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7151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docx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药食两用食物性味归经与功效

1.丁香

【性味归经】辛、温,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1.温中降逆:

主治胃寒呕吐呃逆;或中焦虚寒,吐泻食少,每与温中止呕药同用。

2.温肾助阳:

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男子阳痿尿频,女子寒湿带下等。

【用量用法】2~5克。

【用药忌宜】畏郁金;热症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八角茴香

【性味归经】 辛、甘,温。

归肝、肾、脾经。

【功效应用】1.散寒、暖肝、温肾、止痛:

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肾虚腰痛。

2.理气开胃:

脘腹疼痛;呕吐食少。

【用量用法】 5克。

3.刀豆

【性味归经】甘,温。

归胃、肾经。

【功效应用】1.降气止呕:

用治虚寒性呃逆呕吐,腹胀等症。

2.温肾助阳:

用于肾虚腰痛,以刀豆2粒,包于猪肾内,烧熟食用。

【用量用法】10~15克。

4.小茴香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应用】1.散寒止痛:

主治寒疝腹痛及睾丸偏坠肿痛。

每与暖肝行气止痛药同用。

2.行气和胃:

可治胃寒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可伍温中散寒药。

【用量用法】3~8克。

5.小蓟

【性味归经】 甘、凉。

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 凉血、祛瘀、止血。

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量用法】 内服:

煎汤7.5~15克(鲜者50~100克);捣汁或研末。

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6.山药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效应用】1.益气养肺:

脾胃虚弱症,肺虚症.2.补脾肺肾:

消渴症(,肾阴虚症。

【用量用法】 15克。

【用药忌宜】 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7.山楂

【性味归经】 酸、甘、微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1.消食化积:

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2.活血散瘀:

產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疝气或睾丸偏坠疼痛。

【用量用法】 10~15克,大剂量30克。

【用药忌宜】 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长于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于活血化瘀,莱菔子长于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

8.马齿苋

【性味归经】 酸、寒。

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凉血:

湿热泻痢;热毒痈癤;赤白带下2.止血通淋:

崩漏;血淋;热淋

【用量用法】 用量10克。

9.乌梢蛇

【性味归经】 甘、平、无毒。

归肝经。

【功效应用】 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

多研末用,或浸酒服。

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用量用法】 3~12克。

【用药忌宜】 血虚生风者忌用。

10.乌梅

【性味归经】 酸、平。

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1.敛肺:

肺虚久咳。

2.涩肠:

久泻久痢。

3.生津:

虚热口渴.4.安蛔:

蛔厥腹痛。

【用量用法】 10~15克。

【用药忌宜】 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

11.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

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1.舒经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症,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配伍祛风湿药同用。

2.化湿和胃:

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脚气肿痛,冲心烦闷。

常配温化寒湿药。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症。

【用量用法】6~12克。

12.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润燥、杀虫:

发落不生;疮癞。

【用量用法】 10~15克。

【用药忌宜】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

症状为恶心、恶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乳散大等。

13.代代花

【性  味】 甘,微苦。

【功效应用】 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量用法】 3~4.5克。

14.玉竹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滋阴润肺:

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

2.滋阴:

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

3.养胃生津:

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10~15克,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15.甘草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1.补脾益气:

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2.润肺止咳:

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3.缓急止痛:

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

4.缓和药性:

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 2~10克。

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用药忌宜】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

湿盛中满者忌服。

16.白芷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胃、脾经。

【功效应用】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渊,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2.消肿排脓:

疮疡肿毒。

【用量用法】 5~15克。

【用药忌宜】 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17.白果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有小毒。

归肺经。

【功效应用】 1.敛肺平喘:

哮喘痰嗽,肺热痰喘,肺虚咳喘。

2.收涩止带:

湿热或脾虚带下,白浊小便频数等症。

【用量用法】 5~10克。

【用药忌宜】 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肠昏顿,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惊厥,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利尿.尽快排毒,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

18.白扁豆

【性味归经】 甘、微温。

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健脾化湿:

脾虚挟湿症,暑湿症。

【用量用法】 15克。

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用药忌宜】 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

19.白扁豆花

【性  味】 甘,平。

【功效应用】消暑化湿和胃:

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20.龙眼肉

【性味归经】 甘、温。

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补心脾益气血:

心脾两虚症,气血双亏症。

【用量用法】 9~15克。

【用药忌宜】内有郁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于表邪的解除.

