呢?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真是个好方法!
)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新词
1.简笔画:
一条小路。
把带有词语的凤凰花花瓣轻轻“撒”在小路上,让学生轻轻地读一读。
2.依次出示“周恩来”“泼水节”“健康长寿”,请学生“采花瓣”,并带着大家读一读。
3.找出同偏旁的字组成的词语“对襟白褂”“凤凰”“咖啡”
4.读读剩下的四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
5.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
6.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五、书写指导
1.师范写“忘、泼”两个字重点指导第一笔的位置、写法。
2.生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3.指导写“泼”。
学生说写这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写。
4.生练写
5.自评:
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字,加个五角星。
6.展示,互评。
朗读感悟第一段
出示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师简介
泼水节年年过,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划出认为比较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教学生字
同桌对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帮助同桌及时改正读错的字音。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
生读第一句
看图:
引读一条条一串串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句子3: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评议,渗透学法
读读剩下的四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师采花瓣,生读词语。
把词语分成三排贴在黑板上,齐读词语
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检查
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三、升华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词语。
2.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难忘”。
1.细看穿着,体会总理的入乡随俗
⑴出示课文插图
瞧,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谁来介绍介绍我们的总理?
⑵请生介绍周总理。
出示词卡:
对襟白褂、笑容满面
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⑷提升:
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
2.品味动作,体会总理的与民同庆
⑴周总理笑容满面的来到傣家儿女的中间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傣家人,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自由读4、5段,划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句子。
”
⑵学生交流,读句子
特别注意描写总理动作的一些动词:
接过、敲着、踩着、端着、拿着、泼洒等。
⑶指导朗读:
体会总理当时的心情
3.畅想语言,体会总理的真诚祝福
⑴师:
谁来说说傣族人民的表现?
出示句子: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指导读好句子
⑵语言训练:
出示:
周总理一边,一边。
⑶周总理一边向人们泼洒,一边为人们祝福,他有许多祝福的话儿想要告诉大家呢!
总理的满腹话语谁能来倾诉?
”
总理会对姑娘说……?
总理会对小伙子说……
总理会对老爷爷、老奶奶说……
总理会对叔叔阿姨说……
总理会对我们说……
4.再现画面,指导朗读
观看记录片中截取的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录象片段,感受当时热闹场面。
齐读4—5自然段。
5.朗读第6—8自然段。
师: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
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挑战读——齐读
三、升华
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小结:
景难忘,人难忘,情更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重点:
穿、向、令
五、拓展延伸。
1.找找周总理的图片和故事。
2.找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各民族的独特风俗和重大节日。
卡片认读词语。
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请生介绍周总理。
出示词卡:
对襟白褂、笑容满面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提升:
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和傣族人民一样的衣服?
指导读好句子
语言训练:
再现画面,指导朗读
观看记录片中截取的总理参加泼水节的录象片段,感受当时热闹场面。
齐读4—5自然段。
教学目标
1.明白如果有一个好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可以写倡议书。
2.让学生能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倡议书。
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写倡议书的格式和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难点
写出目的性明确、针对性可行性强、语言准确、短小精悍的倡议书,所提倡议要合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做一份社会调查,通过查找资料、访问以及结合所学课文内容的感受等形式弄清楚存在的问题。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写一篇倡议书例文。
教学设计:
一、激兴趣,引课题
1.播放幻灯片,激发兴趣。
同学们(师出示【课件2】关于环保的图片)图片看完了,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
生:
现在的水资源严重缺乏,世界上很多地方都严重缺水,那些孩子们真可怜,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从现在开始节约用水。
现在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了。
雾霾带给人们的疾病困扰很厉害,我们要多植树造林……
引起学生对环保的关注。
2.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刚刚你们说的那些想法、点子,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共同关注,为缺水地区、疾病重灾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板书:
学写倡议书)
二、读内容,明要求
1、翻开书本,阅读习作内容。
2、学生自由读习作内容,概括本次习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3、学生把自己对习作要求的理解在全班交流,并归纳要点:
【课件3】
(1)倡议书的格式要正确。
(2)倡议书要写清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
三、拓思路,想问题
1.同学们,在课前,我建议大家找一找身边存在的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现象,你们能不能说说,都发现了哪些问题?
