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9127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docx

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说明doc

苍南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1998——2020)

(讨论稿)

7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区域地位及发展条件分析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四章镇域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总体布局

第六章功能开发规划

第七章城镇保护规划

第八章设施保障规划

 

第一章总则

1.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苍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8年12月)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2.规划指导思想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规划要处理好现实于未来的矛盾,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搞好苍南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城乡结合,建设现代化城镇。

要以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新型的现代化小城镇。

努力做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城镇布局合理、功能多样,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创造特色,持续发展。

城镇发展必须创立并坚持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拥有应有的位置。

城镇规划及建设也应坚持空间和实践上的连续性,为城镇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又不是城市发展的唯一目的。

城市规划既要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要重视城镇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

为繁荣城市文化和改善市民的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和维持城镇的生态环境而努力,使城镇的发展走协调、全面、健康之路。

3.规划其限与阶段

分近期、远期和远景三个阶段:

近期至200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完善交通、工业区和基础设施,初步奠定经济发展及腾飞的条件。

远期至2020年,这一阶段要是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加大的发展,基本建成发达的中、小城市。

远景至2050年,这一阶段要将灵溪建成现代化的中等城市。

第二章区域地位及发展条件分析

1.区域地位分析:

1.1灵溪镇在苍南县的地位:

灵溪镇位于苍南县北片地区,是苍南县人民镇府所在地,位于县境中心偏北的山地与平原交界处,即东经12022——12025,北纬2729——2932,是浙江省最南段的县城。

南距福建省福鼎县城32公里,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西依玉苍山,东临鳌江流域水网平原地区。

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景物宜人。

是苍南县政治、经济管理、文化科技中心,也是全县的经济中心之一,为劳动密集型工贸城镇。

灵溪镇集中了苍南县的很大一部分的产生和收入,是全县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灵溪镇地形地貌呈东南部高,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低,为平原水网,全镇面积54。

0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

29%。

灵溪人善于经商,明代,灵溪已集贸城市。

清至民国时期,逐渐发展为南港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镇内创办了国营和集体商业。

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后,灵溪商业蓬勃发展,成为浙南和闽东北的货物购销中心之一。

经商,成为灵溪人就业,致富的主要渠道。

灵溪使全县的交通枢纽、邮电中心。

104国道与灵金、灵霞公路,衡阳支江与萧江塘河、沪山内河都在此交汇。

通往全县的县乡公路在这里汇合,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2.发展条件分析

2.1有利条件

2.1.1区位优势

灵溪镇是苍南县人民镇府所在地,是苍南县政治、经济管理、文化科技中心,也是全县的经济中心之一,是浙江省最南段的县城。

南距福建省福鼎县城32公里,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西依玉苍山,东临鳌江流域水网平原地区。

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景物宜人。

灵溪镇集中了苍南县的很大一部分的产生和收入,是全县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苍南县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带的中心位置,东临太平洋,南近福建、台湾,苍南作为温州乃至浙江的南大门,素有“两浙咽喉,八闽唇齿”之称,而灵溪作为苍南的县政府所在地,一直在浙闽边贸中具有十分突出地位,其边贸市场幅射面已面向全国,因此灵溪作为浙闽边境县市的物源集散地,其边境贸易发展前途广大。

2.1.2交通优势

灵溪使全县的交通枢纽、邮电中心。

104国道与灵金、灵霞公路,衡阳支江与萧江塘河、沪山内河都在此交汇。

通往全县的县乡公路在这里汇合,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规划的沿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都经过灵溪镇,在不久的将来会给灵溪镇带来无限商机。

2.1.3环境优势:

灵溪镇三面环山,青山环抱之中,城市景观更加美好,西依玉苍山,东临鳌江流域水网平原地区,有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

位于灵溪镇渔塘口村大观河上的八郎桥,始建于南宋。

南北走向,长18.80米,宽1.15米,高约4米。

5孔梁式石桥,每孔上端并铺3条石板构成桥面,构筑略呈拱形,桥柱均用规则条石呈梯形垒,上置长、短二条石横梁。

南北两桥码头用块石呈方形砌筑,中孔桥沿外侧有“(宋)淳熙丁末(1187)林七郎三官人造”楷书阴刻。

该桥结构稳固,造型古朴,保存完整,是县研究浙南山区宋代桥梁建筑及水利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1997年列为苍南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镇区内现有衡阳支江两条内河,沿河已建成城市绿带,创造了良好的城市景观。

