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20208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作学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耕作学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耕作学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耕作学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耕作学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作学练习题.docx

《耕作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作学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作学练习题.docx

耕作学练习题

《耕作学》练习题

第一章 引论部分

一、填空题

1、耕作制度包括  与     两部分,以为中心,    为基础。

2、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3、养地制度是与    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    ,     ,水土保持,     以及       等。

4、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

即  功能和    功能。

5、与单项技术不同,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特点往往带有较强的      ,      ,和       。

6、我国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精致农作 , 经济高效 ,和 持久发展 。

7、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

8、耕作学从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它是    ,有很强的    ,但也包含着一定宏观布局的软科学内容。

二、选择题

1、耕作制度包括的2大部分:

()

A.种植制度B.旱作农业C.养地制度D.农牧结合

2、下列哪一个不属于种植制度范畴:

()

A.作物布局B.熟制C.平衡施肥D.种植方式

3、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功能体现在:

()

A.减少投入B.技术指导C.宏观调控与决策D.高产优质

4、下面哪项不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

A.生产程序机械化B.生产技术科学化C.农业主体知识化D.作物管理工业化

5、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体系有:

()

A.多熟种植B.节水农业C.营养管理D.农制改革

三、名词解释

1、耕作制度

2、种植制度

3、养地制度

4、农作制度

四、简答题

1、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功能。

2、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中国农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有哪些?

五、论述题

1、耕作制度的含义?

包括哪两大部分内容?

2、简述为什么要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3、论述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4、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第二章 作物布局

一、填空题

1、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包括   、   、和    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即解决   、    与    的问题。

2、      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3、作物布局的原则应该以    为基础, 为目标, 为可行性。

4、作物的生态经济适宜区可划分为四级,分别是    、     、     和     。

5、         指的是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6、从大范围的作物类型看,一般大田作物需光    ,果树需光    。

某些以茎叶为目的的蔬菜需光可稍     一些,如叶菜类、萝卜、马铃薯、胡萝卜,某些树种以及茶叶、咖啡等耐荫性稍强。

7、从不同发育时期看,   需光相对少一点,     时缺光影响较大。

8、有些作物如大麦、黑麦、油菜、萝卜等在日照长度超过临界日长条件下才能开花,所以称为     。

反之,有些作物如大豆、棉花、玉米、高粱、谷于、水稻、甘蔗、甘薯等,在短于某一日照长度界限下才能开花,称为      。

还有一类植物或品种对日照长短不敏感,四季均可能开花,称为     ,如番前、四季豆、黄瓜、菜豆以及水稻、棉花、烟草等的一些品种。

9、根据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可把作物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10、根据作物的水旱适应性,我国大田作物可分为     、    、      和     、耐旱耐涝型、避旱涝型六种类型。

11、对于灌溉农业的作物布局,为了经济科学用水,采取以下措施:

(1)         、

(2)         、(3)         。

12、评价一个地方土壤生产力的高低以及作物的适应性,不能只凭某一个指标,而要从土层厚度、     、养分、     、     、地下水位以及        等多方面去综合考虑。

13、从作物对土壤养分消耗的程度与种类可以分为可把作物分为      、       和半养地作物三种类型。

二、选择题

1、下列作物哪个是C4作物:

A.棉花B.水稻C.甘薯D.玉米

2、下列作物哪个是喜光作物:

A.玉米B.小麦C.萝卜D.大豆

 

3、大于0℃的积温在1500-2500之间,适合种植下列哪种作物:

A.春小麦B.玉米C.花生D.甘蔗

4、下列作物属于耐旱怕涝的有:

A.水稻B.小麦C.花生D.芝麻

三、名词解释

1、作物布局

2、C3作物

3、C4作物

4、喜光植物

5、喜荫植物

6、临界日长

7、长日照植物

8、短日照植物

9、中性植物

10、喜凉作物

11、喜温作物

12、养地作物

13、耗地作物

14、半养地作物

15、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四、简答题

1、作物布局的含义及意义。

2、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3、简述光照条件与作物分布的关系。

4、简述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

5、简述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五、论述题

1、合理的作物布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2、作物布局为什么要以生态适应性为基础?

3、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包括哪些方面?

