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775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docx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江门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目录

前言1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1

(一)发展基础1

1、取得的成绩1

2、存在的问题2

(二)发展环境3

1、面临的机遇3

2、面对的挑战4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4

(一)指导思想4

(二)基本原则5

(三)发展目标6

1、总量目标6

2、结构目标6

三、转型升级主要任务7

(一)构建“4+1”产业体系7

1、装备制造7

2、智能制造7

3、精密制造8

4、绿色制造8

5、互联网应用8

(二)打造“3+7”产业发展平台9

1、加快建设三大国家级产业平台9

2、巩固提升“1+6”七大核心园区10

(三)强化企业转型升级主体地位11

1、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11

2、全力推进小微双创12

3、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12

(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13

(五)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13

(六)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14

四、转型升级重点领域15

(一)传统优势产业15

1、纺织服装15

2、食品饮料16

3、建筑材料16

4、摩托车17

5、金属制品17

6、电气机械及器材18

(二)先进制造业18

1、轨道交通产业19

2、重卡和商务车产业19

3、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20

4、教育装备产业20

5、大健康产业21

(三)新兴产业21

1、新能源汽车21

2、航空航天22

3、北斗22

4、大数据23

五、保障措施与组织实施24

(一)加强统筹统一认识24

(二)强化核心要素支撑24

(三)提高政府服务效能26

(四)深化区域合作机制26

(五)科学考评严格问责27

 

前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珠西战略计划,推动江门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依据《中国制造2025》、《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江门市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纲要(2014-2020年)》等有关内容,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6-2020年,是“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取得的成绩

“十二五”期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带领全市人民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推动我市工业总体实现稳中有进,为“十三五”期间工业经济更高水平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工业总量稳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年均增长12.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900亿元大关,位居珠西前列。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大长江、富华重工、无极限、维达纸业等传统优势行业骨干企业竞争地位稳固,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2015,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7.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36%,比2010年高1.96个百分点。

——空间布局更趋合理。

“东部一体,西部协同”发展格局初显,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业行动顺利实施,初步形成“1+6”园区错位发展、协同推进的产业集聚格局,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等一批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初步成形,建成一批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传统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珠西智谷、高新创智城等创新载体建设全面开展,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6家,建成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创新平台300多家。

成功申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中国“侨梦苑”创业创新集聚区等国家级平台。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快培育工业设计、小微金融、物流、电商等工业配套产业;珠西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广珠铁路建成,新台高速等全线通车,广海湾等港区加快建设,区域性战略通道进一步打通;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积极拓展,江港澳台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中国侨都”品牌成功创立。

2、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

与我市巨大的发展潜力相比,与省委省政府和450万江门人民的殷切期待相比,与工业发展的先进城市和先进技术水平相比,“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在“十三五”期间予以巩固强化。

一是工业增速总体下行压力较大。

“十二五”期间工业增速总体降幅较大。

2015年已持平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产出占全市国民经济的比重较“十二五”期初已经有所下降。

二是产业基础“量小质弱”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龙头企业少,行业知名领导品牌缺乏,产业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产出效率不高,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用地工业增加值和税收等指标均低于珠三角平均水平。

三是创新能力不足。

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015年全省达到2.5%,而我市仅为2.2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全省为39%,我市为30%;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省11105家,我市196家,仅占全省的1.76%;科技孵化器数量、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等也排在珠三角靠后位置。

四是资源环境压力日益明显。

土地、环境、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约束逐步凸显;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建立不完善,发展水平偏低;交通、燃气、“三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政府治理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二)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掀起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的新常态。

我市将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关键阶段,进入以改革和创新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新周期,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面临的机遇

从全球来看,全球制造业格局在深度重构中出现新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国际经贸规则密集制定,基建投资打开国际产能合作新空间。

