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202969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docx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

阑尾炎分类及救治

概述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阑尾的炎症)。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多数病人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有时诊断相当困难。

其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早期诊治,病人多可短期内康复,死亡率极低(o.1%一0.2%);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

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病。

临床上常有右下腹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

认识误区

有关阑尾的传统的错误观念应该彻底纠正:

1.阑尾炎就是盲肠炎。

由于阑尾紧紧挨着盲肠,所以许多人把阑尾炎与盲肠炎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2.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无重要生理功能,切除阑尾对机体无不良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对阑尾功能有许多新的认识,特别是免疫学和移植外科的发展,给临床外科医生提示:

应严格掌握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对附带的阑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态度。

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它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功能。

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种消化酶,以及促使肠管蠕动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

解剖生理

阑尾(lánwěi英文名:

vermiformappendix)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

阑尾尖端指向的方向有四种类型:

①盲肠后指向上方,占大多数。

②:

指向盆腔和髂窝,约占1/3。

③回肠前或后方指向脐,仅少数。

④盲肠右外侧,亦较少见。

此外,一部分盲肠后位阑尾位于腹膜后间隙内。

了解阑尾位置的变异,对阑尾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有很大帮助。

婴儿阑尾位于盲肠顶端,在发育过程中,盲肠的右前部生长较快,这种偏心性生长,使得成人的阑尾基底部移至盲肠左后侧、回盲瓣下方2.5cm处。

其外形也由婴儿的漏斗状变成蝗蚓状盲管。

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即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阑尾的长短粗细不一,一般长5~10厘米,也可变动于2~20厘米之间,上端开口于盲肠,开口处也有不太明显的半月形粘膜皱襞。

直径0.5~0.7cm。

阑尾外径介于0.5~1.0厘米,管腔的内径狭小,静止时仅有0.2厘米。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阑尾与其身高相比,相对较成人为长;成年女性之阑尾大于男性,而小儿则男性大于女性;中年以后逐渐萎缩变小。

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近端与盲肠交通,两者交界处的粘膜皱襞称Gerlach瓣。

  阑尾的组织结构与结肠相似,有粘膜层、粘膜下层、环肌层、纵肌层、浆膜下层和浆膜层。

粘膜和粘膜下层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呈纵形分布,这是阑尾感染常沿粘膜下层扩散的原因。

阑尾的淋巴管与系膜内血管伴行,引流到回结肠淋巴结。

阑尾的血运由阑尾动脉供给,它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肠动脉的分支,经由回肠末端后方行于阑尾系膜的游离缘。

阑尾动脉是一个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发生障碍时,易致阑尾坏死。

一部分病人还有副阑尾动脉,源于盲肠后动脉,供应阑尾根部组织。

  阑尾静脉经回结肠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回流入门静脉。

当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阑尾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因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有第10脊神经所分布的脐周围牵涉痛。

过去认为阑尾无重要生理功能,但近年证明它是一个淋巴器官,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具一定免疫功能。

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开始出现,12~20岁时达高峰,有200多个淋巴滤泡。

以后渐减少,60岁后渐消失,故切除成人的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阑尾粘膜上皮细胞尚可分泌少量粘液和免疫蛋白,有利于保护机体内在细菌,抑制外来致病细菌。

阑尾粘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解剖学基础。

阑尾系膜由两层腹膜组成,它是腹腔后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并包绕阑尾的一个三角形皱襞,其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阑尾系膜短于阑尾本身,这使阑尾卷曲成拌状或半圆弧形。

阑尾的位置并不都在麦氏(McBurney)点(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所以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位置而变异。

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或越过中线至左侧。

阑尾的根部,其位置较恒定,3条结肠带向下,都延伸到阑尾根部,作为寻找阑尾的标志。

在阑尾的系膜内有阑尾动、静脉,其根部处于三条结肠带集中的部位。

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一般在右髂前上棘到脐连线的外1/3处,此处称阑尾点,又叫麦氏点,阑尾炎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以前人们认为,阑尾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退化的器官,无重要生理功能,对人体的作用不大,切除阑尾对机体无不良影响。

故患阑尾炎后,可以将它切除,但这些观念正在改变!

