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350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

《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二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docx

老师二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

中考文言文真题演练

(一)伤 仲 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识书具/尝射于家圃

B、并自为其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C、传一乡秀才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从先人还家/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误的一项是(    )

A、今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译文: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译文:

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译文:

天天让仲永去拜访同县的人。

D、泯然众人矣

译文:

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伤仲永》中的“伤”是“为……感到悲伤”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才华泯灭的悲伤之情。

B、“即书诗四句”、“邑人奇之”这些语句,充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方仲永的神奇。

C、“父利其然也”“不使学”,方仲永父亲这种急近功利的行为,是他才能衰退直到泯灭的最主要原因。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学习,也会变得平庸。

(二)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

“勿予笑也。

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至楚境,关吏絷①之。

尊卢沙曰:

“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

”关吏送诸朝。

大夫置之馆,问曰:

“先生不鄙夷敝邑②,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

姑闻师楚之意,何如?

”尊卢沙怒曰:

“是非子所知!

”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③。

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尊卢沙愈怒,欲辞去。

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王。

王趣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

“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

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为坛而盟曰:

‘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王尚得奠枕⑤而寝耶?

”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

“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⑥!

”王曰:

“然,敢问何先?

”尊卢沙曰:

“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王曰:

“然。

”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

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

召尊卢沙却之。

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

“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⑦耳。

”王怒,囚之三年,劓⑧而纵之。

[注]①絷(zhí):

拘捕。

②敝邑:

自己国家的谦称。

③上卿瑕:

一个名字叫瑕的高级官员。

④趣:

催促。

⑤奠枕:

稳稳地安放枕头。

⑥有如日:

古代发誓用语。

⑦平:

讲和。

⑧劓(yì):

割鼻。

译文: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大话,并且处在这种情况下还对自己深信不疑。

秦国人笑他,尊卢沙说:

“不要嘲笑我,我将要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

”于是,飘飘然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

  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把守边关的官吏拘捕了他。

尊卢沙说:

“当心!

千万不要拘捕我,我是来当楚王的老师的。

”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

大夫把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

“先生不轻视我们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来扶助壮大我们楚国。

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

其他事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如何?

”尊卢沙发怒说:

“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只是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

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

尊卢沙更加恼怒,做出想告别离去的样子。

瑕怕得罪了楚王,急忙去告诉楚王。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尊卢沙还没有到达,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

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召唤楚王对他说:

“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

我最近路经晋国边境,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宰了白马,陈列着珠盘玉敦,嘴唇上涂着牲血,盟誓说:

‘不使楚国遭祸,誓不相见!

’并把璧玉投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将要渡河。

楚王你还能安枕而睡吗?

”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

尊卢沙指着天立誓说:

“如果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不强盛的话,有这太阳来作证!

”楚王说:

“不过冒昧请问,当先做哪一件事?

”尊卢沙说:

“这是不可以空口白说的。

”楚王说:

“对。

”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不久晋侯率领各国诸侯的军队到达,楚王非常恐惧,召尊卢沙商量退敌之计。

尊卢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

逼着他讲,他才说:

“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和晋国讲和。

”楚王大怒,把尊卢沙关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姑闻师楚之意(当……老师)B.闻晋约诸侯图楚(考虑)

C.居三月,无异者(过了)D.劓而纵之(释放)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醒能述以文者

B.大夫置之馆辍耕之垄上

C.瑕恐获罪于王皆以美于徐公

D.使尊卢沙为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

①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②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22.尊卢沙的“善夸谈”具体表现在哪里?

你怎样看待这类人?

                                         

答案:

19.B20.AD21.①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

②(我)认为大王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与晋国讲和。

22.表现:

自以为是,要做楚王的老师;发誓能使楚国强大。

看待:

没有真才实学,只靠欺世盗名,最终必将自食其果。

(三)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4)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3分)

                                         

(四)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

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

先主曰:

“吾不忍也。

”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

或谓先主曰:

“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先主曰: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

指曹操。

②表:

指刘表,任荆州牧。

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

③先主:

指刘备。

曹操南征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

④辎(zī)重:

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译文:

曹操南征刘表,正遇上刘表去世。

(刘表的)儿子刘琮继承了刘表的职位,(刘琮)派遣使者(向曹操)请求投降。

刘备屯兵在樊城,不知道曹操兵来了,到达宛城时才听说,于是就带领他的手下离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刘琮在襄阳),然后可以得到荆州。

刘备说“我不忍心”,于是只是停下马,呼喊刘琮(出来答话),刘琮害怕不敢出面,他的手下和荆州的百姓很多都投靠了刘备。

从襄阳至当阳,有10余万人,辎重车辆有数千辆,每天只走十几里地(大约5000--6000米),另外派遣关羽(率军队)坐数百艘船到达江陵。

有人对刘备说:

“应该走快点到江陵,以求保住江陵,现在虽然有很多人(跟着您),(但是)兵太少了,如果曹操的兵到了用什么来抵抗呢?

