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193523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9.1、压强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压力一定不等于重力

B.压力可能等于重力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就越大

D.压力和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2.如图1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1

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

3.铁块和小桌静止在海绵上,如图2甲所示。

撤掉小桌后,铁块再次静止在海绵上,如图乙所示。

铁块的质量是600g,铁块的底面积是20cm2,小桌的质量是200g,桌面的面积是81c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图2

A.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比小桌对海绵的压强大

B.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比小桌对海绵的压强小

C.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比图乙中铁块对海绵的压强大

D.图甲中铁块对小桌的压强比图乙中铁块对海绵的压强小

4.将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4×10-2m2的物理书平放在水平课桌中央,课桌面积为0.2m2,则书对课桌的压强为(g取10N/kg)

(  )

A.5PaB.10PaC.50PaD.5000Pa

5.如图3所示,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

图3

6.如图4所示为家里常见的平底薄壁玻璃杯,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力为F,压强为p,如果将它倒扣过来放在水平桌面上,则(  )

A.F不变,p变大B.F不变,p不变

C.F变大,p变小D.F不变,p变小

图4

7.如图5所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把乙中的阴影部分切除后,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图5

A.p甲=p乙B.p甲<p乙

C.p甲>p乙D.无法确定

8.如图6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实心铁制圆柱,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图6

A.甲最大B.乙最大

C.丙最大D.一样大

二、填空题

9.某中学生质量为50kg,每只脚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双脚站立时,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Pa,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取10N/kg)

10.如图7所示,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A右端与桌边缘相齐,在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力F,使木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三分之一,在木板A移动过程中,木板A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木板A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_。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图7

11.一大象的质量是4t,每只脚底的面积是500cm2,当大象四脚站立时,大象的重力G=__________N,大象对地面的压力F=__________N,大象对地面的压强p1=__________Pa。

若它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有p1__________(选填“>”“<”或“=”)p2。

(g取10N/kg)

12.现在的人行道铺设有盲道。

盲道直行部分的地砖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道拐弯部分的地砖有凹凸不平的圆点,其原理是通过该设施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盲人的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路面对盲人的脚的________(选填“压力”或“压强”),从而引导他们走路。

13.一块砖长24cm、宽10cm、高5cm,重24N,把它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8所示,对地面产生的最大压强是________Pa,最小压强是__________Pa。

图8

   

图9

14.某实心正方体金属块的质量是m,边长是a,则金属块的密度ρ=________(用m、a表示)。

取6个这样的金属块,分别以图9中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以甲、乙两种方式放置的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乙=______,压强之比p甲∶p乙=______。

三、作图题

15.请在图10中画出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

图10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刚为了探究“压强是否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找到了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和三本字典。

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11所示,图(a)中海绵平放在桌面上,图(b)中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中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中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图(e)中桌面上平放一本字典。

(a)   (b)    (c)     (d)   (e) 

图11

(1)通过观察图(a)与图(b)可以得出结论:

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小刚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强大小的。

(2)通过观察图(b)与图(c)可以得出结论: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3)通过观察图________与图________可以得出: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4)设图(b)中字典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e)中字典对桌面的压强是pe,则pb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pe。

五、计算题

17.在高速公路上,一些司机为了降低营运成本,肆意超载,带来极大的危害。

按照我国汽车工业的行业标准,载货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应控制在7×105Pa以内。

有一辆自重2000kg的汽车,已知该车在某次实际营运中装货10t,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2m2。

求:

(g取10N/kg)

(1)这辆汽车对路面的压强是多大,是否超过行业标准。

(2)如果要求该车运行时不超过规定的行业标准,这辆汽车最多装多少吨货。

(设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变)

 

答案

1.B2.C 3.A 4.C 5.D 6.A 7.A 8.B 

9.1.25×104 每平方米的水平地面上受到的压力为1.25×104N

10.增大 不变 

11.4×104 4×104 2×105 <

12.减小 压强

13.4800 1000

14.

 1∶1 2∶3 

15.如图所示

图8-1-10

16.

(1)形变 海绵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积 压力 (3)(b) (d) (4)大于

17.

