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4975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

《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编自然地理.docx

第一编自然地理

第一编自然地理

第五章自然资源

第六节旅游资源

凉州区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境内保存和修复的文物古迹达160多处,其中4A级国家旅游区4处(雷台汉墓、武威文庙、沙漠公园和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3A级国家旅游区1处(百塔寺),2A级国家旅游区2处(天梯山石窟和西郊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西夏碑)、武威文庙、白塔寺遗址、雷台汉墓、天梯山石窟);国宝级文物9件(西夏碑、铜奔马、六博俑、木轺车、《仪礼》简、《医药》简、木缘塔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黄羊水库天梯山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旅游农业示范点1处(武威城东农业观光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家(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等);甘肃省旅游王牌景点1处(雷台汉墓)。

1、国家4A级景区

凉州区共有四家4A级景区:

文庙、雷台、沙漠公园、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文庙

文庙位于武威城东南隅,院内古建筑群保存完整,庄严雄伟,古柏参天,槐荫蔽日,素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美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庙最早建于前凉或西夏时期,碑载复建于明英宗正统二至四年(公元1437-1439),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东西宽135m,南北长187m,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

全庙由三组建筑构成,东以供奉“万世文宗”文昌帝君的文昌宫为中心,南为山门,北为崇圣祠;中为孔庙,是供奉“万世师表”孔子的地方,以大成殿为中心,南为戟门、棂星门、状元桥及泮池,北为尊经阁;西为凉州府儒学院。

西夏博物馆位于武威文庙门前,座东向西,为“回”字型仿古框架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

武威是迄今发现西夏文物、遗迹最多的地方,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研究西夏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

现从馆藏众多的西夏文物中,精选了150多件。

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国宝木缘塔、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木板画及西夏泥活字版经文等。

雷台

雷台是一处高8、5米,南北长l06米,东西宽60米的长方形夯筑上台。

因台上有明朝中期建筑的雷祖观,故名。

台上现存建筑有三星殿、雷租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过殿、东西陪殿、廊房等。

1969年,当地农民在挖战备地道时,在雷台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的大型砖室墓。

墓内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共22l件。

其中有铸造精致的铜车马武士仪仗俑99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引人注目的铜奔马。

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7.15公斤,它昂头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飞鸟。

马头上一撮呈流线型的鬃毛指向慧星一殷的尾部。

既表达了奔马风驰电掣的速度超过飞鸟,又巧妙地利用飞鸟的躯体扩大了着地面积,保证了奔马的稳定。

它体型矫健,神势若飞,艺术造型优美,合乎力学平衡原理,且给人以腾云凌雾、一跃千里之感。

这位东汉的无名艺术匠师以高度的智慧、丰富的想象、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娴熟精深的艺术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一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极富浪漫色彩的“天马行空”的艺术杰作。

自1973年以来,我国先后在美、英、法、日本、瑞典、墨西哥、奥地利、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香港地区展出出土文物,都以铜奔马为代表,制作巨幅海报。

在伦敦展出时,英报称:

“铜奔马已成了一颗吸引人的名星。

”英国观众说,铜奔马“简直是艺术作品中的最高峰”。

一时出现了“四海盛赞铜奔马”的热潮。

就连它的复制品和说明书,国内外人士也争先恐后购买。

诗人臧克家在观看了铜奔马后,颇为惊叹,即兴作《踏燕迎风铜奔马》,称铜奔马“是条神龙,以世界为场所,飞奔绝尘,引人注目,博得喝彩。

它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精品,它是优美的艺术杰作,它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它为社会主义大放异彩”。

铜奔马已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武威市城标。

沙漠公园

沙漠公园位于武威市东端,距武威市区东南21公里处,占地面积7.5平方公里,由武威财税林场改建而成,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第一座以沙漠风光旅游为主题,集民俗风情,科普教育,生态保护、园林雅趣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数十年来,武威沙漠公园投资近5000余万元,对园内外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的整治,并取得巨大成效。

栽植杨、榆、槐、松、柏等大型乔木150余万株,梭梭、花棒等沙生植物500多万株,建成了东西长15km防风林带三条,保护着周边三乡一镇7万余亩良田免受风沙的侵害。

沙漠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甘肃省“沙生植物保护区”、甘肃省“绿化先进单位”,武威市“环保先进单位”、“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国防教育中心”、“定点旅游单位”。