现代医学研究对阑尾功能有许多新的认识,特别是免疫学和移植外科的发展,给临床外科医生提示:

应严格掌握阑尾切除术的适应症,对附带的阑尾切除更要持慎重态度。

阑尾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参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据研究人类阑尾具有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相当于鸟类的腔上囊的结构,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特异功能。

据最新研究成果证实,阑尾还具有分泌细胞,能分泌多种物质和各处消化酶,促使肠管蠕动亢进的激素和与生长有关的激素等。

另外,阑尾具有完整的内环肌及外纵肌,有一定的长度和管径,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利用自体阑尾移植替代某些管道如输尿管、尿道的缺损和狭窄的手术日益广泛。

   

病因

阑尾一端与盲肠相通,长约6~8cm,管腔狭小,仅0.5cm左右。

阑尾壁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这就构成阑尾极易发炎的解剖基础。

这种解剖特点,也容易使阑尾发生梗阻,约70%的病人可发现阑尾腔有不同原因的梗阻,诸如粪块、粪石(即长时间停留的粪块与阑尾分泌物混合凝聚,并可有钙质等矿物质沉积而成)、食物残块、阑尾本身扭曲及寄生虫(如蛔虫和蛲虫)等都可造成阑尾梗阻。

急性阑尾炎的炎症消退后,可以在阑尾形成瘢痕性狭窄,容易导致炎症反复发作。

由于阑尾壁存在丰富的淋巴组织,炎性反应严重,更促使梗阻的发生。

阑尾腔内平时有大量肠道细菌存在,当有梗阻时,梗阻远端的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的血循环受到影响,粘膜的损害为细菌侵入造成条件,有时阑尾腔内的粪块、食物残块、寄生虫、异物等虽然并未造成梗阻,但能使阑尾粘膜受到机械性损伤,也便于细菌侵入。

此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可使阑尾壁内的肌肉发生痉挛,影响阑尾的排空甚至影响阑尾壁的血循环,也是发炎的原因。

细菌可经血循环侵入阑尾引起发炎,属于血源性感染。

(一)阑尾管腔的阻塞:

阑尾的管腔狭小而细长,远端又封闭呈一盲端,管腔发生阻塞是诱发急性阑尾炎的基础。

    

(二)细菌感染:

阑尾腔内存在大量细菌,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两大类,菌种与结肠内细菌一致,主要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等。

    (三)神经反射:

各种原因的胃和肠道功能紊乱,均可反射性引起阑尾环形肌和阑尾动脉的痉挛性收缩。

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胃肠道反应和全身反应。

    1.腹痛:

迫使急性阑尾炎患者即早就医的主要原因就是腹痛,除极少数合并有横贯性脊髓炎的病人外,都有腹痛存在。

    

(1)罗氏征(又称间接压痛):

罗氏征阳性结果只能说明右下腹部有感染存在,不能判断阑尾炎的病理类型和程度。

当右下腹疼痛需要与右侧输尿管结石等疾病鉴别时,罗氏征的检查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2)腰大肌征:

腰大肌征阳性,提示阑尾可能位于盲肠后或腹膜后,当下肢过伸时,可使腰大肌挤压到发炎的阑尾。

    (3)闭孔肌征:

阳性表示阑尾位置较低,炎症波及到闭孔内肌的结果:

    腹痛的部位: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病人,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8小时或十多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

    腹痛的特点:

急性阑尾炎的病人腹痛多数以突发性和持续性开始的,少数可能以阵发性腹痛开始,而后逐渐加重。

    2.胃肠道的反应:

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早期的呕吐多为反射性,常发生在腹痛的高峰期,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胃液,晚期的呕吐则与腹膜炎有关。

    3.全身反应:

病程中发烧,单纯性阑尾炎的体温多在37.5-38.0℃之间,化脓性和穿孔性阑尾炎时,体温较高,可达39℃左右,极少数病人出现寒战高烧,体温可升到40℃以上。

急性炎症开始时,阑尾表现充血和肿胀,壁内有水肿及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粘膜出现小的溃疡和出血点,浆膜有少量渗出。

腔内积存混浊渗出液,称为单纯性阑尾炎,因内脏疼痛定位不明,病人感到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常伴有恶心及呕吐、全身不适,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部。

局部并有明显触痛,临床常用麦克伯尼氏点表示触痛部位。

在右下腹部,脐与右骼前上棘联线中外侧1/3处有限局性压痛点,这个痛点是美国人C.麦克伯尼于1889年首先发现和描述的,故称为麦克伯尼氏点(麦氏点)。

若病情继续发展,数小时后阑尾肿胀和充血更为明显,阑尾壁内常有小脓肿形成,粘膜有溃疡及坏死,浆膜面多量纤维性渗出,腔内充满脓性液体,称为化脓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此时全身症状较重,右下腹疼痛明显。

最后可发展为阑尾壁的组织坏死,若有梗阻,则阑尾远端坏死更严重,呈紫黑色,常在此处发生穿孔,称为坏疽性阑尾炎,一般均合并局限性腹膜炎,此时除压痛外,还伴有明显的肌紧张和反跳痛。