从全国来看,“四个全面”有力保障新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战略大局;“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规划指明了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继续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从全省来看,省委省政府首次明确提出珠西战略,并将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全省工业转型明显提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从全市来看,珠西战略主战场落子江门、获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进一步夯实我市工业发展“重微双核、协同驱动”的动力机制;全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建设,带动我市区位优势不断提升;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成果逐步体现,将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2、面对的挑战

一是市场需求总体不足。

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在一段时间内压缩外部需求。

同步实现稳定我市工业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难度较大。

二是要素约束趋于多重化、长期化和刚性化。

人才、资金瓶颈难以缓解,土地、环境两大优势资源从制度改革到充分释放尚需时日。

三是区域竞争加剧。

特别是与转型方向、要素禀赋相差不大的周边城市,在产业定位、招商引资、市场拓展方面,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四是配套改革难度加大。

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法制建设、社会治理等服务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协同推进任务艰巨。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会精神和省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我国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珠西战略”机遇,围绕打造“三门”建设“三心”总目标,聚焦“珠西战略”八大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以“高、大、中、小”四轮驱动为主要抓手,加快“重微双擎”、“双引双创”,着力推进“五个主动对接”,实施“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以改革创新驱动我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着力加快统筹整合存量资源,完善工业转型综合配套,不断夯实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基础,强化龙头企业竞争实力,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奋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项目决策领域的主体地位,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注重总体规划和政策引导,不断提升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履职效能,为工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智能制造,绿色发展。

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梳理江门产业发展方向。

以智能制造和模式创新贯穿工业转型升级进程,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

坚持高端引领和绿色低碳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创新引领,开放合作。

创新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双引双创”、“六新六去”。

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努力做好“五个对接”,落实“珠西战略”,打造“三门”建设“三心”,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产城融合,协同发展。

落实“东提西进、同城共融”发展战略,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开发城市空间,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城融合水平。

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定位,优化工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错位发展。

——底线思维,稳中有进。

从我市工业实际出发,守住平稳增长、安全生产和青山绿水三条底线,统筹兼顾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着力实现稳中有进。

(三)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我市工业经济后发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技术实力和发展效益显著提升,工业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作用充分体现,初步建成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示范区、华南制造强市和辐射大粤西的工业桥头堡。

1、总量目标

到2020年,我市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争取达到50%左右。

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7500亿元,年均增长8.7%;工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年均增长10.5%。

2、结构目标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打造珠西新的经济中心,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市,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打造珠西新的创新中心。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4%;工业企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达160家。

——经营绩效显著改进。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到23万元/人,工业增加值率提升至25%,主要工业产品基本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微观基础全面夯实。

到2020年,再引进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项目至少37个以上,培育3-5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10-15家全国性、细分行业单打冠军,2-3个产值超500亿元国内知名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产业链条不断完善,要素市场和生产性服务产业对各类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三、转型升级主要任务

(一)构建“4+1”产业体系

1、装备制造

延伸轨道车辆制造和维修产业链,提升总承包和总成套能力,以中车广东基地为龙头,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发展重型载货车、专用车等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培育新能源汽车(摩托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打造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重卡和商用车产业集群。

加快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光源发光材料的研发和制造,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生产主辅设备,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集群。

推动南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建设,打造教育装备产业集群。

深化与国内通航工业巨头(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合作,切入国内通用航空器的制造行列,配合通航机场,规划建设通航产业园,打造广东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示范区。

2、智能制造

建设“i5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深化与沈阳机床的合作,共同设立智能机床协同制造中心、区域设备融资租赁总部、智能云制造大数据中心和华南培训中心,打造全新智能制造新生态链。

实施“机器人应用”工程,重点围绕金属制品、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农药等行业开展机器人应用。

依托地尔汉宇等机器人项目,加强与沈阳机床厂、新松机器人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装备示范应用推广,以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为重要平台,建设智能化食品成套生产线。

以互联网+助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纺织服装、造纸、食品等传统行业企业通过互联网的营销制造供应链,采取个性化定制。