2.1.4人文精神

温州人自宋时形成的永嘉之学反对理学,批判“贵义贱利”、“重本轻学”的思想,反映了温州功利思想的渊源深远,形成温州特色的重商传统,“温州模式”、“挂户经营、浮动利率”,以及外向型,农村经济模式,若没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及开创精神是无法创造的。

2.1。

5信息优势

早在60、70年代苍南县已有大批人外出谋生,奔走四方,从弹棉被、理发匠到小摊主到购销大军,至今全国各地均有苍南人的足迹,初期通过一封信、二条腿、三分邮票与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广阔的联系。

2.2不利条件

2.2.1用地的不利条件

灵溪镇地形地貌呈东南部高,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低,为平原水网,全镇面积54。

0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

29%。

镇区地质结构,属河海冲积平原地带。

北、南、西三面环山,只有东面为地势平缓的平原地带。

北部山区南面虽有较好的平原地带,但是为洪水内涝区,属不适宜建设用地,只有通过改造使之得以利用。

2.2.2人均经济发展资源条件

灵溪镇现有人口118566人,人均耕地不到0.3亩,只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5%,人均收入10851元,但镇域内部经发展经水平济参差不齐,地域差距明显。

2.2.3科技人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

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高精尖”科技开发创造与应用,落后的技术与劣质的产品就是落后的代名词。

商品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无不归估为科技人才的竞争,在经济发展的皆多制约因素,人口素质不高,科技力量薄弱,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

3.城镇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

3.1城镇发展目标

规划设想把县城灵溪建设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良好、高效的生产投资和商业贸易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完善齐全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浙闵边境工贸发达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3.2城市发展战略:

利用地缘优势,建立区域性商品和生产要素流通市场网络,强化浙闵边贸中心职能。

在经济发展方面,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增强第一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水平,依托交通和市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工业,形成县城经济中心,。

在社会发展方面,注意提高人的素质,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积极扶持和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创造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的良好环境,提高现代化城市建设意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生态方面,要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在交通上,加快沿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建设,形成县城交通运输中心。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城镇性质:

城镇性质的确定,应考虑阶段性、延续性、区域性、未来性。

阶段细致灵系振兴值得确定考虑了目前灵溪镇发展所处以及未来将临的阶段对城镇性质的影响;延续形是指本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镇性质应与以往确定的城镇性质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但又不能拘泥于原有的城镇性质);区域性是指令溪镇的城镇性质的确定不能仅从灵溪镇与范围出发,而是应从苍南县乃至温州市这一大范围加以考虑;未来性是指灵溪镇城镇性质的确定是对其未来而不是对其现今在一定区域范围中的地位作用的概括。

考虑到以上因素及对灵溪镇区域地位、发展条件的分析,规划认为,灵溪镇在未来20——50年间,将有一个发展上的跳跃时期,社会经济事业及城镇建设将跨越一个新的台阶。

据此,灵溪镇的城镇性质确定如下:

浙闵边界的工贸城市,苍南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2.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2.1城镇人口现状:

1998年,镇区人口72113人,其中出生669人,出生率为9.277%,死亡52人,死亡率为0.725%,自然增长率为8.556%。

2.2城市人口发展动力机制趋势分析

城市人口增长一机械增长为主,其增长幅度取决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城市开发建设的速度,以及人口管理政策。

自然增长率趋于平缓。

机械增长包括三部分人口,一是由于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和可能的大工业集聚而引起的户籍机械人口集聚,预计这部分机械人口增长率比之现状略有提高,;二是由于产业、尤其是直接辐射浙南闽北地区,涉及辐射面达全国的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暂住人口也将会增长;三是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区的扩大,行洪区人口的迁移,使原先未计入城市人口的周围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远期规划区范围内的这部分农村人口有18984人(90302人——71318人),近期规划建设区范围内为6777人(78095人——71318人)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将导致大量人口脱离土地转向二、三产业集聚的城镇,这为城镇机械化人口的增长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

由于历史文化的因素,县城是周围地区闽南语系人口的主要吸引和集聚地,这大大增强了人口向县城集聚的动力。

山区人口向平原地区城镇迁移集聚的客观事实,正好使位于山区与平原交界处的县城吸引人口处于有利区位。

2.3城镇人口规模预测:

综上考虑各种预测方法,确定苍南县城城市人规模:

近期12.0万人

远期20.0——25.0万人

远景:

苍南县在2003年前后总人口将达到顶级规模150万人左右,届时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5%——80%左右。

按二个一级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占县域宗城镇人口一半左右估测,则苍南县城远景城市人口将控制在30.0万人左右。

3.城市用地规模:

3.1规划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

苍南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土地面积24335万平方米,其中居民点及独立的工矿用地1847万平方米,占7.6%;交通用地284万平方米,占1.2%;农地19271万平方米,占79.2%;水域1363万平方米,占5.6%;未利用土地1570万平方米,占6.5%。

苍南县城城市建设用地499万平方米,占居民及独立工矿用地的27.0%,占规划区范围土地的2.1%。

3.2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近期841万平方米,人均70.1平方米;

远期1707万平方米,人均85.4平方米。

第四章镇域体系规划

1.现状特点

2.镇域总人口预测

近期至2005年万人

远期至2020年万人

远景至2050年万人

3.镇域城镇体系布局

3.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根据各乡镇的规模、经济实力、影响力范围和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主中心镇、副中心镇和中心村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5万人以上:

灵溪镇(6.1)

第二等级<1万人:

灵溪镇(0.2)沪山镇(0.4)浦亭乡(0.08)

第三等级各中心村

从等级规模可反映以下几个特点:

镇域城镇体系等级划分明显,不同等级之间城镇规模相差很大,同一等级内的城镇规模相似,变化不大,城镇规模总体成台阶式分布。

3.2城镇职能类型结构

第一层次:

即苍南县城灵溪镇,它是县职能中心城镇

第二层次:

重点镇三个,即:

灵江、沪山、浦亭,目前都属于工贸城镇,

发展特色为专业市场

第三层次:

由各个中心村组成

3.3城镇空间分布

将镇域城镇体系的各城镇分布反映到空间上,可看出以下几个特点,经过规划以后,各等级城镇分布及其辐射范围较为均衡,以县城灵溪镇为中心,东、西、北各有一个副中心,距县城中心平均约为5-6公里。

城镇主要沿交通干道分布,沪山镇位于灵龙公路附近,灵溪镇位于灵龙公路附近。

第五章城镇总体布局

1.总述:

一心两片,总体平衡,向东滚动,扇形扩展。

根据对灵溪镇现状用地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用地评定结果的分析,灵溪镇区用地的主导发展方向为向东,其次向南、向北各有一定发展(西侧发展受泻洪区限制),但向北发展受泄洪区及几条主要交通干线限制,向南发展受山地地形限制,经过反复讨论并接受有关领导意见,分析可行度,最终从“铁路北线方案”、“铁路南线方案”、“铁路北移方案”中确定“铁路北线方案”,重点东向发展。

“一心两片”是指城区中心、西片、东片形成“一主二副”三中心:

“一心”指以站前大道贯穿的行政商业集中分布区为城市主中心,营造出城市主中心氛围,形成城市中心亮点;“两片”指以站前大道为界,以西大致列为老城区,保留原有行政中心,结合规划扩张后的灵山公园集中城市绿心,在横阳支江和肖江塘河两条主绿化轴之间的交叉地块内,形成西片中心焦点。

“总体平衡”是指向北、向南依条件适当扩展城市规模,而总体而言,向东扩展前景最为广阔,总体上向东大量扩展城市用地,从而产生“向东滚动”的总体态势。

“向东滚动”是指老区改造、新区发展,东向滚动推进,在改善后的路网基础上,大致以扇形格网延伸拓展,即“扇形扩展”,使整个城市的扩展合理有序,从而一步步协调稳步地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城市。

居住区的设置主要在城市两大片区均匀分布。

横阳支江和肖江塘河又将两大片区各自自然分置为两个居住片区,大致模式见下图:

各片区不论从大的块而言,还是从小的点来说,都临近或靠近一定的绿化或商业网点,交通联系、出行及生活都具有一定的便捷度。

西片内保留了一定量的老的居住模式即商住形式。

在横阳支江南岸,规划建设部分高标准的居住区与旅游休养地区,结合现在当地正在拟建一系列管道煤气等设施。

力求在横阳支江南岸营造背山面水、环境适宜的高尚居住区。

而东片新区内相应响应城市化的需要,居住以块区分布为主,结合绿化水系、商业文教,合理分区,营造出灵溪将来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良好、协调的城市居住、生活、发展氛围。

2.分述:

2.1道路广场规划:

灵溪对外交通现状是既无铁路又无航空,其运输网络仅仅由公路和水路构成,但仅是这两种方式对灵溪日益发展的交通运输需求无疑是一个限制,现在104国道(建兴路)的拥挤状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公路主要以104国道为主,水路以横阳支江和沪山内河为主。

陆路承担绝大部分的对外交通功能,造成104国道灵溪段的超饱和状态。

鉴于此,发展航空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可以利用温州机场,所以规划建设温福铁路,形成了北铁路、北高速的二条交通动脉平行布局的模式,为集中的工业区也带来较大的益处。

灵溪镇城市路网现状基本可以分为三级:

第一级24-40米的道路,为城市主干道;第二级14-20米,是城市的次干道;第三级为14米以下的众多小街小巷。

主要问题在于道路技术标准低、等级低、高等级道路不多,造成城市主次干道不易区分,道路基本为综合性道路,既是商业道路,又是生活性道路,又带交通性功能,考虑到南北两向有城市门槛又是山区地形的强限制作用,城市未来发展主要为东向的滚动发展,所以,规划方案提出构建“三纵三横”的扇形网格主骨,从而进一步形成全城区的各级路网。

道路标准发为三级:

第一级:

33-56米,城市主干道,主要形成“三纵三横”的主路骨架;

第二级:

18-30米,城市次干道,主要形成城市次级路网和环路。

第三级:

18米以下,城市各种小街小巷。

城区现状有城市广场一处,用地0.4万平方米。

现有道路广场用地59万平方米人均7.6平方米。

规划将城市广场数量适当增加,以点块形式串入城区各行政、商业、文教中心和绿化、水系系统,合理布置于城市当中,力求达到一种“水·绿地·广场”的城市活动、休闲空间。

并结合规划后的五大公园及城市绿轴和主要繁华交通轴,交相呼应,自成网络。

2.2行政规划:

灵溪作为全县的行政中心,其行政中心的设置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现有行政中心位于西片城区中心,为城市副中心。

行政中心处于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模式对于促进小城市的繁荣及美化城市中心面貌均有益处,规划保留这种模式。

灵溪城市行政主中心位于规划后的城市中心位置,临近城市中心公园和中心广场及城市主商业中心,城市主交通干道成十字交叉以行政主中心为发射点,辐射整个城市,突出其凝聚性。

2.3商业规划:

灵溪镇地理环境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横阳支江和肖江塘河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叉状地块。

该地块现为灵溪镇最繁荣的地区,主要的商业区集中在该地块内,形成现状的商业中心为现状的城市核心。

规划方案突出该地块明显的中心优势,在向东滚动发展的思想下,在近期(1999-2005年)发展该地区中段,使之成为未来城市的主中心。

现状的西侧城市核心作为一个副中心对之进行补充。

远期规划城市商业主中心位于城市中心,成放射状服务于整个城市。

其横轴以主商业带的形式联系行政中心和三大公园绿心,与内河自然结合,在城市两条沿河主绿化夹带内,形成城市公共性浓厚的主商业、绿化、行政综合中心地带。

纵向以站前大道为贯通轴,与火车站及行政中心、城市中心公园、科教研究综合中心形成纵向中心片区,将城市自然划分为东、西两片,更加强了城市中心感。

东西两片内在片区中心位置亦结合城市副商业中心和城市公园,分设有城市副商业中心。

规划改造现有人民公园原有娱乐设施,形成上等级,上规模的现代文化娱乐中心。

另外,结合城市交通线路和绿化水系系统,在各居住片区内相应分布一定集中或沿街商业。

2.4绿化规划:

灵溪的绿化系统现状是不完善的,城区范围仅有大型公共绿地一处,是位于西端的灵山公园。

总的来说是缺乏公共绿地,事实上,灵溪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城区有通贯全城的两大河流和纵横分布的水网,它们都可以成为较好的滨水绿带,结合灵山公园现有的绿地,再经新增及改善,可以形成全城区一体位的绿化系统。

规划以肖江塘河和横阳支江沿岸的滨水绿化为两大主轴带,形成镇区景观控制轴线,以“条带”的形式通贯城区,包夹城市三大公园,强调与城市新中心区政治、金融功能的协调。

另外,城市中心公园南北两侧亦均衡分布两大绿地公园,这样形成城市五大公园绿地、两大绿带系统。

其中加入休闲广场、小公园之类的停留空间,点块结合,城内水网滨水的小公园亦具有各自的组合形态。

加上各居住片区内的绿化带区,及结合道路布置的城市绿轴和结合工业、旅游等用地辅助布局的点块条绿化,特别是注重城南风景林地这一节点,使灵溪向具有完善的绿化水系系统的生态型绿化城市发展。