21.决明子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

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青盲内障,雀目。

2.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症.3.润肠通便:

热结或肠燥便秘症

【用量用法】 10~15克。

生品,性较凉,清肝明目,祛风散热之力较强,多用于实症目疾,炒用,清肝疏风之力略减。

角膜炎。

【用药忌宜】 本品性寒降泄,故风脾虚泄泻,或低血压者忌用。

石决明与决明子,两药均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决明咸寒质重,以平抑肝阳为胜,兼有滋养肝阴作用,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风,多用于肝经实火,目赤肿痛之症,如睫膜炎.

22.百合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1.润肺止咳:

诸症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症。

2,清心安神;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症。

【用量用法】10~30克。

23.肉豆蔻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1.涩肠止泻:

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

配伍益气温阳药同用。

2.温中行气:

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

常配行气温中药。

【用量用法】3~10克;入丸散剂每次1.5~3克。

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用药忌宜】 湿热泻痢者忌用.

24.肉桂

【性味归经】 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应用】1.补命门火:

命门火衰症。

2.散寒温脾止痛:

脘腹冷痛或吐泻;寒疝疼痛。

3.温煦气血:

妇女经寒血滞诸症,产后瘀滞腹痛(殿胞煎),阴疽,痈疡脓成不溃或久溃;气血虚症。

肉桂辛热而偏于温暖下焦,为温补命火之要药.

【用量用法】 用量60克。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不要用,桂枝辛温,偏于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

25.余甘子

【性  味】 味甘、微涩,性凉。

【功效应用】清热利咽、润肺止咳。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维生素C缺乏症。

【用量用法】 生食或水煎服。

每次10~30个。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佛手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1.舒肝理气:

肝郁气滞症;脾胃气滞症。

2.和中化痰:

咳嗽痰多症佛手花药力较为缓和。

【用量用法】 60克。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者慎用。

27.杏仁

【性味归经】 苦、微温,有小毒。

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1.止咳平喘:

风寒或风热咳嗽,燥热咳嗽,肺热咳喘。

2.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症。

炒杏仁,经炒后微去油脂,其苦泄之性减缓,多用于体虚脾弱者之咳喘症,杏仁霜,除去油脂,几无润肠通便作用,多用于大便易动者的咳喘症,本品苦温泄肺,不宜于阴虚咳嗽或虚咳之症.

【用量用法】 10克。

【用药忌宜】 大便溏泄者或婴儿应慎用,本品有小毒,勿过量,中毒症状轻者,头晕乏力,吐泻,腹痛,上腹部烧灼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严重者,昏迷,痉挛,解救方法,用鲜萝卜,取汁服,或用蕹菜。

附:

甜杏仁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归肺、大肠经。

【用量用法】内服:

煎汤,10~15钱;或入丸剂。

外用:

捣敷。

28.沙棘

【性  味】性温,味酸、涩。

【功效应用】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

【用量用法】 3~9克。

29.牡蛎

【性味归经】 微寒,无毒。

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量用法】内服:

煎汤,15~50克;或入丸、散。

外用:

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用药忌宜】《本草经疏》:

“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

附.生牡蛎

平肝镇静之功见长,适于阴虚阳亢之症,煅牡蛎,功偏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适用于滑脱症及胃脘痛,本品有收敛作用,湿热实邪者忌用,牡蛎肉为著名之海珍品,在食疗上认为有补益阴阳气血之功,用治贫血.盗汗,牡蛎与龙骨二药功效相近,均有平抑肝阳,重镇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常相须为用,同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惊悸狂躁,心烦不眠,以及各种体虚滑脱症,然而,龙骨入心经为主,以镇静安神见长,固涩之功优于牡蛎,而无软坚散结作用,牡蛎入肝经为主,以平肝潜阳,清热益阴为胜,收敛固涩之力逊于龙骨,并有软坚散结作用.