体温多超过38.5℃以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也增多。

因阑尾腔的近端均有肿胀而闭琐,经穿孔的溢出物只是腔内积存的脓液,无肠内容物,加之有大网膜包裹,很少继发弥漫性腹膜炎,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诊断标准

  麦氏点(McBurney点)的压痛及反跳痛是临床上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

  /3交点为标志。

  有时也以左、右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右1/3交点(Lanz点)表示。

  

[1]

McBurney点及Lanz点

阑尾炎特点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

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急性阑尾炎若不早期治疗,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并发限局或弥漫性腹膜炎。

急性阑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的死亡率为5~10%。

  

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或治愈后,可以遗留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管腔狭窄及周围粘连,这称为慢性阑尾炎,易导致再次急性发作。

发作次数越多,慢性炎症的损害也越严重,可以反复急性发作,在未发作时没有症状或偶有轻度右下腹疼痛,所以也称为慢性复发性阑尾炎。

若病人从无急性阑尾炎病史,而主诉慢性右下腹痛,不宜轻易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切除阑尾,应注意排除其他回盲部疾病,如肿瘤、结核、非特异性盲肠炎、克罗恩氏病及移动性盲肠症等,也应排除精神神经因素,否则切除阑尾会遇到困难,即或无其他病变也不一定能消除症状。

  阑尾炎是腹部的常见病、多发病。

大多数阑尾炎病人能及时就医,获得良好治疗。

但是,有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处理不当,则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

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20-30岁为发病高峰。

 

  典型阑尾炎有下列一些症状:

  l.右下腹疼痛

  2.恶心、呕吐

  3.便秘或腹泻

  4.低烧

  5.食欲不振和腹胀等。

  阑尾炎的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部、剑突下或肚脐周围,约经6-8小时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

咳嗽、打喷嚏或按压时,右下腹都会疼痛。

有上述症状,应该立即就近看医生,不要掉以轻心。

病情分类

  以下三种特殊人群的阑尾炎应特别予以重视:

1、小儿急性阑尾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

一岁以内婴儿的急性阑尾炎几乎100%发生穿孔,两岁以内为70%-80%,五岁时为50%。

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为2%—3%,较成年人高10倍。

而且,小儿检查时常不合作,腹部是否有压痛的范围,程度都不易确定。

确诊后应立即手术切除阑尾,加强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2、老年急性阑尾炎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

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

老年人抵抗力低,阑尾壁薄,血管硬化,大约1/3的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

另外,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部压痛不明显,临床表现不典型,由于腹肌已萎缩,即使阑尾炎已穿孔,腹部压痛也不明显,很容易误诊。

老年急性阑尾炎特点

  

(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10%,占40岁以上成年人的10%。

  

(2)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渐增而增高。

据统计急性阑尾炎年龄60-69岁组死亡率为17%,70岁以上组为40%,如发病在12小时内立即手术者死亡率为13.3%。

  (3)老年人低抗力低,阑尾壁蒲,血管硬化,约30%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

另外,老年人大网膜已萎缩,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合并化脓性腹膜炎的机会较多。

  (4)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痛不明显,常无转移性特点。

由于腹肌已萎缩,即使阑尾已穿孔,腹膜刺激征也不明显。

有时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右下腹已出现包块,但不伴有急性炎症表现,临床上很似回盲部恶性肿瘤。

  (5)老年人常并存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胃肠道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相混淆,增加了诊断上的难度。

(6)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忌症,除单纯性阑尾炎在严密的观察下,可保守治疗外,其它类型的阑尾炎必须手术治疗。

但要加强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处理,保证手术的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由于孕妇生理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生阑尾炎,其危险性较一般成人大。

据统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为2%,比一般人高10倍,胎儿的死亡率约为20%。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安全出发,妊娠三个月内发病者,治疗原则与非妊娠期患者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手术治疗为好;妊娠晚期阑尾炎,约50%孕妇可能早产,胎儿的死亡率较高,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

检查

    1.血、尿、便常规化验:

急性阑尾炎病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大便中也可发现血细胞。

    2.X线检查:

胸腹透视列为常规,立位腹部平片是必要的。

    3.腹部B超检查:

定对阑尾脓肿切开引流时,B超可提供脓肿的具体部位、深度及大小,便于选择切口。

病理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上腹部和脐部周围疼痛,

  

化脓性阑尾炎

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到右下腹,并在右下腹有显著的触痛,一般诊断不难,但仍存在20%左右的误诊率。

误诊的原因除了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上的问题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