在集中工业区及可能造成污染的地区设置防护绿带及绿化区。

在间隔污染的同时,改善城市自身工业区环境。

2.5工业规划:

考虑风玫瑰及现状,工业及仓储区主要集中布置于城市北部区域。

东北、西北、东南各发展三片工业区,其中以东北、西北工业区规模较大,西北工业区地处水源上游,限制其规模,作为轻污染工业区。

东北工业区依托高速公路和铁路和对外交通优势适当发展规模,对镇区环境有影响的工业项目可布置在镇区东北地区,沿改建后的104国道向东发展,这样利于工业企业的用水,用电,以及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该区临近铁路及高速公路,与城市主干道联系也极为便利,交通运输便捷,在远景有待向东扩展。

各工业区与居民区均有防护绿带间隔。

另外,东南工业区由于风向的限制,考虑布置足够的防护林带,受地形限制,只作为平衡分置,布置少量工业,在远景形成小型工业片区。

各工业区之间由城市道路连接,贯通便捷,沿路合理分布一定的站场及集散地,保证了它们之间的交通运输需要及产品流通运营需求。

2.6文教规划:

由于灵溪镇规划23万人口,规划中必定要考虑城市科教中心的建设。

规划在横阳支江南侧、以站前大道为贯穿轴、在十字型交通干道的东南西北四块片区,综合起来形成一个高科技的产学科综合教育园区,成扇形辐射于整个城市并相对独立完整地发展,不受城市干扰(远景中城市还将向东北发展一个教育综合园区,两相呼应)。

另外,各片区散布各自配套规模的中学、小学,考虑合适的地理位置与服务半径,适当布置。

 

第六章功能开发规划

1.经济开发与用地布局

1.1经济发展战略与阶段

1.1.1指导思想

自本世纪末直辖市节日年代失灵喜乃至真个苍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及实现工业化和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考虑依靠重点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立足灵溪的县设基础和比较优势结合组合城区制定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弘扬勇于创新的温州精神,进一步推拓宽国内市场,勇于开拓国际市场。

以国内国外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重点,一提高经济外向度为动力,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认真实施科教兴县、质量立县的战略,坚持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为中心。

面向多元化、信息化应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附加值高的、支撑经济增长强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形成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稳定农业的基础结构地位,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提高素质和扩大总量并举。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市场体系。

●遵循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协同指导的原则,既要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又要注意发挥地区优势。

1.1.2经济发展战略

总纲:

加快第一产业;加速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

将工业及工业化作为增强灵溪经济实力,促进灵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灵溪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工业基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大力发展自生的特色产业,有重点地合理调节工业结构,改变现有的企业规模小、布点散的情况,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骨干作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效益,建立企业集团,增强企业活力。

同时,应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高速向以高科技密集型为主的产业转变,在规划区范围内建立四个工业区。

在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里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和交通运输业,加速推动灵溪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灵溪现有的边贸优势结合新建的文福铁路和高速公路,把灵溪建设成为商品中转和集散中心在加大市场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重视市场的等级效应规模效应。

在规划区范围内建立四个上档次、上规模的大型专业市场。

利用高速公路的优势,建设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国道附近工业园区,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发展特色工业,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将镇区内的工业用地置换到工业园区内,而对于一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可采取必要措施或搬迁。

.继续开发综合发展区,扩大工业规模,在工业得到大力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商品、贸易与中转运输业,利用灵溪镇地处浙、闽交界处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开辟与产业相关的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直接提供生产、交易、运输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提升灵溪作为边贸重镇的影响力及其地位,同时注重农业园区的建设。

搞好蔬菜、副食品等生产基地。

1.1.3经济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现今至2005年高速发展阶段..预计国内生产总值达31。

31亿元。

第二阶段:

2005年至2020年快速发展阶段。

预计国内生产总值达195。

82亿元

第三阶段:

2020年至2050年持续发展阶段。

预计国内生产总值达3416。

94亿元

2经济设施布局

经济设施开发分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流通园区三种类型,各园区均采用“组团式”开发形式。

1.1.1农业园区

农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遵循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业工作若干重点问题的决定》和江泽民同志在浙江农村考察时关于“沿海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讲话。

深入研究。

1.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