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721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3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docx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备课

1、当前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本学期,初一的新生是没有经过考试就进来的,到目前为止本人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

本人承担七年级生物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济南版生物学新教材。

新课程,新教材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学校在全面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给于我教好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加上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生物教具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2、本学期课程内容分析

本册包括2个单元7章,23节内容(其中第二单元第4章只有1节内容)。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包括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的第2个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及第1个主题“科学探究”和第3个主题“生物与环境”的部分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考虑到学生是刚开始学习生物学,要让学生初步树立什么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学会探索生命奥秘大致过程的科学方法;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概况,以及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为后面《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盖了“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第4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6个主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以及第8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的大部分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思想,贯穿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主线。

从具体内容看,每一节的内容就是一个小的知识单元。

节以下的标题(四级标题)就是具体的知识点。

在每一节和具体知识点的引言部分,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或生活经验或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好本知识点的信心。

然后,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观察与思考”或“分析与讨论”或“实验”等)探索有关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本册教科书的知识内容体系是系统的,层次是清楚的、鲜明的。

3、本学期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任务]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

1)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力:

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 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要求]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

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5)、按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能够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4、本学期的整体教学思路

1)充分认识新课程的特点

2)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A、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

B、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

 C、加强和完善生物学实验教学。

 3)、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有很大作用。

5、本学期的主要教学措施和手段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6、阅读、实验、测试、复习、考试安排

坚持月考制度和听写制度

课题:

第一章单元备课

(1)教学目标和要求

1、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4、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5、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2)教学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生物学的开始,首先,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然后以一个经典的实验统领全部内容,这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第一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在初一学生面前第一次较完整的显现。

经典实验中蕴藏了科学的实验思想、巧妙的实验设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其中内涵,以经典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能力,以求初步认知科学的方法。

要让学生改变过去注重知识记忆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利用探究的思路,学会寻求多种途径方法获取知识,养成科学的精神和能力,本章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

如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者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描述探究过程和结论;甚至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等等,都是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

从学生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景入手选择与学生互动的内容是处理这节课首选方案。

另外,还要有意对学生进行一种精神的熏陶,即科学是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活生生的探索过程,其中不仅能享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还要承受挫折的痛苦、失败的悲伤,要养成不屈不挠、敢于冒险、保持好奇、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生物的生命现象及生物的基本特征

2.巴斯德实验的分析与讨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

1、生物某些基本特征的归纳和理解

2.、从巴斯德实验的过程中,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中,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4)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初次接触生物,有陌生感,需要老师很大的付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好玩的特点,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让他们尽快地适应生物教学。

(5)注意事项:

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6)教学方法建议:

实验法观察法

(7)课时分配: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1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2课时

单元检测1课时

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

第一节3课时

第二节2课时

第三节1课时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上)第一课时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济南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知识与能力

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自己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自己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批注

自主质疑

阅读教材3—5页,完成以下的问题:

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把它总结在下面:

  

2、想一想,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征,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共同特征?

合作学习

仔细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你会发现,尽管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形态大小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生命现象。

1、观察思考,看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生命现象将其对号入座:

①鲸浮出水面呼吸                           a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都进行呼吸

②松鼠摄取食物                               b生物不断排出体内的废物

③人体内的部分代谢终产物随汗液排出      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现象

④黑豆幼苗不断长大                           d生物具有应激性

⑤猫养育后代                                 e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⑥仙人掌适于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f生物能影响环境

⑦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                   g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h生物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i生物具有遗传现象

⑩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j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2、选择你熟悉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这些生命现象。

总结:

你能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了吗?

交流展示

1、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生活在水中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映  D、生物能拍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3、猫和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物,以下是它们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这种现象属于。

关键回顾

1、生物分为、和。

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拓展延伸

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宇航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

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小球藻是生物吗?

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归纳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你的困惑是.

七年级生物(上)第二课时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济南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知识与能力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

3、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物圈及生物栖息地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表达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情感。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

收集和分析资料。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批注

自主质疑

一、生物圈

1.有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地球大气圈的、整个和的上层。

2.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和稳定的等。

二、栖息地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称为栖息地。

2.在不同的,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群体。

3.栖息地的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合作学习

探究问题1:

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否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的生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P6第二段,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1、生物分布在哪一区域内?

这一范围大体的数值是多少?

2、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分布在哪一范围内?

探究问题2:

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具有的特点相同吗?