近年来,沙漠公园修建生态苗圃500余亩,建成了沙生植物园290亩,引进世界各地沙生植物270多个品种,拥有国家一级濒危植物三属,二级濒危植物七属,添补了国内濒危沙生植物成片栽植、成片成活的空白,被国家沙漠研究机构和国家植物学会列入研究课题。

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于1987年11月经原林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武威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核心地带,距市区22公里,总面积18万公顷,核心建设区1万公顷,主要从事濒危珍稀动物的拯救、保护、繁育研究和东沙窝沙漠综合治理工作。

1994年11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中心基础上设立“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集濒危动物保护、繁育、研究、观赏和沙漠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结合园内独特鲜明的自然风光和一流的旅游服务设施,游客可以开心度假、回归自然。

近年来,已建成办公楼、招待所、科技楼、了望塔、动物标本展览馆等基本设施,现饲养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野骆驼、藏野驴、蒙古野驴、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梅花鹿、天山马鹿、甘肃马鹿、岩羊、藏原羚、黑颈鹤、蓝马鸡等濒危珍稀动物15余种、180多头(匹、只)。

并对核心建设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0.8万公顷,生态防护林带37.8公里,建成果园35公顷,酿酒葡萄14公顷,动物饲草基地54公顷。

2、国家3A级景区

凉州白塔寺

白塔寺又称百塔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百塔村刘家台庄,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

公元1247年,蒙古窝阔台汗之子阔端与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简称萨班)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

从此,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实行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是西藏地方归属中央王朝统辖的重大开端。

公元1251年萨班在凉州白塔寺圆寂,阔端王为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灵骨舍利大塔(约高35.28米)。

白塔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清时期曾数次维修,1927年毁于大地震,“文革”期间又遭拆除破坏,现仅存塔座和塔基部分。

2000年白塔寺保护维修工程被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2001年6月白塔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经过四年的修复建设,目前已完成了白塔寺萨班灵骨塔遗址加固保护工程、复原萨班灵骨大塔工程、白塔寺九十九座佛塔塔林建设、白塔寺“凉州会谈”纪念馆建设工程。

白塔寺景区现由白塔寺塔林、白塔寺遗址和白塔寺“凉州会谈”纪念馆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2.3万平方米。

2003年6月白塔寺管理处正式成立,2009年计划重点完成白塔寺景区大门改建工程、景区水厕建设工程及白塔寺“凉州会谈”纪念馆二楼装修布展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近年来,白塔寺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青年文明号和市级文明窗口等殊荣。

3、国家2A级景区

凉州区共有4家2A级景区:

天梯山石窟、鸠摩罗什寺、;凉州天乙生态园、西郊公园。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城南50公里处的中路乡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

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北魏、隋、唐、西夏期间均有扩建,至明、清时期已成为喇嘛教寺院。

据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重修凉州广善寺铭》记载:

明朝正统十年天梯山石窟尚存26处。

由于天梯山石窟地质结构松软,在历次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仅1927年凉州大地震,就震毁洞窟10余处。

1959年9月,因修建黄羊水库,窟址处水库淹没区,部分造像、壁画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北魏、隋唐时期的藏文经卷、绢画等由敦煌文物研究所保存。

现在天梯山石窟仅存3层,大小洞窟17处。

最大的洞窟残高30米,宽19米,深6米。

窟内有释迦牟尼造像1尊,高15米,宽10米,大佛左右两旁有文殊、普贤菩萨,广目、多闻天王和迦叶、阿难等6尊造像,造形生动,神态威严,形象各异。

大佛巍然端坐,左手平放在膝盖,略出膝部;右臂前伸,手掌外撑,向对面的山推去,所指之处叫磨脐山。

对此,民间有“张义川,水湖滩,大佛爷手指磨脐山”的歌谣和许多美丽传说。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不但为佛教的传播培养了人才,而且为石窟的开凿造就了力量,形成我国佛教艺术史上有名的“凉州模式”。

石窟建成后,世人仿此陆续开凿了金塔寺、马蹄寺、文殊山、榆林窟等。

后来,北魏在大同开凿云岗石窟时,主持人也是凉州僧人昙曜,所用能工巧匠大都是凉州人。

因此著名考古学者宿白先生将新疆以东现存最早的佛教石窟在风格上称之为“凉州模式”。

2001年,天梯山石窟被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北大街,始建于后凉太安元年,是为纪念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建立的佛寺。