①一些急性阑尾炎的表现不典型。

由于阑尾位置不正常,如高位阑尾炎易与急性胆囊炎相混淆,后位阑尾炎腹部体征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可出现腹泻症状;或者由于阑尾炎的发病较特殊,若阑尾突被异物堵塞或发生扭转,腹痛一开始就位于右下腹,无明显转移过程,且为阵发性,腹部体征不明显,很像是泌尿系结石或肠痉挛。

此外,也存在病人的个体因素:

病人的神经类型和疼痛阈以及胃肠道反应各有不同,老年人反应差,症状和体征常不能反映急性阑尾炎的实际严重程度;小儿阑尾相对体积大,就诊较晚,病史也难以询问清楚;孕妇的阑尾向上、向外或向后移位,又有子宫增大,腹部体检也与一般人不同。

②一些其他急腹症表现类似急性阑尾炎,如回肠末端憩室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及某些妇科疾患如急性附件炎、卵巢滤泡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等。

较小的溃疡病穿孔,穿孔很快封闭,少量十二指肠内容物流至右下腹部,也可以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而上腹部压痛不明显。

有些内科疾患如急性胃肠炎、肠蛔虫症,腹型紫瘢等也有类似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病理研究

 阑尾(appendix)

  观察标本阑尾横切片(H.E染色)

  肉眼观察阑尾的横切面为管状,腔较小,并可见内容物填充。

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外膜.腔面无绒毛,无皱襞。

低倍和高倍观察。

  

(1)粘膜:

分为三层.

  ①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含杯状细胞较多,上皮常脱落不完整。

  ②固有层:

结缔组织中含肠腺较少,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发达,常突破粘膜肌与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相连.

  ③粘膜肌层:

较薄,粘膜肌层常常不完整。

  

(2)粘膜下层:

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3)肌层:

较薄,为内环形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4)外膜:

为浆膜.

  

  

阑尾炎

阑尾,VermiformAppendix,是人类的一种退化器官(食草动物的阑尾很发达),长约7-9厘米,直径约0.5厘米,位于腹部的右下方,盲肠内侧,近端与盲肠相通,远端闭锁。

由于阑尾腔细小,又是盲管.食物残渣和粪石等容易掉入腔内,堵塞管腔引起发炎。

体表投影叫麦氏(MacBurney)点,位置在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外,中1/3交界处,阑尾炎时该点有压痛…

  成人身上的阑尾主要与免疫功能有关,人出生后不久,淋巴组织便开始在阑尾中聚积,在20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并在60岁后消失殆尽。

不过,在身体发育阶段,阑尾能够发挥淋巴器官的功能,促进B淋巴细胞(一种白细胞)的成熟和免疫球蛋白A类抗体的生成.研究人员还证明,阑尾参与制造的分子有助于淋巴细胞向身体内的其他部位转移…

  由此看来,阑尾的功能似乎是使白细胞接触胃肠道里的大量抗原,即外来物质.因此,阑尾可以帮助抑制具有潜在破坏作用的体液性抗体反应,同时能够提供局部的免疫作用。

阑尾吸收肠道内的抗原并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局部的免疫系统在生理免疫反应以及对食物,药物,细菌或病毒性抗原的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科学家正在对这些局部免疫反应与炎症性肠疾病以及自体免疫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治疗

    

(一)手术治疗: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条件允许时可先行中西医相结合的非手术治疗,但必须仔细观察。

    2.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原则上应立即实施急诊手术,切除病理性阑尾。

    3.发病已数日且合并炎性包块的阑尾炎:

暂行保守治疗,待3-6个月后如仍有症状者,再考虑切除阑尾。

    4.高龄病人,小儿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原则上应和成年人阑尾炎一样,急诊手术。

    

(二)非手术治疗:

主要适应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脓肿,妊娠早期和后期急性阑尾炎,高龄合并有主要脏器病变的阑尾炎。

    1.基础治疗:

包括卧床休息,控制饮食,适当补液和对症处理等。

    2.抗菌治疗:

选用广谱抗菌素(如氨苄青霉素,头孢霉素)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如灭滴灵,替哨唑)。

    3.针刺治疗。

    4.中药治疗。

单纯性急性阑尾炎采用非手术疗法,多数病人可治愈,但遗有慢性炎症或管腔狭小者易于复发,所以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明确,仍应急诊手术将病变的阑尾切除。

妊娠期因盆腔充血,阑尾炎症发展更快,所以也应及时手术。

诊断不明者,若病人有局部腹膜炎表现或全身感染证明显,也应开腹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术中若发现阑尾无急性炎症表现,则应探查有无其他急性病变。

