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799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

《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科学总结pppt.docx

口腔科学总结pppt

第一章第一节概述一、口腔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颜面部:

上界—额部发;下界—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通过眉间点水平线和鼻下点水平线,临床上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和下1/3三等分。

口腔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分组成,以颌骨为骨性支架;1/3为颅面部以颅骨为骨性支架。

上口腔颌面外科学范围:

上至颅底,下至上颈部。

头颈外科学范围:

上至颅底,下至下颈部。

另外一种颌面部的划分法:

以两眉弓中间连线和口裂水平线为准,将颌面部划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

口腔颌面部的病变多发生于面中和面下部。

二、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摄取和咀嚼食物、感受味觉、吞咽、表情、辅助言语、呼吸三、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1位置显露2血供丰富3解剖结构复杂4自然皮肤皮纹5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6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第二节口腔一、口腔的分区及其表面形态

(一)口腔前庭:

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主要在其后部经翼下颌皱壁与最后磨牙远中面之间的空隙与固有口腔相通,在牙关紧闭或颌间固定的患者,可经此空隙输入流体营养物质。

在口腔前庭各壁上可见以下解剖标志:

口腔前庭沟:

1. 局麻穿刺和手术切口部位2. 下唇系带3. 上、颊系带4.腮腺导管口5.磨牙后区6.翼下颌皱襞:

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标志也是翼下颌间隙以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标志7.颊脂体:

下牙槽神经麻醉进针的标志

(二)固有口腔是指口腔上、下牙弓以内至咽部之间的部分。

包括由硬腭及软腭组成的口腔顶;由舌及其周围的舌下腺、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等软组织组成的口腔底;向前及两侧与口腔前庭之间以上下颌牙槽突和牙弓为界,当咬合时,两者间仅能由远中磨牙的后方相互沟通;向后经咽峡通入咽腔。

固有口腔解剖标志:

牙冠、牙列或牙弓:

牙的五面(唇面、舌面、近中面和远中面、颌面)、牙尖、切端结节、舌面隆突、嵴、沟、点隙、窝等。

沟、点隙好发龋病牙槽突:

骨质疏松改建活跃;龈沟:

不超过2mm;龈乳头:

退缩将不再生长是牙龈炎容易出血的部位硬腭与软腭:

包括切牙乳头或腭乳头:

为一个黏膜隆起,位于颚中缝前端,左右上颌中切牙间之颚侧,其深面为切牙孔,为鼻颚神经阻滞点、腭皱襞、上颌硬区及上颌隆突、腭大孔:

腭前神经麻醉阻滞点、腭小凹、舌腭弓及咽腭弓等。

口底:

包括舌系带、舌下肉阜。

二、口腔的组织器官颊位于面部两侧,构成口腔两侧壁。

口内颊部表面的黏膜形成微凸的三角形,即颊脂体,其尖端正对翼下颌皱壁前缘,大张口时,此尖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点。

在前庭沟中线处扇形小皱壁称为唇系带,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处黏膜上,有一黏膜微隆起,为腮腺导管口。

颊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相互之间有众多的吻合支;静脉血主要回流至面静脉,淋巴管注入下颌下淋巴结。

三叉神经上、下颌支支配感觉,运动则由面神经支配。

(三)舌具有味觉功能,能协助相关的组织器官完成语言、咀嚼、吞咽等重要生理功能。

舌的前2/3为舌体,可以游离活动,舌体的前端为舌尖,上面为舌背,下面为舌腹,两侧为舌缘。

舌的后1/3为舌根,借舌肌固定于舌骨和下颌骨,舌体和舌根以人字沟为界,形态呈倒V字形。

1.舌黏膜

(1)舌背黏膜呈粉红色,表面有许多小突起,统称为舌乳头。

①丝状乳头②菌状乳头③轮廓乳头④叶状乳头,中间两种均司味觉2.牙齿

(1)牙齿表面各部名称牙冠(临床牙冠和解剖牙冠)—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牙齿暴露在口腔的部分)。

牙根(临床牙根和解剖牙根)—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是牙齿的支持部分(牙齿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交界处。

(2)牙根的数目牙因咀嚼力的大小和功能不同,牙根的数目和大小也不相同。

一般切牙、尖牙、双尖牙为单根,但上颌第一双尖牙多为双根。

下颌磨牙一般为双根,近中根和远中根。

上颌磨牙一般为3个根,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

上、下颌第三磨牙的根变异较大,有时融合为单根。

3.牙齿的构成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所构成。

牙釉质:

牙冠表面、乳白色半透明的硬组织。

牙本质:

淡黄色的、构成牙体主体的硬组织。

牙骨质:

覆盖在牙根表面的淡黄色的硬组织。

牙髓:

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

内含神经、血管、细胞等。

4.牙周组织是牙根周围起支持、固定和保护作用的组织。

包括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

第三节颌面部:

分为上颌骨和下颌骨。

(一)上颌骨由1体4突所组成,即:

上颌体和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1.上颌体:

是四面体,内含上颌窦。

(1)前面(脸面)—上方以眶下缘与上壁相接,有眶下管的开口、尖牙窝等结构。

(2)颞下面(后面)—常以颧牙槽嵴作为前面与后面的分界线,其后方骨质微凸呈结节状,称上颌结节,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3)眶面(上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分,有眶下沟,通眶下管,麻醉时可同时麻醉上牙槽前、中神经及眶下神经。

(4)鼻面(内面)—构成鼻腔外侧壁,施行上颌窦根治术和上颌骨囊肿摘除时可在下鼻道开窗引流。

(5)上颌窦—呈锥形空腔,当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根尖感染时,易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

在拔除上颌前磨牙和磨牙断根时,应注意勿将牙根误推入上颌窦内。

2.四突:

(1)额突

(2)颧突(3)牙槽突(4)腭突3.上颌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第一薄弱线:

从梨状孔下方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

第二薄弱线:

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

第三薄弱线:

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

(二)下颌骨下颌骨是颌面部惟一能活动的较坚实的骨骼,分为下颌体和左右2个下颌支。

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是骨质薄弱区,当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打击时,易骨折,容易移位,愈合慢。

下颌支内侧面—有下颌孔、下颌小舌、下颌神经沟、下颌隆突等结构。

在下颌隆突处注射麻醉剂,可以同时麻醉颊神经、舌神经及下牙槽神经颞下颌关节:

由颞骨关节面、下颌骨髁突和居于二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所组成。

是颌面部惟一具有转动和滑动运动功能的、左右协同统一的联动关节。

具有咀嚼、吞咽、语言、表情等功能。

张口时,下颌体降向后下方,而髁突随同关节盘滑至关节结节的下方,张口过大,关节囊过分松弛时,髁突可能滑至关节结节的前方,而不能退回关节窝,造成颞下颌关节的脱位。

复位时必须先将下颌骨拉向下,越过关节结节,再推下颌骨向后上,才能将髁突纳回下颌窝。

四、肌肉:

口腔颌面部肌群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大类。

(一)表情肌:

薄弱短小,收缩力较弱,起于骨面或筋膜浅面,止于皮肤。

协同作用时可表达喜、怒、哀、乐等表情,有的也参与咀嚼、吮吸、吞咽、呕吐、呼吸和言语等活动。

运动由面神经支配。

(二)咀嚼肌:

主要附着于下颌骨,是颞下颌关节运动的主要肌群。

包括有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及舌骨上肌群。

其作用为开口、闭口和下颌骨的前伸与侧方运动。

由三叉神经支配五、血管动脉:

均来至颈外动脉分为舌动脉、面动脉(颌外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静脉:

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由翼静脉丛六、淋巴组织:

形成纵行链和环形链七、神经:

主要有三叉神经、面神经。

三叉神经为感觉神经,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支配上颌,主要有:

1颚侧:

鼻颚神经、颚前神经;2颚中和颚后神经。

唇部:

1上牙槽后神经:

近上颌结节后壁处;2上牙槽中神经;3上牙槽前神经)和下颌神经(支配下颌,主要有:

1下牙槽神经;2舌神经;3颊神经)面神经为运动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主要有:

1颞支:

损伤额纹消失;2颧支:

损伤眼睑部能闭合3:

颊支:

损伤鼻唇沟消失变得平坦且不能鼓腮4下颌缘支:

损伤则该侧下唇瘫痪,口角歪斜八、唾液腺:

又称涎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均流入口腔,形成唾液。

分为:

腮腺:

分泌浆液,最大;下颌下腺:

浆液腺;舌下腺:

粘液腺,易形成囊肿;小唾液腺功能:

唾液除有湿润口腔黏膜、润滑食物、协助吞咽之外,还有助于语言活动。

第二章常用检查器械1口镜—增加局部照明和检查不能直视的部位。

牵拉口角,推压唇、颊、舌等软组织。

镜柄可用于叩诊牙齿。

2.探针—检查沟裂、点隙、龋洞及发现感觉过敏点。

探测牙周袋的深度和龈下牙石情况。

检查充填物及修复体与牙体的密合程度。

3.镊子—夹取敷料、药物、腐败组织和异物等。

检查牙齿的松动度。

其柄可叩诊牙齿。

4.其它器械:

如挖匙等。

检查体位:

检查时,病人坐在治疗椅上,头枕部靠于头托,面对光源,椅位应使患者感到舒适,又便于医生操作。

医生多站或坐在病人的右侧或右后侧。

检查上颌牙时,应使上颌牙的合平面与地面约成45?

角,其高度稍高于医生的肘关节。

检查下颌牙时,使下颌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其高度与医生的肘部平行。

 .检查光源:

必须充足,尽量接近自然光。

临床按牙齿松动程度的轻重,分为:

Ⅰ度松动—牙齿向唇(颊)舌侧方向活动,幅度在1mm以内。

Ⅱ度松动—牙齿向唇(颊)舌侧方向活动,且伴有近远中方向活动,幅度在1-2mm。

Ⅲ度松动—牙齿向唇(颊)舌侧方向松动,且伴有近远中及垂直方向活动,幅度在2mm以上。

温度测验:

一般情况下,牙髓对20-50℃之间的温度刺激不产生反应。

分为冷试法和热试法。

24小时唾液总量为1000-1500ml,其中90%来源于腮腺和下颌下腺第三章口腔卫生与保健第一节二、刷牙牙刷:

头小、柄直、毛软。

洁牙剂:

主要是牙膏,牙粉和洁牙水等已经较少使用。

牙膏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剂、洁净剂、湿润剂、胶粘剂、防腐剂、芳香剂和水。

有的还有氟化物和某种药物。

其中最多的是摩擦剂。

口腔卫生一、漱口:

清洁水、氟水、氯己定、甲硝唑口腔颌面部检查刷牙方法:

竖刷法和横颤竖向移动法。

刷牙次数与时间:

333制,早中晚3次、每次3分钟、3个牙面。

三、洁牙间隙与牙龈按摩:

牙签、牙线、牙龈按摩四、龈上洁治术:

手用器械洁治法、超声波洁治法第二节口腔保健口腔健康的标准:

“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一、普通人群的口腔保健1定期口腔健康检查2纠正不良习惯3消除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4合理营养5改善劳动环境第四章第一节龋病牙体与牙周组织病定义: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

我国发病率大约在40%-65%之间;并发症:

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局部并发症,甚至成为病灶,影响全身健康。

【病因】

(1)细菌

(2)食物(3)宿主(4)时间【临床表现】色:

即牙冠的颜色由原来的半透明的乳白色,变为白垩色或灰褐色或墨浸状颜色。

形:

在细菌的侵蚀下,牙冠破坏、缺损,形成龋洞,外形不再完整,形态发生改变。

质:

在酸性物质的侵袭之下,牙冠的硬组织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崩解,质地变软,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一)按进展速度分类1.急性龋(湿性龋):

龋损呈浅棕色,质地湿软,病变进展较快,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猛性龋:

又称放射性龋。

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病程进展很快。

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口干综合征和有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

2.慢性龋(干性龋):

龋损呈黑褐色,质地较干硬,病变进展较慢。

临床多见。

静止龋:

是一种慢性龋,是在病变环境和致病条件发生变化,龋损不再继续发展而形成原样。

3.继发龋:

龋病经过治疗后,在原发部位继续发生的龋病。

一般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修复材料与牙体不密合,形成微渗漏,或治疗时未将病变组织去除干净所形成。

(二)按解剖部位分类1.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窝、沟、点、隙和邻面等部位。

2.根面龋:

多发生于牙龈退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列。

3.线形釉质龋:

是一种非典型性龋损,发生于上颌前牙唇面得新生线处,病损呈新月形。

多见于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儿童乳牙列。

(三)按照病变程度的进展分类:

1、浅龋(釉质龋):