(1)汽车的总质量:

m=2000kg+10×103kg=1.2×104kg,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1.2×104kg×10N/kg=1.2×105N,

受力面积:

S=0.12m2,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p=

=1×106Pa,由于1×106Pa>7×105Pa,故该车超过了行业标准。

(2)由p=

可得,按行业标准对地面的最大压力:

F标=p标S=7×105Pa×0.12m2=8.4×104N,

因为F=G=mg,所以按行业标准该车的最大总质量:

m标=

=8.4×103kg,

所以可载货物质量:

m货=m标-m车=8.4×103kg-2000kg=6400kg=6.4t。

9.2 液体的压强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内部没有压强

B.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容器侧壁没有压强

C.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D.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跟液体密度无关

2.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1所示。

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

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竟裂开了。

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决定水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

图1

A.水的密度

B.水的深度

C.水的体积

D.水的重力

3.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2所示)。

下列问题中不能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图2

A.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C.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D.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4.如图3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

图3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无法确定

5.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4所示。

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是pA、pB,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A、FB,则(  )

图4

A.pA>pB,FA>FB

B.pA

C.pA=pB,FA

D.pAFB

6.如图5所示,将一圆柱体从水中匀速提起直至下表面刚好离开水面,此过程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是图6中的(  )

图5

图6

二、填空题

7.如图7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中装有相同质量的水。

水对甲、乙两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分别是:

F甲________F乙;p甲__________p乙。

(均填“>”“<”或“=”)

图7

8.如图8所示,把盛有液体的一个试管逐渐倾斜(液体不流出),则试管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8

9.如图9所示,往侧壁有三个小孔的玻璃管中倒入足量的水,水将从小孔a、b、c中喷出,其中________孔水喷得最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9

10.往某容器中匀速注水直至注满,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10所示,则容器的形状可能是图1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0

图11

三、实验探究题

11.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相同的橡皮膜和两端开口的不同玻璃管以及水进行实验探究,在玻璃管的一端用相同的橡皮膜覆盖。

图12

(1)当在同一个容器中倒入不同深度的水时,橡皮膜的凸出程度如图12(a)(b)所示,则说明当__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越大。

(2)当在不同容器中倒入相同深度的水时,橡皮膜的凸出程度如图(b)(c)(d)所示,则说明当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时,容器形状不同,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________,即液体压强与容器的________无关。

(3)若要使探究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该同学接下来应该添加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景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

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13

(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13所示的位置。

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________(填“外凸”“内凹”或“水平”)的,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同学们在用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时,发现向上提升压强计探头位置时,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h2(如图14甲所示)。

针对上述现象,有同学得出“水中某点压强与该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L有关”的结论。

图14

小明和小华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并分别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小明将压强计探头固定在图乙位置,测量并记录探头到容器底部的距离L及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然后向烧杯中加水,发现h2>h1。

他认为:

本实验中L大小不变,但压强大小不等,所以压强大小与L无关。

请你评价小明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的实验步骤为:

①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烧杯的水中,测量并记录探头到容器底部的距离L1、探头到水面的距离H及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调整探头至某一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后续操作要点)

③分析数据,若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水中某点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L无关。

14.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经过跨江大桥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

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和降下车窗玻璃逃生,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让水快速进入车内,待水较多时就容易推开车门或爬出车窗逃生。

请解释门窗紧闭的车辆坠入较深水中,车内人员逃生时所遇上述现象的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的理由。

图15

 

答案

1.C 2.B 3.C 4.A 5.B 6.D 

7.= >

8.变小

9.c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0.丙 

11.

(1)液体密度

(2)相同 形状

(3)密度不同的液体

12.

(1)变大 

(2)变小 

(3)水平 当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由F=pS可知,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相等,又因为方向相反,所以橡皮膜水平

13.

(1)不合理,没有改变探头到容器底部的距离L(或没有控制好变量)

(2)②使探头到水面的距离为H,测量并记录探头到容器底部的距离L2、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 ③L1≠L2但h1=h2

14.①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水对车门和车窗产生较大的压力,不易开门。

②水对车窗玻璃的压力越大,玻璃对窗框的压力就越大,车窗玻璃与窗框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从而不易降下车窗玻璃。

③用安全锤的尖端砸玻璃,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对玻璃的压强,容易砸碎玻璃。

④水进入车内,车门内外受到水的压力大小相接近时,人容易推开车门。

⑤砸碎车窗玻璃时,窗外水的压强大于车内压强,水能快速进入车内。

9.3大气压强

一、选择题

1.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会流出,纸片也不会掉下(如图1所示)。

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图1

A.探究的问题:

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

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

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

A.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B.真空包装的食品袋紧紧地贴在食品上

C.水往低处流

D.吸盘式挂钩能紧贴在墙壁上

3.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玻璃管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D.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4.三名同学在同一教室里做托里拆利实验,读出管内水银柱长分别为75.0cm、75.5cm、76.0cm。

已知其中一名同学的玻璃管没有竖直放置,而且是沿管的方向测量长度的,而另一名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进了空气,只有一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那么,其中用正确方法测得的值是(  )