病人就诊时若阑尾炎已形成周围脓肿,应先行非手术治疗,脓肿吸收后,过3个月或半年再切除阑尾。

1.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术(appendecto-my)。

早期手术系指阑尾炎症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时就手术切除,此时手术操作较简易,术后并发症少。

如化脓坏疽或穿孔后再手术,不但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会明显增加。

术前即应用抗生素,有助于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1)不同临床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方法选择亦不相同。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行阑尾切除术,切口一期缝合。

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采用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行阑尾切除术。

腹腔如有脓液,应仔细清除,用湿纱布蘸净脓液后关腹。

注意保护切口,一期缝合。

  3)穿孔性阑尾炎:

宜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利于术中探查和确诊,切除阑尾,清除腹腔脓液或冲洗腹腔,根据情况放置腹腔引流。

术中注意保护切口,冲洗切口,一期缝合。

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有感染时及时引流。

  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脓肿尚未破溃穿孔时应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处理。

如阑尾穿孔已被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病情较稳定,宜应用抗生素治疗或同时联合中药治疗促进脓肿吸收消退,也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

如脓肿扩大,无局限趋势,宜先行B超检查,确定切口部位后行手术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以引流为主。

如阑尾显露方便,也应切除阑尾,阑尾根部完整者施单纯结扎。

如阑尾根部坏疽穿孔,可行U字缝合关闭阑尾开口的盲肠壁。

术后加强支持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

  

(2)阑尾切除术的技术要点:

  1)麻醉:

一般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也可采用局部麻醉。

  2)切口选择: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右下腹麦氏切口(McBurney切口)或横切口。

如诊断不明确或腹膜炎较广泛应采用右下腹经腹直肌探查切口,以便术中进一步探查和清除脓液。

切口应加以保护,防止被污染。

  3)寻找阑尾:

部分病人阑尾就在切口下,容易显露。

沿结肠带向盲肠顶端追踪,即能找到阑尾。

如仍未找到阑尾,应考虑可能为盲肠后位阑尾,用手指探查盲肠后方,或者剪开盲肠外侧腹膜,将盲肠向内翻即可显露盲肠后方的阑尾。

  4)处理阑尾系膜:

用阑尾钳钳夹阑尾系膜,不要直接钳夹阑尾,将阑尾提起显露系膜。

如系膜菲薄,可用血管钳贴阑尾根部戳孔带线一次集束结扎阑尾系膜,包括阑尾血管在内,再剪断系膜;如阑尾系膜肥厚或较宽,一般应分次钳夹、切断结扎或缝扎系膜。

阑尾系膜结扎要确实。

  5)处理阑尾根部:

在距盲肠0.5cm处用钳轻轻钳夹阑尾后用丝线或肠线结扎阑尾,再于结扎线远侧0.5cm处切断阑尾,残端用碘酒、酒精涂擦处理。

于盲肠壁上缝荷包线将阑尾残端埋人。

荷包线缝合要点:

距阑尾根部结扎线1cm左右,勿将阑尾系膜缝人在内,针距约2-3mm,缝在结肠带上。

荷包缝合不宜过大,防止肠壁内翻过多,形成死腔。

也可做8字缝合,将阑尾残端埋人同时结扎。

最后,在无张力下再将系膜绑扎在盲肠端缝线下覆盖加固。

近年来也有主张阑尾根部单纯结扎,不作荷包埋人

  缝合。

  (3)特殊情况下阑尾切除术:

  1)阑尾尖端粘连固定,不能按常规方法切除阑尾,可先将阑尾于根部结扎切断,残端处理后再分段切断阑尾系膜,最后切除整个阑尾。

此为阑尾逆行切除法。

  2)盲肠后位阑尾,宜剪开侧腹膜,将盲肠向内翻,显露阑尾,直视下切除。

再将侧腹膜缝合。

  3)盲肠水肿不宜用荷包埋人缝合时,宜用8字或U字缝合,缝在结肠带上,将系膜一并结扎在缝线上。

  4)局部渗出或脓液不多,用纱布多次蘸净,不要用盐水冲洗,以防炎症扩散。

如已穿孔,腹膜炎范围大,术中腹腔渗出多,应彻底清除腹腔脓液或冲洗腹腔并放置引流。

  5)如合并移动盲肠,阑尾切除后,应同时将盲肠皱璧折叠紧缩缝合。

2.急性阑尾炎的非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及急性阑尾炎的早期阶段,病人不接受手术治疗或客观条件不允许,或伴存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有手术禁忌证者。

主要措施包括选择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