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950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

《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变压器简史要点.docx

变压器简史要点

向配电网直接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在国内外均属于应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在我国,配电变压器的年产量达5000万KVA左右,约占全部变压器年产量l/3左右。

因此,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产品技术性能与经济指标都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城乡居民及企事业单位供电安全。

近几年,为适应国家在城乡电网改造的需求,发展了一批新型、优质的配电变压器,使配电网络的变压器装备更趋先进,供电更可靠,农村用电更趋低价。

近年发展的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值在不断下降,尤其空载损耗值下降更多,这主要归功于磁性材料导磁性能的改进,其次是导磁结构铁心型式的多样化。

如较薄高导磁硅钢片或非晶合金的应用,阶梯接缝全斜结构铁心、卷铁心(平面型、立体型)、退火工艺的应用等。

在降低损耗的同时也注意噪声水平的降低。

在干式配电变压器方面又将局部放电试验列为例行试验,用户又对局部放电量有要求,作为干式配电变压器运行可靠性的一项考核指标,这比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现行要求要严格。

因此,在现有基础上预测我国各类配电变压器的发展趋势,推动配电变压器进一步发展应是一件比较重要工作。

本文将分类型预测配电变压器的发展。

2干式变压器的发展趋势

要求防火、防爆的场所,如商业中心、机场、地铁、高层建筑、水电站等,常选用干式配电变压器。

目前,国内已有几十个工厂能生产传统的环氧树脂浇注型干式配电变压器。

既有无励磁调压,又有有载调压。

正常运行时为自冷冷却方式,当装有吹风装置时提供急救条件(其他变压器有故障时起动风机)作为超铭牌容量运行。

在国内,最大三相单台容量可达20000kVA(35kV级),最高电压等级可达110KV(单相10500kVA)。

干式变压器的年产量已占整个配电变压器年产量的20%。

鉴于环氧树脂浇注干式配电变压器还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设计的自由度不大,每个绕组都要用模具才能挠注。

(2)一旦在高温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烟雾。

(3)由于环氧树脂与导线的热膨胀系数不尽相同,如果缓冲层设置不当,易在冷热温度冲击下,浇注层开裂,局部放电量增加,部分企业的个别产品已有此类质量问题在运行中暴露。

(4)环保问题,一旦这种环氧树脂浇注型干式配电变压器预期寿命已到,或因各种故障而使变压器绕组损坏,要销毁浇注成型的绕组是困难的,目前尚无法使环氧树脂降解。

从环保角度上讲,这将是日益严重的问题。

(5)环氧树脂浇注型干式配电变压器多数属于F级耐温等级,仅个别企业能生产H级耐温等级的浇注型干式配电变压器。

鉴于上述原因,目前已有部分企业在发展敞开通风干式H级配电变压器[1,2]。

这种新发展的H级配电变压器是以耐高温固体绝缘材料作为导线的匝绝缘或绝缘结构件材料。

国内多数企业选用Nomex纸作为主要绝缘材料,它的特点如下:

(1)介电常数为1.5-2.5。

更接近空气的介电常数,可使作用在空气隙的场强较低;其他H级固体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都比Nomex纸的介电常数大。