据现在碑文记载,在唐代时鸠摩罗什寺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寺院,是当时西部佛教的活动中心。

明清之后,古刹式微。

直到一九九八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凉州高僧理智法师发广大心,重兴祖业,鸠摩罗什寺又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

寺内现有古塔一座,高三十三米,分十二层,空心砖砌,呈八角形,为鸠摩罗什“舌”舍利塔。

1998年批复修建,修建中的鸠摩罗什寺占地一百零二亩(约68198㎡),主体建筑有:

大雄宝殿、大经堂、禅堂、念佛堂、理智法师纪念堂、客堂、僧房、云水堂等;待修建的工程有:

大山门、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罗什纪念堂、西部佛教博物馆、佛教图书馆、佛教慈善中心等。

罗什寺在2009年3月申报AA旅游景区,2009年7月市旅游局进行评审2009年11月评审AA通过

凉州天乙生态园

武威“凉州天乙生态园”位于武南镇312国道线高速公路出口东侧,与天马湖遥相呼应,“凉州天乙生态园”占地面积150亩左右,规划共由十一项旅游观光景点组成,生态主园区、西凉不夜城、藏獒馆、垂钓池、水族馆、奇石馆、生态温室、健身馆、鸟馆、景区道路、停车场等。

2006年8月开始动工兴建,建成后的“凉州天乙生态园”是集旅游、观光、娱乐、餐饮、鉴赏、休憩、运动为一体的园区。

同时也是凉州人文景观最集中,区域文化特色最浓厚的黄金游乐园。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并对外开放的景点有藏獒馆、奇石馆、生态温室百花园,2009年11月申请国家AA级景区,2010年4月正式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

(4)西郊公园

西郊公园亦称儿童公园,位于城区西关,是出土国宝级文物西夏木缘塔的地方。

初建于1980年,占地19万平方米,居城市规划中心,交通便利,现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园林公园,是集游乐休闲、餐饮娱乐、赏花观光、林木栽培、动物驯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公园由三部分组成。

西南角为花圃,育花卉数百种,姹紫嫣红,争艳斗奇,尽展芳容;西北部为园林,有花果树及松柏树等千余株,现为避暑休闲区;其余地方为游乐场所。

公园注重文化建园,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品味,相继建成了自控飞机、海陆空大战、空中飞车,豪华转马、电动碰碰车、太空冲浪、海盗船、新奇乐城、豪华游船等游乐设施30多个,成为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心驰神往的乐园;公园动物园内有狮子、老虎、白唇鹿、豹子、金丝猴、狼、驼鸟、野骆驼、珍珠鸡、孔雀、熊等动物达50多种;有旱冰场、人工湖、游龙戏水等游乐设施,还有由退役坦克、大炮、飞机等组成的国防教育基地等;西凉度假村棋牌俱全,茶酒飘香,其乐无穷;西园餐饮娱乐城装饰豪华,是人们举办宴席、娱乐的理想去处。

公园内外绿树婆娑起舞,草坪翠绿,亭台楼阁,声如春潮,游乐场所,笑声盈耳。

逢年过节,园内举办各种题材的大型灯展及群众性联谊活动,增添了公园的热闹气氛。

第十七编文化旅游

第六章旅游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员、组织和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编制完成了《凉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现了凉州旅游由接待服务型向产业发展型的转变,由低水平粗放型管理向规范科学化经营的转变,由单一历史文化游向区域特色游的转变,由政府投资为主向社会多元化投资的转变。

第一节机构沿革

1988年,经武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武威市旅游局。

1994年12月,武威市旅游局与天马宾馆合并办公。

天马宾馆同时挂武威市旅游局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市编委同时收回武威市旅游局现有编制4名。

1999年8月,武威市旅游局与天马宾馆分设,为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武威市政府办公室管理,核定编制数为5人,办公地点设在区政府东三楼。

2001年,因撤地设市,武威市旅游局更名为凉州区旅游局。

2003年3月,凉州区旅游局列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局,旅游局设办公室、产业开发办公室、旅游宣传培训中心、质监所4个股室,核定编制16人。

2009年4月,凉州区旅游局列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16名干部依法登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

第二节旅游开发与管理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链条长、成长潜力大、关联带动性强等特点。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仅可以直接拉动我省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规划

1.全区旅游的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旅游发展迅速。

“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城市化的新型驱动力量,作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动员、组织和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旅游管理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创建国家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编制完成了《凉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主要景区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凉州旅游由接待服务型向产业发展型的转变,由低水平、粗放型管理向规范、科学化经营的转变,由单一历史文化游向区域特色游的转变,由政府投资为主向社会多元化投资转变。

