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640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

《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专题04 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docx

地理专题04第四讲常见地貌一教学精案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

20**—20**学年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精案》第三模块地球表面形态

04第四讲内力与地表形态

【课标要求】识别常见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时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课堂设计及教学过程】

【趣味导学】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如青藏高原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的古河道、火山喷发的场景、黄河三角洲向海延伸、桂林山水、天涯海角……,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使地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面貌?

【预习梳理】

1.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表现为、岩浆活动和,它使地球表面变得。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以及地球_____,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和等,使地表趋于。

2.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最常见的有和。

褶皱有和两种基本形态。

大的断层常常形成或。

答案:

1.热能地壳运动变质作用高低起伏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平坦2.褶皱断层背斜向斜谷地陡崖

【课堂探究生成】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阅读课本,找出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来自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阅读第36页,分析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通过投影列表,让学生对照完成表格。

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能

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固结成岩作用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把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在方向上相反,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占优势,一般说来,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演变起主导作用。

[友情提醒](l)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的是经过漫长时期缓慢进行的,有的却是在瞬间完成。

(2)内、外力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总是同时在改变着地表形态,但它们总是从相反的方面改变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使高低不平的地表不断趋于平坦。

因此,今天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3)内、外力作用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是不断推动地壳发展变化的动力。

在广阔的地表形态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或者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期,往往表现为某一种地质作用占优势。

不过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4)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并且由此分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

例如,在海陆两大地貌单元的基础上,全球便有了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分化;陆地表面从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的分布格局,到阴坡、阳坡的差异,又在不同尺度上引起地理环境进一步分化,从而使地理环境更加丰富多彩。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教师提问]地壳是怎样产生运动的?

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这些问题是历来许多科学家力求解决的,也因此产生了多种学说,其中板块构造学说是近几十年解释大地构造运动和海陆分布规律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它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多媒体显示]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①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大的板块又可分为小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④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高大山脉和巨大高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如安第斯山脉、台湾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等。

两大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等。

(2)板块构造学说理论的应用

[易错点提醒]A.板块是地球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单元,而不是地壳的单元,也不是硅铝层的单元。

B.六大板块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的范围不一致。

除了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水域外,其他的板块都包括了海洋和陆地。

板块不是大洲、大陆或大洋,只是借用了大洲、大陆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

C.板块的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消亡边界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沟或造山带;生长边界是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形成的,表现为海岭或断层。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那么地壳运动会留下哪些“痕迹”呢?

[多媒体显示]在山区河谷或公路两侧的裸露岩壁上,经常可看到地层的倾斜、弯曲,它们大多是岩层受到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而形成的,这就是褶皱(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

褶皱是常见的地质构造之一,有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和向斜。

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有地垒和地堑两种组合形态。

什么是断层,它通常会形成怎样的地形呢?

[多媒体显示]阅教材相应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可设计空白处让学生填写)

[易错点提醒]

①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

它们形成的地貌有何区别?

为什么?

根据右图说明以上问题。

在岩层上,背斜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

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比较发育,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再加上如果背斜形成年代早,则可能背斜形成反地形——谷地。

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因此,A处是山谷地貌、背斜地质构造;B处是山岭地貌类型、向斜地质构造。

②断裂和断层有什么区别?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为断层。

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友情提醒]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①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如右图)。

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

世界许多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都是褶皱山脉。

它们是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在板块交界处发生大规模褶皱隆起而形成的。

褶皱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连续性变形,其中的一个一个弯曲就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如图右图所示)。

②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称为断层(如图)。

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我国华山北坡大断崖等。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拓展延伸]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都有很大帮助。

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

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较小,可降低成本。

断层构造地带沿断裂面附近岩块因强烈挤压而产生破碎。

往往形成一条破碎带,因此水库选址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坝基或地基不稳固等不良后果。

在山地区域,溪沟、河流常沿断层面发育,“逢沟必断”。

有断层的地方,常有地下水出露,这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什么是火山喷发、地震?