第三章 种植方式

一、填空题

1、    是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纯种、清种、净种或平作。

2、间作是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     作物的种植方式。

3、间作时,不论间作的作物有几种,皆不增计复种面积。

间作的作物播种期、收获期相同或不相同,但作物共处期   ,至少有一种作物的共生期超过其全生育期的     。

4、      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混种。

5、      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为套种、串种。

6、套种与间作都有作物共处期,所不同处,前者作物共处期较    ,每种作物的共处期都不超过其全生育期的      。

7、      是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包括木本)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8、间混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有   、 、   和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

9、间、套作复合群体的种间互补与竞争关系及其效益,具体地表现在:

      、      、      和     四个方面。

10、耕作学上常用的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

    ×表示:

    。

11、间套作时,作物高矮搭配或存在空带,作物边行的生态条件不同于内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特有产量效益称为     。

高位作物边行由于所处高位的优势,通风条件好,根系竞争能力强,吸收范围大;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内行,表现为边行优势或叫     ;同时,矮位作物边行由于受到高位作物的不利影响,则表现为            。

12、间作作物的行数,要根据     和     来确定,一般高位作物不可多于而矮位作物不可少于边际效应所影响行数的     倍。

13、       是指在向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    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15、利用土地提高生产力的途径有三,一是        ;二是         ;三是           。

16、    条件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17、在我国,≥10℃积温低于3600℃为    ,3600-5000℃可以     ,5000℃以上可以一年三熟。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套作的有:

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麦/玉米/甘薯

2、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体现在:

A.增产B.增效C.稳产保收D.缓解作物争地矛盾

3、我国最早记载间套作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氾胜之书D.王祯农书

4、一般来讲,可以实行复种的地区大于10℃的积温最少是:

A.3600B.2400C.1800D.4900

5、复种的争时技术包括:

A.育苗移栽B.套作C.地膜覆盖D.立体种植

6、与复种有关的热量条件指标主要有:

A.积温B.生长期C.界限温度D.生育进程

7、能够充分利用热量资源的种植方式有:

A.套作B.间作C.复种D.混作

三、名词解释

1、单作

2、间作

3、混作

4、套作

5、边际效应

6、复种

7、种植指数

8、复种指数

9、熟制

10、多熟种植

11、立体种植

12、休闲

13、撂荒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

2、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意义。

3、间、套作的增产效益原理。

4、复种的效益原理。

5、复种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6、复种的实施条件。

7、简述提高作物年单产的可能途径。

8、如何争取复种季节超额利用技术?

9、生物间的互补和竞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题

1、影响复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请举例加以说明。

2、间混套作在种植形式、土地利用率、增产增收作用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3、复种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4、间、套作的技术要求?

6、提高复种指数有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第四章 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

一、填空题

1、农牧结合,指的是农区   与牧渔业相互适应与协调、牧渔业的规模与种类与   提供的饲料相适应,而     生产又适应于牧渔业的需要。

2、研究衣牧结合种植制度的意义在于:

(1)促使更多植物产品更有效地转化为动物产品;

(2)          ;(3)           ;(4)。

3、      是决定牧渔业生产的关键。

又是农牧结合的纽带。

4、在农区,绝大部分饲料是由     所提供的,所以,饲料的种类、数量决定了农牧结合种植制度的内容。

二、选择题

1、种养结合的意义在于:

A.使植物产品有效转化为动物性产品B.增加种植业产品的附加值C.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土地D.实现多级质能循环转化

2、庭院立体种养业的特点:

A.多样性B.高效性C.经营的灵活性D.生态的特殊性

3、属于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的是:

A.饼粕利用B.稻鱼种养结合C.稻草鹅种养结合D.粮畜结合

4、属于田间立体种养模式的是:

A.饼粕利用B.稻鱼种养结合C.稻草鹅种养结合D.粮畜结合

三、简答题

1、庭院立体种植的特点?

2、何谓种养结合?

为什么在种植制度上要强调种养结合?

四、论述题

1、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种养结合的模式。

 

第五章 轮作与连作

一、填空题

1、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     的轮作。

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油菜一水稻一水稻→小麦一水稻一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也称为     。

2、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     。

3、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通称为    或    ,连作也叫     。

4、轮作换茬的基本作用有

(1)     

(2)     

(3)      (4)     。

5、在低投入的少肥或无肥的传统农业阶段,轮作的主要作用集中体现在        ,我国的农谚“倒茬如上粪”、“要想庄稼好,三年两头倒”就是对这一历史阶段轮作作用的生动描述。

6、在现代农业中,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施用量大大增加,使轮作养地的基础作用受到削弱,但轮作        的作用却相应得到加强。