2009年全区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9000万元,纳入统计的40家旅游单位接待海内外游客近1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0000多人,带动相关行业就业50000多人,旅游服务功能、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旅游规划编制全面完成。

邀请中科院编制了《凉州旅游总体规划》,编制了《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总体规划》、《武威市凉州区亥母洞景区建设及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凉州区旅游产业近期开发实施方案》、《武威阳光产业示范区开发规划》。

同时,指导各旅游景区编制景控制性详细规划。

其中,白塔寺、天梯山石窟、凉州植物园、沙漠公园、西郊公园、天乙生态园、五一柳湾湖等已完成景区规划设计。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6年以来,全区旅游行业通过多元化投资,切实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区旅游服务功能。

白塔寺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修建了道路、雕像等;罗什寺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进行了寺内建设;天梯山石窟投资400多万,完成了陈列馆安防设施和文物修复、景区道路的修建等;凉州植物园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了公园改造提升和园内绿化等;沙漠公园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提升了公园的设施的档次;西郊公园、海藏公园等景区共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民间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了农家乐旅游;民营企业投资7000多万元建设了天乙生态园和沙漠越野基地。

社会投资2亿多元,新建了商务大酒店、南方饭店、如家饭店、阳光假日大酒店、西凉大酒店、河西宾馆、三和酒楼等较大的宾馆饭店和紫云阁、百乐威等上规模的餐饮娱乐场所以及恒通、德林聚、日月山庄等乡村餐饮点。

通过建设,景区品位和服务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2.加快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创造宾馆、旅行社与景区互动共赢的旅游大环境,逐步完善“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旅游产业服务体系。

将地方风味和民族特色饮食与旅游餐饮需求实际结合起来,打造独具地方魅力的旅游餐饮品牌。

鼓励境内外著名饭店企业和个人参与星级饭店建设,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和绿色餐饮企业建设。

加快旅游景区与区域中心城市和国道、省道连接道路建设,支持汽车客运企业和个人开辟通往旅游景区(点)的专线。

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村镇积极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引导、鼓励有志于旅游商品、纪念品和文化产品的商家和个人进行旅游购物开发和经营,开发形成以凉州地方土特产品系列、特色旅游纪念品系列和文化产品系列为主的旅游商品,逐步开发建设旅游购物超市或一条街,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购物需要。

重视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创办旅游文化传播公司,开展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活动,特别注重对“凉州贤孝”、“凉州攻鼓”、“凉州宝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提升,使其成为融入现代理念且便于游客参与的文化娱乐项目,丰富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增加旅游景区吸引力,以延长游客在凉州的滞留时间。

三、精品线路

依托我区的历史文化、设施农业、能源工业、红色遗址、宗教寺庙、民俗风情、八十里大沙漠等资源,主要包装和打造八条精品旅游线。

(一)历史文化游

以西北最大的文庙为龙头,明清古建筑街、儒学文化、西夏碑、雷台汉墓、隋代南城门楼、前凉雷台、后凉罗什寺、北凉天梯山石窟、西凉乐舞为依托,以丝绸之路为包装,以五凉文化为特色,结合西北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着力推介天梯观光、古都游览、五凉文化体验、文物观赏、历史文化学习体验、修学旅游等五凉古都文化游。

旅游线路:

武威文庙——西夏博物馆——南城门楼——罗什寺——雷台

(二)宗教朝觐游

以元代白塔寺为龙头,以金塔寺、海藏寺、弘化公主墓、莲花山寺、亥母洞寺、罗什寺为依托,以打造民族宗教文化融合圣地为重点,形成了宗教朝觐,文化观光,修学度假游。

旅游线路:

白塔寺——天梯山石窟——弘化公主墓——亥母洞寺——莲花山寺——罗什寺——海藏寺

(三)生态农业游

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为龙头,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城东阳光产业示范园区、清水千亩日光温室、张义人参果基地、四坝小乳瓜基地、新华千亩薄皮核桃、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为依托,以祁连山林区开发保护、景区景点节能环保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推行低碳旅游,形成了生态农业游。

旅游线路:

清水千亩日光温室——城东阳光产业示范园区——城东葡萄长廊——张义人参果基地——新华千亩薄皮核桃——四坝小乳瓜基地

(四)能源工业游

以威龙集团为龙头,以武威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金太阳新能源集聚区为依托,以科考、会展、参观为载体,形成了凉州生态工业游。

旅游线路:

武威工业园区——黄羊工业园区——威龙公司——金太阳新能源集聚区

(五)红色纪念游

以永丰西路红军战斗遗址、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的葬身地——西郊公园、武威烈士陵园、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为依托,以推进红色旅游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族风情等各类旅游的融合发展为重点,形成了凉州红色纪念游。

旅游线路:

武威烈士陵园——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西郊公园——西路红军战斗遗址(祖始宫)

(六)沙漠探险游

以沙漠公园为龙头,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沙漠越野基地、高沟堡古城、明长城、邓马营湖为依托,以沙漠生态治理和沙产业开发为重点,形成了凉州沙漠探险游。

旅游线路:

沙漠公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高沟堡古城——明长城——沙漠越野基地——邓马营湖

(七)城市休闲游

以城市娱乐为主的西郊公园,水域休闲为主的海藏公园,生态园林为特色的凉州植物园和天乙生态园以及城郊已形成规模的农家乐为依托,以城市娱乐、购物、休闲、观赏、感受为重点,形成了城市休闲游。

旅游线路:

西郊公园——海藏公园——凉州植物园——天乙生态园

(八)民俗风情游

以凉州贤孝、四坝攻鼓子、高沟堡祭祖、凉州社火为依托,以民族节庆表演、民俗表演、广场表演、景区景点巡回演出为载体,以“三套车”、果木烤鸡、沙乡羊肉、沙米面为特色小吃,以感受特色凉州文化、体验塞外民族活动为重点形成了凉州民俗风情游。

凉州民俗风情浓郁,文娱生活丰富,年年有节会,日日有表演,春节社火、元宵灯会、永昌滚灯、高沟祭祖、四坝攻鼓、海藏庙会、莲花山会、中秋大月饼等,使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旅游线路:

文化广场——南城门广场——罗什寺法会——海藏庙会——莲花山庙会

四.旅游管理

1、抓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

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环境质量,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

加快旅游景区、景点质量等级评定步伐,进一步规范旅游景区、景点管理。

2001年,雷台、文庙国家被评为AA旅游景区。

2005年,雷台、文庙国家被评为AAAA旅游景区。

2006年9月,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被评为AAAA旅游景区,凉州百塔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郊公园和天梯山石窟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11月,罗什寺、天乙生态园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2、星级饭店评定步伐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全面“升级”,旅游接待能力和水进一步提高。

1995年天马宾馆被评为三星级旅游宾馆。

2001年荣华宾馆被评为三星级旅游宾馆。

2004年建安宾馆被评为二星级旅游宾馆。

2006年武威大酒店、西凉大酒店被评为三星级旅游宾馆。

3、做好“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旅游队伍。

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各种渠道,培养造就一支既有管理理论又有管理实践,既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又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旅游管理人才队伍。

导游讲解员队伍建设。

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加强业务培训,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结构合理、数量充裕的导游讲解员队伍。

旅游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旅游服务人员包括饭店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司厨人员、接待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旅游车船驾乘、旅游商品销售人员等。

各类服务人员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4、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化进程,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

逐步建成全区旅游行业信息网络系统,推进与国内、国际网络接轨,加快旅游电子商务化发展,积极运用现代化电子商务管理手段,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

五、节会活动成果

2001年-2009成功举办了七届“天马”节会和“月圆凉州”中秋晚会以及“庆祖国六十华诞、游武威生态家园”系列宣传活动。

节庆活动,累计接待国内外宾客7000多人次,签约项目280多项,引进资金近120亿元;2007年组织凉州攻鼓子赴海南参加了由国家旅游局和海南省政府主办的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受到了来自亚、欧、非等30多个国家专家及嘉宾的赞美;在西郊公园连续举办了四届“梨花风筝节;为欢庆建国六十周年,面向社会各界赠送了2000张国庆旅游通票,组织社会各界朋友开展了畅游武威生态家园活动,进一步激活了节日旅游市场。

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庆主题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宣传了凉州,展示了凉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促进了凉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节旅游服务

发展概况

自1990年以来,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宾馆和景点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接待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显著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0年只有天马宾馆、凉州宾馆等2家宾馆,文庙、海藏寺、海藏公园3家景点,天马宾馆的国际旅行社1家旅行社,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