另外,Nomex纸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也较高。

所以绝缘性能上Nomex纸是一种合适的绝缘材料。

国内已有用Nomex纸制造成的35KV级敞开通风干式配电变压器,三相容量为2500kVA。

雷电冲击水平已达170kV(峰值)。

其他H级绝缘材料的干式配电变压器仅为l0kV级。

Nomex纸实际可能耐温220℃,按H级设计时可有较高的超铭牌容量运行的能力而不牺牲预期寿命。

(2)Nomex纸具有很好的防潮性能,不吸水即使在95%相对湿度下,仍可保持完全干燥时90%的介电强度。

另外,Nomex纸在220℃下的化学稳定性很好。

(3)阻燃性好,在220℃高温下限氧指数仍大于20.8%。

即使在特高温度燃烧,着火后能自熄而不助燃。

(4)当产品达预期运行寿命后,回收很方便,不存在任何影响环保的问题,因此环保性能好。

(5)很多企业研制成功的Nomex纸H级干式配电变压器都能通过符合国标要求的例行、型式与含突发短路试验在内的特殊试验。

在技术性能上达到低损耗、低局放、低噪声与耐受短路机械力高的要求。

在国内已有较长时间安全运行经验。

设计的自由度较大,没有浇注模具的要求。

对于非包封型敞开通风干式H级配电变压器只要增加真空压力浸渍设备即可。

国内也有不用Nomex纸而用玻璃丝布作为H级固体绝缘材料的敞开通风H级干式配电变压器,工艺上采用真空浸渍设备,绕组中用陶瓷垫块,由于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约为5-6)比Nomex纸的介电常数高,陶瓷质介电常数也高,因此在设计时匝间电压限制得较低[2],生产此型干式配电变压器的关键是真空浸渍用漆,目前尚无国产漆,整个绝缘系统的质量取决于漆的质量。

3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发展趋势

对于一般场合使用的配电变压器常选用油浸式配电变压器。

国内,这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在低损耗与低噪声、高可靠性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果,尤其是节能降耗方面,下面是历年来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耗降低对比表。

表10KV配电变压器历年损耗水平对比(单位:

W)

年代铁心材质100KVA1000KVA

空载损耗负载损耗空载损耗负载损耗

1964硅钢片7302400490015000

1973硅钢片5402100325013700

1986硅钢片3202000180011600

1995硅钢片2902000165011600

1995非晶合金85150045010300

2002硅钢片2001500115010300

随着用电量的增长,变电站又接近居民中心。

所以为改进矿物油浸式变压器的防火能力,有必要发展采用高耐温固体与液体绝缘材料做成的液浸式配电变压器。

绝缘系统将有下列几种:

①A级绝缘材料与高燃点油配合的绝缘系统。

②H级绝缘材料与高燃点油配合的绝缘系统。

③H级绝缘材料与矿物油配合的绝缘系统。

④混合绝缘材料与矿物油配合的绝缘系统。

利用提高绝缘系统的不同耐温等级的较高允许温升达到总重不变时提高单台输出容量或单台容量不变时总重与体积的降低与缩小。

这样,地埋式配电变压器就可选用以上不同的绝缘系统。

如导线可选用Nomex纸作匝绝缘,液体绝缘介质可选用变压器油与高燃点油。

Nomex纸浸油后介电常数(与Nomex纸密度有关)与油接近,Nomex纸的热导率与一般纤维纸热导率接近。

国内电机车用机载变压器就是Nomex纸与硅油组合的绝缘系统,已有多年运行经验。

将这种绝缘系统延伸到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柱上式、地基式、地埋式)应是可以的。

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在考虑制定这种利用高耐温绝缘材料作为绝缘系统的配电变压器的设计导则。

4配电变压器向组合化方向发展

因为配电网中常要求对变压器作各种保护,传统保护装置与变压器是分别安装在使用场所。

这样,既不便于安装调试又不利于维护。

为解决这个问题,配电变压器已向组合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展的有两大类:

一类是将熔断丝与负荷开关装在变压器内部形成一个整体,整体内的低压出线可分成几路,每路都有计量装置,没有裸露的带电部分,这种配电变压器称为组合式变压器,一接上线即可使用,目前较多用于环网供电。

另一类是预装式变压器,变压器的两侧分别为高压与低压配电柜,它们根据不同接线方式配置保护元件,一接上线即可使用。

组合式变压器的变压器部分为矿物油浸式变压器,将来也可能配置高耐温液浸式变压器。

预装式变电站目前选用矿物油漫式或干式配电变压器,将来也可配置高耐沮液漫式变压器。

5配电变压器尚未有定论的几种型式

国内,某些供电插所曾选用以SF6为冷却与绝缘介质的配电变压器。

这种配电变压器在环保上要求无泄漏,SF6气体的年泄漏率要求在1%以下,因泄漏出SF6,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周围环境温度提高。