2.根据调查报告,生交流反馈。
例如:
生活中,人们浪费水,水资源被农药等化学用品污染。
浪费电,不随手关灯,无人看电视还一直开着等。
空气的污染,白色塑料袋的滥用,汽车尾气的过量排放等。
学校中,乱扔果皮纸屑,浪费纸张等问题 。
3.巧设对立面,解决疑难点
(1)师根据生的回答提出不同主张,生反驳,引发对立。
学生们说节约用水,老师可以说:
反正我家不缺少水,我家花着钱呢,浪费不浪费和别人没有关系……
(2)师生之间在争辩中寻求参考答案:
:
倡议书不仅仅只满足个人需求,而且应该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板书: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3)这么多的不环保现象,浪费现象,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呢?
(生说出一些建议,教师适当引导看建议是否合理,帮忙梳理。
)
师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要求:
合理、具体(板书:
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四、借例文,明格式
1.【课件4】师出示一份有问题的倡议书。
2.生再次回顾习作内容,明确格式。
【课件5:
格式要求】
(1)题目:
在第一行中间写上“XXX倡议书”几个字。
(2)称号:
倡议的对象。
(3)正文:
写清倡议的事项和原因。
(4)署名、日期:
最后署名要写上提出建议的团队名称或个人姓名,再另起一行(对应署名位置)写上提出倡议的日期。
(板书:
格式要规范正确)
3.【课件6】师出示正确格式的倡议书,再次引发学生注意格式。
五、谈收获,留作业
1.说一说,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2.写一份倡议书,根据现实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倡议,格式要正确要规范,根据倡议的对象,将倡议书发布在合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学写倡议书
存在的问题
产生的原因
解决的办法——合理、具体
格式要规范正确
教学反思:
这一次习作前让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是查找关于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大气资源、土壤资源等遭受严重破坏或遭受污染的资料,二是开展到校园、社区、公园、街道、学校周边走一走、看一看的活动,了解周围存在哪些污染现象。
在交流资料时,学生身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憾。
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定准了自己提出倡议的对象,定好了倡议的主题。
很多同学向自己的父母提出《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向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保护学校环境卫生的倡议》等等。
这些倡议指出问题时描述生动,感情真挚,而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建议的内容清晰,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细致,建议的态度委婉,让人容易接受。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晚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作者描绘的内容,通过品味语言和展开联想进入诗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3、由诗文拓展延伸,合作交流,积累经典古诗名句,传承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背诵、积累古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描写四季的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齐读课题,从诗题,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又会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交流,推词敲句,读懂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4页,老师先来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下面请大家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五遍,要求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出示课件:
《晚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指名读诗,注意节奏。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课件: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晚春》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
3、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诗意。
4、合作交流,理解诗人描绘的内容。
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所描绘的内容?
诗中描写哪些景物?
板书:
草树知春斗芳菲杨花榆荚作雪飞
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三、抓住意象,感悟情志
1、请同学们再次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借助文后“赏析”,展开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看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柳絮纷飞、榆荚飘落的画面。
B、想到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板书:
珍惜时间
C、想到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如: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好,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合理又丰富,棒极了!
下面请大家一起把这首诗大声读一遍。
四、吟唱诗文,入情入境
1、同学们读的真好。
古人作诗通常用场“吟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老师就来唱一唱这首诗。
2、大家想学吗?
下面老师一句一句教给大家,请大家仔细听,认真唱。
(3——5遍)
3、师生齐唱。
同学们唱得真好,老师推荐给大家一个网站,那上面有几百首小学生古诗文新唱。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1、学了《晚春》这首诗,老师想到了韩愈的《早春》,那位同学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出示《早春》
2、你还能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晓》《春日》《江南春》《游园不值》《村居》
3、谁还能想到描写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