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一般无主诉症状。

龋坏位于釉质层内,仅破坏釉质层。

牙冠变为灰褐色或白垩色或墨浸状颜色,上有浅的小龋洞形成,局部可卡住探针尖,或探查时局部仅有粗糙感。

2.中龋(牙本质浅层龋)对酸、甜、冷、热刺激会产生酸痛不适的感觉,当刺激去除后不适感立即消失。

龋坏已破坏到牙本质浅层。

牙冠上有明显的龋洞形成,洞内软化的牙本质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3.深龋(牙本质深层龋):

对冷、热、酸、甜刺激的反应敏感,食物嵌塞时更加强烈,但刺激物去除后,疼痛不适感立即消失,无自发痛。

龋病发展到牙本质深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

中龋和深龋时,对冷、热刺激、电活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

2.X线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

牙冠颜色改变;龋洞形成;探针可探查到龋洞,并且龋洞内质地松软;中龋和深龋时温度测试阳性。

2.鉴别诊断

(1)浅龋应与釉质发育不全、釉质钙化不全和氟牙症相鉴别

(2)深龋与慢性牙髓炎相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目的:

终止龋病的发展,恢复牙齿外形、功能和美观,保护牙髓,恢复牙齿与邻近软、硬组织的生理解剖关系。

早发现、早治疗。

(二)化学疗法适应于早期釉质龋、乳前牙邻面及乳磨牙合面广泛性浅龋。

主要有氯化钠甘油糊剂、硝酸银和氨硝酸银。

(三)在矿化疗法用在矿化液使已经脱矿、变软的釉质发生在矿化,恢复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四)窝沟封闭使用窝沟封闭剂使窝沟和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

(五)修复性治疗1.窝洞预备:

(1)窝洞的分类:

Ⅰ类洞:

发生于所有窝沟点隙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Ⅱ类洞:

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Ⅲ类洞:

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Ⅳ类洞:

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Ⅴ类洞:

所有牙颊(唇)舌面颈部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Ⅵ类洞:

发生于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等自洁区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2)窝洞的命名:

以其所在的牙面命名。

(3)窝洞的结构:

由洞壁、洞角和洞缘组成。

(4)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去净龋坏组织,保护牙髓,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抗力形:

固位形:

2.术区隔离:

棉卷隔离法、橡皮障隔离法3.窝洞封闭、衬洞及垫底:

4.充填:

第二节【病因】1.细菌:

最常见病因。

2.物理性刺激:

温度、电流、放射性损伤、气压变化、牙外伤。

3.化学刺激:

充填材料、酸、酚。

4.免疫因素:

进入牙髓的抗原物质。

【临床表现】

(一)可复性牙髓炎主要病理变化为牙髓扩张、充血,相当于牙髓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牙髓充血。

临床表现:

患牙对温度测试敏感,尤其对冷刺激反应强烈。

刺激去除后症状缓解,呈一过性,无自发痛。

患牙有接近髓腔的牙体硬组织病损。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1.急性牙髓炎临床表现剧烈疼痛:

自发性阵发性剧痛。

夜间加剧。

冷热刺激可激发或加重。

不能定位。

体征:

龋坏(并非所有)。

探痛。

牙髓活力异常。

晚期可有叩痛。

牙髓病牙髓组织发生的疾病,临床可分为可复性牙髓炎、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钙化和牙内吸收五类。

2.慢性牙髓炎临床表现长期冷热刺激痛或轻微钝痛。

常有轻度咬合痛。

无剧烈自发痛。

患者多可定位患牙。

体征:

龋坏、叩痛(+)、牙髓活力下降A.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检查有深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髓腔闭锁,无穿髓孔,无明显自发痛,多有轻度叩痛,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史。

B.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牙髓已暴露,其表面溃疡,多无自发痛。

受到温度刺激或食物嵌塞时会引起剧痛。

C.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多见于青少年;穿髓孔大,根尖孔较粗大,血运丰富;形成牙髓息肉;无自发痛,可有咀嚼痛或进食时出血。

3.逆行性牙髓炎:

临床可表现为急、慢性牙髓炎的症状。

同时患牙有长期牙周炎病史,患牙可有松动、咬合无力或咬合疼痛等表现。

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破坏和根分叉病变,属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一型。

4.残髓炎:

与慢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类似。

有牙髓治疗史;强温度刺激钝痛;根管探查有疼痛感。

(三)牙髓坏死:

一般无自觉症状,可见牙冠颜色变暗。

常有自发痛史、外伤史、充填治疗史、修复史或正畸治疗史。

(四)牙髓钙化:

牙髓循环障碍,细胞变性,形成钙化物质,或形成髓石或造成髓腔闭锁。

临床可见与体位有关的牙齿自发痛,疼痛可向同侧头面部放射,一般与冷热刺激无关。

(五)牙内吸收:

牙髓组织为肉芽组织所替代,从内部开始吸收牙体硬组织,使髓壁变薄,严重者可形成牙折。

【治疗】

(一)应急处理:

开髓减压、药物治疗

(二)治疗方法:

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牙髓根治术第三节根尖周病发生在牙齿根尖部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的病变。

【病因】1.感染:

主要原因。

2.创伤3.化学刺激:

4.免疫因素:

【临床表现】

(一)急性根尖周炎:

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自发性、持续性钝痛,患牙定位准确,咬合痛,叩痛明显,牙冠可变色,患牙伸长有浮出感。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可称为急性牙槽脓肿,或称为急性根尖肉芽肿。

(1)根尖脓肿:

患牙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牙齿有明显伸长感,牙体叩痛、松动明显。

根尖部牙龈潮红、扪诊有轻微压痛。

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压痛。

(2)骨膜下脓肿:

疼痛最剧烈,患牙高起、松动,叩、触均痛甚。

牙龈红肿,明显压痛和深部波动感。

相应部位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局部淋巴结明显肿痛。

全身症状明显。

(3)粘膜下脓肿:

自发性胀痛和咬合痛明显减轻,全身症状缓解。

患牙仍有叩痛和松动,局部牙龈肿胀、波动感明显,粘膜下脓肿已局限。

最后脓液穿破粘膜或皮肤,形成瘘口排脓,转为慢性根尖周炎。

(二)慢性根尖周炎

(1)根尖肉芽肿:

一般无自觉症状,时有咀嚼不适感,患牙咬合无力,叩诊不适,牙冠变色。

X片:

根尖部圆形透射影,界清,范围小。

(2)慢性根尖周脓肿:

一般无自觉症状,时有叩诊不适感,牙冠变色,或在瘘口处时有脓液排出。

X片:

根尖部阴影,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

(3)慢性根尖周囊肿:

多数无自觉症状,患牙偶有叩诊不适,根尖部牙龈呈半球状隆起。

X片:

根尖部较大的圆形投射区,界清,周围有阻挡白线。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牙髓活力测试—对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2.X线检查

(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患牙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

(2)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在X线片上可有不同表现。

根尖肉芽肿根尖周透影区透影区边界根尖周骨质病变范围小圆清晰正常或稍致密小,<1cm根尖囊肿大圆很清楚边界有一圈骨阻射白线大小不等根尖周脓肿不规则不清周围骨质疏松呈云雾状模糊较小3.血常规检查:

急性根尖周炎时可见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

(1)急性根尖周炎①有持续性剧痛和咬合疼痛,叩疼明显,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压痛,牙齿松动。

②根尖部牙龈黏膜压痛明显、色潮红,有牙龈水肿,或面颊部肿胀。

③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④具有牙髓病史、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史或外伤史等可参考的病史。

(2)慢性根尖周炎①具有反复肿胀、疼痛及咬合不适等病史。

②牙体变色,牙髓无活力。

③根尖周黏膜或皮肤有瘘管形成。

④X线片检查可协助诊断。

2.鉴别诊断

(1)急性根尖周炎与急性牙髓炎相鉴别

(2)急性根尖周炎与急性牙周脓肿相鉴别【治疗】1.应急处理:

开髓引流、切开排脓、安抚治疗。

调合、消炎止痛2.治疗方法:

牙髓塑化治疗、根管治疗术第四节牙本质过敏又称过敏性牙本质。

指牙齿受到外界温度、化学、机械刺激时产生一种酸痛不适感觉的症状。

特点:

刺激作用时产生不适感,持续时间短,疼痛尖锐。

【病因】各种原因导致牙本质暴露。

【临床表现】激发痛,刺激去除疼痛消失、无自发痛、能定位患牙、患牙多有牙本质暴露区检查可找到敏感点或敏感区【诊断】1.多数患牙有造成牙本质暴露的各种牙体病,或有由于牙周萎缩而成的牙根暴露等。