另外,这种变压器的价格较贵。

仅少数电站或工程选用。

随着配电电压的提高,国外,如ABB公司在发展以交联聚乙烯电缆来绕制干式变压器绕组。

这种技术适用于较高电压如110kv及以上,容量在几万KVA。

因为交联聚乙烯电缆必须在60℃的温度下运行,变压器必须用风机吹风冷却,吹风装置要有高可靠性。

另外,变压器内要装无励磁调压开关或有载调压开关较为困难。

国内,已研制成110KV×10500KV环氧树脂浇注三相绕组有载调压干式变压器,且有成功的运行经验。

变压器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将交流电变换为同频率、不同电压交流电的非旋转式电机。

因此,变压器是随着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而诞生,经过许多科学家不断完善、改进而形成的。

1变压器的雏形—感应线圈

1888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弗来明(J.A.Fleming,1849-1945)在他的名著《TheAlternatingCurrentTransformers》(交流变压器)中开宗明义地说:

“Attheheadofthislonglineofillustriousinvestigatorsstandthepre-eminentnamesofFaradayandHenry.Onthefoundation-stonsoftruthlaiddonebythemallsubsequentbuildershavebeencontenttorest”(在一大批研究变压器的杰出人士中,领头的是巨人法拉弟和亨利,他们奠定了真理的基石,而所有后来者则致力于大厦的完成)。

所以,追溯变压器的发明史,还得从法拉弟和亨利说起。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采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磁生电的实验。

图1中,圆环用7/8英寸的铁棍制成,圆环外径6英寸;A是三段各24英尺长铜线绕成的线圈(三段间可根据需要串联);B是50英尺铜线绕成的2个线圈(2个线圈可以串联);1为电池;2为开关;3为检流器。

实验时,当合上开关2后,法拉第发现检流器3摆动,即线圈B和检流器3中有电流流过。

也就是说,法拉第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进行这个实验的装置(法拉第感应线圈,图2)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只变压器雏形,以后法拉第又作了数次实验,同年10月28日还制成了第一台圆盘式直流发电机。

同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他的实验及其发现,从而使法拉第被公认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变压器的发明人。

但实际上最早发明变压器的是美国著名科学家亨利。

1830年8月,时为纽约奥尔巴尼(Albang)学院教授的亨利利用学院假期,采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磁生电实验。

当他合上开关K,发现检流计P的指针摆动;打开开关K,又发现检流计P的指针向相反方向摆动。

实验中,当打开开关K时,亨利还在线圈B的两端间观察到了火花。

亨利还发现,改变线圈A和B的匝数,可以将大(Intensity)电流变为小(Quantity)电流,也可将小电流变为大电流。

实际上,亨利这个实验是电磁感应现象的非常直观的关键性实验,亨利这个实验装置也实际上是一台变压器的雏形。

但是,亨利做事谨慎,他没有急于发表他的实验成果,他还想再做一些实验。

然而假期已过,他只得将这件事搁置一旁。

后来他又进行了多次实验,直到1832年才将实验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和艺术杂志》第7期上。

但是,在此以前,法拉第首先公布了他的电磁感应实验,介绍了他的实验装置,因此电磁感应现象的发明权只能归法拉弟,变压器的发明权也非法拉弟莫属了。

亨利虽然非常遗憾地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权和变压器的发明权擦肩而过,但他在电学上的贡献、对变压器发明的贡献则是有目共睹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实验装置比法拉弟感应线圈更接近于现代通用的变压器。

首先公布了他的电磁感应实验,介绍了他的实验装置,因此电磁感应现象的发明权只能归法拉弟,变压器的发明权也非法拉弟莫属了。

亨利虽然非常遗憾地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权和变压器的发明权擦肩而过,但他在电学上的贡献、对变压器发明的贡献则是有目共睹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实验装置比法拉弟感应线圈更接近于现代通用的变压器。