3、精密制造

大力扶持“两个中心”的建设,支持恒钢公司打造全国首台多工位车铣镗复合柔性加工单元为核心的大型设备制造中心和宝索公司的智能化精密制造中心项目。

推动金属制品制造业、麦克风电声器材、五金水暖卫浴等传统加工行业向高精端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向精密制造方向发展。

4、绿色制造

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

着力发展大健康、电子信息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纳米新型材料及新能源装备等绿色环保产业。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推动江澳产业合作示范区引进资源循环型环保产业项目,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机床等再制造产业。

5、互联网应用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打造江门大数据产业基地。

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相结合的制造模式。

构建北斗民用卫星功能型和区域分布型应用服务平台,发展卫星综合应用与运营服务。

积极引进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技术和服务,推动应用平台硬件设备制造业发展。

(二)打造“3+7”产业发展平台

1、加快建设三大国家级产业平台

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争创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样板区。

高水平打造蓬江区“珠西智谷”,加快建设珠西小微企业金谷、企业总部园区、现代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创业园。

打造“珠西创城”,加快高新区创智城项目建设,打造江中珠首席总部科技新城。

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建设。

积极引进优质创新平台,加快中微子试验站项目建设,打造“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

大广海湾经济区要打造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大平台。

重点推进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支持与澳门共建合作大广海湾经济区。

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域及港澳产业转移,集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工程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加快建设一批省级装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支持产品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建设。

力争银洲湖先导区建设取得突破,整合银洲湖两岸产业资源,建设“5+6”产业园,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以粤港澳经贸合作区为定位,将银湖湾打造成为延伸港澳现代生产服务业优势的后方服务平台。

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要加快规模化发展。

以鹤山工业城为核心,促进鹤城、共和、址山、司前、大泽等镇联动发展。

重点与德国、瑞典、法国等欧洲国家在五金机械及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进行合作,努力打造“欧洲小镇”。

智能制造、教育装备产业基地(蓬江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教育装备、生命科学等产业。

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江门高新区)重点建设中德工业园,打造国内高端机电一体化产业园。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新会区)与德国合作打造国家级城际动车组修造核心基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全链条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国家城际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创建基地、世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核心技术国产化基地。

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基地(台山市)打造集电力装备制造、维修、服务于一体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基地(开平市)依靠坚实的高端化纤产品产业基础,打造高端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恩平市)打造一个中欧智能化“工业母机”精密制造示范区。

2、巩固提升“1+6”七大核心园区

深入实施“东提西进、同城共融”战略,按照“七个一”的总要求,以“1+6”园区为主战场,推动产业平台扩能增效,带动全市工业集约发展。

到2020年,“1+6”园区总产值规模达到45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园区闲置土地基本全部收回并有效完成“二次开发”,形成功能定位明晰、土地利用高效、基础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发展大平台,达到珠江西岸地区同类型园区先进水平。

重点整合提升江门国家高新区、江门滨江新城、新会银洲湖、鹤山工业城、台山工业新城、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恩平工业园,找准各园区自身发展重点,实现园区错位协调发展,提升园区产业层次。

名称

产业定位

发展目标

江门高新区

加快发展总部科技园,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统筹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做实做强绿色光源、新材料、生物健康等新兴产业,积极培植物联网及北斗应用产业。

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17%。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江门滨江新城

统筹打造教育装备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先进装备、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产业。

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40%。

新会银洲湖

大广海湾经济区先导区。

统筹打造广东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引导船舶、海洋装备、精细化工、健康食品等产业集约发展。

轨道交通园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64%;纸业基地2020年实现产值250亿元,年均增长20%;中小船舶基地2020年实现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17%;新会经济开发区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15%;电镀基地2020年实现产值20亿元,年均增长20%。

鹤山工业城

统筹打造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主基地,着力发展机械装备、电力设备、专用车、新能源汽车产业。