30.芡实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1.补脾去湿:

久泻久痢。

2.益肾固精:

滑精(水陆二仙丹),遗溺,白带多。

【用量用法】 10~15克。

31.花椒

【性味归经】辛,热;有小毒。

归脾、胃、肾经。

【功效应用】 1.温中止痛,止泻:

脘腹冷痛;牙痛;泄泻(大建中汤)。

2.杀虫:

蛔虫痛(乌梅丸);皮肤湿痒。

【用量用法】5克。

附.椒目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

归脾、膀胱经。

【功效应用】1.利水消肿: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大如鼓。

2.平喘:

水饮犯肺,喘不得卧

【用量用法】5克。

32.赤小豆

【性味归经】甘、酸,平。

归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1.利水消肿:

水肿,脚气(赤小豆汤)。

2.利湿退黄:

黄疸(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解毒排脓:

热毒痈肿,丹毒。

【用量用法】15~25克。

33.阿胶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肺、肝、肾经。

【功效应用】1.补血止血:

血虚症(阿胶四物汤),吐崩漏等出血症(生地黄汤,黄土汤)。

2.滋阴润肺:

阴虚症(黄连阿胶汤,加减腹脉汤,大定风珠),虚劳喘咳(补肺阿胶散,阿胶饮,九仙散,月华丸),阴虚燥咳(清燥救肺汤)。

3.此外用治虚秘(胶蜜汤,阿胶枳壳丸),血痢阴血被伤及阴虚小便不利等症(猪苓汤)。

【用量用法】 5克。

1次冲服5分。

【用药宜忌】 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故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痰湿呕吐及泄泻者均不宜服。

34.鸡内金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1.运脾消食:

消化不良;食积不化;小儿疳积症。

2.固精止遗:

遗尿;遗精等症(鸡月比胵散)。

【用量用法】5克。

35.麦芽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肝经。

【功效应用】1.消食和中:

食积停滞;消化不良。

2.回乳:

妇女断乳、乳房胀痛。

麦芽既能回乳,又能通乳,回乳应大量用,通乳应小量生用。

【用量用法】10~15克。

36.昆布

【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胃、肾经。

【功效应用】1.消痰软坚:

用于瘰疬,瘿瘤。

2.利水:

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

【用量用法】10~15克

37.大枣

【性味归经】 甘,温。

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1.补中益气:

中气不足症(大枣粥,参枣丸,益脾饼)。

2.养血安神:

血虚症,脏躁症(甘麦大枣汤)。

3.缓和药性:

与峻烈药同用,以缓和药性(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

【用量用法】 6粒。

【用药宜忌】 本品味甘,壅助湿滞气,令人中满,能助湿生痰蕴热。

38.罗汉果

【性味归经】甘,凉。

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1.润肺止咳:

肺热或肺燥咳嗽,百日咳。

39.郁李仁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

归脾,大、小肠经。

【功效应用】1.润肠通便:

主治津伤肠燥,大便不通,兼有气滞腹胀者更佳。

2.利水消肿:

可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腹满者。

【用量用法】5~12克。

40.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银翘散);暑热(清络饮,清营汤);外疡内痈(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肠饮,四妙勇安汤);热毒泻痢。

【用量用法】10~15克。

通常生用,解表轻用,解毒宜重用,银花炭用于治疗血痢及便血。

附:

忍冬藤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均与金银花相似,尤多用于痈肿疮毒,又能祛风湿通经络,可用于风湿热痹,以及皮肤风痒,但疏散风热表邪的作用较弱。

【用量用法】15克。

41.青果

【性  味】 性平,味甘、酸。

【用量用法】 清热,利咽,生津,解毒。

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

【用量用法】 4.5~9克。

42.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

归肺经。

【功效应用】1.清热解毒,排脓:

肺痈(苇茎汤);疮痈。

2.利尿通淋:

热淋小便涩痛。

【用量用法】10~15克。

43.生姜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1.发汗解表:

外感风寒表症(桂枝汤)。

2.温中止呕:

胃寒呕吐症(小半夏汤)。

温肺止咳:

风寒咳嗽痰多症(杏苏散,止嗽散)。

4.解毒:

解鱼蟹及半夏、南星毒。

【用量用法】5克。

【用药忌宜】本品为辛温发散之物,故对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或热盛之症均应忌用。