A.75.0cmB.75.5cm

C.76.0cmD.无法确定

5.大气压与生产、生活、科研紧密相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人吸气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变小,大气压将外部空气压入肺内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射到人体内时,是利用了大气压

C.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D.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煮熟,原因是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6.将少量热水倒入一空矿泉水瓶中(矿泉水瓶未变形),轻轻摇晃后将热水倒出,立即拧紧瓶盖,然后浇上冷水,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在所浇冷水的压力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B.矿泉水瓶热胀冷缩的结果

C.矿泉水瓶内热气将它吸进去了

D.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矿泉水瓶被压瘪

7.茶壶盖上开一个孔的作用是(  )

A.让热气冒出来,便于热茶冷却

B.让外面空气流进,可保证茶水的新鲜

C.让外面空气流进,不至于壶内空气压强减小使水倒不出来

D.好系绳子,防止打碎

8.如图2所示,将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

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

当拿着它从山下的报国寺到金顶山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将(  )

图2

A.升高B.不变

C.降低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

9.小亮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没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稍倾斜了,如图3所示,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___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现在在该实验室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将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

图3

10.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提起活塞时,阀门__________关闭,管外的水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进入圆筒。

图4

11.在如图5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

图5

(1)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的存在。

(2)有同学认为实验中是水“粘”住了纸片,老师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随着空气被抽出,纸片掉下来了,排除了纸片是被水“粘”住的可能。

若换用容积和高度均相同,而杯口更小的杯子进行实验,要使同一硬纸片掉下,相同情况下需要抽气的时间会________(选填“变短”“变长”或“不变”)。

12.如图6所示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示意图,长柄上端与球形底部各开一小孔a、b。

当汲酒器内充满酒水,向上提升长柄取酒时,应使开口a________(选填“闭合”或“打开”),酒水不流出是由于__________的作用。

 图6

三、实验探究题

13.小梁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地大气压的值。

她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如图7所示。

(已知ρ水银=13.6×103kg/m3,g=9.8N/kg)

图7

(1)从图中可知,当地大气压值等于________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往玻璃管中倒入水银时,要倒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玻璃管竖直放置,管内与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将________;将玻璃管向上提一段高度,管口仍在水银槽内,此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________。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果我们将此装置拿到海平面去测量,则测量结果将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她测量的值。

(5)小杨同学也利用此装置测量小梁同学所在地大气压的值,他把水银换成水,将玻璃管灌满水后倒插在水槽内时,发现管中的水柱不会下降。

如果你来测量,且能够测出,则玻璃管的长度______________(选填“必须大于10m”或“可以小于10m”)。

14.利用容积为10mL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可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3)如图8所示,水平向左缓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__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N。

图8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______的长度为5cm,这样不用测活塞的直径也能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

(5)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__Pa。

(6)提出提高该实验精确度的一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2.C3.C 4.B 5.B 6.D 7.C 8.A 

9.750 低于 

10.A 大气压

11.

(1)大气压

(2)变短

12.闭合 大气压强

13.

(1)750

(2)避免玻璃管内有空气 

(3)不变 不变

(4)大于

(5)必须大于10m

14.

(1)p=

 

(2)排尽筒内空气

(3)刚被拉动

(4)带刻度部分

(5)0.95×105 

(6)在活塞上涂凡士林或其他润滑油等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压强

一、单选题

1.下列应用到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A. 墙壁上的吸盘                       B. 升空的孔明灯                       C. 三峡船闸                       D. 客机起飞

2.京津高铁所用列车CRH3动车组在试验中跑出了394.3km/h的世界运营列车最高时速记录。

列车高速行驶时,若人靠近列车容易被吸进轨道,应特别注意安全。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是由于高速行驶的列车与人之间的(  )

A. 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B. 空气流速减小,压强减小

C. 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D. 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增大

3.我国完成了速度超过400km/h的高铁交会试验,两列高速运行的列车交会过程中,产生“强吸力”的原因是两车之间的空气( )

A. 流速大,压强大于列车外侧压强B. 流速小,压强小于列车外侧压强

C. 流速大,压强小于列车外侧压强D. 流速小,压强大于列车外侧压强

4.下列有关飞机升力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的升力如同气球在空气中受到向上的力,是空气对它的浮力

B. 是因为机翼上下方气流速度不同,使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

C. 是因为飞机高速运动产生的,任何一个物体,只要在空气中高速运动都会获得这样的升力

D. 是由于发动机的动力产生的

5.下列事例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

A. 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B. 利用铅垂线判断墙体是否竖直

C. 鱼鳔的大小变化使鱼在水中浮沉                         

D. 客机飞行时获得升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