2020年实现产值280亿元,年均增长25%。

台山工业新城

统筹打造重卡和商用车、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产业集群。

2020年实现产值600亿元,年均增长17%。

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

推进园镇整合,打造五金机械、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

2020年实现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27%。

恩平工业园

推动一园三区联动发展,建设广东机械装备产业园,打造冯如通航产业基地。

2020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年均增长30%。

(三)强化企业转型升级主体地位

通过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全力推进小微双创,努力形成我市工业“龙头企业+大型上市企业+行业单打冠军+小微工业企业”梯队奋进、群雁竞飞的良好格局。

1、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

继续扶持本地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主攻“中”字头、“国”字号引擎企业和项目,推动中车广东、中集集团、海信等企业尽快成为超百亿元大型骨干企业,浙江海亮、沈阳机床厂、地尔汉宇等新上项目尽快形成规模,成为超10亿元骨干企业。

积极扶持科杰、蒙德电气等本土中小型龙头工业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稳步壮大我市工业经济的腰部力量。

从全市842家营业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中遴选一批符合发展方向、生产技术和发展理念先进的潜力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创新融资支持、加大官方宣传等途径实施对口扶持,引导企业从加大技改力度、创新运营模式、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市场推广、更好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个角度入手,加快发展成为全国性、细分行业单打冠军。

2、全力推进小微双创

切实实施“雏鹰计划”,打造“江门特色、广东标杆、全国示范、国际平台”的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之都。

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实施。

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构筑“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孵化链条,大力发展科技孵化器、创客街区和创客中心,为创业项目(团队、企业)提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倍增,推动江门市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升级。

培育和扶持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吸引海外华侨资金返乡对接小微双创。

深入推进广东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市建设。

在小微企业经济体制、投融资体系、激励和引导机制以及双创区域合作等多方面进行探索,重点做好商事制度改革、放宽投资准入、建立小微双创指数、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标准、创新投融资渠道、开展跨境电商试点等12项重大改革举措,释放小微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国家和省创造可供借鉴和复制的经验。

3、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

加强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库建设并实施分级管理,组织发动主营收入超5000万元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推动传统企业设备更新。

支持食品、纺织、五金卫浴、造纸、建材等传统工业企业淘汰老旧设备,引进和购置先进设备,提升整体装备水平。

引入国内领先的装备制造商,按企业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生产装备。

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

重点推进产业链配套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机械手、数控加工装备等智能测控装置。

推广应用无损检测系统、安全控制系统、机床数控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嵌入式专用控制系统等工业智能控制系统。

推广应用高端精密数控机床、大型精密压力机、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等智能制造装备。

打造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江沙示范园),推动智能装备系统集成制造及在优势产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以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珠西枢纽城市生产服务能力。

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

深入开展与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与港澳银行在江门成立合资银行,吸引港澳资本以及世界各地华侨资本进驻,探索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建立华侨离岸资产管理中心,打造华侨资本集聚区。

推进江门高新区科技和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深化“政银保”试点项目,重点推进农信社改革和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开展海域使用权证融资贷款试点工作。

打造珠西电商集聚区。

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推广“专业市场+电商+物流”的商业模式,重点发展为装备制造、农业、旅游提供支撑的电子商务产业。

加快江门电商谷建设,打造电子商务孵化场地和配套设施以及电子商务、物流交易平台,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区。

提高创意设计服务水平。

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文化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工业、时尚、平面、工艺美术、建筑与环境等设计产业,促进文化内容以及产品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加快发展航运物流。

加快临港物流集聚区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积极发展液化天然气(LNG)物流,培育产业物流、冷链物流和港口物流功能,内河航运集聚区发展集装箱江海联运等服务。

争取设立保税港,发展保税商贸。

建设航运服务与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五)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节能减碳。

加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重点控制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碳排放。

加快低碳技术革新与推广应用。

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推进江门高新区、滨江新区、各市(区)新城区及新建园区等低碳区域试点工作。

构建先进的滨海能源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台山核电、台山电厂、新会电厂、双水电厂、近海风电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

集中发展精细化工。

推进重化工业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发展低污染石化中下游产品和液体化工产品。

加快推进新会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精细化工企业入园,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