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鲁教.docx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鲁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鲁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鲁教
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内容标准
考情统计
核心素养
1.以某区域为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读:
(1)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消费分布规律。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带来的影响。
2018·全国卷Ⅰ
T36
(1)(3)(4)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图,了解资源调出区、调入区、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
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重大工程或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原因及影响,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地协调的观念。
2.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读: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2)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2018·全国卷ⅡT1~3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016·全国卷ⅠT1~3
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016·全国卷ⅡT3~5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应对产业转移的措施
第一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易错提醒] 1.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2.城市分布并非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唯一因素
城市分布决定了天然气市场消费量,是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地形、地质、河流、补充气源等也影响管线的走向。
二、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1)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2)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
(3)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四大气区:
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
(3)油气发展战略: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
(2019·湖北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答案 1.C 2.A
(2019·江西九江模拟)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
C.资源状况D.人口
4.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C.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
D.不会造成沿线地区的生态破坏
答案 3.B 4.D
(2019·山东潍坊期末)甘肃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年可取水量为48.3亿立方米左右。
白龙江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69.1亿立方米。
下图为陇东跨流域调水路线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调水线路甲相比,调水线路乙具有的明显优点有( )
A.可调水量小B.可输水时间长
C.施工难度小D.全线自流输水
6.陇东跨流域调水工程如能顺利建成,产生的影响有( )
A.解决了陇东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B.改变陇东地区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C.改变武都段白龙江河流补给类型
D.提高泾河自净能力,增大了水量
答案 5.B 6.D
考点一 西气东输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
意义方面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下图示意该项目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3)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区域认知素养,结合中国和俄罗斯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运用综合思维素养,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俄罗斯配建港口对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以及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解题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说明俄罗斯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的建设和顺利运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开通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2.从图中获取信息
[自主尝试]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
(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3)俄罗斯的优势:
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
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2019·广东广州一模)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
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
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
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
A.2002~2005年B.2005~2008年
C.2008~2011年D.2011~2014年
1.D 2.B [第1题,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新疆、陕西,两地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天然气资源得到开发,消费量增长快,D项正确。
长江三角洲、重庆、珠江三角洲天然气资源缺乏,需要调入,增长慢,A、B、C项错误。
第2题,分析图中数据可知,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迁移幅度最大,B项正确。
]
3.(2019·河南郑州一模)中俄原油管道途经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止于大庆。
如图为中俄原油管道路径和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2)简述中俄原油管道在修建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3)分析中俄原油管道终点选择在大庆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题,根据中俄原油管道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等可判断出,修建过程中会遇到气候寒冷、地形复杂、冻土广布等障碍。
第
(2)题,可从对沿线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环境质量等的影响方面入手分析。
第(3)题,可从大庆的地理位置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地势起伏大(多山),地形复杂;冻土广布;丛林密布,河流较多,沼泽湿地广布。
(2)破坏沿线植被;造成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冻土层;施工扬尘造成短期内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在运营过程中,输油管道破裂会造成原油泄漏,严重污染土壤、水体等。
(3)距离俄罗斯泰纳线较近,可以缩短管道长度,减少工程量与投资;大庆石油工业基础雄厚,石油加工能力强,石油需求量大;大庆有输油管道通向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大庆距离我国东北主要的石油消费市场较近。
考点二 其他资源调配工程
1.南水北调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方水多而有余,北方水少而不足;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巨大而水资源十分匮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南水北调工程可有效地缓解北方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工程线路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和西线方案。
调水路线
西线
中线
东线
水源区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至江阴段
供水区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
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可调水量
与水质
调水量较小、水质好
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
地形、地势对
调水线路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现有可用设施
差
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2.西电东送
概况
线路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西电东送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等电力紧缺地区