附:

1.生姜皮

【性  味】辛、凉

【功效应用】和中利水,消肿。

附:

2.乾姜

【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应用】1.温中:

脾胃寒症(理中丸,驻车丸,半夏乾姜散)。

2.回阳:

亡阳症(四逆汤,乾姜附子汤)。

3.温肺化饮:

寒饮咳喘(小青龙汤)。

4.温经止血:

虚寒性出血。

5.祛寒湿:

寒湿下侵之肾著病(甘草乾姜茯苓白术汤)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说明】 生姜,乾姜,炮姜加工炮製不同,性味功效有所差异,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多用于风寒表症及呕吐之症,乾姜为母姜的乾燥品,味辛性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为强,为治疗脾胃寒症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炮姜经过火炮,辛味减弱,味转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症,故有生姜走而不守,乾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

44.枳具子

【性  味】味甘,性平。

【功效应用】有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功能。

用于中酒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

【用量用法】4.5~9克。

45.枸杞子

【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肾、肺经。

【功效应用】1.滋肾补肝明目:

肝肾阴虚诸症(二精丸,枸杞丸,左归丸,杞菊地黄丸,龟鹿二仙胶,右归丸,右归饮),阴血亏虚症(杞圆膏),消渴症。

2.润肺:

阴虚劳嗽症。

【用量用法】10~15克。

【用药忌宜】本品虽滋腻性虽小,但毕竟为味甘质润之品,故脾虚有湿及泄源者忌服。

46.桅子

【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肺、胃、三焦经。

【功效应用】1.泻火除烦:

热病心烦(越鞠丸,桅子豉汤,丹桅逍遥散);高热烦躁(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

2.清热利湿:

湿热黄疸;小便短赤(茵陈蒿汤,桅子柏皮汤);热淋(八正散);血淋(小蓟饮子)。

3.凉血解毒:

血热出血(十灰散);痈肿疮毒;外用治扭挫伤

【用量用法】生桅子长于清热泻火,姜汁拌炒治烦呕,焦桅子及桅子炭常用于止血,桅子仁功善清心除烦,

【用药忌宜】桅子皮兼清表热,脾胃虚寒,便溏食少者忌用。

47.砂仁

【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1.行气,化湿,健脾:

脾胃气滞,湿阻之症(香砂枳术丸)。

2.温中止泻:

脾寒泄泻。

3.安胎:

恶阻、胎动不安(独圣散)。

【用量用法】5~10克。

附:

砂仁壳

【性味归经】 辛,温。

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脾胃气滞轻症:

脘腹胀满,食慾不振。

48.胖大海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应用】1.清宣肺气,利咽疗哑:

主治肺热郁闭,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热咳嗽。

多单用代茶,亦可和牛蒡子,桔梗,蝉蜕,甘草同用。

2.清肠通便:

适用于热结便秘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

【用量用法】3~5枚。

49.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1.利水渗湿:

小便不利,水肿(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痰饮。

2.健脾:

脾气虚弱症(四君子汤)。

3.安神:

心悸,失眠

临床应用三部分:

除去外皮之后的外层呈淡红色者,称赤茯苓,内层白色者,称白茯苓,中间有细松根穿过者称茯神,或抱木神,赤茯苓偏于利湿,白茯苓偏于健脾,茯神用以安神。

【用量用法】15克。

50.香櫞

【性味归经】辛、微苦、酸,温。

归肝、脾、肺经。

【功效应用】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肝失疏泄,脾胃气滞症,痰湿壅滞,咳嗽痰多之症。

51.香薷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应用】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1.用于阴暑症。

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化湿祛暑而和中,故香薷善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呕吐腹泻的阴暑症,常配伍厚朴、扁豆同用,如香薷饮。

2.用于水肿脚气。

本品辛散温通,善于发越阳气,入肺启上源,以利水消肿。

用于小便不利及脚气水肿者,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同用,如薷术丸。

【用量用法】煎服,3~10克。

利水退肿须浓煎。

【用药忌宜】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阳暑症当忌用。

52.桃仁

【性味归经】 苦,平。

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活血祛瘀:

主治血瘀诸症及内痈;妇女血分瘀滞所致之闭经、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及外伤瘀肿作痛等症。