从现代变压器原理来看,法拉弟感应线圈是一只单心闭合磁路双绕组式变压器。

由于当时没有交流电源,所以它是一种原始的脉冲变压器,而亨利变压器则是一种原始的双心开路磁路双绕组式脉冲变压器。

1835年,美国物理学家佩奇(C.J.Page,1812~1868)制成图4所示的感应线圈,该线圈是世界上第一只自耦变压器,利用自动锤的振动使水银接通或断开电路。

在副边线圈感生的电动势能使一个真空管的电火花达4.5英寸长。

1837年,英国牧师卡兰(N.J.Callan)将佩奇变压器分成无电气连接的两部分(图5),当打开开关M、断开线圈A的电路时,则线圈B的两端间S将会产生火花。

与法拉弟、亨利的变压器一样,佩奇和卡兰变压器都是利用断续直流工作的设备,只能用于实验观察,都无实际应用价值。

德国技师鲁姆科尔夫(H.D.Ruhmkorff,1803~1877)在变压器发明史上是一个贡献较大的人。

他生于德国,后到巴黎定居,并自设精密机械制造工场。

鲁姆科尔夫在理论上并无建树,但他善于研究他人的建议,并利用他心灵手巧的特长付诸实践,制造了一些优良的感应线圈。

1842年,在Masson和Brequet的指导下,他开始对卡兰变压器进行研究。

1850年制成第一只感应线圈(Inductorium)。

1851年,他提出第一个感应火花线圈(变压器)的专利,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如图6、图7所示。

铁心用软铁丝制成,原边线圈包绕在铁心上,副边线圈则包绕在原边线圈上。

原边线圈由蓄电池供电,并通过一个磁化铁心机构反复开、合水银开关,使原边线圈中通以脉动直流电反复改变方向。

副边线圈中则感应一个交变电流。

与以前的感应线圈相比,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有较大的改进。

首先副边线圈的绝缘更加可靠,线圈用涂漆铜线绕成,线圈层间用纸或漆稠绝缘,副边线圈与原边线圈则用一只玻璃管隔开;其次,鲁姆科尔夫采用E.English和C.Bright的发明,将副边线圈分成几段,各段间彼此分开,然后串在一起。

这样可使电位差最大的点(出线端S—S)之间的距离最远。

后来,鲁姆科尔夫对该线圈进行了改进,如将以前采用的水银开关改为酒精开关,不但可消除开关火花,而且可防止氧化;此外,他还在原边线圈接入电容器以提高感应电压。

鲁姆科尔夫线圈由于功率较大,不但可用作实验,而且还可用于放电治疗。

因此可以说,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是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变压器。

为了获得更大的火花,1856年,英国电工技师瓦里(C.F.Varley,1828~1883)也对卡兰变压器作了改进,他采用一只双刀双掷开关来回改变电流方向,使线圈A中的电流交替改变方向,从而线圈B中感应出一个交变电流,因此可以说,瓦里感应线圈是交流变压器的始祖。

1862年,莫里斯(Morris)、魏尔(Weave)和蒙克顿(Moncktom)取得一个将感应线圈用于交流电的专利权。

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格罗夫(W.R.Grove,1811~1896)采用图9所示的装置将交流电源V与线圈A相连,在线圈B中得到一个电压不同的交流电流。

因此格罗夫感应线圈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只交流变压器。

继格罗夫之后,许多人对感应线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例如,美国人富勒(J.B.Fuller)在19世纪70年代初对感应线圈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感应线圈应采用闭合铁心,原边线圈采用并联而不是当时大多数感应线圈所采用的串联。

但是他的想法生前只向他的上司谈过,直到他死后不久,人们发现他的手稿。

1879年2月,人们将他的手稿整理发表,他关于感应线圈的设想才得以公诸于世。

1876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勃洛奇科夫(Л.Н.Яълочков,1847~1894)发明“电烛”,采用一只两个绕组的感应线圈,原边与交流电源相连,为高压侧,副边低压侧的交流电向“电烛”供电。

这只感应线圈实际上是一台不闭合磁芯的单相变压器。

1882年,俄国工程师И.Ф.乌萨金在莫斯科首次展出了有升压、降压感应线圈的高压变电装置。

2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

19世纪80年代后,交流电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变压器的原理也为许多人所了解,人们自然而然想到将变压器用于实际交流电路中。