2.患牙有激发痛,无自发痛。

3.如牙体完整却有全口牙齿高度敏感症,则应检查是否具有某些全身因素。

探诊时患者的主观反应分4级:

0度:

无不适。

1度:

轻微不适或疼痛。

2度:

中度痛。

3度:

重度疼痛且持续。

【治疗】1.治疗原则:

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从而缓解或消除牙本质过敏的症状。

⒉治疗方法:

①氟化物脱敏:

氟化钠甘油、2%氟化钠液。

②碘化银法③激光治疗④修复治疗第五节四环素牙1.病因:

在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族药物。

2.影响:

主要是着色,初期呈黄色,后逐渐变成棕褐色或深灰色。

有时可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3.四环素对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的影响因素:

四环素族药物本身的颜色。

被降解四环素呈现的色泽在紫外线或日光下变色。

四环素在牙本质内,因结合部位的深浅而使牙本质着色的程度有所不同,越靠近釉牙本质界越易着色。

与釉质本身的结构有关,在严重釉质发育不全、釉质完全丧失时,着色的牙本质较为明显。

【治疗】复合树脂修复、烤瓷全冠修复、漂白法第六节【病因】不正确的刷牙方法:

尤其是横刷法,主要因素。

【临床表现】1典型的楔状缺损,边缘整齐,表面坚硬光滑,可着色。

2较浅的缺损可无症状,可发生牙本质过敏;深的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牙横折。

3好发于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

4年龄越大,缺损越严重。

【治疗】改正刷牙方法。

过敏者脱敏疗法。

缺损较大者,可充填治疗或根治术。

第七节牙隐裂是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发现。

裂纹常伸入到牙本质结构,是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发生在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和上颌前磨牙。

【病因】:

创伤性合力、牙结构的薄弱环节【临床表现】1浅隐裂无明显症状。

2深隐裂时有慢性牙髓炎症状。

3定点性咀嚼剧痛。

4染色可见隐裂。

5棉签置于可疑患处,咬合时出现短暂撕裂样疼痛。

【治疗】:

调合。

均衡全口合力负担。

釉质粘结剂光固化处理。

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根治术。

第五章牙周疾病第一节牙龈炎指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炎症,它不侵犯深部牙周组织。

共同的病因:

1.始动因子—菌斑。

2.局部促进因素—局部不良因素:

口腔不洁3.内分泌的改变,尤其是性激素。

一、慢性龈缘炎【临床表现】1.一般无自觉症状。

2.偶感牙龈胀、痒不适。

3.非自发性牙龈出血,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时牙龈可有渗血。

4.检查可见:

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龈乳头肿胀肥大,表面光亮,点彩消失,假性牙周袋形成,探诊出血。

二、青春期龈炎【临床表现】1.一般无自觉症状。

2.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时牙龈出血。

3.检查可见:

前牙龈缘和龈乳头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龈乳头球状突起,表面光亮,点彩消失,有龈袋形楔状缺损成,探诊出血。

三、妊娠期龈炎【临床表现】1.轻者可无自觉症状。

2.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时牙龈出血。

3.检查可见:

龈缘和龈乳头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松软光亮,水肿明显,点彩消失,有龈袋形成,探诊易出血。

四、增生性龈炎【临床表现】1. 自觉症状较轻。

2.有牙龈出血、口臭或局部胀痒。

3.检查可见:

牙龈炎性肿胀,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松软光亮,探诊易出血,龈缘肥大,龈乳头呈球状增生,甚至盖过部分牙面,形成龈袋或假性牙周袋,按压牙周袋溢脓。

五、药物性牙龈增生【病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所引起,如苯妥英钠、环孢素和硝苯地平等。

【临床表现】1. 无自觉症状。

2.有长期服用药物史。

3.全口均可发生,以前牙区为重。

4.检查可见:

龈乳头呈球状、结节状或桑葚状增生,覆盖部分牙面,质地坚硬,呈粉红色,一般不出血。

六、牙龈纤维瘤病【临床表现】牙龈广泛增生,可累及全口的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增生的牙龈覆盖部分或整个牙冠,牙常发生移位。

增生的牙龈颜色正常,组织坚韧,不易出血。

七、牙龈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