7、根据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将作物分为   、    、 

     和     4类。

8、忌连作作物有茄科的   、    、     ,胡芦科的    、     、    等为典型代表。

9、合理的轮作可以增产,不适当的连作不仅产量锐减,而且品质恶化。

导致这些连作受害的根本原因有:

(1)       

(2)        (3)        。

10、      是作物轮作换茬的基本依据。

11、茬口是作物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     及其      的泛称。

12、      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影响茬口特性形成的因素有:

(1)         

(2)           (3)        。

14、从作物与土壤养分关系的角度来看,豆科作物属于        ,禾本科作物属于      ,棉花、油菜、芝麻、胡麻等属于        。

二、选择题

1、我国最早对轮作有记载的古书是:

A.红楼梦B.吕氏春秋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

2、忌连作的作物有:

A.西红柿B.水稻C.小麦D.马铃薯

3、轮作换茬的作用体现在;

A.调养地力B.减轻病虫危害C.减轻田间杂草D.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4、耐连作的作物有:

A.西瓜B.水稻C.棉花D.烟草

5、作物茬口安排应注意:

A.瞻前顾后,统筹安排B.农田用养结合C.考虑当前利益D.注意长远利益

6、连作的危害有:

A.营养物质的消耗B.病虫害加重C.作物品质下降D.杂草严重

7、连作危害的消除途径:

A.化学技术B.生物技术C.品种更换D.合理施肥

8、连作应用的必要性:

A.社会需求B.资源利用C.经济效益D.作物结构

9、连作危害的生物学原因:

A.杂草严重B.病虫害加重C.根系分泌有害物质D.土壤酶活性变化

10、影响作物茬口特性的因素主要有:

A.作物种群B.根系特点C.作物生长期与收获期D.耕作措施

三、名词解释

1、轮作

2、连作

3、茬口

4、茬口特性

四、简答题

1、轮作倒茬的作用。

2、连作的危害及其消除途径。

3、什么是茬口特性,如何评价。

4、轮作如何培养和调节土壤肥力?

5、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影响因素。

6、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五、论述题

1、作物布局与轮作关系。

2、轮作的现实意义。

3、为什么连作能够一直存在于生产实际?

第六章 土壤耕作

一、填空题

1、土壤耕作的主要目的任务是:

(1)         

(2)           (3)        。

2、   ,又称熟土层,是指农业耕作经常作用的土层,也是作物根系分布的主要层次。

通常厚约     cm。

3、反映耕层构造与三相比的主要指标有:

(1)   

(2)  

   (3)        。

4、决定土壤三相比的重要因素是      与        。

5、耕层可分为     、     、       三层。

6、在耕层之下为    ,即犁耕难以涉及的土壤深层,俗称生土层,它可起着保蓄雨水、源源不断地向耕层提供水分和少量养分的作用。

7、在心土层与耕作层的界面上往往还出现一层厚5一10cm不等的     。

它是在犁耕时犁底与心土层摩擦、压实并淀积粘粒而逐渐形成的。

8、根据对土壤的作用强度不同,土壤耕作措施可分为   与

     ,它们对土壤的影响各不相同。

9、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有:

(1)     

(2)     (3)        (4)      (5)     (6)      。

10、基本耕作,又称     ,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作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包括:

(1)    

(2)    (3)     。

11、翻耕是世界各国采用最普遍的一种耕作措施,对土壤起三种作用:

一是    。

可将原耕层上层土翻入下层,下层土翻到上层;二是    ,使原来较紧实的耕层翻松;三是       。

12、     ,或叫次级耕作,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播种出苗和生产条件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表土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cm。

14、次级耕作包括:

(1)      

(2)      (3)

      (4)    (5)       (6)         等六种耕作措施。

15、     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A.人均土地多,耕地少B.非耕地农用地多.但质量较差C.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免耕主要优点是:

A.减少水蚀和风蚀B.农耗时间减少C.节约成本D.减少病虫害

3、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

A.作物对土壤的要求B.土壤特性C.气候条件D.作物根系特征

4、初级耕作措施有:

A.翻耕B.中耕C.耙地D.镇压

5、次级耕作措施有:

A.翻耕B.中耕C.深松耕D.镇压

6、典型的水田剖面包括:

A.耕作层B.犁底层C.心土层D.母质

9、建立土壤耕作制度的原则:

A.应发挥当地气候优势与突出缓冲气候劣势B.应适合各茬作物高产的播种方式C.应适应当地的地势与土壤类型D.与生产条件相适应

三、名词解释

1、土壤耕作 

2、免耕

3、少耕 

4、初级耕作 

5、次级耕作

6、表土耕作措施 

7、基本耕作措施

四、简答题

1、土壤耕作的的目的。

2、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3、初级耕作和次级耕作有哪些内容?