在这方面迈出第一步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法国人高兰德(L.Gauland,1850~1888)和英国人吉布斯(J.D.Gibbs)。

1882年9月13日,它们在英国申请了第一个感应线圈及其供电系统的专利(№.4362),他们称这种感应线圈为“Secondarygenerator”(二次发电机)。

图12为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原理图,原边线圈数与副边线圈数之比为1∶1,原边线圈串联,而副边线圈均分为数段,分别与电灯1相连。

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变压器)是一种开路铁心变压器,它通过推进、拉出铁心来控制电压,原边线圈他们仍坚持采用串联(虽然麦克斯韦在1865年就证明,原边线圈如果采用串联,副边电压就不能单独控制)。

 

1882年10月7日,他们制成了第一台3000V/100V的二次发电机,1983年又制成一台容量约5kVA的二次发电机在伦敦郊外一个小型电工展览会上展出表演。

当年,他们为伦敦市区铁路提供了几台小型变压器。

1884年,他们在意大利都灵技术博览会上展出了他们的变压器,并表演了交流远距离输电。

采用开磁路变压器串联交流输电系统,将30kW、133Hz的交流电输送到40km远处。

当年他们还售出了几台类似的变压器,为售给意大利物理学家费拉里斯(G.Ferraris,1847~1897)的实验用变压器。

该变压器铁心为铁丝组成的开路铁心,原边线圈由0.25mm厚铜片绕成的445个环(匝)组成,但它们在高度方向分成4段,通过正前方的塞子将副边线圈的4段串联或并路,从而改变副边的输出电压。

另一种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这台二次发电机可以通过调节输出电压而改变输出功率的大小。

1884年3月4日,高兰德和吉布斯在美国申请第一个有关开路铁心变压器的专利(№.297924)—“产生和利用二次电流的装置”;

1885年,高兰德和吉布斯受岗茨工厂变压器的启发,研究采用闭路铁心结构的变压器。

1886年3月6日,他们在美国申请有关闭合磁路变压器的专利(№.351589)。

1886年制造的闭路铁心式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

齐伯诺夫斯基—德里—布拉什(Z-D-B)变压器

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变压器)虽然开辟了变压器的实际应用领域,但早期这种变压器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如开路铁心、原边线圈串联等。

首先对此质疑和作出改进的是匈牙利岗茨工厂(Ganz)的三个年轻工程师布拉什(O.T.Blathy,1860~1939)、齐伯诺夫斯基(C.Zipernowsky,1853~1942)和德里(M.Deri,1854~1938)。

布拉什1883年进入岗茨工厂,长期担任技术负责人。

他一生发明颇丰,曾获得100多项专利权,包括变压器、电压调整器、汽轮发电机等。

布拉什是首次研究交流发电机并联运行人之一,他还发明了许多电机设计程序和设计计算方法。

另外,他在1885年首先引入单词“Transformer”(变压器),这一简明传神的术语很快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迅速取代以往采用的“感应线圈”、“二次发电机”等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齐伯诺夫斯基是1878年成立的岗茨工厂电气部的奠基人之一。

1893年,他提任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大学的电气教授。

他一生取得40多项专利权,曾任匈牙利电工学会主席30年。

德里1882年加入岗茨工厂,他长期在销售部工作,但对电机和变压器颇有研究。

他曾设计复激交流发电机,还发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双电刷推斥式电动机—德里电动机。

1884年,意大利都灵技术博览会召开,布拉什和岗茨工厂一批技术人员参观了该博览会,见到了会上展出的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

布拉什当时敏锐地觉察到这种二次发电机有很大发展前途,注意到这种变压器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在博览会上,布拉什曾问高兰德:

“为什么你们的二次发电机不采用闭路铁心?

