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964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18课晏子治东阿Word版含答案

◆18晏子治东阿

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一两个极具才华的人,而齐国最著名的就是晏子。

传说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政治家的出色的外交才干以及思想家的聪颖智慧。

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博学多识,不辱使命,辞锋锐利,机智幽默,处处维护国家的尊严;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忠君爱民,对皇帝直言诤谏,勤政为民,常常把百姓的安危与国家的盛衰牢记心间。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

楚王想借机羞辱他一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

“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公差回答说:

“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

”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

“我听说这样一件事:

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

”楚王自嘲地笑着说: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微感言:

                                    

                                    

1.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晏子

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晏子

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晏子

4.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晏子

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

7.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晏子

8.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

——晏子

一、审美视窗

清廉而俭朴的晏子

晏婴出身于齐国贵族,曾身居相位,且历仕三朝,在当时列国间享有很高的声望。

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一向清廉而俭朴,受到后人的高度赞扬。

他上朝办公,总是坐一辆破旧的马车,驾车的马也不好。

景公派人送给他一辆新车、四匹好马,晏子拒收。

景公很不高兴,说:

“夫子不受,寡人也不乘。

”晏子回答说:

“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

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因此,晏子为相多年,始终不置家产,两袖清风。

晏婴痛斥奢侈浪费,抨击征敛无度和严刑峻法,无情地抨击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不但本人厉行节俭,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行节俭,这些都已远远地超越了他当时所处的历史局限,而具有永久的思想价值。

【注】 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晏子治东阿》的作者是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原名更生,字子政,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

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二、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

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订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

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于是齐景公召见他进行质问。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东阿(  ) 

(2)仓库少内(  ) (3)曾赋敛(  )

(4)数之(  )(5)便事左右(  )(6)参与(  )

答案 

(1)ē 

(2)nà (3)zēnɡliǎn (4)shǔ (5)pián (6)yù

2.辨形组词

(1)     

(2)

(3)(4)

答案 

(1)贿赂 络绎 烙印 

(2)骸骨 惊骇 言简意赅(3)陂池 山坡 披散 (4)开辟 躲避 偏僻

3.词义理解

(1)陂池之鱼:

                                    

(2)属托不行:

                                    

(3)货赂不至:

                                    

(4)入于权家:

                                    

(5)愿乞骸骨:

                                    

(6)便事左右:

                                    

答案 

(1)池塘。

(2)走后门,说情。

(3)钱财。

赂,财物。

(4)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5)请求退休(让位)。

(6)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

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①并曾赋敛:

                                    

②仓库少内:

                                    

③再拜便辟:

                                    

答案 ①通“增”,增加。

②通“纳”,缴纳,纳税。

③通“避”,退避。

(2)一词多义

①治

②数

③谢

④便

答案 ①治理,管理/医治/形容词,管理好,太平/研究 ②责备/数目,数量/天命,命运/细密/屡次 ③道歉/谢绝/辞别/感谢 ④逢迎讨好,玩弄手法/连词,就/能说会道

(3)虚词归纳

①之

②而

答案 ①代词,他/代词,此/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②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表示因果关系,因而/表示转折关系,然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表示承接关系,然后/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表示转折关系,然而

四、文白对译

  

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

便,逢迎讨好,玩弄手法。

一、文本助读

本文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展现了晏子治国的才能,同时也揭露了当世官场上的腐败风气。

在晏子与景公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晏子的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

本文也让我们体会到要认识一个人,必须要了解多方面的情况,而不可仅听一家之言和仅凭一孔之见。

【结构图示】

二、小组合作

【重点词句梳理】

1.词类活用

(1)而君反以罪臣:

                                    

(2)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3)臣请死之:

                                    

(4)仓库少内:

                                    

(5)以利贫民: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怪罪 

(2)名词用作动词,离开

(3)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4)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对……有利

2.古今异义

(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古义:

                                    

今义:

①改变行走的路线;②(河流)改变经过的路线

(2)于是明年上计

古义:

                                    

今义:

时间词。

今年的下一年

(3)便事左右

古义:

                                    

今义:

方位名词。

左和右两方面

答案 

(1)改变方针 

(2)第二年 (3)身边的近臣

3.特殊句式

(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答案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4.翻译句子

(1)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译文: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译文:

                                    

(3)君乃反迎而贺。

译文:

                                    

答案 

(1)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见他并责备他说。

(2)我要对你实行严厉的责罚。

(3)国君您却反倒迎接我,祝贺我。

三、师生探究

1.作者在叙述事情经过和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请结合课文,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事件

第一次治理

第二次治理

治理措施

治理结果

景公的态度

晏子的做法

答案 

事件

第一次治理

第二次治理

治理措施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治理结果

民无饥者

饥者过半矣

景公的态度

将加大诛于子

迎而贺

晏子的做法

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2.为什么晏子先前将东阿治理得那么好,景公却责备他;而后来治理得不好,景公反而大加赞赏?

请探究作答。

答:

                                    

答案 中国古代对官吏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户口、田租、赋税、垦田数额的增减以及为政的廉贪,通过审查核实,评定等级,最后再予以责罚。

而景公并不是通过实地考察来评判官吏,他是靠身边的一些近臣的言论来判定的。

虽然晏子先前治理得那么好,但是因为他不贿赂景公身边的近臣,所以近臣也就没有在景公面前为他说好话。

第二次治理时,晏子虽然增赋敛财,仓库少纳,但因为他对上行贿,所以不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受到景公的褒扬,由此说明了官场的黑暗,考核官吏中的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严重。

3.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要求继续治理东阿;而受到景公的赞美后却“不能复治东阿”,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这正是晏子的高明之处。

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如果选择据理力争或“退而自察”,就有可能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

因为晏子深知景公在考察评价人才时往往或凭个人主观好恶,或听信小人谗言。

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表扬后却表示要“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而“不能复治东阿”,其实,这是晏子采取了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策略,因为他明白,齐景公知道了真相后是不会允许他辞官的。

一、阅读延伸

晏子的车夫

杨洪立

晏子,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很有名声的人物。

《史记》上说他“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他为齐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即使这样,功高位显的他仍能谦冲自牧,虚以待人。

可是,晏子的车夫却与晏子迥然不同。

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其车夫却身长八尺,相貌堂堂。

晏子不卑不亢,恭谨有加;其车夫却妄自尊大,趾高气扬。

在《史记·管婴列传》中,司马迁也曾用简单的几句话捎带着把他刻画了一下:

“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寥寥十几个字,就把晏子的车夫因为给宰相驾车而不可一世的骄傲之气、骄横之态写得绘形绘色。

车夫的这种自鸣得意,这种骄矜傲然,显然是不正常的表现和不良的心态。

然而,直至今天,类似于晏子车夫一类的人物,仍不鲜见。

时下,但凡当领导到一定级别,即可拥有一辆专用的坐骑。

于是,也便形成了专为领导开车的司机队伍。

在这支大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