其中分布的生物的种类相同吗?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7页内容,完成下表中孔雀与野大豆栖息地特点的比较。

名称

栖息地类型

阳光

水分

温度

营养供给

分布

生物

孔雀

野大豆

探究问题3:

观察图1.1-6讨论

1、图中四种生物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2、如果上述栖息地遭到重大破坏,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交流展示

1.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沙漠缺乏()。

A.空气B.水分C.阳光D.适宜的温度

2.生物圈的范围是()。

A.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B.海平面以下20千米C.海平面以上20千米D.全部在岩石圈

3.生物圈之所以能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分别是、、和稳定的供给等。

4.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称为。

关键回顾

1.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决定的。

A.土壤类型B.温度C.湿度D.以上三项均是

2.下列各种动物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

A.云南兔B.穿山甲C.白臀叶猴D.大熊猫

3.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厚的范围内。

A.10千米B.1000米C.100米D.10米

4.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是位于山东省境内的,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率的。

5.栖息地的或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6.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及,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7.生物生存的圈层包括地球大气层的、和岩石圈的。

8.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整个层的总称,是地球的最外一圈,厚度约为千米。

拓展延伸

1.电视上经常会播放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公益广告,如:

我们要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如果从本节课内容的角度出发,该怎样理解?

2.你饲养过小动物吗?

回想一下,你是怎样来饲养你的小动物的?

它们生活得好吗?

如果不好,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归纳反思

我们人类等各种生物都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且唯一的家园中,我们只有保护好生物圈及栖息地,才能正常的生存。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一起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吧!

本节课你有哪一些收获,请写在下面。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课时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济南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知识与能力

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学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培养问题意识,强化问题源于生活。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批注

自主质疑

1.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引起的,这些来自于。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包括六个环节:

→→___→___→___→___。

3.通过预习巴斯德实验,请讨论回答:

(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早期的研究,做出了什么样的科学假设?

和你的假设有何不同之处?

你和巴斯德相比,谁的问题更有研究价值?

说出理由。

(3)让学生对照巴斯德的实验过程,找出自己在设计中有哪些可取之处?

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

合作学习

1.在巴斯德的实验中,设计的曲颈瓶妙在何处?

2.在巴斯德的实验中,除了控制变量之外,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可信?

3.归纳一下,巴斯德实验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可分几个步骤?

讨论后交流,各抒己见。

交流展示

1.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这些微生物来自于空气。

这一假设的成立是由()证明的。

A.达尔文B.巴斯德C.施莱登D.施旺

2.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方法可以利用的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以上均可

3.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___,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___;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___。

4.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A、运气好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C、观察时认真D、实验用具好

6.请回答下列有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

(1)要了解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应采用法。

(2)要了解马和驴在外形上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应采用法。

(3)要了解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如果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可采用法。

7.我们刚入学,学校将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身高、体重、视力、有无家族遗传病等),请你想一想将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关键回顾

1.科学探究的步骤:

巴斯德发现肉汤变酸→为何变酸→可能是微生物引起→肉汤装瓶、煮、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施实验】

→直颈中变酸、曲颈瓶中不酸→打破曲颈瓶口,肉汤接触空气,变酸→结果证明肉汤变酸是因为空气中微生物导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

2.探究的常用方法:

介绍控制变量法

拓展延伸

1.实验法、观察法的延伸

自学课本“相关链接”有关的探究方法。

知道什么是观察法、实验法。

2.你认为科学家要得到一定量的证据,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获得?

 

归纳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七年级生物(上)第四课时任课教师:

教学内容

济南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知识与能力

1、识别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件的功能。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与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能独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难点

在认识、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批注

自主质疑

1.显微镜的取拿与安放:

取显微镜时应该一手握,一手托。

2.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起作用;遮光器的作用是;转换器的作用是;目镜越短,物镜越,放大倍数越大。

3.显微镜的使用:

从目镜内观察到的物像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

合作学习

探究问题一: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件的用法

1、对照教材和实物认识并填写显微镜的结构名称。

2、小组内互相指认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和作用。

3、动手探索:

⑴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

⑵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可转换镜头。

⑶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

⑷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

4、小组内思考讨论:

光线如何到达我们眼睛的?

探究问题二:

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

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1、阅读教材,总结方法步骤:

⑴如何取放显微镜?

⑵如何对光?

总结三转:

①转动,使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②转动,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

(动作记忆)放→压→降→升

讨论: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2、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

思考:

①“上”的物像是;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思考:

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探究问题三:

读教材P17观察图1.1-14了解其他常用的研究工具。

交流展示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如果光线太弱,应选用()。

A.大光圈、凹面镜B.小光圈、凹面镜C.大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平面镜

2.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两手托镜座B.两手握镜臂C.右手提着镜臂D.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3.显微镜最主要的部件是()。

A.镜筒和镜座B.目镜和物镜C.反光镜和光圈D.镜筒和载物台

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到图像。

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

A.视野变暗B.视野范围扩大C.细胞图像变小D.细胞数目增加

5.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___,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放大倍数和___放大倍数的___。

6.若物镜、目镜被弄湿或弄脏,应该用___轻轻擦拭干净。

关键回顾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①对光②观察③整理和存放④安放装片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2.如何对光?

总结三转:

①转动,使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②转动,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