”刘备说,要想成大事就要以人为本。

现在百姓来投靠我,我怎么忍心舍弃他们?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会表卒          

(2)遂将其众去

(3)诸葛亮说先主攻琮      (4)或谓先主曰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23、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4分)

                                           

(五)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

细视,以

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选自清代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徐喷以烟     

(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分)

                                          

答案:

17.

(1)观察

(2)慢慢地(3)打(鞭打)

18.A    19.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

(意思符合即可)

20.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六)(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陈胜自立为将军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徙箭,猛浪若奔

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15.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老师给出了一副没有完成的对联。

请你根据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将对联补充完整。

(2分)

上联:

三峡风光好

下联:

神州日新月异大地宽

(七)(6分)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

“王之伐越何也?

”曰:

“政乱兵弱。

”杜子曰:

“臣愚患之。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故曰:

“自见之谓明。

译文: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杜子劝阻说:

“大王想要讨伐越国是因为什么呢?

”楚庄王说:

“(越国)政治昏乱,兵力疲弱。

”杜子说道:

“我见识不多但为这件事担忧。

一个人的智慧就好比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事物却不能自己看见它的睫毛。

大王你的军队自从战败给秦、晋两国后,丧失了数百里的土地,这是军队软弱。

庄蹶在我国境内做了盗贼但是官吏们不能阻止,这是政治混乱。

大王国家政治混乱军队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却想要讨伐越国,这就是智慧像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样,看不到自己的弱点。

16.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

(2分)

(1)臣愚患之()

(2)王乃止()

17.杜子用“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的比喻,让楚庄王明白了一个怎样的事实?

(2分)

答:

1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答:

答案:

13.B【解析】本题较难,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

A项第一个“自”的意思是“从”,第二个“自”的意思是“自己”;B项两个“奔”的意思都是指“飞奔的马”;C项第一个“属”的意思是“连接”,第二个“属”同“嘱”,“嘱咐、嘱托”;D项第一个“绝”的意思是“消失”,第二个“绝”的意思是“极了”。

14.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

没有中断的地方。

15.示例:

山峻水清山清水秀

16.

(1)担忧;

(2)于是。

17.楚国的政乱兵弱比越国更加严重。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8.知人易,知己难。

(真正的明智是具有“自知之明”。

或:

人贵有自知之明。

(八)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①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篁竹(huáng)B.水尤清冽(liè)

C.往来翕忽(hé)D.犬牙差互(cī)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如鸣佩环()

(2)潭中鱼可百许头()

(3)以其境过清()

(4)隶而从者()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全石以为底。

译文:

           

(2)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l.文中第②段借助潭中鱼写出了潭水的什么特点?

(2分)

答:

      

答案:

18.C(2分)  19.(4分,每小题1分,意思相近即可,写错别字不给分。

(1)好像、仿佛、犹如、像;

(2)大约、大概;(3)凄清、凄凉、清凉、冷清、幽静等;(4)跟从、跟随、跟着。

(“一起、一同”不给分)

20.

(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把整块石头作为底部。

(“以为”是得分点,要译出)。

(2)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皆”是得分点。

21.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2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九)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2分)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0.与“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B.攻锰、郴、苦、柘、谯皆下之

C.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D.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1.用现代汉浯翻译“将军身被坚执锐”一句。

(2分)

答:

       

12.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胜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3分)

答:

     

答案:

9.(每小题1分,共2分)

(1)恚:

恼怒

(2)令:

即使、假若

10.C(2分)

11.译:

将军你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

或将军你身穿着战甲,紧握着武器。

(其中的“被”——披(穿着);“坚”——铁甲;“锐”——武器,翻译错误一处扣l分。

共2分)

12.(共3分)三个步骤:

首先,挑逗军官,吴广受罚,激怒民众,杀死两个军官。

其次,陈胜号令属下,揭露苛政,分析形势,晓之以利害,指出起义是唯一的出路,得到民众的支持。

最后,提出起义的策略(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并“为坛而盟”,开始起义。

(每一个步骤1分,只要意思对即可)

(十)四知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

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

“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王密说:

“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

“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调任涿郡太守。

为人奉公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

“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用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杨伯起关于四知的论断,卓绝千古,不是谨慎小心而明哲保身的人是说不出来的,当时的人称他为“关西孔子”,这是他悉心学习圣人而能够有所成就才能够不被诱惑的(原因)。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举茂才()          

(2)道经昌邑()

(3)故人知君()         (4)后转涿郡太守()

18.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19.根据内容填空。

(2分)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2分)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答: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

(4分)

答: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

(2分)

答:

     

答案:

17.

(1)推举,选拔

(2)取道(3)了解(4)调动     18.C

19.

(1)杨震

(2)“清白吏子孙”(“清白吏子孙”的美名)

20.他(杨震)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21.

(1)杨震拒金(贿)。

(2)杨震拒绝“为开产业”。

22.贤明,刚直,清廉。

(十一)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

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

“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

”农夫说:

“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

”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

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 

(2)农夫涕泣(    )

(3)不取直而归(    ) (4)遂殴宦官(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1)给

(2)眼泪(3)通“值”价值(4)就2.A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十二)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

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

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范蠡喟然叹曰:

“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

久受尊名,不祥。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

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B.可以一战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策之不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