”高兰德不假思索地回答:

“采用闭路铁心非常危险,而且很不经济。

1884年7月,布拉什从都灵回到布达佩斯后,立即将都灵博览会上的所见所闻告诉了齐伯诺夫斯基和达里,他们决定立即进行变压器的改进实验。

布拉什建议采用闭路铁心,齐伯诺夫斯基建议将原边线圈串联改为并联,并和德里一道进行研究实验。

1884年8月7日,他们在岗茨工厂实验杂志上介绍了有关闭合磁路铁心的变压器(图18)。

1884年冬,德里在维也纳贸易联合会展示了他们的发明。

1885年1月2日,齐伯诺夫斯基和德里在奥地利申请第一个有关并联运行变压器的专利(№.37/101)。

同年2月2日他们三人在奥地利和德国申请第二个变压器专利(奥地利专利№.35/2446,德国专利№.40414)。

1884年9月16日,岗茨工厂制成的第一台变压器(1400W,f=Hz,120/72V,变比1.67),它是一台单相壳式、闭路铁心(铁丝)变压器。

同年,岗茨工厂还制造了另外4台变压器。

1885年5月1日,匈牙利布拉佩斯国家博览会开幕,一台150V、70Hz单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经过75台岗茨工厂5kVA变压器(闭路铁心,并联,壳式)降压,点燃了博览会场的1067只爱迪生灯泡,其光耀夺目的壮观场面轰动了世界。

所以,后来人们把1885年5月1日作为现代实用变压器的诞生日而加以纪念。

布达佩斯博览会使岗茨工厂名扬四海,博览会期间工厂就接到一批订单。

齐伯诺夫斯基—德里—布拉什(Z-D-B)变压器是变压器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所采用的闭路铁心、原边并联等基本结构一直沿用至今。

可以说Z-D-B变压器已使现代变压器的结构基本定型,从此变压器正式进入交流电流的输电、配电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交流电流的普及应用,促进了现代交流电机的发展。

1888年,岗茨工厂向德国西门子—哈尔斯克(Simens-Halske)公司转让变压器专利权。

不久,另外两家德国公司也购买了岗茨工厂的变压器专利权。

1890年,法国、西班牙的公司也购买了岗茨的变压器专利。

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变压器在欧洲迅速推广,到1889年已总共生产1000台变压器,到1899年突破10000台。

在20世纪20年代前,岗茨工厂在变压器制造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变压器技术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

19世纪80年代初,当欧洲人正致力于改进变压器、探索变压器应用领域的时候,大洋彼岸美国的爱迪生公司正沉醉于在直流电系统方面的成功及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之中,对交流电系统、对变压器不屑一顾。

但此时,由火车空气制动器起家的威斯汀豪斯(W.Westinghouse,1846~1914)正想涉足交流电领域。

1885年春,他漫游欧洲,参观了伦敦和布达佩斯,与当时欧洲发明家也有接触,对高兰德—布吉斯二次发电机很感兴趣,当即决定购买几台二次发电机。

1885年5月,西屋空气制动器公司的年轻工程师潘塔伦里(Pantaleoni)因父亲病逝,回意大利奔丧,他到都灵拜会他的大学老师时,遇到正在都灵技术博览会的高兰德,当时高兰德正安装Lanzo和Circe间的交流系统。

潘塔伦里对此十分感兴趣,立即给威斯汀豪期打电报,报告他的观感。

威斯汀豪斯十分重视,回电潘塔伦里,要他与高兰德联系,买下高兰德、吉布斯在美国申请的有关变压器的独家专有权。

经友好协商,高兰德同意了威斯汀豪斯的要求。

1885年9月1日,西屋空气制动器公司订购的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和西门子Siemens公司单相交流发电机从欧洲运到美国。

1885年11月23日,贝尔费尔德(R.Belfield)作为高兰德—吉布斯的全权代表到达美国匹兹堡,向西屋空气制动器公司转让变压器技术,并帮助该公司设计新型(闭路铁心)变压器。

1886年1月5日,他到GreatBarrington,帮助斯坦利(W.Stanley,时为威斯汀豪斯的助手)建设。

运行GreatBarrington3000V交流输电线。

1886年3月20日,美国第一条交流输电线建成投入运行,这标志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