北线:
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变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
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
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拓展延伸] 世界著名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美国北水南调工程
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
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
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坡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以色列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
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2016·江苏卷)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
(1)~
(2)题。
(双选)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综合思维素养,结合图中数据分析该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
[解题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该图所示区域为华北某城市。
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
[自主尝试]
(1)AC
(2)AD
南水北调的影响思路分析
(2019·山东德州一模)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D.气候条件恶劣
3.“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
1.B 2.C 3.A [第1题,“红旗渠”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缺水地区调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但生活和农业需水量较大,故需要调入更多的水。
春季气温较低有积雪融水;冬季严寒,生活和农业需水量都不大;秋季为农作物成熟季节,需水量较小。
第2题,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我国有多项重大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已经成功实施,经验丰富,技术不是其主要障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金和气候也不是该项工程的主要障碍。
第3题,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结合材料可知,该工程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建成后全程自流,运营成本较低。
]
(2019·河北唐山期末)将新疆丰富的煤炭和风能资源等就地转化成电力输送到电力紧缺地区的工程,被称为“疆电外送”工程。
下图示意“疆电外送”工程线路。
读图回答4~5题。
4.新疆发展“疆电外送”的不利条件是( )
A.能源不足B.国内市场小
C.交通不便D.水资源不足
5.“疆电外送”( )
A.缓解了新疆的能源紧张
B.准东至四川段建设难度要比哈密至郑州段小
C.把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
D.三线皆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4.D 5.C [第4题,据材料可知,新疆有丰富的煤炭和风能,不存在能源不足的问题;“疆电外送”的目的地是电力紧缺区,能源需求量大,故国内市场广阔;“疆电外送”采用高压输电网络,与交通条件关系不大;将煤炭转化为电能需大量水源,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其不利条件。
第5题,“疆电外送”缓解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能够把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准东至四川段经过青藏高原,建设难度大;三线中准东至四川段和哈密至重庆段均不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
答题规范(十四) 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
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一般涉及以下四方面内容:
(1)结合区域图或相关材料考查资源的空间、时间分布,或对比两地的资源状况,分析区域资源调配的主要原因。
(2)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资源调配的线路选择、修建线路时遇到的自然障碍以及对所经地区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
(3)针对区域环境特征,从开源、节流角度探究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
(4)分析资源调配对调出区、调入区的有利、不利影响。
角度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答题思路为:
(经典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思维流程]
[自主尝试] 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1.资源调配的原因
原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多少
气候特征
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
工农业、人口、浪费、污染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对调入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2018·安徽淮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安徽淮南市已探明煤炭可开采量153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9%。
2013年煤炭年开采量1亿多吨,煤炭产业产值占全市GDP的34%。
特高压输电和一般输电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送距离远、电量损耗低等优点。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淮南,是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将淮南的煤炭转化为电能经皖南、浙北山区,输送到沪西的重大工程,全长656千米,总投资约1500亿元。
(1)分析国家实施“皖电东送”的主要原因。
(2)简述“皖电东送”工程对淮南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3)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选择人口稀疏和离城镇较远地区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主要从输入地的需求、输出的可行性和技术条件等三方面分析。
第
(2)题,分析对煤炭的开发利用、技术改造升级和关联工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即可。
第(3)题,主要分析特高压输电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及干扰问题等。
答案
(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一次能源匮乏,但需求量很大;淮南市能源(煤炭)资源丰富,离“长三角”地区(上海)较近;我国已经掌握了特高压输电技术,该技术创造的经济价值高,煤炭就地转化为电能输出,对“长三角”地区的环境污染较小。
(2)煤炭工业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使煤炭工业迅速升级换代,煤炭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煤炭工业产业链;与(采、洗、炼)煤和煤电等相关联的机械工业得到发展。
(3)特高压输电带来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特高压输电给人类带来强电场的生理、心理影响;对无线电及电视信号造成干扰等。
课时作业(三十一)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
(2019·山东聊城模拟)哈密地处新疆东部,煤、铁、铜等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全年多大风。
2014年1月27日,作为“疆电东送”战略第一个工程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直达输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据此回答1~3题。
1.“疆电东送”,最有利于新疆哪种新能源的就地转化( )
A.煤炭 B.风能
C.核能 D.地热能
2.在哈密±800千伏换流站建设时对设备安装最不利的因素是( )
A.地基不稳B.水资源严重短缺
C.强劲的风沙天气D.科技力量不足
3.哈-郑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投入运行,对郑州最直接的影响可能是( )
A.扩大了经济生产规模B.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C.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D.降低了用电价格
1.B 2.C 3.D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新疆新能源的开发应该是太阳能和风能。
第2题,哈密地处新疆,降水少,光照充足,风沙问题严重,在设备安装中需要克服高温天气、强劲的风沙对施工人员和机器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3题,“疆电东送”直接输电到郑州,电力供应充足可能使电价有所回落。
A、B、C三个选项虽然都是对郑州的有利影响,但不是最直接的。
]
(2019·湖北襄阳模拟)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海河流域水库群的主要功能是( )
A.开发水能,提供电力B.保障城乡用水
C.拦截泥沙,蓄水灌溉D.提高通航能力
5.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占用耕地B.缩短输水路线
C.减少渗漏和蒸发D.减轻土壤盐碱化
6.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可能使海河( )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4.B 5.C 6.C [第4题,海河流域属半湿润地区,且下游地区人口多、城市面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