4、少、免耕的技术原理。

5、作物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有哪些?

6、对土壤耕层构造产生较大影响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7、什么是土壤宜耕性?

不同水分条件与土壤宜耕性的关系。

8、如何检查土壤耕作质量?

9、土壤耕作有哪些作用?

10、初级耕作有哪些作用?

如何应用?

11、次级耕作有哪些作用?

如何应用?

12、少、免耕有哪些优缺点?

如何应用?

第七章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

一、填空题

1、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标准为:

(1)        ;

(2)        ;(3)坡地梯田,等高耕作;(4)       ;(5)       ;(6)园田绿化,高产稳产。

2、土壤培肥的途径与措施:

(1)     

(2)        

(3)       。

3、      ,就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

如种植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绿肥,实行轮作,放养绿萍、蓝藻,稻田养鱼,利用土壤中的蚯蚓、藻类、菌根和自生固氮菌,施用厩肥、堆肥,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等。

4、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

(1)    ;

(2)     ,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3)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4)     ;(5)     ;(6)生物排除盐碱等。

5、农作物按它们的水土保持效能分为三大类:

(1)     ,如玉米、高粱、棉花、马铃薯、烟草等,行株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的覆盖度小,经常中耕松土,连年种植常促使土壤结构破坏,导致径流量和冲刷量加大,而引起     ;

(2)     ,如小麦、大麦、莜麦、谷子、糜子、大豆、花生等禾谷类和豆类作物,保持水土的作用较   ;(3)二年生与多年生牧草,如草木樨、苜蓿、沙打旺、小冠花等,覆盖面积大,时间长,能缓冲雨滴冲击地面,根系能穿插挤压土壤,形成团聚体,有大量有机质还田、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水土保持作用    。

6、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有:

(1)       ;

(2)       ;(3);(4)      ;(5)防风防蚀耕作。

二、选择题

1、耕作制度包括:

A.种植制度B.作物布局C.复种方式D.养地制度

2、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A.农田污染B.农业用地内部调整C.城乡建设D.交通用地

3、农田土壤目前存在的问题:

A.土壤污染B.土壤沙化,盐碱化C.土壤板结D.水土流失

4、保护性耕作种植方式有:

A.垄作B.间作C.混作D.套作

5、保护性土壤耕作措施有:

A.翻耕B.旋耕C.深松耕D.免耕

6、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

A.有机物不能大量还田B.绿肥播种面积不大C.氮肥大量使用D.雨水淋溶

7、农田土壤培肥的措施:

A.用养结合B.生物养地C.化学养地D.有机无机结合

8、9农田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有:

A.保护性作物种植B.保护性土壤耕作C.农林结合D.梯田种植

三、名词解释

1、生物养地

2、节水农业

四、简答题

1、我国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目前农田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3、农田土壤培肥措施有哪些?

第八章耕作制度的发展与区划

一、填空题

1、耕作制度的历史演进经历了:

(1) 撂荒 耕作制、

(2) 休闲    

耕作制、(3)草田耕作制、(4) 常年  耕作制、(5) 集约 耕作制5个阶段。

2、耕作制度发展的规律是

(1)    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

(2)    是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动力;(3)     是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4)        是耕作制度演进的重要原则。

4、《中国耕作制度区划》根据热量条件、水分、地貌以及社会经济条件、耕作制与熟制特点分 3  个带, 12 个一级区, 38 个二级区。

5、三个带为

(1) 一熟带   ,>0℃积温4000-4200℃以下;

(2) 二熟带   ,>O℃积温4000-4200至5900-6100℃;(3) 三熟带,>0℃积温5900-610O℃。

二、选择题

1、耕作制度区划原则包括:

A.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一致B.作物种类结构,熟制,的相对一致C.作物种植方式的一致D.土壤结构

2、耕作制度发展方向有:

A.复种B.多熟种植C.改变作物布局D.农林结合

3、耕作制度发展的规律:

A.自然条件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B.社会需求是更最制度发展的动力C.用地程度和养地程度是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D.继承与发展结合是耕作制度重要的重要原则

4、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

A.调节作物布局,扩大了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面积B.提高了复种指数C.发展了多熟种植D.间套作制度

5、耕作制度改革的原则:

A.适应原则B.协调原则C.多样原则D.持久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