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2005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docx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

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我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逐步到位,一批村小学撤并,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但部分学生由于离中心校太远,不能独立走读而住进了学校。

此外,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镇处于苏北的偏远山区,农村青壮年农民夫妻俩一起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也只能住进学校。

由于上述两点原因,寄宿在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全县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占农村小学学生总数的70%多,农村小学基本上已成为寄宿制学校。

寄宿学生多数时间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相对走读学生而言,他们处于更为封闭的环境之中。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相对缺失,造成了寄宿学生在心理、行为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种种问题。

如:

亲情淡漠、个性自闭,生活自理能力差等等。

因此对农村小学寄宿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关系到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关系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寄宿学校的出现,对目前对农村小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另外,目前我校预备开设两门实践课程:

《成长快乐》和《茶博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学校需要开展更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社会生活自理的能力,掌握主动、友好、协作的交往技能,适度提高对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2.形成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较为可行的方法和策略。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掌握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4.形成寄宿生社会实践教育的评价体系。

5.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研究;

2.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研究;

3.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4.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根据一定的方法在常态和动态中对寄宿学生,进行个体或群体观察,从而获得资料。

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归纳,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个案研究法:

在较长时间内连续研究单个寄宿学生,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

调查法:

通过问卷、座谈等调查,了解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现状、实验效果,得出最终实验结论

文献研究法:

借助理论和经验,为本课题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

五、操作要点及过程  

1.研究的对象

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本校的全体寄宿生

2.研究阶段  

本研究用时1年,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9.3-2009.4)

(2)实施阶段(2009.5-2010.5)

(3)总结阶段(2010.6-2010.7)

3.操作要点

(1)我校课题组将“农村小学寄宿学生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研究”分为五个版块进行。

主要包括“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五个方面的内容。

自理:

本课题研究旨在培养树立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学校的事情带头做”的意识,以此培养寄宿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鼓励孩子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例如体育运动、郊游等。

让孩子与同学、朋友、邻居交往,学会社会交往能力。

使孩子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附,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自学:

本课题研究旨在以自学行为这个点,培养寄宿生养成坚持不懈的自学习惯这个面,努力提高他们对寄宿生活的适应程度。

自律:

本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寄宿生“懂得做人、自尊自爱。

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美化自己的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

自护:

本课题研究旨在从两个方面对寄宿生进行培养:

一是简单、常见的自救护知识和意识,二为正确的消费观念及生活意识,善于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自强:

本课题研究旨在修正农民工子女的一些与学校生活格格不入的意识、观念,增强他们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和努力进取拼搏的意识。

(2)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依据事物或人外在的线索和证据去推断他人比较隐蔽的心理过程,事件的含义及原因。

这阶段的学生在社会认知上也逐渐发展起一种判断社会事件合理性的原则,他们更了解自己以及他人认知活动的兴趣和能力,对事物也具有更强的审判力,对自己的思想及感情更具有内省性。

我们课题组对于寄宿生,主要是多组织社会实践,多挖掘生活中的问题,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其社会认知能力。

(3)加强对学校寄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第一,创设校园责任教育点,以环境感染学生。

课题组把学校的每一处硬件设施,建成美丽、规范、整洁的学习场所和学习工具,让每一棵树都说话,每一段墙壁都教育人,使它们成为无声的教育者。

推行校园卫生和班级财物责任包干制,以规范管理约束学生。

在校园醒目处,张贴“责任”标牌;充分利用校广播台、黑板报、墙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学生人人知责任,人人尽责任。

第二,编写有关读物,寓教育于教学之中。

课题组实验教师根据我校寄读制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读本《成长快乐》。

这本小册子主要是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和名人名言来教育学生。

如《净化语言美化校园》、《珍惜生命之源节约用水》等都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4)学校把社区当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大课堂,通过建立社区服务队、参加校外公益活动、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等,从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寄宿部成立了十多个社区服务队,面向社区,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定目标,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活动,有的上街宣传,有的爱绿护绿,有的维护秩序……每逢重阳敬老日,组织寄宿生到敬老院去慰问孤老,为他们演出文娱节目,送上蛋糕果品。

通过这些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帮助了别人,学生也受到了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4.研究过程

(1)学习理论,了解研究状况,起草实施方案,实验前测,选择社会实践教育内容。

①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寄宿学生社会实践综合能力进行测试。

②根据课题组讨论研究后确立社会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研究教师收集寄宿制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课素材。

主要内容包括:

法律法规、生活技能、安全常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五个方面,编写寄宿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校本教材《成长快乐》。

(2)制订阶段计划,定期开展研究活动,调查实际情况并调整方案,定期检测,阶段分析、研究并小结。

具体经过:

①社会实践教育课。

将实验班级的寄宿学生按三、四、五、六年级分为4个班。

由实验教师每天上1节社会实践教育课。

社会实践教育课的主要内容有:

生活技能,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心理健康,人际交往。

并按年级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时间:

每天午餐后30分钟。

形式:

教师培训;学生参观、演练、实践;

②社会生活技能实践。

通过军训教官、生活指导教师的指导,开展校内外生活技能实践。

校内具体内容有:

中年级:

学会刷牙、洗脸、穿衣系鞋带,摆齐洗漱用具和鞋子,学习叠衣服,整理书包,两人协作叠被子;高年级:

在上述内容上增加独立整理宿舍,铺床、叠被子、学会洗红领巾、袜子、内衣裤,参加宿舍、餐厅的管理。

校外具体内容有:

接待家庭来客、与邻居交流、采访参观、社区公益劳动、社区调查、与敬老院老人联谊等。

时间: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集中军训,每天起床后20分钟,校外活动时间。

形式: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学校评比、生活技能大赛、校园电视台节目、手抄报、调查报告等。

③兴趣小组。

结合全面提高与分层要求。

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前题下,参加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活动。

主要如演讲、交朋友、棋类、采访等。

学校开放图书阅览室、电视台、广播室等活动场所,并为学生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时间:

每天的晚餐前40分钟。

形式: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活动;学校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④德育教育。

在对寄宿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做到三个改变:

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亲临社会的直觉手段为主。

改变教师指令性活动为寄宿学生自主、自选性活动、交往活动为主。

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为启发式和让寄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活动为主。

具体通过榜样学习、角色扮演,合作交往、社会实践、环境影响这几种方式来达成目标。

榜样学习:

学习古今中外模范人物以及他们的典型事迹,了解什么是为社会作贡献,并以他们为榜样,引导寄宿学生通过对榜样的模仿实现优良品质的塑造。

角色扮演:

模仿现实社会中某些情境,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其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的关系,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合作交往:

在学习、劳动、社会实践等各种场合,都让寄宿学生体验合作,并给他们布置交往的作业,每周与一名非寄宿学生交往,从非寄宿学生那里获取社会信息。

社会调查:

通过参观、采访和模拟操作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寄宿学生社会认知范围,培养他们积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基本的社会生活能力。

时间:

平时,寄宿学生每天晚自习的第二节课,寄宿学生“走进社区”主题活动时间。

形式:

观看科教影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活动;少先队活动。

⑤亲情体验。

发动教师主动履行代理家长义务,每月带1-3名寄宿学生到自己家体验家庭温暖。

要求教师成为寄宿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到“三多”“两沟通”。

即多与寄宿学生沟通;多组织寄宿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多到寄宿学生家走访。

定期与寄宿学生父母沟通;定期与寄宿学生寄养家长沟通。

时间:

学期初,平时不固定时间。

形式:

校信通、家长学校、网络电话、走访等。

(3)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结果分析,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果 

(一)培养了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了寄宿制学生社会生活自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了主动、友好、协作的交往技能,提高了对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1.寄宿生对待社会实践教育的态度更为积极,也更喜欢我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教育。

表一:

社会实践教育的学习态度方面

主动

65%

77%

94%

99%

进取

75%

87%

96%

98%

奋斗

88%

92%

97%

100%

持久

98%

99%

100%

100%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明显地看出寄宿生在学习态度方面指标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随着寄宿生住校时间越长,学生越喜欢寄宿制学校生活,更为可喜的是,他们也更期待学校对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方面的教育。

2.学生养成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具有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具体表现为:

 

(1)人际交往方面

调查研究发现,寄宿生更愿意与人交往,他们乐于结交更多的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他人,遇到问题乐意与教师交流,他们认为自己的观点能得到教师与家长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方面,体现出更大的主动性。

如:

我校的特色创建活动的“八个一百”中,其中抖空竹的百人全部是寄读生,其它各个活动中有70%的学生是寄读生。

(2)生活自理的能力方面

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我们主要从寄宿生动手洗衣、寄宿生独立入睡、寄宿生独立盥洗、寄宿生独立整理等方面进行统计。

调查研究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寄宿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寄宿生经过学校生活,经过社会实践培训后由“小皇帝”“小公主”变为了“小当家”“小主人”,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着转的“小太阳”变成了能发光发热的“小太阳”。

附:

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调查表

项目

年级

动手洗衣情况

独立入睡情况

独立盥洗情况

独立整理情况

独立操作

需要帮忙

不能自理

完全能

基本能

不能

独立盥洗

需要帮忙

不能自理

独立整理

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