对地形各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沿着裂缝上升喷发,就形成了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火山物质(火山灰、熔岩、火山弹等),堆积在火山口周围就成为火山。

当地壳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或火山喷发时,往往会产生地震,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对地表形态和人类生产、生活都具有重大影响,往往会形成严重的自然灾害。

【课时小结】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地质构造与地形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向斜B.背斜

C.断层D.陡崖

2.造成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作用是(  )

A.内力作用B.变质作用C.侵蚀作用D.沉积作用

3.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

4.下列不属于右图中反映的是(  )

A.断层B.褶皱

C.滑坡D.岩石运动方向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

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弯曲变形叫断层

C.地下水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盆地中

D.隧道、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尽量避开断层

6.下列词语中,从地质学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

①稳如泰山 ②沧海桑田③坚如磐石 ④水滴石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下图中,最有可能找到石油资源的地质构造是(  )

 

ABCD

下图表示某种造型地貌。

读图,完成第8题。

8.该种岩石造型地貌是(  )

A.山东“岱崮地貌”B.广西“乐业天坑”

C.广东“丹霞地貌”D.火山口地貌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

读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9~10题。

9.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10.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二、判断题。

1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  )

12.内力作用总是对地表形态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  )

13.地质构造被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

(  )

14.褶皱和断层都是由于变质作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地质构造。

(  )

15.工程建设中开凿隧道应该选择在向斜地质构造部位。

(  )

三、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褶皱类型:

甲________,乙_______。

甲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褶皱构造上覆岩层是_________形成的。

这个地方的地壳运动状况是_________,受过的外力作用有_________。

(3)如果寻找油气,要在____________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____中。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在甲还是乙?

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

(5)下列地区的形成中,与甲地的地质构造有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B.华山C.渭河平原D.喜马拉雅山

【变式拓展延伸】

17.读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处,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原因是。

【教学反思】

【备课素材集锦】板块构造学说

有两点需要强调,首先是板块的概念,板块不是地壳,而是岩石圈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单元;板块也不是大陆或大洋,只不过是借用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而已。

板块漂浮在被认为是岩浆源地软流层之上得以运动。

其次是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表面基本形态的影响,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常会形成以下地壳运动和地貌事物: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例证:

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上网收索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2.C【解析】:

甲处地层向上拱起可判断其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3.A【解析】: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外力作用中的堆积作用将低处堆高。

4.C【解析】:

从岩层的层次上可以判断右侧岩体上升,左侧岩体下沉。

5.D【解析】:

断层地区地质基础不稳固,易发生地质灾害,大型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6.D

7.A【解析】:

背斜是储油构造。

11.B12.B13.A14.B15.B

16.

(1)背斜向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而缺失

(2)沉积作用先是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后发生下降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3)甲乙(4)甲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遂道变为水道。

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程度小,开石方可降低成本(5)D

【解析】:

本题是一道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背斜(甲)和向斜(乙)。

难度较大的是第

(2)题的第二问:

从该地有褶皱可判断,褶皱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由于外力的侵蚀作用,其构造上覆岩层是由于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说明这一地区先是地壳运动使地面褶皱隆起,外力作用以侵蚀作用为主,以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抬升,外力作用以沉积作用为主。

甲地为背斜部位,岩层向上拱起,既能起到支撑隧道处覆岩的作用,又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两翼渗流。

乙地为向斜部位,是理想的储水构造。

17.

(1)DC

(2)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山岭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DC(4)D如果在向斜部位,有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难度较小,生产成本较低

断裂,但岩石发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另外了解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

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利于储存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背斜岩层上拱,呈天然拱形,支撑能力强,安全可靠;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量较小,可降低成本。

断层地带岩石破碎,因此水库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否则水库会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牢固;但断层地带,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出现泉水和湖泊,所以断层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