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

每与清热凉血解毒药配伍应用。

2.润肠通便:

主治津伤肠燥,大便秘结。

此外,用治痰咳气喘,尚有止咳之功。

【用量用法】 6~10克,捣碎,入煎剂。

53.桑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

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凉血止血:

血热吐血症

【用量用法】5~10克。

一般多生用,指晒干的,若肺热燥咳宜蜜炙用。

54.桑椹

【性味归经】甘,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应用】1.滋肾补血:

阴亏血虚症(首乌延寿丹)。

2.生津:

津伤口渴症,消渴症(化橘红)。

55.橘红

【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肺、脾经。

【功效应用】散寒,燥湿,利气,消痰。

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量用法】3~6克。

56.桔梗

【性味归经】苦,辛,平。

归肺经。

【功效应用】1.宣肺祛痰:

主治风寒,风热咳嗽及痰阻气滞,咳嗽胸闷者。

2.排脓:

可治肺痈吐脓,咳喘胸痛,常配生甘草,鱼腥草,金荞麦。

3.利咽:

用治咽痛音哑,常配生甘草,蝉蜕,牛蒡子。

【用量用法】3~10克。

57.益智仁

【性味归经】辛,温。

归脾,肾经。

【功效应用】1.温脾开胃摄唾:

主治中焦虚寒,食少,多唾及腹痛便溏等症,每与温中益气药同用。

2.温肾固精缩尿:

适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失其固秘,症见遗精,遗尿,尿频,尿有余沥等症。

【用量用法】3~6克。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

58.荷叶

【性  味】苦、涩,平。

【功效应用】清暑利湿,升阳止血:

夏日暑湿症及血热出血症

59.莱菔子

【性味归经】辛、甘,平。

归脾、胃、肺经。

【功效应用】1.消食除胀:

食积不化、中焦气滞症(保和丸,大安丸)。

2.降气化痰:

痰壅气喘咳嗽症(三子养亲汤)。

【用量用法】10~15克。

60.莲子

【性味归经】甘、涩,平。

归脾、肾、心经。

【功效应用】1.补脾止泻:

脾虚久泻(石莲散,参苓白术散)。

2.益肾固精:

肾虚遗精,滑精,带下。

3.养心安神:

虚烦,惊悸,失眠。

【用量用法】10~15克。

附:

1.莲子心

【性  味】苦,寒。

【功效应用】清心去烦,止血涩精:

温病烦热神昏(清宫汤),血热吐衄及崩漏等症。

附:

2.莲须

【性  味】甘、涩,平。

【功效应用】清心固肾,涩精止血:

梦遗滑精,遗尿尿频,吐血衄血崩漏等症(金锁固精丸)

附:

3.莲房

【性  味】苦、涩,温。

【功效应用】消瘀止血:

崩漏下血,尿血等多种出血症,痔疮脱肛,皮肤湿疹。

61.高良姜

【性味归经】 辛,热。

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 温脾胃:

脘腹冷痛(二姜丸,高良姜汤,良附丸),呕吐,泄泻(理中汤)。

【用量用法】 5~10克。

【用药忌宜】 阴虚有热者忌用。

62.淡竹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应用】1.清热除烦:

烦热口渴;口舌生疮。

2.利尿通淋:

小便不利,淋涩疼痛。

【用量用法】10克。

63.淡豆豉

【性味归经】 性凉,味苦、辛,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解表:

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的发热,恶风寒,头痛。

2.宣发郁热(除烦):

用于热病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用量用法】10~15克

64.白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1.疏风清热:

感冒风热及温病初起之症(桑菊饮)。

2.平肝明目:

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之目疾、头晕(杞菊地黄丸)。

3.解毒:

疔疮肿毒(菊花甘草汤)。

【用量用法】5~10克。

外感风热,清热明目和平肝多用白菊花,热症用白菊花,白菊花是泄。

附:

金菊花

【性味归经】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功效应用】平肝明目:

肝经风热或肝阳上亢之目疾、头晕。

【用量用法】补肝肾用黄菊花,虚症的,寒症的用黄菊花。

65.菊苣

【性味归经】苦,寒。

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